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从DevOps到BizDevOps, 研发效能提升的系统方法

简介:研发效能提升不知从何下手、一头雾水?阿里资深技术专家一文为你揭秘研发效能提升的系统方法。

注:本文是对云栖大会何勉分享内容的整理

这几年“研发效能”一直是热词,很多组织都会启动研发效能提升专项。我与其中的很多有过深入的交流,他们中达成最终目标的并不多,经常是高调开始,草草收尾。为什么什会这样呢?

提升研发效能,首先要弄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才是落地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法。否则问题没定义清楚,就很难有好的结果。

那提升研发效能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将提升效能要解决的问题,归纳为3个效能不等式。

三个不等式揭秘研发效能的本质

第一个不等式,局部效率不等于高效交付?

这一点,大家应该会感同身受。当我们去问各个部门或者个人时,都觉得他们很忙,效率很高。但是,我们去问业务部门或用户,却是另外一回事,他们会抱怨产品研发响应慢、交付迟、质量也不好。

这就是组织内部视角的局部效率并不等于用户视角的高效交付。这个是提升研发效能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解决它需要更有效的组织协同、更合理的交付模式,和更好的过程质量。

接下来的问题是,高效交付就够了吗?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效能不等式。

第二不等式,高效交付能不等于持续高效

有的时候,为了高效的交付,我们可以采取临时动作,比如把一群人关在一起,成立一个临时项目,这样沟通协作会更便捷,这可能会达成一时的高效。但是,如果缺乏长期质量思维,当我们在做下一个项目,往往会发现问题,之前的代码和设计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可修改、可复用性很差,它们成为后续项目的负债而不是资产,长期的效率无法维持。

如何从高效交付转变成持续的高效,这是研发效能要解决的第2个问题。它对我们的工程和技术能力和实践都提出了要求。

第三个不等式,高效交付不等于业务成功

产品交付的目的是支持业务发展和业务创新。我们必须保证交付的东西,能解决用户问题,并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否则交付再多也没有意义。

今天,市场和用户的不确定持续增加,破解这一问题不容易。它需要整个组织能够聚焦用户问题,快速交付和试错,并形成有效反馈调整的闭环。做到这三点才能让高效交付转化为业务成功,这是提升研发效能要解决的第三个核心问题。

我们认为,研发效能提升的本质就是要解化解上面的三个不等式,从而把组织内的局部效率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高效交付,并保障持续的高效和带来业务的成功。最终实现:“持续地顺畅高质量交付有效的价值”。这是效能提升的根本目标。

研发效能提升实践体系

明确问题是开始,解决它们需要系统的实践方法。接下来,我们分享这些实践方法,它是我们对过去的实践的提炼和总结,并概括为这个图。

整个图分为三个模块:

左侧是协作和需求实践。左上方我们称之为业务驱动需求的协作模式和产品导向的交互模式,下边是以终为始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左侧这部分实践解决的是局部效率如何带来高效的交付。

右侧是工程与技术实践。右上方我们称为领域驱动的架构和实现,中间是标准化的工程基础设施,下面是应用为中心的持续交付,这部分实践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我们高效交付带来持续。

中间这部分是创新实践。它包含:如何高效探索业务、如何持续快速地完成业务交付,并形成有效的反馈和调整的闭环。创新实践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高效交付如何带来业务的成功。

接下来,我们一步步展开,看一下各部分的关键效能提升实践。

协作和需求实践

首先我们来看协作需求实践。

在介绍协作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协作的上下文——也就是当我们谈协作时,我们在谈什么。

让我们先从梳理需求交付的内在结构开始。

首先,产品交付都是源于目标,有可能是用户目标,如:更高效的完成某项工作;也有可能是业务目标,如:实现业务的增长,提高用户的黏性等。我们基于用户目标和业务目标规划业务需求。除了业务目标外,客户的具体诉求也会转化为业务需求。

业务需求的实现需要落地到产品中,它会被分解为一个个的产品需求。产品需求会进一步被分解为技术任务,通过实现技术任务来交付产品需求,最终实现对应的业务需求。

当然,产品需求并不一定都直接来自业务需求,产品也会做出自己的规划,包括架构的升级和技术重构,或者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技术布局,如AI算法、区块链平台等。这部分产品需求,虽然不来自当下的业务需求,但它同样服务于业务目标,只不过是长期和未来的业务目标。

了解了产品交付的结构之后,接下来,我们看在这样的结构下,如何实现团队的高效协同。

业务驱动的协作模式

首先,我们协同的结构应该和前面的产品交付需求层次结构一致。业务需求、产品需求和技术任务由不同的职能的人来负责,例如业务人员负责创建业务需求,业务人员和产品经理一起把业务需求规划分解为产品需求。

业务需求、产品需求、技术任务,这是交付需求过程中的基本价值单元。而文档、代码、测试、数据等都是为它们服务的,与应该向它们关联,并沉淀为资产。

业务需要被收集、管理、规划和交付,完成这些工作需要有独立的空间,它对应研发协同工具中的“业务空间”。在业务空间中,还要能看到业务需求是如何拆分为产品需求的。我们称之为管一层也要向下看一层,这样才能保证业务需求交付。

业务需求交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清晰的工作流,它定义了业务需求从提出、接收、规划,直到发布、验收的整个过程。顺畅高质量地交付就是要让这个工作流更加顺畅,减少过程中的阻碍和等待。

与业务需求一样,产品需求也需要被收集、管理、规划和交付,研发管理工具,同样要为产品人员提供专属的产品交付空间,并定义产品交付的工作流。技术开发者也需要对他们友好的工作台。在这里,他们接受、管理、计划和完成技术工作。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让这三个层次三者变成有机的整体,让大家真正的协同起来,顺畅的交付业务需求。这三个层次的工作流是相互关联,业务需求规划后被拆分为产品需求,产品需求会被进一步拆分为任务,这些是自上而下的。

再看自下而上的,下层的工作完成后,它的状态要能够被自动卷积上去,比如产品需求下所有的任务完成后,对应的产品需求进入待测试状态。业务需求所有产品需求完成后,业务需求的状态也需要自动变更。

这三个层次的联动和透明,让问题和阻碍更容易被识别,比如业务需求交付延期或者出现问题时,能清晰的看到是哪一个产品造成的,应该在哪里采取动作。

我们把这称为业务驱动的协作模式。组织中不同的职能和团队,必须相互协同完成业务交付,达成用户或者业务的目标,业务驱动的协作模式,让这一过程更加透明和高效。

产品导向的交付模式

前面讲的是协作模式,企业的业务需求最终还是要到落实到产品交付团队中交付的。以前我们更多把IT交付团队看成成本中心,先确定需求范围,再确定时间,然后分配资源、成立项目、完成交付这也被称为项目导向的交付模式。

项目导向的交付本质是把人作为资源分配到事情上。其背后的假设是未来是确定的,在确定的时间内交付确定的内容。它强调计划和执行,追求交付的确定性。

确定性今天已经越来越不现实,组织必须学会与变化共舞。另外,项目导向的交付导致短期思维,缺乏工程、技术长期改进意识。同时,因为团队的临时性,也无法持续团队的交付效能。

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从项目导向的交付模式向产品导向的交付模式迁移。产品导向的交付模式本质是把事情交给跨功能的特性团队,由相对稳定的特性团队持续的接受并完成需求的交付。

特性团队对产品的迭代负责,他们拥抱业务的不确定性,并为此不断演进产品。特性团队要维护产品,必须建立长期思维,注重代码资产和工程资产,并持续改进团队交付能力和交付流程,提升交付效能。

但这还不够,因为如果各个产品各自为政,任何特性团队的需求过载都会让它成为整个业务瓶颈,解决办法是,同一业务领域的多个特性团队,共享同一需求列表。这就让一个团队出现资源瓶颈时,需求可以分配到另一个团队,这与今天很多服务行业中实行的,“一个队列多个服务窗”的本质是一致的。

以终为始的需求分析和设计

前面,我们讲了,企业的协同模式应该是业务驱动的,团队的交付模式应该是产品导向的,它们解决协同流程的问题,但光有流程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保证输入的质量。

IT行业有一句著名的话:“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会是垃圾“ 。需求的输入,是交付过程是源头,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如果输入的有问题,交付的中间过程也不可能顺畅。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输入垃圾,输出垃圾”的反面是以终为始,——也就是在需求输入的时候,团队要知道最终要做成什么样子,并在业务、产品和技术之间达成一致。

那么,怎样才叫以终为始呢?以终为始分为3个方面:

第一,对于业务需求,要有明确的业务目标,并基于目标定义清晰的业务流程,确保业务流程可以支持业务目标的实现,这是业务分析要完成的工作。

第二,对于产品需求,它要能支持业务流程的实现,为此我们要基于业务流程,明确定义产品的功能,对于每一个产品功能,首先要明确用户使用的交互流程,并在交互流程的基础上,明确验收标准。

第三,明确业务需求、产品需求之间的结构,也就是业务需求和产品需求之间的层级关系。这对后面的团队协作都很重要,我们协作交付的目标不是产品需求而是业务需求,只有结构清晰,协作的时才知道这些产品需求如何协同向业务对齐,完成快速交付业务需求。

总结一下,业务分析和产品设计分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

需求永远源自业务目标,基于业务目标分析业务流程,基于业务流程分解产品需求,并对产品需求进行设计。

金字塔的上面两层:是业务分析关注的。我们引入了“事件驱动的分析”方法,——基于目标和业务事件分析业务流程,并基于业务流程拆分定义产品需求,并划分最小可行产品(MVP)。

金字塔的下面两层:是产品设计所关注的。在业务流程设计的基础上,分解出产品需求,并对产品需求进行澄清。澄清和设计需求最好的方式是以用户使用实例来说明操作流程、验收规则是什么样,也就是用户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操作,将得到什么结果。我们引入了“实例化需求”分析方法来支持这一过程。

通过系统的业务分析和产品设计方法,在需求上从GIGO转变为以终为始,这是局部效率转化为高效交付的重要一环。

下面,让我们在从另一维度,解释一下协作和需求实践,以上图的产品截图为例,总结一下,我们在协作部分要做到的三点:

第一点,我们要看到并且要管理端到端的业务需求的交付过程,我们称之为前后职能拉通。这些职能可能是业务、产品、开发、测试,部署和运维。我们要拉通这些职能,让他们更高效的配合,让业务需求从左到右顺畅的流动和交付。

第二点,左右模块对齐。一个业务需求可能会分解到不同的产品里面,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工作流,产品的交付要向业务的交付对齐。    

我们的目标不是让某一个产品忙起来,而是让业务需求的交付更顺畅。所以各个产品都要向业务需求的交付对齐。研发管理工具上也要能实现这一点,包括,规划上对齐产品和业务需求,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对齐产品和业务,并即时发现因无法对齐带来的阻碍和等待。

第三点,内建过程质量。需求在每个阶段应该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并执行到位,例如需求输入的质量要做到以终为始,需求测试的质量、测试转发布等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质量应该建立在每个需求的每个阶段之上,而不是成批的依赖于最后的检测阶段。

我们要做到前后职能拉通,左右模块对齐,内建过程质量。最终形成这样下图所示的协作模式。

图中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具体活动,这些活动有它的节奏、负责人、输入输出,以及实践方法的支持,如前面提到的事件驱动的业务分析和实例化需求等,这样才能让业务、产品、技术真正形成一个整体,做到这样顺畅和高质量的交付业务需求。

技术和工程实践

技术和工程部分,我们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先看一幅图。

上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生产效率。我们希望效率是沿着绿色线一路向上的,但是现实中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变得复杂、团队规模变大,而效率反而降低。

区分这两条线的核心就是在工程和技术实践上,它决定我们积累的到底是资产还是债务,也最终决定了长期的效率。

领域驱动的架构和实现

在技术方面,我们要持续积累并维护好领域资产,让它易于理解、扩展、维护和复用,今天业界普遍都认识到领域驱动设计的重要性,也愿意投入精力。然而,领域驱动设计要发挥作用并不容易。

领域驱动设计不仅仅是设计的问题,它是涉及需求、架构和实现的系统工程。需求和业务是源头,架构是枢纽,而他们都需要落地到现实当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把需求、架构和实践真正连接起来,连接他们的是领域模型。

如上图所示,我们从业务需求开始去分析业务流程,基于业务流程分解和设计产品需求,通过实例化需求定义验收测试,澄清和细化产品需求。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的需求分析的阶段中,我们要不断地提取和精化领域模型。因为对领域的认识和抽象来自于每个具体的业务、具体的需求,所以被称为“业务引领的领域建模”。

领域模型应该成为应用架构设计的基础。我们基于领域模型去划分子域,设定子域的上下文,基于领域模型去定义接口的设计契约,划分子域和限界上下文,并约束微服务的边界,让微服务成为可复用的领域资产。限界上下文和服务契约最终保障领域资产的可复用。所以我们称为“领域引领的微服务架构”。

在实现上,领域模型、验收测试、服务设计契约都是高质量代码的约束和指导。我们的代码要体现领域模型,与架构和接口契约一致,并符合相关验收标准。

同时,测试先行的方式,让我们有更靠谱的自动化测试,而自动化测试会让我们的重构更有保障。持续的重构又保证代码资产不会快速腐化,维持系统健康。

今天分享的更多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但是我希望能在思考规划上给大家带来启发。除非你认为你可以牺牲长期的质量,你不需要积累一个长期可重复的资产,那么上述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标准化的工程基础设施

接下来我们看工程部分。今天比较幸运的是,我们看到工程部分的技术趋势正在收敛。

我们看到基于容器管理和分发制品,基于k8s编排环境资源,这一部分已成为了一个事实,大家都不再考虑要不要做,而是什么时间做,或者怎么做的问题。这个方向大概率不会改变。但问题是,我们讲容器,更多还是站在资源的视角去看,即站在运维的视角,但是在开发视角,看到的是代码,代码对应的是应用。如果仅做到这一点,开发和运维之间还是有隔阂,他们所面对的对象就不同。

今天我们看到另外一个趋势,是基于OAM的标准去做应用管理。OAM的标准是阿里和微软共同提出的叫做开放应用模型,基于OAM可以管理应用的开发、编排和运维。OAM是一个标准,基于这个标准,开发可以声明式地编排应用,运维也可以基于已有的声明进行自动化的运维。

OAM 面向应用的部署和运维的终态,统一了应用开发和运维的基本模型。它首先提出了应用描述的基本模型,包括应用的拓扑、资源依赖、部署方式、运维方式等,然后定义声明式的应用编排、部署和运维方式。OAM基于应用,统一了开发和运维的基本语言,让应用成为开发和运维共同的关注和操作的基本对象,解决了技术基础实施的问题,让真正的DevOps 成为可能。

但是这个离真正的DevOps还差一点,我们刚才讲的只是我们有了DevOps的基础,我们从部署这个阶段基于这样的标准,但是我们还没有定义我们的应用是怎么交付的。如果把应用和交付这一部分也包含进去,就会实现真正的DevOps。

我们看这样一幅图,如下图所示,我们这样定义应用的变更流程

首先,我们要解耦部署和发布,部署是技术行为,发布是业务行为。我们希望每一个应用可以单独部署,所以我们要解耦部署发布,以应用为单元,持续的集成和部署。

但是这还不够,应用的变更从哪里来?应用来自于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拆解为产品需求,产品需求对应一系列应用的变更。

每个应用的变更都有自己的流程。当这个业务需求对应所有的应用变更部署完成之后,这个业务需求也应该能够完成发布。

我们的工具、流程、操作要能够连接起这些应用的变更和产品需求,直至业务需求。这样我们就能够做到以业务需求为单位发布——当一个业务需求下所有的变更都部署完成后,业务需求可以随时发布。

我们认为持续交付的最佳形态是以单应用为单位变更部署,以单需求为单位,需要的时候就去发布,在此基础上,我们就有机会建立起最快速的业务闭环。

以上是我们看到云原生持续交付的形态,也就是以应用为单位的持续部署,业务为需求单元的持续发布,前提是,我们以应用统一了开发和运维的基本单元。

总结一下,我们认为云原生下的BizDevOps的形态是什么?有三点:

  • 面向终态,基于开放应用模型OAM,形成运维和开发底层模型的一致化和标准化。
     
  • 以应用为核心,连通应用的开发、集成过程和部署运维过程,实现云原生时代的DevOps。
     
  • 连接并对齐业务需求与应用变更,并完善反馈闭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BizDevOps 。

 总结

效能提升,必须从清晰定义问题开始。

我将提升研发效能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总结为三个效能不等式。化解这三个效能不等式,需要系统的实践。

第一,让局部效率转化为高效的交付。为此,我们需要落地业务驱动的协作模式和产品导向的交付,同时在需求上要做到真正的以终为始。

第二,让高效交付可以持续,为此,在技术上要做到领域驱动的架构和实现,不断积累和优化领域技术资产。在工程上,要建设云原生的标准化基础设施,并以应用中心打通开发运维和连接业务的需求,最终实现以应用中心的持续部署和以业务需求为中心的持续发布。

第三,让高效交付带来业务成功。为此,需要建立业务探索和持续交付之间的快速执行和反馈的闭环。

以上3点的共性是,它们都以业务为起点。比如:以业务需求驱动组织中各个环节和部门的高效协同;从业务目标开始,分析业务流程,并分解设计产品;连接业务需求和产品应用变更,实现业务需求的持续发布;建立业务探索和持续交付之间的快速闭环。

落地这些实践,必须打通业务( Biz)、开发(Dev)和运维(Ops),让他们成为一个高效运作的整体,建设BizDevOps实践体系,赋能数字化时代的组织,加速业务发展和创新。

原文链接
本文为阿里云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511757.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mac mysql 链接_mac上搭建mysql环境配置和Navicat连接mysql

mac上搭建mysql环境配置注意:mysql版本要和你的MAC版本保持一致2、一路傻瓜式点击下一步此处选择“Use Legacy Password Encryption”,否则使用navicat连接mysql的时候,会报无法加载身份验证的错误。3、环境配置打开终端,输入&…

io_uring vs epoll ,谁在网络编程领域更胜一筹?

简介:从定量分析的角度,通过量化 io_uring 和 epoll 两种编程框架下的相关操作的耗时,来分析二者的性能差异。 本文作者:王小光,「高性能存储技术SIG」核心成员。 背景 io_uring 在传统存储 io 场景已经证明其价值&a…

Redis 为何使用近似 LRU 算法淘汰数据,而不是真实 LRU?

作者 | 码哥呀来源 | CSDN博客在《Redis 数据缓存满了怎么办?》我们知道 Redis 缓存满了之后能通过淘汰策略删除数据腾出空间给新数据。淘汰策略如下所示:redis内存淘汰设置过期时间的 keyvolatile-ttl、volatile-random、volatile-lru、volatile-lfu 这…

量化感知训练实践:实现精度无损的模型压缩和推理加速

简介:本文以近期流行的YOLOX[8]目标检测模型为例,介绍量化感知训练的原理流程,讨论如何实现精度无损的实践经验,并展示了量化后的模型能够做到精度不低于原始浮点模型,模型压缩4X、推理加速最高2.3X的优化效果。 1. 概…

此表单只能填写一次_暴雪战网国服账号修改邮箱只能填写表单申请

暴雪战网国服账号只认身份信息,注册必须实名,而且实名信息千万不要乱填,不然账号出现问题,需要上传证件图片的,客服会核实与注册实名内容是否一致,不然无法帮助玩家解决一些问题。国服账号邮箱没有什么权限…

贾扬清演讲实录:一个AI开发者的奇幻漂流

简介:2021阿里灵杰AI工程化峰会,贾扬清深度解读阿里灵杰大数据和AI一体化平台。 演讲人:贾扬清 演讲主题:一个AI开发者的奇幻漂流 活动:2021阿里灵杰AI工程化峰会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一波AI浪潮兴许…

上云避坑指南100篇|「云」上玩法虽多,小心水土不服

商业智能BI发展至今,从市场增速来看,我国已进入 BI 及 DA(数据分析)领域的第一方阵,并成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IDC 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为 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1%&a…

如何基于LSM-tree架构实现一写多读

简介:传统MySQL基于binlog复制的主备架构有它的局限性,包括存储空间有限,备份恢复慢,主备复制延迟等问题,为了解决用户对于云上RDS(X-Engine)大容量存储,以及弹性伸缩的诉求,PolarDB推出了历史库…

Dubbo-go v3.0 正式发布 ——打造国内一流开源 Go 服务框架

简介:Dubbo-go 是常新的,每年都在不断进化。介绍 Dubbo-go 3.0 工作之前,先回顾其过往 6 年的发展历程,以明晰未来的方向。 作者 | 李志信 来源 | 阿里技术公众号 作者介绍: 李志信(github laurencelizhix…

谁还没经历过死锁呢?

作者 | 敖丙来源 | 敖丙之前刚学习多线程时,由于各种锁的操作不当,经常不经意间程序写了代码就发生了死锁,不是在灰度测试的时候被测出来,就是在代码review的时候被提前发现。这种死锁的经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不过怎么…

阿里巴巴超大规模Kubernetes基础设施运维体系解读

简介:ASI:Alibaba Serverless infrastructure,阿里巴巴针对云原生应用设计的统一基础设施。ASI 基于阿里云公共云容器服务 ACK之上,支撑集团应用云原生化和云产品的Serverless化的基础设施平台。 作者 | 仔仁、墨封、光南 来源 | …

搜索NLP行业模型和轻量化客户定制

简介:开放搜索NLP行业模型和轻量化客户定制方案,解决减少客户标注成本、完全无标注或少量简单标注的等问题,让搜索领域扩展更易用。 特邀嘉宾: 徐光伟(昆卡)--阿里巴巴算法专家 搜索NLP算法 搜索链路 …

CICD 的供应链安全工具 Tekton Chains

作者 | Addo Zhang来源 | 云原生指北软件供应链是指进入软件中的所有内容及其来源,简单地可以理解成软件的依赖项。依赖项是软件运行时所需的重要内容,可以是代码、二进制文件或其他组件,也可以是这些组件的来源,比如存储库或者包…

python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_python opencv中的不规则形状检测和测量

正如我在评论中提到的那样,对于这个问题,分水岭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当你回答时,定义标记的前景和背景是困难的部分!我的想法是使用形态梯度沿着冰晶获得良好的边缘并从那里开始工作;形态梯度似乎很有效.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cv2img cv2.imread(image.pn…

深度解析开源推荐算法框架EasyRec的核心概念和优势

简介:如何通过机器学习PAI实现快速构建推荐模型 作者:程孟力 - 机器学习PAI团队 随着移动app的普及,个性化推荐和广告成为很多app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改善用户体验和提升app的收益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提升。深度学习在搜广推领域的应用也…

助力公益数字化 火山引擎向公益机构捐赠多款技术产品

5月18日,字节跳动公益联合火山引擎举办了“科技应用创新让公益更美好”线上交流会,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壹基金等多家公益机构探讨如何利用科技信息化产品提升公益事业的效率,从而进一步解决社会问题。 交流会上,火山引擎联合Pic…

云效发布策略指南|滚动、分批、灰度怎么选?

简介:在日常和用户交流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被用户问到关于发布的问题,比如不同职能团队之间应该如何配合、发布的最佳实践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常见应用发布方式的选择,以及每种发布模式适合什么样的场景。 无论…

shell安装mysql5.7_一键部署----shell脚本安装MySQL5.7

运维开发网 https://www.qedev.com2020-11-09 12:30出处:51CTO作者:wx5ddda4c97f426一键部署----shell脚本安装MySQL5.7#/bin/bashyum-yinstallncursesbisoncmakegccgcc-cncurses-develuseraddmysql-s/sbin/nologinread-p"输入你存放压缩包的绝对路…

极致用云,数智护航

简介:我们邀请到了阿里云混合云监控平台(Sunfire)团队负责人王肇刚来给我们分析下阿里背后的数字化业务运维安全工程标准及解决方案。 本次分享涵盖了全新发布的数字化业务运维安全工程标准、安全生产解决方案,以及全新升级的产品能力:包括了…

Lakehouse 架构解析与云上实践

简介:本文整理自 DataFunCon 2021大会上,阿里云数据湖构建云产品研发陈鑫伟的分享,主要介绍了 Lakehouse 的架构解析与云上实践。 作者简介:陈鑫伟(花名熙康),阿里云开源大数据-数据湖构建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