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为现今IT领域最重要的课题:基础设施云化,离不开与伙伴的携手合作,如何让云上解决方案能充分释放价值的同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自循环生态系统,混合云君来跟你聊聊~
生态系统这个词在维基百科上的定义是:在一个特定环境内,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和此环境的统称。顾名思义,相互作用才能称之为生态,但如果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不能让其中所有参与者都获得正向反馈,就很难形成持续和长久的闭环。IT领域也是一样,各行各业应用场景千差万别,通常IT解决方案厂商想要全面提供定制解决方案的策略效果并不好。
原因有三点:
- IT解决方案厂商虽然可以输出基于云平台的行业解决方案,但因为不同行业客户场景的差异性很大,需要依赖行业生态合作伙伴的应用层能力;
- IT能力逐渐向下沉市场辐射,无论大小客户都需要贴身服务,IT解决方案厂商独立覆盖的成本很高又很难和每个客户形成紧密的链接;
- 全包式的策略,也会与渠道伙伴形成直接竞争,看似扩大了客户接触面,实际上却是与更具局部优势的合作伙伴们争利,长期而言并不可持续。
而作为现今IT领域最重要的课题:基础设施云化,更是离不开与伙伴的携手合作,如果将云看作海洋,IT解决方案厂商提供的IaaS与PaaS能力就是这个水世界的砂土、盐分和珊瑚,而各类合作伙伴及应用厂商则是种类各异的生命形态。没有前者,整个水世界无法存在,没有后者,水世界死气沉沉,不能继续向前发展。如何让云上解决方案能充分释放价值的同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自循环生态系统,是每一位IT人都要思考的。
因此,和专业的合作伙伴(例如咨询和销售类、产品和解决方案类、服务类等)形成良性的相互作用会更加高效,在IT解决方案厂商提供的通用解决方案或开放标准化接口基础上,通过数万乃至数十万家,对不同行业深度理解,覆盖不同需求的合作伙伴,可以更快速的处理掉客户各种定制需求的沟通、交流、服务支持等繁琐流程,达成“双赢”的结果。
这之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与合作伙伴更好的联动,阿里云混合云将其划分为三层。
首先是云平台向下一层的硬件,我们知道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大规模普及,算力需求进一步提升,软件和硬件的迭代速度都越来越快,确保硬件能力尽可能快的释放到云平台上面赋能客户业务,就需要一套标准化的系统机制。阿里云混合云通过建立X-lab实验室(直达了解:X-lab生态数字化认证实验室)来与各个硬件厂商完成线上相互认证,实现与主流硬件的完整适配,用更快的速度将虚拟化和硬件结合能力发到极致。
其次是云平台向上一层的应用生态,阿里云混合云为ISV提供更高效的交付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四点:
- 预集成,事先验证,与云底座版本适配,保证兼容与一致性;
- 支持容器化部署,一键拉起云产品;
- 安全合规,共享企业版的全栈安全产品能力;
- 针对客户内外网分离,不一定有公网访问时可进行交付和部署提速。
此外,很多行业的业务场景往往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级的传统应用,在架构设计、开发方式、部署维护等维度都不适用于“云模式”,如何将原有的传统应用转变为云原生应用,阿里云混合云平台提供兼容性测试、完整的应用迁移以及应用托管能力,让ISV除了交付应用外,还可以把ISV自身应用跑在云平台上,真正成为云原生应用。
最后一层是生态的联合解决方案,阿里云混合云会与各个垂直的行业做深度的方案集成,提供通用的底层解决方案和开放的能力,让混合云真正意义上成为合作伙伴的一部分。例如在金融行业的合作伙伴润和软件,自身具备强大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能力,并已有多年深耕的多样化业务场景,阿里云混合云为之提供了移动开发平台MPaaS、分布式金融核心套件BPaaS、Paas、IaaS、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云效DevOps、蚁盾风控等平台和技术,二者以各自的行业场景和产品能力进行优势互补,通过分布式微服务改造,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敏捷交付能力,并建立了内外部数据结合的基础数据湖,在线训练风控模型,形成数据驱动的全线上化贷款,保障业务连续性和系统安全的同时,降低规模化运营成本、增强金融产品的平台能力。
在技术创新和迭代已经成为了企业差异化竞争利器的今天,政企的核心应用迁云越来越普遍,云也演变的越复杂,云端服务很难再像过去一样一家独揽,只有云厂商和伙伴形成良性协同,企业数字化重构才有可能更快速更稳定,达成共赢的结果。
原文链接
本文为阿里云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