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招聘后台产品经理,面试过程中提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之前也困扰了我很久:你做的后台产品,价值体现在哪里?只是做业务支持么?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我是做后台产品出身,最开始入行做的是云计算IaaS平台,去网易做了CMS后台和数据后台,在36氪还接触了电商后台和广告后台,经手后台越多,其实越有疑惑——身为后台产品经理,做的都是幕后工作,一直在接需求,却看不出产出物的效果,做的好没人提,前台一有问题第一时间要找你,感觉得不到重视还招埋怨,特别没成就感……
不知各位读者是否也有类似的感觉,所以我也特别想问那些做了多年后台的产品经理,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
一、后台的价值
整理一下我现在的认知,后台价值的体现其实可以分为以下3点:
1. 业务支持
所有要开展的线上业务,无论是toC的还是商业化的,如果想run起来,都离不开后台支持,否则就不是一套完整业务线。因此后台的支撑作用毋庸置疑。
所以至少前台业务的成功,也体现在后台的支持程度上,通过前台价值间接体现后台价值。
比如新上广告位,客户买单了,广告位排期管理功能就必须要跟上——这是最普遍意义上的后台价值,虽然是间接价值,但也要客观承认。
2. 效率提升
完成支撑的同时,通过后台尽可能提高内部人员工作效率,也是衡量后台产品价值的关键。好的后台产品,能帮助企业节省人力,提高产能,从而间接产生更多收入。
3. 产生额外收入
如果后台产品设计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足够好,完全可以把后台产品“前台化”、“SaaS化”,让“技术赋能”,通过开放你的后台给更多人用,提供通用解决方案,本身就有可能成为一款有收入的产品。其实BAT很多后台产品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见客”的,比如阿里云、腾讯文档、百度统计,很多之前就是自己公司在用,觉得不错就开放给更多人,通过账号license和使用流量收费。
二、如何衡量价值
1. 业务支持
这点其实没有量化标准,能完整支持就及格。是否做的好,更多看产品设计的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和开发的投入成本。
2. 效率提升
第一种衡量方式可以是时间,也就是之前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和上线后台功能后完成任务的时间相比,是否有减少。第二种是节省人力成本,原来完成一项任务需要3个人,上线一套后台后,1个人就可以了,省下的成本是价值。第三种是开发新项目的效率提升,也就是完成A后台的模块,是否可以直接复用到B后台,加快B后台的上线时间。当然这个时间属于隐性价值,粗略评估即可。
3. 额外收入
这一点就更简单了,一方面可以横向对比提供同类服务的第三方平台收费情况,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维护一个SaaS平台所要投入的额外研发成本,一减就是利润收入。
三、具体如何落地
以36氪实际工作为例,我会将我们后台产品工作定义为:支持向、成本节约向、利润向三个方向。
1. 支持向
虽然要转变思维,支持仍旧是无法越过的一道坎。但这种“支持”有2个方向的理解:
1. 基于业绩管理本身的支持
任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产生成果沉淀,比如36氪要有销售业绩管理、经营数据管理、财务行政管理。这方面的管理需求,如果没有独立系统做支撑,企业经营状况就很容易存在信息不透明、数据混乱的现象。
如果你正好在负责这种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可以思考是否能将内部研发成本转嫁到外部SaaS平台或外包支持。因为这些系统很多都遵循行业标准,可复用程度很高,能满足80%的企业内部管理需求。
也许有些公司会担心数据安全,但其实现在很多平台都提供内部部署的版本,服务器和数据库都在本地,泄露风险会很低。而产品经理要做的,更多是对接外包系统,将其接口和内部其他系统打通即可,而不用完整地规划一套后台管理系统。
2. 基于前台业务的后台支持
所谓前台业务,主要就是和用户、客户产生交互的各类App、Web界面功能。36氪的文章需要有后台发布系统,评论需要有后台审核系统,开氪需要有商品管理系统。此外还要有管理这些系统的系统,涉及:账号、角色、权限、安全、风控、消息等各个模块。
针对这些系统,可以有2种分工方法:1种是招聘专门的后台产品经理负责各独立后台,还有1种可以考虑把产品经理按垂直业务线分工,由该业务线的产品负责人同时负责前台和对应后台的产品需求;比如我们的开氪业务线,基本就是一个产品经理做全套,就不再单独招聘电商后台产品经理了。
2. 成本节约向
成本节约,就是想办法把之前人力处理的流程,用机器替代。那其实沿着这个思路,本质上后台产品经理要做的就不是个后台系统了,而是可以往“策略、工具”的角度思考。
比如:原来需要做一个推送后台,支持人工选优质文章,选目标人群,执行PUSH操作,那是否可以考虑把“PUSH”这一行为自动化?定时执行脚本,根据点击量筛选热门内容,根据画像标签定位用户,自动PUSH——这样就能把原来人工工作节省下来。
再比如:原来我们编辑要到各个网站找内容源,再复制粘贴到自己的CMS编辑器中,还会提需求支持编辑器带格式粘贴这样的高成本功能——但如果我们支持自动采集内容源,自动同步到编辑器呢?不仅省了人力,还省了额外开发工作量。
这个思路也可以帮“后台产品经理”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刚才说的其实就是“策略产品经理”要做的事,后台是要人操作的,而策略是不需要人的,或者只需人进行简单配置,从而实现人力成本的极大节约。听说今日头条后台并行跑着几百条策略,自动调优自动上线,产品经理要做的,就是创造更多可被执行的策略。
3. 利润向
后台创造利润,这点对后台产品经理要求更高,需要其具备一定商业sense,转变自己支持工作的认知,让自己站在公司角度思考如何创造收益的问题。不过说起来容易,后台确实很难创造收益,一般可能路径包括:
1.从内部赋能转向外部赋能。典型例子就是亚马逊的AWS和阿里的阿里云,都是在内部服务好业务后,再将能力开放,服务更多企业。比如36氪可以考虑把CMS编辑器做好后,开放提供多人协作编辑工具,类似石墨。但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服务好内部”,这本身就对研发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初期投入仍旧很高。
2.以“工具”思维开发产品。也就是说刚开始做的时候,就不要定位为做一个“后台产品”,而是个“工具产品”,沿着这个思路,就可以考虑后台功能前台化。比如36氪每天会定时跑一些数据,比如热门文章、热门作者、优秀评论、分享最多用户等等,那这些数据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前台产品开放给用户,帮助用户从数据角度筛选内容,从而吸引更多流量,粘住用户,本质上也会提高流量,创造商业价值。
以上就是对后台产品价值的一些简单思考,实际还可以延展出更多,比如后台沉淀的数据价值等等,总之就是希望各位后台产品经理转变思维,主动出击,体现价值。
如果你做过后台,你是怎么思考你的工作价值的?期待你的回复与我讨论~
#专栏作家#
申悦,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悦读笔记(ID:pmboxs),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36氪产品总监,起点学院优秀导师。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