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的大学专业是金融学,因为父母说学金融有前途,但扬子从小动手能力强,喜欢的是机械设计,因此他在大学期间还辅修了机械工程专业,大二的时候参加过一场业内的机械设计比赛还获得了二等奖,要知道一起参加比赛的都是高年级的师哥师姐。但后来扬子却忙于过英语四六级、考研、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结果却很不理想,眼看快毕业了,工作还没有着落。其实像扬子这样的大学生并不少见,一直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进行长时间高投入,但收益甚微。
一、
这就是我们传统的个人发展观,即:确定问题,制定改进计划。
它是基于下面三个常见的理念:
1. 弥补短板可以通向成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木桶原理。
缺啥补啥的观念深入人心,扬子为了过英语四六级,每天至少三个小时学习英语,但自己的英语就是弱爆了,很长一段时间扬子都认为自己英语提升上来,找份好工作不成问题。但是事与愿违,扬子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却只能拿到一个合格,最多一个良好的水平,并且因此也没有了时间精力再去精进自己擅长的领域。
其实,弥补弱点的确可以防止失败,但想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行。
2. 所有绝大部分行为是可以学会的。
记得10多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表达了一个理念:即刘亦婷上哈佛的成功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只要父母按照书中的步骤操作,你的孩子也可以上哈佛,完全忽视了孩子本身的天赋和区别。
但事实却不是那样的,刘亦婷的成功是那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在她那个年代,国内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根本想不到可以去考世界名校,他们能够想到的最理想的状态,也就是北大清华毕业以后,争取考研出国。并且国外的大学该怎么申请?在当时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人完全不懂。但现今却完全不一样,竞争会激烈很多,并且刘亦婷在社会活动、才艺表演方面的优势也不是很轻就能达到,所以现在如果你去模仿刘亦婷的方法是很难被哈佛录取的。
所以,只有部分行为是可以学会的,并且很难在不属于天赋优势领域取得卓越的成绩。
3. 行业成功者的行为方式一致
举一个真实例子吧,有两位投资人A和B,A的投资风格是:善于思辨、洞察规律、雷厉风行,B的投资风格是:注重实际、审慎耐心、固守规则,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的优势完全不同,你觉得哪一位才是优秀的投资人呢?是A还是B?
A就是索罗斯,B是巴菲特,这两位投资家在金融界都是神一般的人物,平分秋色。因此,同样是行业成功者,但他们却是以不同的行为方式取得成功。
二、
反之,如果扬子当初不听从父母的建议,而是按照自己的天赋优势选择了机械设计,在大学期间攻读自己的优势专业,想必在自己喜欢又擅长的领域工作,更容易成功一点吧。优势心理学之父Donald O. Clifton博士说过“如果我们更看重人们好的一面,而不是想办法修补他们的不足,结果会怎样?”
那么,优势发展观是:专注于个人的优势发展,并对弱点进行管理。
所谓优势,就是通过近乎完美的表现在特定领域,持续取得积极成果的能力。优势不等于天赋,优势是你在天赋上面进行长期的刻意训练,也就是说优势是天赋有效运用的结果。就好像扬子从小动手能力强,大学辅修机械工程专业,后来参加机械设计比赛,显出了他在这个领域有一点点优于大多数人的优势。
肯定你会说:哎呀!我没有什么优势?或者,好像自己会几样,但不清楚是不是自己的优势。那么如何识别自己的优势呢?
1. 探索你的优势,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
第一个维度:根据自己经验总结。你可以从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问体验4个时刻:
巅峰时刻的体验,即什么样的活动会让总是有出其不意的出色表现?
2) 情不自禁地开始,你喜欢参加什么活动?这个活动中的什么吸引了你?
3) 热情忘我地投入,什么活动让你全情投入,有忘我的境界?并且自己还学的挺快,好像自己本来就能做好这些事情一样。
4) 全力以赴的满足,什么活动在结束后你有一种意犹未尽,想“再来一次”的想法,并且感受到满足。
第二个维度:根据他人的反馈。此刻你就可以做一个尝试,你可以在你的朋友圈发这样一条消息。
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正在探索自己的优势,下面的三道题,请帮我回答一下:
1.你认为我最擅长做什么?
2.你注意到我有哪些优点?
3.如果我们在一个团队,你会把什么事情交给我做?
相信我,只要你发在朋友圈一定是有人回复你的,如果你特别想知道某一个人的答案,你也可以私信她。另外,你也可以问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的,以前我就在朋友圈发过,不少朋友回复,我来说说他们的答案哈,大多数人都说到:善于沟通、热情、乐观、有耐心;还有一个小伙伴说:组织能力强,擅长控场,并且我的一个合作伙伴也是这样回复的,这是我之前不知道的自己的一个优势。
第三个维度:就是专业的测评工具——克利夫顿优势识别器。
克利夫顿优势识别器(Clifton strengths)是盖洛普公司开发的一个在线个人评估测试,其理论基础是:每个成年人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的、普遍的个人性格属性,并将其定义为“人才主题”,个人倾向于更容易地发展某些技能,并以可持续的方式在某些领域中脱颖而出,而在其他领域却未能或无法保持成功或高效率。盖洛普公司通过采访来自不同领域的170万专业人士,将这一理论提炼到实践中。在量化了被采访人的不同特征后,他们提出了34个不同的模式,称之为“人才主题”。
克利夫顿优势识别器将34项才干分为四个领域:执行力、影响力、关系建立、战略思维。通过测试可以将你的34项才干的排序。(如下图)前5项才干基本就属于你的天赋优势了,就需要特别的关注。这个测评是识别天赋潜能而非优势,我们前面说了优势=天赋潜能*高投入,所以如果我们的投入是在自己的天赋领域,那么就能形成一个优势,所以找到我们的天赋潜能就特别的重要。
另外,对于任何测评工具都要记住一点,就是要有专业的测评师对测评结果进行解读,因为任何测评的准确率都不是百分之百的,还有谨慎的一点是不要给自己贴标签,这也是用测评工具的一个常见的错误现象。测评结果只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而不是给自己贴标签。
通过上面三个维度的探索,我相信你对自己的优势肯定有一定的了解了,知道可能在某几项上有点天赋。特别是如果你有做盖洛普优势测评,还会对你的34项才干进行排序。那么当我们拿到这个结果的时候又要做些什么呢?才可以让这些天赋才干成为我们真正的优势,或者让这些优势可以发挥出来,真正帮助到我们的职业发展,工作和生活呢?
2. 发挥自己优势的三个步骤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优势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但是该如何做,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
我们还是举个例子吧,小蓝是我的一位咨询客户,她在进行了前面三个维度的优势探索后,知道自己擅长的有:点子多(理念),善于沟通(沟通),人来熟(取悦),做事积极热情(积极、行动),并且还是一位组织活动小能手,所以我建议小蓝可以尝试社群运营、活动组织、以及销售顾问的岗位,我参加过小蓝组织的一次分享活动,她的点子就特别多。还有一个小伙伴冰冰,性格有点内向和腼腆,她是我的一个线下课学员,在课堂上她从来主动不分享,其他小伙伴分享时她都特别认真的倾听(专注、体谅),并且她的笔记是全班做的最好的,每一次课结束时她都画了思维导图(分析),并且冰冰从来不会迟到(责任)。看到了没,善于倾听,高效整理做笔记(搜集),以及高效画出思维导图,都是冰冰非常明显的优势。
接下来针对小蓝和冰冰,该如何运用这三个步骤去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一步:提炼你的优势关键词,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也就是将你天赋才干归类到四个领域:执行力、影响力、关键建立、逻辑思维,看看自己在哪个维度的优势才干最多,这代表了什么含义。
前面讲到的小蓝和冰冰,理念、沟通、取悦、积极、行动这5项都是小蓝比较突出的优势才干,专注、分析、搜集、责任、体谅这5项是冰冰比较突出的优势才干。对于小蓝来说自己在一个环境或事件中的产生的影响力是比较看重的;对于冰冰来说她的执行力维度,将一个项目有效向前推进这是她比较在意的。这是她们行动模式背后的内在动力。
第二步:刻意去运用自己的优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优势能力。也就是把自己的优势刻意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在使用过程中看到它带给你和他人的价值,这可以进一步提升你的成就感,并且在可以使用的过程中,你的优势还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就像前面的冰冰,她具有整理笔记和画思维导图的优势,在她参加一个学习型社群时,她就可以去做整理官官、笔记官官,同时她可以参加别人的拆书帮活动,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拆书,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方向。
第三步:对优势进行有意识的管理。在经历前面两个阶段后,你会对自己的天赋才干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我们有意识去扬长,即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同时,我们对于自己的短板要做的是管理,对,是管理,而不是去补补补。那么,什么是有意识的管理,也就是下面的两个方面:
一是,认识优势的两面性。即任何一种优势也有可能成为你的弱点,就好像我们经常说的物极必反,比如像小蓝链接能力强,跟谁都能唠起来,但小蓝在专注这一块就很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容易变成东一下西一下,深度不够。我们说让你爱的一面也有可能会让你疯狂,也就是这个原理。
二是,懂得差异即资源。人与人的差异并非需要解决,相反,如果能对差异有效利用,能减少认知偏见,使差异成为有用的资源。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但我们却能够根据差异互补组建一个完美的团队。
三、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21世界的管理挑战》一书中说到“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改进你不擅长的方面,而应该注重自己的优势。比起把一流的能力变成超一流的能力,从无能力到一般能力要耗费多得多的精力和努力。”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成功者都有两个共性特征:一是了解并善用自己的天赋;二是在运用天赋的基础上,投入精力提升知识技能。
所以,成功者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绩,并不是因为他样样都行,也不是因为他比别人努力,而是因为他们知道把自己80%的时间精力放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而那些自己薄弱的短板只花费20%的时间去学习,以至于让它不成为阻碍自己发展的障碍物。我们在更努力的同时,也要懂得去撬动个人优势这个杠杆,去助力个人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