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idp,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void* (*start_rtn)(void*), void* arg
)
tidp:事先创建好的pthread_t类型的参数。成功时tidp指向的内存单元被设置为新创建线程的线程ID。
attr:定义新线程的一些属性(配置项),包括线程栈[stack]、分离状态[detach state]等,大部分情况下默认值即可(NULL)
start_rtn:线程运行函数的地址,新创建的线程从start_rtn函数的地址开始运行
arg:start_rtn函数的参数。无参数时设为NULL即可。有参数时输入参数的地址。
如果调用成功,创建出一个新线程执行函数start_rtn(arg),线程号会被填入tidp,调用处收到返回值0,继续执行后续代码。如果调用失败返回非0错误码。
等待结束
int pthread_join(pthread_t tid, void** thread_return)
以阻塞的方式等待tid指定的线程结束,当函数返回时,被等待的线程资源被收回。如果线程已经结束,那么该函数会立即返回。
退出
一个线程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结束:
- 在线程执行体内执行return语句
- pthread_exit():在线程函数中调用pthread_exit()来退出线程执行
- pthread_cancel(pthread_t tid):向一个线程发送一个取消请求。
发送信号
int pthread_kill(pthread_t threadId, int signal);
向线程发送一个信号。返回值: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失败码。
获取线程ID
pthread_t pthread_self(void);
线程分离:
int pthread_detach(pthread_t tid);
返回值: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错误号。
线程分离就是当线程被设置为分离状态后,线程结束时,它的资源会被系统自动的回收,而不再需要在其它线程中对其进行 pthread_join() 操作。
为什么线程分离
在我们使用默认属性创建一个线程的时候,线程是 joinable 的。 joinable 状态的线程,必须在另一个线程中使用 pthread_join() 等待其结束,如果一个 joinable 的线程在结束后,没有使用 pthread_join() 进行操作,这个线程就会变成”僵尸线程”。每个僵尸线程都会消耗一些系统资源,当有太多的僵尸线程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创建线程失败。
一个简单的例子:
void* worker(void* arg) {//do somethingreturn (void*)ret;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pthread_t tid; if (pthread_create(&tid, NULL, worker, &task) != 0) {return -1; } void* ret; pthread_join(tid, &ret); return (int)r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