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绎太空生命传奇

640?wx_fmt=png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摘要:人类不仅在努力增加对地球家园的认识,而且推进航天科技发展,进入浩渺的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640?wx_fmt=jpeg

在太空中绽放的花朵


640?wx_fmt=jpeg

嫦娥四号搭载的微型生物圈载荷手绘图


640?wx_fmt=jpeg

搭载探空火箭进入太空的两只小狗“小豹”和“珊珊”(来自网络)

 

对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大自然无疑是格外眷顾的,慷慨地赐予了适宜的阳光、水、空气和温度等,孕育出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形成了复杂多样、五彩斑斓生物圈,其中就包括属于灵长类的我们人类。

 

人类不仅在努力增加对地球家园的认识,而且推进航天科技发展,进入浩渺的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在此过程中,一些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被发射升空,进入地外空间,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外空间环境,也为我们将来长时间在那里驻留生活奠定了基础。

 

此时此刻,在距离地球家园约40万公里的月球背面艾肯特盆地的撞击坑内,嫦娥四号着陆器静立于漆黑、荒芜、寂寥的月夜。然而,其搭载的微型生态圈中,生命正在悄然孕育萌发,它们将度过漫漫长夜,迎来月面壮丽的日出,在那特殊的昼夜交替中成长,演绎一段惊心动魄的月面传奇故事。

 

①“嫦娥”带来月球第一抹绿色

 

直径约173毫米、高约200毫米的近似圆柱形载荷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使命的最大看点之一,在那个狭小局促的空间里,聚集了来自地球的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6种生物样本,它们最初均以种子、卵等生命形态被装载其间,构成一个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微型生态系统。

 

月面严酷的环境是生命的禁区,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能高约130摄氏度,夜晚,温度极速下降,最低可超过零下180摄氏度。为了给载荷内生物营造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科学家给载荷罐体装置了“空调系统”、光导管和水仓室。

 

在人类智慧的精心设计之下,地球上的生命开始在一片荒凉孤寂的月面发育成长。2019年1月3日即嫦娥四号完美着陆月球背面当天,这个微型生物圈系统就开始运作,通过鹊桥中继卫星,地面控制中心发出放水指令,月面的生命旅程开始了。12天后,记录生物样本生长发育的状态的相机就捕捉到可喜的变化:棉花种子已经长出嫩芽,成为人类在那个天地间培育出的第一抹“绿色”。虽然从相机拍摄回传地面的图片来看,嫩芽是那样弱小,甚至显出几分楚楚可怜的模样,但是它是地球生命“远征”约40万公里,克服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月面极端条件,第一次萌发。这是人类智慧护航下的生命奇迹,绿意盎然、光彩照人。

 

棉花种子刚刚萌出嫩芽不久,太阳就没入月球的地平线,漫长的月夜开始降临。嫩芽和微型生物圈的其它同伴正在经受月夜超低温的严酷考验。而当太阳再次升起时,无论它们能否“醒来”,组成自循环生物系统,中国都已经以荒芜苍凉中的那抹绿色创造了月球探测的历史,将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宝贵的经验。

 

②探空火箭搭载中华犬进入太空

 

嫦娥四号月球种土豆、育棉花等空间生物实验展现出中国作为航天大国雄厚实力的展现之一。其实在航天科技实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一直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实验活动,致力于增强对宇宙空间环境的认识和更好开发利用。

 

1964年7月19日,安徽省广德县誓节渡一个十分偏僻的山坳里,中国第一枚生物探空火箭从这里发射升空,其任务是把实验生物送到高空,研究它们在火箭密封舱内对飞行的适应性和对飞行综合因素作用的承受能力,研究超重失重、高空弹射、宇宙辐射等因素对生物机体主要生理机能的影响等,从而为空间生物学研究和载人航天的生活舱及生命保障体系提供更为可靠、有效的设计依据。当日,随火箭升空的是4只大白鼠、4只小白鼠和12支装有果蝇等的生物试管。短短几十分钟时间里,它们作为中国第一批乘上火箭的“小乘客”在高空遨游。此次实验获得丰硕成果,当科研人员从密封舱中取出白鼠时,发现它们不仅生命体征稳定,而且还活蹦乱跳。

 

在此之后,中国继续以探空火箭为工具开展空间生物实验。1966年7月15日,一只名为“小豹”的小狗被送入距离地面约80公里的空间,之后安全返回。10多天后,小狗“珊珊”搭乘生物探空火箭飞天,同样平安归来。虽然探空生物火箭飞行高度有限,没有进入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但是在世界航天科技发展早期阶段,中国就已经在空间生物实验领域进行了自主探索并获得了一批研究数据,在世界航天史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③返回式卫星孕育农业优良品种

 

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为中国开展空间生物实验提供了新的平台。1987年8月,中国科学家利用返回式卫星第一次搭载农作物种子升入太空,开始进行太空育种实验。利用该技术,中国将辣椒、茄子、南瓜、水稻、小麦、玉米、绿豆等多类农作物种子发射到宇宙空间,通过宇宙射线的照射,获得增加其高产、稳产等优良性状的变异。

 

在返回式卫星中进行空间生物实验的佼佼者是实践八号,实际上,它是中国首颗专门用于航天育种研究的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2006年9月9日,实践八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装载了粮、棉、油、蔬菜、林果、花卉等9大类、2000余份、约215公斤农作物种子和菌种,创中国开展航天育种研究以来搭载规模纪录。经过半个月太空飞行后,该卫星被成功回收。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留轨舱完成了无人参与条件下通过实时获取在轨图像研究高等植物的空间生长发育,在国内首次实时观察和记录了青菜在空间环境下长达21天的萌发、生长、抽苔、开花、授粉全过程。

 

利用返回式卫星技术开展航天育种,旨在让种子在太空飞行时接收空间环境的诱变作用,产生变异,之后再对有益的变异加以选择利用,从而选育新种质和新材料,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新作物品种。虽然相对于分子层面的育种方式,航天育种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凭借这种方式,中国仍然培育了一批优良品种并在各地大面积推广,成为以航天科技助力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方式。

 

2016年,实践十号任务成功实施,作为中国首颗微重力卫星,它是地道的太空超级实验室,开展了包括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在内的6大类、19项实验项目,取得了喜人成果。其中包括,在国际上首次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观测到小鼠早期胚胎在体外从双细胞发育到囊胚阶段的全过程;首次发现小鼠造血干细胞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增殖分化情况与地面实验有显著的不同;收获第一株在太空中绽放的拟南芥花朵。

 

④飞船、空间实验室探索太空健康之道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航天员景海鹏戴着蓝色橡皮手套,轻轻地在空中触摸蚕宝宝,白色如玉的蚕宝宝漂浮在空中,慢慢扭动着胖胖的身子。这是2016年10月20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上的一幕。通过电视转播,这一镜头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忍俊不禁,“中国航天员太空遛蚕”也由此成为世界航天史上经典的桥段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太空养蚕”实验是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任务中一项重要的空间生物实验项目,旨在研究蚕在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生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研究其能否正常吐丝以及吐丝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受重力的影响。为了保证6条娇嫩的蚕宝宝在飞船发射、返回过程中,经受住严重的冲击,科学家专门为其设计了防护“航天服”“太空屋”。在经过约一个月的太空之旅后,这些蚕不仅顺利度过空间飞行的过程,而且完成吐丝结茧生命历程,为科学家提供了大量实验数据信息。

 

除了养蚕之外,景海鹏和航天乘组其他成员一起还进行了“太空种田”实验。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他们完成“植物种植箱”组装工作,之后播种、铺地膜,开启光照系统,并通过注射方法,给其浇水,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2016年11月18日,航天员带着部分植物样品乘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回到地面。大部分植物样品仍然留在天宫二号。科研人员通过地面遥控对其进行温控和浇水,使水稻等植株继续生长并顺利开花结果。这是中国首次在太空中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过程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验证了利用植物光周期反应原理调控空间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设计思想,为有效利用空间有限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植物生产,提供了重要空间实验证据。

 

2017年4月20日,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为科学家开展空间生物实验提供了新的平台。经过系统论证,“微重力对细胞增殖与分化影响研究”项目入选实施,主要开展了微重力环境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殖细胞分化及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影响研究。这些实验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了解重力对人类生殖细胞的影响等提供了基础性信息数据。


未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家与科学院相关机构联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机构。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640?wx_fmt=jpeg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492861.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李伯虎院士: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智造制造初步实践

来源:电能革命由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主办的“2018智造百强榜高峰会暨2019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年会上”于2019年1月11日在北京科技会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李伯虎做“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智造制造初步实践”的演讲。以下为演讲的速…

Python中Turtle绘图函数-绘制时钟程序

Turtle常用的一些函数, 参考博客:http://blog.csdn.net/zengxiantao1994/article/details/76588580 时钟代码设计 我们可以通过main函数查看整个时钟代码的设计设计指针(Init())并显示指针:设计指针的方向(turtle.m…

5G的未来投资机会在哪里?

来源:网易智能日前,为了更好地以资本助推5G产业发展,中国移动投资公司与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洞见5G,投资未来——中国5G产业发展与投资报告》,分析了5G对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革,研判5G产业建设的投资…

python在windows系统中安装pandas,numpy

进入python的安装目录的sripts文件夹下, 在该文件夹下进入命令行,在命令行输入pip install pandas 等待成功安装 转载自:https://www.cnblogs.com/xuqiulin/p/6623154.html

华为5G首席科学家童文 | 5G:万物连接平台 智能世界基石

华为5G首席科学家、华为Fellow童文博士来源:华为2019年是5G产业进入全面商用的关键一年,全球5G网络的部署已经启动。2018年6月,5G独立组网标准冻结,5G完成了第一阶段全功能eMBB标准化工作;12月6日, 中国三大运营商获得…

深度解密:软银孙正义如何成为美国硅谷最有权势之人

来源:腾讯科技摘要:据外媒报道,伊隆马斯克、杰夫贝索斯亦或是马克扎克伯格(,都不如日本亿万富翁孙正义那样,对AI驱动的未来有着最大胆的愿景。在孙正义看来,未来机器将控制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这个愿…

自动驾驶之路已走了多远?一文读懂研究现状

作者:Claudine Badue等编译:机器之心 Panda摘要:自动驾驶载具或将引爆人类的下一次出行方式革命,而我们目前又已经走到了哪一步?近日,巴西圣埃斯皮里图联邦大学的研究者在 arXiv 上发布了一篇自动驾驶汽车研…

真的超越了波士顿动力!深度强化学习打造的 ANYmal 登上 Science 子刊

编译:机器之心深度强化学习开发出的机器人模型通常很难应用到真实环境中,因此机器人开发中鲜少使用该技术。然而这已经板上钉钉了吗?在两天前引发人工智能界关注的 ANYmal 机器人中,其机动性和适应性看起来丝毫不逊色于波士顿动力…

实例化Model的三种方式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toward-the-sun/p/4030010.html

人形机器人,穷途末路还是光明未来?

来源:任赜宇的知乎专栏摘要:今年 11 月初在北京召开的 IEEE/RAS Humanoids 会议中,作者去听了这样一个 Workshop: Humanoid Robotics: Dead-end or Bright Future? (人形机器人,末路还是光明的未来?) 再结合当前的形势…

全球自动驾驶政策概况及特征研究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近年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交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技术研发、道路测试、标准法规、政策等方面为自动驾驶及其载体——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加快自动驾驶…

中心化,去中心化?关乎互联网未来命运的重要选

作者:刘锋 计算机博士 《互联网进化论》作者前言:不知不觉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出现了分歧,当Facebook、谷歌等互联网巨头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反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人类社会的有识之士希望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导致…

Arcgis for javascript不同的状态下自定义鼠标样式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的,没错,即使我只是一个做地图的,我也希望自己的地图看起来好看一点。在本文,给大家讲讲在Arcgis for javascript下如何自定义鼠标样式。 首先,说几个状态。1、鼠标…

Facebook :AI 年度总结来啦

来源:AI 科技评论摘要:最近,Facebook 做了一份 AI 年度总结,详述了他们过去一年在 AI 上所做的代表性工作。在 Facebook,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以更有效的新方式学习,就像人类一样,可以在…

一文读懂可穿戴技术

来源:传感器技术可穿戴技术(wearable technology),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的创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把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物中,可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xff…

2019与下一个十年:我们将要放弃的和将要拥抱的

来源:资本实验室2019年,是连接21世纪前两个十年的过渡一年。在金融支付和商业领域中,2019年也有望成为激动人心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每家企业、每个人都需要对过去十年中所追求的创新进行反思,并决定下一个十年前进的方…

麦肯锡发布调研,揭开“那些引入人工智能的企业都怎么了 ”

来源:亿欧智库摘要:根据麦肯锡的最新调研显示,人工智能技术普遍上得到企业接纳,但仍有不少企业在入门时就面临“不知道咋开门”的状况。新技术带来新问题,企业该如何应对?根据麦肯锡在全球范围内的调研&…

重磅!我国建成首个自动驾驶封闭高速公路测试环境

来源:智车科技摘要: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要求,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坚持“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与安全行驶并重”的指导思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单反相机内部光线反射原理

单反相机是照相机的一种,以独特的取景方式而命名。 它的全称是(可换)单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缩写为SLR camera)一般简称为单反相机。它的含义是拍摄和取景共用用一…

面部识别技术走到十字路口?

来源:雷锋网摘要: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近日,面部识别技术又遭遇“突发事件”。本周二,由90个倡议团体组成的小组给三巨头AAM(亚马逊、谷歌、微软)写信,要求三家公司承诺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