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做技术的朋友,往往没有足够的重视,职业规划其实一点都不虚,而是一件非常实在的事情,如果你不是每次碰墙再反思职业规划,而是提前3年左右作出下一步的规划,你早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以下是我自己的一部分思考。
本文作者,陈睿 优知学院创始人,10年程序猿+产品汪,前百度研发经理、携程定制旅游CTO。
技术人的困扰
技术人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果你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问自己诸如此类的的问题,我想你应该停下片刻认真思考一下你的职业规划,再重新出发。
- 发展前途比较迷茫,是继续做好技术,还是准备转岗,或者换一个行业。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 跳槽完了问题还是没解决。
- 想换岗,却不知道从何谈起。
- 甚至想换一个行业,来一次自我救赎。
- 工作很烦心,工作已经毫无激情可言。
- 一边安于现状,一边抱怨机会 太少。
- 不安于现状,希望赶快脱贫致富。
- 想换岗,怎么换,怎么行动。
如果你在以上问题中占据一项或者多项,你已经碰到了职业规划这堵墙,怎么应对,怎么思考,怎么解决,希望此文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反思。
认清外在误区
第一大误区:技术人是吃青春饭这是一端误区。在中国有很多人都认为IT行业是吃青春饭的,如果过了30岁就很难有机会再发展下去!这其实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其实现实并不是这样。你完全可以继续进阶,往技术专家发展、还可以往产品、管理、运营、行业专家等方向。
第二大误区:越老越吃香犹如老中医,越老越吃香,这是另一端误区。越老并不代表越有思想,如果你没有汲取,没有不断反思,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也许你有的只是不断重复的工作经验,仅此而已。例如最近传言华为计划裁掉40岁以上的程序员。华为肯定不会裁掉所有40岁以上的技术人员,但是,从市场的角度,可以算是给30岁左右的技术人敲响了警钟,未来,你是属于哪一类人群,的确需要当下认真思考你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第三大误区:做技术就应该专注于技术这更是一大误区,不管你是否往技术专家发展,也更需要懂得业务,更需要懂得技术支撑的产品逻辑,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懂得业务和产品,都将是你在公司或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认清技术的价值,技术的存在是为了支撑产品,产品和运营是互相支撑,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用户。技术始终是服务于用户的一个手段,而不是所有。你只有认清自己工作的价值,才能摆正心态。例如,公司内部存在大量部门协调的事情,技术、产品、运营、市场,大家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对你的职场好处远大于坏处。再举一个例子,现在不管是BAT还是创业公司,都在大力提倡敏捷开发,不管是小步快跑还是快速迭代,其实提倡敏捷开发的背后的的核心逻辑:是给大家创造一个懂得团队协作的环境,否则天天站会做什么呢,你以为只是提早发现进展风险和BUG?
遵循发展周期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也需要认清技术的岗位发展方向和周期,如果经常跳周期发展,将适得其反。一般一名IT人员的发展轨迹如下:
第一阶段:打基础22-25岁,深入研究技术,熟练掌握一们以上语言以及相关工具,能很好的完成基本工作。
第二阶段:扩大纵向能力25-30岁,成为项目小组技术带头人,至少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对技术发展方向已经很清楚,自身的方向有一定的认知。
第三阶段:横向和纵向互相加深30-35岁,通常职业发展会有变化:
- 成为一名架构师,技术专家线路;
- 成为项目经理,逐步学会管理队伍;
- 也可能成为技术型销售人员(售前和售后)
- 往管理方向:技术经理、总监、 CTO;
- 往产品方向:资深产品经理、产品总监。
- 往运营和市场方向。
以上职位,大部分存在相互纵深发展。例如:架构师往往也是产品、行业专家,对产品的把控和行业的判断往往不一定比产品经理差,甚至更强;技术经理,也具备很强的项目协调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找到自己的方向
人生如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山坡,这是巴菲特的名言。其实,不仅仅只适合于投资,也适合于技术人的职业规划。每个人都需要认清自己的立足点,在自己不同的发展时期,配合公司的发展时期,找属于你的有立足点。只有站稳了这个立足点,你才可以更好的开始延伸自己别的领域。在当下,结合如今的发展趋势,我提供一个当下的思考,技术人未来的核心立足点将来自于跨界的竞争,跨界不仅仅包含行业跨界,也包括职位的跨界,以及更多视野的跨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会看的更高看的更远,从而避免很多弯路,弯路过多那是对时间的浪费。也许当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将是最好的职业规划解决方案。不断从你身边的牛人身上汲取过往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一个你可以参考的榜样开始你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