本文主要基于MySQL 5.7版本的数据库环境,总结my.cnf文件中核心参数的配置使用,让更多的人对MySQL技术体系有更全面、更专业的深度了解。
一、客户端核心参数
1、port
端口号,默认3306
2、socket
Socket文件地址,默认以.sock为文件名称后缀,用于UNIX套接字通信。
二、服务端全局区(SGA)缓冲区参数
1、innodb_buffer_pool
InnoDB缓冲池,位于主内存
缓存被访问过的表数据、索引文件、插入缓冲、数据字典等
推荐大小设置为物理内存的50%-80%
2、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
将缓冲池进一步划分为互相隔离的内存区域,更好的支持并发读写,减少内存争用现象
默认值为1
仅当innodb_buffer_pool参数配置大于1024MB有效
通过命令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查看每个内存区域的内存使用情况
3、innodb_old_blocks_time和innodb_old_blocks_pct
InnoDB缓冲池innodb_buffer_pool,内部由LRU链表管理
LRU链表进一步分为old pages list和young pages list:
old pages list:存放长时间未被访问的数据页
young pages list:存放最新、最近被访问的数据页
当超过innodb_old_blocks_time参数设置的时间时,就会移动到old pages list,默认是1000ms。
innodb_old_blocks_pct参数决定old pages list在LRU链表及innodb_buffer_pool中占比:
存在大表扫描或者执行mysqldump备份操作时,可能会剔除热数据,增加I/O压力,因此要适当减少innodb_old_blocks_pct参数值
4、innodb_log_buffer_size和innodb_log_waits
innodb_log_buffer_size:日志缓冲区的大小,取值范围16MB-64MB
innodb_log_waits:等待日志缓冲刷出的次数
通过命令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log_waits%"查看:
如果发现innodb_log_waits值大于0,并且持续增长,可以考虑增大innodb_log_buffer_size
5、innodb_log_buffer
事务在内存中的缓冲区的大小,即redo log buffer
6、query_cache_size和query_cache_type
query_cache_siz静态数据的缓存区大小
默认关闭,建议关闭,保证数据库的TPS
数据仓库场景可能会选择开启
实例启动前,设置query_cache_size=0和query_cache_type=off才算真正关闭
三、服务端程序缓冲区(PGA)参数
1、sort_buffer_size
用于SQL语句在内存中的临时排序
2、join_buffer_size
表连接使用,用于BKA
3、read_buffer_size
MyISAM存储引擎的表顺序扫描的缓存
4、read_rnd_buffer_size
随机读缓冲区大小
用于mrr特性
5、tmp_table_size和max_heap_table_size
tmp_table_size:SQL语句在排序或者分组时没有用到索引,会使用临时表空间
max_heap_table_size:管理heap、memory存储引擎表
建议tmp_table_size和max_heap_table_siz大小配置一致
三、服务端刷盘参数
内存中的数据需要根据刷新机制决定在某一时刻如何刷新到磁盘,刷新机制涉及redo log buffer、data buffer、binlog cache等内存缓冲区,read thread、write thread、redo log thread、change buffer thread四大I/O线程,及master thread后台主线程。
1、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控制由内存redo log buffer写入磁盘relo log、和执行刷盘操作的频率
可选参数值(实践根据业务场景选择):
0:redo log thread每隔1s会执行一次刷盘策略;
此种情况,每次事务提交不会触发redo log thread将日志缓冲中的数据写入redo log;
性能最好,但是安全性最低,MySQL进程崩溃将会导致丢失1s的数据;
1:每次事务提交时,都会触发redo log thread将日志缓冲中的数据写入redo log,并且执行刷盘操作,以便保证数据确实已经写入磁盘;
安全性最高,但是性能最差;
2:每次事务提交时,都会触发redo log thread将日志缓冲中的数据写入redo log,但是不会同时执行刷盘操作;
另外两个决定redo log buffer刷到磁盘的条件:
master thread每秒进行刷新;
redo log buffer使用超过一半时触发刷新;
2、sync_binlog
控制由内存binlog cache刷新到磁盘binglog的频率
参数值为正整数:
0:每次事务提交后,不主动做fsync之类的磁盘同步指令刷新binlog cache,让FileSystem自行决定同步时机,或者binlog cache满才同步到磁盘;
1:每次事务提交后,主动做刷新binlog cache到磁盘;
n:每进行n次事务提交后,主动做fsync之类的磁盘同步指令刷新binlog cache到磁盘;
3、数据库的双一模式: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1
sync_binlog = 1
4、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控制脏页的刷新频率,在buffer pool中dirty page所占的百分比,达到阈值会触发page cleaner thrad执行脏页刷新
默认值是75%
建议设置为25%-50%之间,保证数据库整体的TPS
5、innodb_flush_method
控制InnoDB数据文件、redo log文件的打开刷写模式;
可选参数值:
O_SYNC:
O_DSYNC:
O_DIRECT:数据文件直接从MySQL InnoDB Buffer写入到磁盘,不用通过OS buffer;
四、服务端并发量参数
1、innodb_max_thread_concurrency
InnoDB内核最大并发线程数,默认值为0(含义不受限制)
2、innodb_open_files
InnoDB可同时打开的.ibd文件个数
参数值规则>=10,默认值300
建议调整为65535,提高并发数
3、max_connections和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max_connections控制MySQL数据库最大的连接数,默认值151,高并发场景中经常遇到的"too many connections"异常报错,即为此参数配置过低或者集群需要水平扩容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控制InnoDB内部并发数,参数值为正整数(默认值为0):
0:不受限制;
n:并发数为n,建议设置为服务器逻辑CPU核数的2倍,根据实际情况由小及大逐步调整验证;
五、服务端事务参数
1、transaction_isolation
事务隔离级别
可选参数值(默认值REPEATABLE-READ):
READ-UNCOMMITTED:读未提交
READ-COMMITTED:读已提交
REPEATABLE-READ:可重复读
SERIALIZABLE:序列化
六、服务端影响I/O性能的参数
1、innodb_log_file_size
redo log日志的大小,需要合理设置:
如果设置偏小,将会导致redo log切换频繁,产生无用的I/O消耗,影响数据库性能;
如果设置偏大,将会导致实例宕机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2、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redo log文件组中的日志文件的数量,默认情况下至少需要2个。
3、innodb_stats_on_metadata
information_schema中的表,某些监控程序读取innodb_stats_on_metadata表
可通过命令"set global innodb_stats_on_metadata=0"关闭
七、服务端慢查询参数
1、show_query_log
慢查询日志开关
可选参数值:
1:开启状态,推荐配置;
2、long_query_time
慢查询的时间阈值,单位为秒;
超过阈值就会记录到慢查询日志文件;
3、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s
运行的SQL没有使用索引,是否记录到慢查询日志文件
可选参数值:
on:记录,推荐配置,set global set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s=on;
off:不记录;
八、服务端二进制文件参数
1、expire_logs_days
binlog文件的过期时间,单位为天
2、binlog_format
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内容格式
可选参数值:
statement:记录的是一条SQL语句
row:此模式较为安全,不会出现跨库复制丢失数据的情况;
一般中间件采集数据解析也是这种模式,记录行变更前的样子及变更后的内容
mixed:混合模式
九、服务端其它参数
1、innodb_buffer_pool_load_at_startup和innodb_buffer_pool_dump_at_shutdown
快速加载实例宕机前内存中的热数据,减少磁盘I/O压力
可选参数值(默认0):
0:关闭状态
1:启用状态
在实例关闭时,将热数据的元数据信息保存到innodb_buffer_pool_filename参数指定的文件(默认ib_buffer_pool)
在实例启动时,从innodb_buffer_pool_filenam参数指定的文件(默认ib_buffer_pool)快速加载回内存
2、innodb_data_file_path
指定系统表空间文件的路径和ibdata1文件的大小
默认大小是10MB
3、interactive_timeout和wait_timeout
interactive_timeout是服务器关闭交互式连接前等待活动的时间,默认值28800s,即8小时
iwait_timeout是服务器关闭非交互式连接前等待活动的时间,默认值28800s,即8小时
两个参数需要一起调整,并且保持一致,默认值时间过长,建议调整为300s-600s之间
4、server-id
主从环境中,当前MySQL在主从结构中的唯一标识
5、lower_case_table_names
表名称是否区分大小写
可选参数值:
0:区分大小写
1:不区分大小写,实际存储使用小写;
6、innodb_fast_shutdown和innodb_force_recoverty
innodb_fast_shutdown控制表的InnoDB存储引擎在关闭时的行为
可选参数值:
0:默认值;
需要执行purge all、merge change buffer、flush dirty pages操作;
此方式是最慢的关闭方式,但是restart时最快;
1:不需要执行purge all、merge change buffer等操作,但是需要执行flush dirty pages操作;
2:不完成purge all、merge change buffer等操作,也不刷新脏页到磁盘;
只是将日志写入日志文件,因此不会丢数据,但是重新启动会进行recovery操作;
7、innodb_force_recoverty
控制表的InnoDB存储引擎在恢复时的行为
可选参数值:
0:默认值,当需要恢复时执行所有操作;
1:忽略检查到的corrupt页;
2:阻止主线程的运行,
3:不执行事务回滚操作;
4:不执行插入缓冲的合并操作;
5:不查看撤销日志,InnoDB存储引擎会将未提交的事务视为已提交;
6:不执行前滚操作;
7、innodb_status_output和innodb_status_output_locks
数据库监控信息记录到error log
建议关闭,防止错误日志增长过快,造成磁盘空间使用紧张
8、innodb_io_capacity
InnoDB后台进程最大的I/O性能指标,影响刷新脏页和插入缓冲的数量
默认值为200,可根据实际使用的磁盘类型选择调整
9、auto_increment_increment和auto_increment_offset
auto_increment_increment表示自增长字段每次递增的量,默认值为1
auto_increment_offset表示自增长字段从哪个值开始,默认值为1
欢迎订阅个人公众号,浏览更多MySQL技术体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