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水不争先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头图 | 下载于视觉中国
今年2月23日,外国低代码平台提供商Creatio宣布获得6800万美元融资;2月22日,国内SaaS软件厂商黑湖智造宣布完成C轮近5亿元人民币融资。国内外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备受投资方青睐,被各大软件和互联网媒体捧上“C位”。
但是,抛开冗长晦涩的专业术语,你真的懂低代码了吗?我想写一篇最接地气的文章,讲讲“低代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低代码”的起源和走过的路
低代码的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当时计算机科学理论已逐步发展成熟,不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都逐渐开发完善。这时,编程界推出了“结构化语言”,即以功能指令为单位,把相应的代码封装好。当程序员要系统运行某个功能时,只需发出指令,计算机就知道要运行对应的代码。
到了2000年,“VPL”(可视化编程语言)出现了。顾名思义,就是在第四代编程语言的基础上,把系统运行的过程以更视觉化方式呈现,例如图标、表格、图表等形态。
随着高级编程语言不断发展成熟,以及国内外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规模逐渐扩大,2010-2015年称得上是传统软件和SaaS软件兴起的时代,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就是在这一时期,编程人员承接了许多软件开发项目。他们发现:软件的功能大同小异,重复度很高,导致很大部分的软件开发成本都浪费在重复的功能编程上。
而Forrester,一家国际知名的技术和市场调研公司,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在2014年首次提出低代码和零代码的概念:只需用很少甚至几乎不需要代码就可以快速开发出系统,并可以将其快速配置和部署的一种技术和工具。随后在2018年,Gartner提出aPaaS(应用平台即服务)和iPaaS(集成平台即服务)的概念。
在这两个概念出现并逐渐传播的时间里,国外软件厂商就陆续发布出低代码或零代码开发平台,探索并证明了这类产品成功的可能性。基于外国的成功初探,中国市场也掀起了“低代码/零代码”的热潮,并在近两年逐步形成完整的产品生态体系。
图源见水印
“低代码”为何而生?
低代码开发平台至今已发展得较为成熟,现在我们站在较高的“上帝视角”,回顾“低代码”诞生的合理性。其实,低代码平台除了击破重复编程的高成本痛点之外,还解决了两大难点:沟通隔阂和效率问题。
1、需求方与技术方之间的认知和沟通隔阂
传统的软件定制开发环节中,需求方往往会提一大堆业务流程、数据收录、界面设计等要求。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能理解甲方的业务流程,用正确的逻辑完成开发。而欠缺业务经验的技术员则照着“单子”来开发,这种粗暴的方式往往也埋下了不少系统逻辑不自洽、出bug、流程不通等隐患。技术方不懂业务怎么运转,需求方不懂系统语言和逻辑,双方存在认知和沟通隔阂。
低代码开发平台凭着自身可视化、易理解的配置功能,让业务人员更清楚如何用上面的功能来开发应用;开发人员也能借助平台的界面、功能使用指南,更轻松地让业务人员理解应用实施逻辑。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低代码平台也在主张由业务人员自行实施应用,背后也是这个道理。
2、友好的操作界面提高应用实施、漏洞排查和修复效率
也是因为可视化、交互化、简洁的平台界面,应用开发者能更高效地实施开发,不用对着满满一屏幕的黑底白码埋头苦干。同样地,排查及修复bug的效率也因信息简化了而更容易提高效率。
以轻流产品为例,展示数据表字段配置界面
“低代码”的技术特点
谈完低代码是为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沟通和实施效率而生,我们来看看它有哪些技术特点。
1、两种模式:基于表单或引擎驱动 以及 基于aPaaS平台
目前大部分低代码开发平台都属于下述模式的其中一类。
基于表单或引擎驱动 | 基于aPaaS平台 | |
定义 | 通过建立多张表单,使用流程串联,定义报表输出方式,构建表单类轻应用 | 以应用开发平台为核心,承载各种开发工具和复杂技术手段,并将其可视化、低代码化来使用 |
优点 | · 功能简单易用易学 · 具备基础的自动化流程运转能力 · 采购成本较低 | · 功能更多元 · 应用细节的颗粒度更高 · 应用开发的灵活度更高 · 开发技术壁垒高 · 场景局限性弱,满足大中小客户的需求 · 基本可实现复杂的系统开发和对接 |
缺点 | · 开发技术壁垒低,缺乏技术竞争力 · 难以实现复杂的系统对接和功能配置 · 场景局限性强,主要服务中小客户 | · 对应用开发者有技术能力要求 · 采购和实施的各项成本较高 |
更适合的应用场景 | 表单类应用,如:人事行政、资料归档、OA审批、客户管理等 | 复杂场景应用,如:ERP、生产全流程管理、CRM、物联网等 |
典型代表产品 | 魔方网表、云表、活字格 | ClickPaaS、氚云、宜搭 |
大家可能还感觉不到有啥区别,让我来举个对比例子:
表单驱动模式的低代码平台主要以表单的形式运转业务流程;而aPaaS模式能借助应用平台打造一个立体空间,让不同部门的不同业务线彼此交叉贯通,还可以对接外部的系统。
2、颠覆传统:“低代码”和传统企业管理系统架构的差异
低代码开发平台除了自身模式不同,和传统企业系统管理相比,在系统结构和管理理念上也有颠覆式差异。
“低代码”将多个“系统烟囱”归整为一个集大成者,更灵活敏捷地创建中台架构。
传统的企业系统中,每个部门有不同的系统需求,于是各自采购自己的系统。但这些系统彼此孤立,独立运作,导致企业采购的软件系统冗杂。低代码平台则让绝大部分部门的业务系统都能在一个平台里搭建,彼此联系,打破信息系统孤岛,同时降本增效,提升内部生产力。
“低代码”重塑业务部和技术部的分工定位,为业务部赋予系统定制化的能力和自由。
重塑业务和技术的分工定位,主要在于宏观到微观的企业系统管理运维上。技术部负责统筹企业在低代码开发平台上的整体架构分布,维护系统运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修复漏洞。而业务部则有更多自由,利用“低代码”自主开发出业务所需的管理系统,并实现跨部门应用交互。另外,当重新定义了二者的分工后,企业技术部的价值才能从修电脑、装wifi、买服务器这些琐事中进阶,为公司数字化管理做建设性实事。
“低代码”能否继续干得漂亮?
1、势头:稳定增长
2021年初,海外研究机构Infolob表示,低代码应用平台保持着40%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2年,低代码应用程序市场总规模达212亿美元。Gartner预测2024年应用软件开发活动中,65%将通过低代码方式完成;75%的大型企业将用至少四种低代码开发工具开发应用。
“低代码”在国外发展势头强劲,无论是市场培育还是商业模式都渐趋成熟。在国内,它的表现也毫不逊色。2020年企业数字化浪潮让低代码市场规模迅速扩展,也因此鼓动了不少软件厂商转型做“低代码”。海比研究院预测,2021年至2025年,中国低代码市场将保持规模扩张的良好态势。
图源见水印
2、机遇:物联网和大数据也需要“低代码”
物联网和大数据都是时代的技术主旋律,而它们的发展也需要“低代码”助力。像物联网平台需要调度“云、管、边、端”各方资源,还要兼顾传感、语音等交互,并适应环境变化的状况——可想而知它的开发难度之大。“低代码”凭着灵活敏捷的开发功能,恰好能帮助降低物联网项目的开发门槛,缓解成本、人才等痛点。
众多物联网和地理信息大数据系统厂商,都在与低/零代码厂商明道云合作,并取得良效。低代码开发平台能抓住物联网和大数据的风口,挖掘自身产品在高精领域的协作可能性,是很聪明的差异化拓业策略。
3、挑战:客户观念尚未扭转
APICloud创始人刘鑫曾在一次访问中提到:“很多企业都说需要一个大数据、人工智能工具,但很少会说我需要一个开发工具。客户的需求并不是一个低代码平台,而是低代码能够产生的价值。“客户依然习惯性寻求贴身服务,观念尚未扭转,自身也难以培养低代码开发能力。“低代码”要真正普及,还需要继续教育市场和客户。
“低代码”的市场在时刻变化着,头部厂商在主动普及低代码教育,也有小众厂商探索该市场下的细分赛道,还有传统 ISV 躬身入局,加入战场。在机遇与挑战激荡的成长期里,我们尚且一起见证“低代码”的变迁。
结语
日本富豪前泽友作买下马斯克火箭公司的第一张绕月飞行船票,并赞助10位艺术家与自己同行。他说:“过去的人类宇宙史里,只有科学家能上太空。我希望让艺术家也能去看看太空,看看另一个曼妙的世界。”
低代码仿佛也有这样的力量,让不会代码的人也能通过可视化操作,感受开发一套应用软件的成就感、获得感。不少程序员觉得低代码、零代码开发平台就是个玩具,但我认为,低代码、零代码不是所谓的“低智盛行”,而是“人人平等”,人人都可以是开发者,去探索技术的宇宙。
参考资料:
《谁在抢占“低代码”高地?》澎湃号 吴俊宇
《低代码,能让程序员脱离996吗?》甲子光年
《低代码:下一次IT技术革命?》36氪新风向
《2021年中国低代码&无代码市场研究报告》中软网
《零代码简史》明道云博客 任向晖
《从表单驱动到模型驱动,解读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发展趋势》CSDN 低代码观察
点击关注我们,记得标星哦~~~
更多阅读推荐
一张魔力象限图,一眼看尽5G江湖
SRE 是如何保障稳定性的
三探云原生全景图,这次聊聊运行时层
俯瞰云原生,这便是供应层
13种重要的云原生工具,让交付过程更快
一目了然的 Docker 环境配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