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选中国最难PB的马拉松,西北第一马兰州马拉松当之无愧可以排名第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下今年兰马的一组数据,不管是精英选手还是大众选手,成绩都要比个人PB慢。
国内男子冠军是管油胜,成绩为2小时18分58秒,比他的个人PB慢了2分50秒;国内第二是内蒙古队的包毕力格,成绩是2小时22分40秒,比他的个人PB慢了2分49秒;国内第三青海队的李永远,他的成绩是2小时23分01秒,比他个人的PB慢了7分28秒。
焦安静获得国内冠军,成绩是2小时58分45秒,要比她的个人PB慢20分钟。最后冲刺的时候,接近虚脱的她,靠着意志力才通过终点。
孔洁以2小时59分的成绩获得国内女子第二,这个成绩要比她的个人PB慢了14分钟。
马拉松助手小编达子,全马最好成绩是2小时35分,今年兰马他跑了2小时39分,比个人PB慢了4分钟,但大幅度提升了去年个人兰马成绩。
而特邀的肯尼亚选手Kimtai夺冠的成绩为2小时11分47秒,比他个人PB慢2分钟18秒。
埃塞俄比亚的 Edesa获得女子冠军,成绩为2小时30分22秒,虽然打破了赛会纪录,但是比她的个人PB慢了9分17秒。
由于冠军成绩太慢,还被美国专业的跑步网站let'srun借机吐槽了一下,还专门放在了首页非常显眼的位置。
这个网站的联合创始人在论坛上发文称,作为一场金标赛事,这个成绩也太慢了。(注释:金标赛事对特邀选手的成绩是有要求的,男子210以内,女子228以内)
当然,有明事理的跑友就跟帖说:26摄氏度,这解释了为什么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原因。
还有网友直截了当指出:气温高达80华氏摄氏度,这个为什么没有提到。
其实,这个网站的联合创始人并不是单纯吐槽兰马的成绩,而是借此机会吐槽国际田联新的世锦赛、奥运会马拉松选拔标准。
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一场金标赛事的成绩都能这么慢,那么单纯用成绩门槛来设定奥运会、世锦赛的参赛资格是否合理?
至于新的世锦赛或者奥运会选拔标准合不合理,我们不做进一步讨论。
我们想说的是,为什么在兰州跑马拉松要想创造好成绩是如此的艰难?
原因有两点:
第一,亚高原效应
为什么去高原跑马拉松,成绩会下降呢?
首先,气压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给。当自然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中氧分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都随之下降,血氧过少,运动员容易疲劳。
其次是最大有氧能力或最大摄氧量的降低。最大摄氧量代表肌肉每分钟消耗的最大氧量,它经常作为有氧能力的指标。
而在高原地区,肌肉可利用的氧气减少,最大吸氧量低于海平面地区的数值,所以高原对耐力运动的影响尤为明显。不仅如此,对身体素质出色的个体,最大吸氧量下降更大,因为他们血色素中的氧饱和度下降较大。换言之,运动员血色素越高,则失氧越多。
昨天在兰马的直播中,有专家表示,根据研究,海拔每上升1000米,万米成绩就要下降6秒,而兰州的海拔在1500米左右,那么在兰州跑马拉松,全马成绩要下降至少6分钟,所以要想在这里跑出好成绩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你今年在兰马跑出的成绩只比PB慢6分钟以内,其实已经算是PB了。
而今年兰马组委会还专门设置了PB墙,如果你在兰马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那么你的名字将会刻在PB墙上,不知道今年有多少人能够上墙,应该很少吧。
第二,气温高,暴晒
高温对马拉松成绩的影响真的很大。
2016年里约奥运会,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即使基普乔格也只跑了2小时08分的职业生涯最慢成绩。
2017年全运会,气温也高达30摄氏度,董国建夺冠的成绩只有2小时18分。
理想的马拉松比赛气温是8-15摄氏度,在这个温度区间,运动员最有可能创造好的条件。比如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东京马拉松,比赛日的气温都非常适合创造好成绩。
今年兰州马拉松,即使是发枪的7点30分,气温也要比这个理想温度偏高很多,临近中午的时候,气温更是接近30摄氏度。
我们知道,在炎热的环境下,运动员出汗多,从而大量丧失水分和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就可能发生脱水现象。而天气炎热,人容易疲劳,体力消耗也就更大。
此外,兰州暴晒的天气对跑者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后半程。阳光照射也会使运动员体温升高,更重要的是太阳红外辐射使运动员散热能力降低。所以说,阴天最有利于创造好成绩。
亚高原,气温高,暴晒,对马拉松成绩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今年兰州马拉松都赶上了。所以如果你今年兰马跑崩也就不足为奇了。
互动留言:今年的兰马,你的成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