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分布式缓存

分布式缓存

-- 基于Redis集群解决单机Redis存在的问题

单机的Redis存在四大问题:

1.Redis持久化

Redis有两种持久化方案:

  • RDB持久化

  • AOF持久化

1.1.RDB持久化

       RDB全称Redis Database Backup file(Redis数据备份文件),也被叫做Redis数据快照。简单来说就是把内存中的所有数据都记录到磁盘中。当Redis实例故障重启后,从磁盘读取快照文件,恢复数据。快照文件称为RDB文件,默认是保存在当前运行目录。

1.1.1.执行时机

RDB持久化在四种情况下会执行:

  • 执行save命令

  • 执行bgsave命令

  • Redis停机时

  • 触发RDB条件时(配置中可自行进行更改)

1)save命令

执行下面的命令,可以立即执行一次RDB:

       save命令会导致主进程执行RDB,这个过程中其它所有命令都会被阻塞。只有在数据迁移时可能用到。

2)bgsave命令

下面的命令可以异步执行RDB:

 这个命令执行后会开启独立进程完成RDB,主进程可以持续处理用户请求,不受影响。

3)停机时

Redis停机时会执行一次save命令,实现RDB持久化。

# 900秒内,如果至少有1个key被修改,则执行bgsave , 如果是save "" 则表示禁用RDB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4)触发RDB条件

Redis内部有触发RDB的机制,可以在redis.conf文件中找到,格式如下:

RDB的其它配置也可以在redis.conf文件中设置:

# 是否压缩 ,建议不开启,压缩也会消耗cpu,磁盘的话不值钱
rdbcompression yes
​
# RDB文件名称
dbfilename dump.rdb  
​
# 文件保存的路径目录
dir ./ 

1.1.2.RDB原理

       bgsave开始时会fork主进程得到子进程,子进程共享主进程的内存数据。完成fork后读取内存数据并写入 RDB 文件。

fork采用的是copy-on-write技术:

  • 当主进程执行读操作时,访问共享内存;

  • 当主进程执行写操作时,则会拷贝一份数据,执行写操作。

1.1.3.小结

 RDB方式bgsave的基本流程?

  • fork主进程得到一个子进程,共享内存空间

  • 子进程读取内存数据并写入新的RDB文件

  • 用新RDB文件替换旧的RDB文件

RDB会在什么时候执行?save 60 1000代表什么含义?

  • 默认是服务停止时

  • 代表60秒内至少执行1000次修改则触发RDB

RDB的缺点?

  • RDB执行间隔时间长,两次RDB之间写入数据有丢失的风险

  • fork子进程、压缩、写出RDB文件都比较耗时

1.2.AOF持久化

1.2.1.AOF原理

        AOF全称为Append Only File(追加文件)。Redis处理的每一个写命令都会记录在AOF文件,可以看做是命令日志文件。

 1.2.2.AOF配置

AOF默认是关闭的,需要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来开启AOF:

# 是否开启AOF功能,默认是no
appendonly yes
# AOF文件的名称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AOF的命令记录的频率也可以通过redis.conf文件来配:

# 表示每执行一次写命令,立即记录到AOF文件
appendfsync always 
# 写命令执行完先放入AOF缓冲区,然后表示每隔1秒将缓冲区数据写到AOF文件,是默认方案
appendfsync everysec 
# 写命令执行完先放入AOF缓冲区,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将缓冲区内容写回磁盘
appendfsync no

三种策略对比:

 1.2.3.AOF文件重写

       因为是记录命令,AOF文件会比RDB文件大的多。而且AOF会记录对同一个key的多次写操作,但只有最后一次写操作才有意义。通过执行bgrewriteaof命令,可以让AOF文件执行重写功能,用最少的命令达到相同效果。

       如图,AOF原本有三个命令,但是set num 123 set num 666都是对num的操作,第二次会覆盖第一次的值,因此第一个命令记录下来没有意义。所以重写命令后,AOF文件内容就是:mset name jack num 666,Redis也会在触发阈值时自动去重写AOF文件。阈值也可以在redis.conf中配置:

# AOF文件比上次文件 增长超过多少百分比则触发重写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 AOF文件体积最小多大以上才触发重写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1.3.RDB与AOF对比

       RDB和AOF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果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在实际开发中往往会结合两者来使用。

2.Redis主从

2.1.搭建主从架构

       单节点Redis的并发能力是有上限的,要进一步提高Redis的并发能力,就需要搭建主从集群,实现读写分离。

2.2Redis集群

1.单机安装Redis

首先需要安装Redis所需要的依赖:

yum install -y gcc tcl

例如,我放到了/tmp目录(任意目录):

解压缩:

tar -xvf redis-6.2.4.tar.gz

解压后:

进入redis目录:

cd redis-6.2.4

运行编译命令:

make && make install

如果没有出错,应该就安装成功了。

然后修改redis.conf文件中的一些配置:

# 绑定地址,默认是127.0.0.1,会导致只能在本地访问。修改为0.0.0.0则可以在任意IP访问
bind 0.0.0.0
# 数据库数量,设置为1
databases 1

启动Redis:

redis-server redis.conf

停止redis服务:

redis-cli shutdown

2.Redis主从集群

2.1.集群结构

我们搭建的主从集群结构如图:

共包含三个节点,一个主节点,两个从节点。

这里我们会在同一台虚拟机中开启3个redis实例,模拟主从集群,信息如下:

IPPORT角色
193.168.150.1017001mster
193.168.150.1017002slave
193.168.150.1017003slave

2.2.准备实例和配置

       要在同一台虚拟机开启3个实例,必须准备三份不同的配置文件和目录,配置文件所在目录也就是工作目录。

1)创建目录

我们创建三个文件夹,名字分别叫7001、7002、7003: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创建目录
mkdir 7001 7002 7003

如图:

2)恢复原始配置

修改redis-6.2.4/redis.conf文件,将其中的持久化模式改为默认的RDB模式,AOF保持关闭状态。

# 开启RDB
# save ""
save 3600 1
save 300 100
save 60 10000# 关闭AOF
appendonly no

3)拷贝配置文件到每个实例目录

然后将redis-6.2.4/redis.conf文件拷贝到三个目录中(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 方式一:逐个拷贝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1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2
cp redis-6.2.4/redis.conf 7003
# 方式二:管道组合命令,一键拷贝
echo 7001 7002 7003 | xargs -t -n 1 cp redis-6.2.4/redis.conf

4)修改每个实例的端口、工作目录

       修改每个文件夹内的配置文件,将端口分别修改为7001、7002、7003,将rdb文件保存位置都修改为自己所在目录(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sed -i -e 's/6379/7001/g' -e 's/dir .\//dir \/tmp\/7001\//g' 7001/redis.conf
sed -i -e 's/6379/7002/g' -e 's/dir .\//dir \/tmp\/7002\//g' 7002/redis.conf
sed -i -e 's/6379/7003/g' -e 's/dir .\//dir \/tmp\/7003\//g' 7003/redis.conf

5)修改每个实例的声明IP

虚拟机本身有多个IP,为了避免将来混乱,我们需要在redis.conf文件中指定每一个实例的绑定ip信息,格式如下:

# redis实例的声明 IP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每个目录都要改,我们一键完成修改(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 逐一执行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1/redis.conf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2/redis.conf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7003/redis.conf# 或者一键修改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 xargs -I{} -t sed -i '1a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redis.conf

2.3.启动

为了方便查看日志,我们打开3个ssh窗口,分别启动3个redis实例,启动命令:

# 第1个
redis-server 7001/redis.conf
# 第2个
redis-server 7002/redis.conf
# 第3个
redis-server 7003/redis.conf

启动后:

 如果要一键停止,可以运行下面命令: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 xargs -I{} -t redis-cli -p {} shutdown

2.4.开启主从关系

现在三个实例还没有任何关系,要配置主从可以使用replicaof 或者slaveof(5.0以前)命令。

有临时和永久两种模式:

  • 修改配置文件(永久生效)

    • 在redis.conf中添加一行配置: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 使用redis-cli客户端连接到redis服务,执行slaveof命令(重启后失效):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注意在5.0以后新增命令replicaof,与salveof效果一致。

这里我们为了演示方便,使用方式二。

通过redis-cli命令连接7002,执行下面命令:

# 连接 7002
redis-cli -p 7002
# 执行slaveof
slaveof 192.168.150.101 7001

通过redis-cli命令连接7003,执行下面命令:

# 连接 7003
redis-cli -p 7003
# 执行slaveof
slaveof 192.168.150.101 7001

然后连接 7001节点,查看集群状态:

# 连接 7001
redis-cli -p 7001
# 查看状态
info replication

结果:

2.5.测试

 执行下列操作以测试:

  • 利用redis-cli连接7001,执行set num 123

  • 利用redis-cli连接7002,执行get num,再执行set num 666

  • 利用redis-cli连接7003,执行get num,再执行set num 888

可以发现,只有在7001这个master节点上可以执行写操作,7002和7003这两个slave节点只能执行读操作。

 2.2.主从数据同步原理

2.2.1.全量同步

主从第一次建立连接时,会执行全量同步,将master节点的所有数据都拷贝给slave节点,流程:

 这里有一个问题,master如何得知salve是第一次来连接呢??

有几个概念,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 Replication Id:简称replid,是数据集的标记,id一致则说明是同一数据集。每一个master都有唯一的replid,slave则会继承master节点的replid

  • offset:偏移量,随着记录在repl_baklog中的数据增多而逐渐增大。slave完成同步时也会记录当前同步的offset。如果slave的offset小于master的offset,说明slave数据落后于master,需要更新。

       因此slave做数据同步,必须向master声明自己的replication id 和offset,master才可以判断到底需要同步哪些数据,因为slave原本也是一个master,有自己的replid和offset,当第一次变成slave,与master建立连接时,发送的replid和offset是自己的replid和offset,master判断发现slave发送来的replid与自己的不一致,说明这是一个全新的slave,就知道要做全量同步了,master会将自己的replid和offset都发送给这个slaveslave保存这些信息。以后slave的replid就与master一致了,因此,master判断一个节点是否是第一次同步的依据,就是看replid是否一致

如图:

 完整流程描述:

  • slave节点请求增量同步

  • master节点判断replid,发现不一致,拒绝增量同步

  • 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

  • slave清空本地数据,加载master的RDB

  • master将RDB期间的命令记录在repl_baklog,并持续将log中的命令发送给slave

  • slave执行接收到的命令,保持与master之间的同步

2.2.2.增量同步

       全量同步需要先做RDB,然后将RDB文件通过网络传输个slave,成本太高了。因此除了第一次做全量同步,其它大多数时候slave与master都是做增量同步

什么是增量同步?就是只更新slave与master存在差异的部分数据。如图:

 那么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呢?

2.2.3.repl_backlog原理

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呢?

这就要说到全量同步时的repl_baklog文件了。

      这个文件是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只不过数组是环形,也就是说角标到达数组末尾后,会再次从0开始读写,这样数组头部的数据就会被覆盖,repl_baklog中会记录Redis处理过的命令日志及offset,包括master当前的offset和slave已经拷贝到的offset:

 slave与master的offset之间的差异,就是salve需要增量拷贝的数据了。随着不断有数据写入,master的offset逐渐变大,slave也不断的拷贝,追赶master的offset:

 直到数组被填满:

       此时,如果有新的数据写入,就会覆盖数组中的旧数据。不过,旧的数据只要是绿色的,说明是已经被同步到slave的数据,即便被覆盖了也没什么影响。因为未同步的仅仅是红色部分。但是,如果slave出现网络阻塞,导致master的offset远远超过了slave的offset:

 如果master继续写入新数据,其offset就会覆盖旧的数据,直到将slave现在的offset也覆盖:

       棕色框中的红色部分,就是尚未同步,但是却已经被覆盖的数据。此时如果slave恢复,需要同步,却发现自己的offset都没有了,无法完成增量同步了。只能做全量同步。

 2.3.主从同步优化

主从同步可以保证主从数据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Redis主从就集群:

  • 在master中配置repl-diskless-sync yes启用无磁盘复制,避免全量同步时的磁盘IO。

  • Redis单节点上的内存占用不要太大,减少RDB导致的过多磁盘IO

  • 适当提高repl_baklog的大小,发现slave宕机时尽快实现故障恢复,尽可能避免全量同步

  • 限制一个master上的slave节点数量,如果实在是太多slave,则可以采用主-从-从链式结构,减少master压力

主从从架构图:

 2.4.小结

简述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区别?

  • 全量同步: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后续命令则记录在repl_baklog,逐个发送给slave。

  • 增量同步:slave提交自己的offset到master,master获取repl_baklog中从offset之后的命令给slave

什么时候执行全量同步?

  • slave节点第一次连接master节点时

  • slave节点断开时间太久,repl_baklog中的offset已经被覆盖时

什么时候执行增量同步?

  • slave节点断开又恢复,并且在repl_baklog中能找到offset时

3.Redis哨兵

Redis提供了哨兵(Sentinel)机制来实现主从集群的自动故障恢复。

3.1.哨兵原理

3.1.1.集群结构和作用

哨兵的结构如图:

哨兵的作用如下:

  • 监控:Sentinel 会不断检查您的master和slave是否按预期工作

  • 自动故障恢复:如果master故障,Sentinel会将一个slave提升为master。当故障实例恢复后也以新的master为主

  • 通知:Sentinel充当Redis客户端的服务发现来源,当集群发生故障转移时,会将最新信息推送给Redis的客户端

3.1.2.集群监控原理

Sentinel基于心跳机制监测服务状态,每隔1秒向集群的每个实例发送ping命令:

•主观下线:如果某sentinel节点发现某实例未在规定时间响应,则认为该实例主观下线

•客观下线:若超过指定数量(quorum)的sentinel都认为该实例主观下线,则该实例客观下线。quorum值最好超过Sentinel实例数量的一半。

3.1.3.集群故障恢复原理

一旦发现master故障,sentinel需要在salve中选择一个作为新的master,选择依据是这样的:

  • 首先会判断slave节点与master节点断开时间长短,如果超过指定值(down-after-milliseconds * 10)则会排除该slave节点

  • 然后判断slave节点的slave-priority值,越小优先级越高,如果是0则永不参与选举

  • 如果slave-prority一样,则判断slave节点的offset值,越大说明数据越新,优先级越高

  • 最后是判断slave节点的运行id大小,越小优先级越高。

当选出一个新的master后,该如何实现切换呢?

流程如下:

  • sentinel给备选的slave1节点发送slaveof no one命令,让该节点成为master

  • sentinel给所有其它slave发送slaveof 192.168.150.101 7002 命令,让这些slave成为新master的从节点,开始从新的master上同步数据。

  • 最后,sentinel将故障节点标记为slave,当故障节点恢复后会自动成为新的master的slave节点

 3.1.4.小结

Sentinel的三个作用是什么?

  • 监控

  • 故障转移

  • 通知

Sentinel如何判断一个redis实例是否健康?

  • 每隔1秒发送一次ping命令,如果超过一定时间没有相向则认为是主观下线

  • 如果大多数sentinel都认为实例主观下线,则判定服务下线

故障转移步骤有哪些?

  • 首先选定一个slave作为新的master,执行slaveof no one

  • 然后让所有节点都执行slaveof 新master

  • 修改故障节点配置,添加slaveof 新master

3.2.搭建哨兵集群

3.2.1.集群结构

这里我们搭建一个三节点形成的Sentinel集群,来监管之前的Redis主从集群。如图:

三个sentinel实例信息如下:

节点IPPORT
s1192.168.150.10127001
s2192.168.150.10127002
s3192.168.150.10127003

3.2.2准备实例和配置

       要在同一台虚拟机开启3个实例,必须准备三份不同的配置文件和目录,配置文件所在目录也就是工作目录。

我们创建三个文件夹,名字分别叫s1、s2、s3: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创建目录
mkdir s1 s2 s3

如图:

 然后我们在s1目录创建一个sentinel.conf文件,添加下面的内容:

port 27001
sentinel announce-ip 192.168.150.101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92.168.150.101 7001 2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5000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60000
dir "/tmp/s1"

解读:

  • port 27001:是当前sentinel实例的端口

  •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92.168.150.101 7001 2:指定主节点信息

    • mymaster:主节点名称,自定义,任意写

    • 192.168.150.101 7001:主节点的ip和端口

    • 2:选举master时的quorum值

然后将s1/sentinel.conf文件拷贝到s2、s3两个目录中(在/tmp目录执行下列命令):

# 方式一:逐个拷贝
cp s1/sentinel.conf s2
cp s1/sentinel.conf s3
# 方式二:管道组合命令,一键拷贝
echo s2 s3 | xargs -t -n 1 cp s1/sentinel.conf

修改s2、s3两个文件夹内的配置文件,将端口分别修改为27002、27003:

sed -i -e 's/27001/27002/g' -e 's/s1/s2/g' s2/sentinel.conf
sed -i -e 's/27001/27003/g' -e 's/s1/s3/g' s3/sentinel.conf

3.2.3.启动

为了方便查看日志,我们打开3个ssh窗口,分别启动3个redis实例,启动命令:

# 第1个
redis-sentinel s1/sentinel.conf
# 第2个
redis-sentinel s2/sentinel.conf
# 第3个
redis-sentinel s3/sentinel.conf

启动后:

 3.2.4.测试

尝试让master节点7001宕机,查看sentinel日志:

 查看7003的日志:

 查看7002的日志:

3.3.RedisTemplate

       在Sentinel集群监管下的Redis主从集群,其节点会因为自动故障转移而发生变化,Redis的客户端必须感知这种变化,及时更新连接信息。Spring的RedisTemplate底层利用lettuce实现了节点的感知和自动切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测试来实现RedisTemplate集成哨兵机制。

3.3.2.引入依赖

在项目的pom文件中引入依赖:

<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3.3.3.配置Redis地址

然后在配置文件application.yml中指定redis的sentinel相关信息:

spring:redis:sentinel:master: mymasternodes:- 192.168.150.101:27001- 192.168.150.101:27002- 192.168.150.101:27003

3.3.4.配置读写分离

在项目的启动类中,添加一个新的bean:

@Bean
public Lettuce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Customizer 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Customizer(){return 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 -> 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readFrom(ReadFrom.REPLICA_PREFERRED);
}

这个bean中配置的就是读写策略,包括四种:

  • MASTER:从主节点读取

  • MASTER_PREFERRED:优先从master节点读取,master不可用才读取replica

  • REPLICA:从slave(replica)节点读取

  • REPLICA _PREFERRED:优先从slave(replica)节点读取,所有的slave都不可用才读取master

4.Redis分片集群

4.1.搭建分片集群

主从和哨兵可以解决高可用、高并发读的问题。但是依然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

  • 海量数据存储问题

  • 高并发写的问题

使用分片集群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如图:

分片集群特征:

  • 集群中有多个master,每个master保存不同数据

  • 每个master都可以有多个slave节点

  • master之间通过ping监测彼此健康状态

  • 客户端请求可以访问集群任意节点,最终都会被转发到正确节点

搭建流程

4.1.集群结构

分片集群需要的节点数量较多,这里我们搭建一个最小的分片集群,包含3个master节点,每个master包含一个slave节点,结构如下:

 这里我们会在同一台虚拟机中开启6个redis实例,模拟分片集群,信息如下:

IPPORT角色
192.168.150.1017001master
192.168.150.1017002master
192.168.150.1017003master
192.168.150.1018001slave
192.168.150.1018002slave
192.168.150.1018003slave

4.2.准备实例和配置

        删除之前的7001、7002、7003这几个目录,重新创建出7001、7002、7003、8001、8002、8003目录: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删除旧的,避免配置干扰
rm -rf 7001 7002 7003
# 创建目录
mkdir 7001 7002 7003 8001 8002 8003

在/tmp下准备一个新的redis.conf文件,内容如下:

port 6379
# 开启集群功能
cluster-enabled yes
# 集群的配置文件名称,不需要我们创建,由redis自己维护
cluster-config-file /tmp/6379/nodes.conf
# 节点心跳失败的超时时间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 持久化文件存放目录
dir /tmp/6379
# 绑定地址
bind 0.0.0.0
# 让redis后台运行
daemonize yes
# 注册的实例ip
replica-announce-ip 192.168.150.101
# 保护模式
protected-mode no
# 数据库数量
databases 1
# 日志
logfile /tmp/6379/run.log

将这个文件拷贝到每个目录下: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执行拷贝
echo 7001 7002 7003 8001 8002 8003 | xargs -t -n 1 cp redis.conf

修改每个目录下的redis.conf,将其中的6379修改为与所在目录一致: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修改配置文件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8001 8002 8003 | xargs -I{} -t sed -i 's/6379/{}/g' {}/redis.conf

4.3.启动

因为已经配置了后台启动模式,所以可以直接启动服务:

# 进入/tmp目录
cd /tmp
# 一键启动所有服务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8001 8002 8003 | xargs -I{} -t redis-server {}/redis.conf

通过ps查看状态:

ps -ef | grep redis

发现服务都已经正常启动:

如果要关闭所有进程,可以执行命令:

ps -ef | grep redis | awk '{print $2}' | xargs kill

或者(推荐这种方式):

printf '%s\n' 7001 7002 7003 8001 8002 8003 | xargs -I{} -t redis-cli -p {} shutdown

4.4.创建集群

虽然服务启动了,但是目前每个服务之间都是独立的,没有任何关联。

       我们需要执行命令来创建集群,在Redis5.0之前创建集群比较麻烦,5.0之后集群管理命令都集成到了redis-cli中。

1)Redis5.0之前

Redis5.0之前集群命令都是用redis安装包下的src/redis-trib.rb来实现的。因为redis-trib.rb是有ruby语言编写的所以需要安装ruby环境。

 # 安装依赖yum -y install zlib ruby rubygemsgem install redis

然后通过命令来管理集群:

# 进入redis的src目录
cd /tmp/redis-6.2.4/src
# 创建集群
./redis-trib.rb create --replicas 1 192.168.150.101:7001 192.168.150.101:7002 192.168.150.101:7003 192.168.150.101:8001 192.168.150.101:8002 192.168.150.101:8003

2)Redis5.0以后

我们使用的是Redis6.2.4版本,集群管理以及集成到了redis-cli中,格式如下: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cluster-replicas 1 192.168.150.101:7001 192.168.150.101:7002 192.168.150.101:7003 192.168.150.101:8001 192.168.150.101:8002 192.168.150.101:8003

命令说明:

  • redis-cli --cluster或者./redis-trib.rb:代表集群操作命令

  • create:代表是创建集群

  • --replicas 1或者--cluster-replicas 1 :指定集群中每个master的副本个数为1,此时节点总数 ÷ (replicas + 1) 得到的就是master的数量。因此节点列表中的前n个就是master,其它节点都是slave节点,随机分配到不同master

运行后的样子:

 这里输入yes,则集群开始创建:

 通过命令可以查看集群状态:

redis-cli -p 7001 cluster nodes

 4.5.测试

尝试连接7001节点,存储一个数据:

# 连接
redis-cli -p 7001
# 存储数据
set num 123
# 读取数据
get num
# 再次存储
set a 1

结果悲剧了:

 集群操作时,需要给redis-cli加上-c参数才可以:

redis-cli -c -p 7001

这次可以了:

4.2.散列插槽

4.2.1.插槽原理

       Redis会把每一个master节点映射到0~16383共16384个插槽(hash slot)上,查看集群信息时就能看到:

       数据key不是与节点绑定,而是与插槽绑定。redis会根据key的有效部分计算插槽值,分两种情况:

  • key中包含"{}",且“{}”中至少包含1个字符,“{}”中的部分是有效部分

  • key中不包含“{}”,整个key都是有效部分

例如:key是num,那么就根据num计算,如果是{itcast}num,则根据itcast计算。计算方式是利用CRC16算法得到一个hash值,然后对16384取余,得到的结果就是slot值。

        如图,在7001这个节点执行set a 1时,对a做hash运算,对16384取余,得到的结果是15495,因此要存储到103节点,到了7003后,执行get num时,对num做hash运算,对16384取余,得到的结果是2765,因此需要切换到7001节点

4.2.1.小结

Redis如何判断某个key应该在哪个实例?

  • 将16384个插槽分配到不同的实例

  • 根据key的有效部分计算哈希值,对16384取余

  • 余数作为插槽,寻找插槽所在实例即可

如何将同一类数据固定的保存在同一个Redis实例?

  • 这一类数据使用相同的有效部分,例如key都以{typeId}为前缀

4.3.集群伸缩

redis-cli --cluster提供了很多操作集群的命令,可以通过下面方式查看:

 比如,添加节点的命令:

 4.3.1.需求分析

需求:向集群中添加一个新的master节点,并向其中存储 num = 10

  • 启动一个新的redis实例,端口为7004

  • 添加7004到之前的集群,并作为一个master节点

  • 给7004节点分配插槽,使得num这个key可以存储到7004实例

这里需要两个新的功能:

  • 添加一个节点到集群中

  • 将部分插槽分配到新插槽

4.3.2.创建新的redis实例

创建一个文件夹:

mkdir 7004

拷贝配置文件:

cp redis.conf /7004

修改配置文件:

sed /s/6379/7004/g 7004/redis.conf

启动

redis-server 7004/redis.conf

4.3.3.添加新节点到redis

添加节点的语法如下:

执行命令: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192.168.150.101:7004 192.168.150.101:7001

 通过命令查看集群状态:

redis-cli -p 7001 cluster nodes

如图,7004加入了集群,并且默认是一个master节点:

但是,可以看到7004节点的插槽数量为0,因此没有任何数据可以存储到7004上

4.3.4.转移插槽

我们要将num存储到7004节点,因此需要先看看num的插槽是多少:

如上图所示,num的插槽为2765.

我们可以将0~3000的插槽从7001转移到7004,命令格式如下:

 具体命令如下:

建立连接:

得到下面的反馈:

询问要移动多少个插槽,我们计划是3000个:

新的问题来了:

 那个node来接收这些插槽??

显然是7004,那么7004节点的id是多少呢?

复制这个id,然后拷贝到刚才的控制台后:

这里询问,你的插槽是从哪里移动过来的?

  • all:代表全部,也就是三个节点各转移一部分

  • 具体的id:目标节点的id

  • done:没有了

这里我们要从7001获取,因此填写7001的id:

填完后,点击done,这样插槽转移就准备好了:

确认要转移吗?输入yes:

然后,通过命令查看结果:

可以看到:

目的达成。

4.4.故障转移

集群初识状态是这样的:

其中7001、7002、7003都是master,我们计划让7002宕机。

4.4.1.自动故障转移

当集群中有一个master宕机会发生什么呢?

直接停止一个redis实例,例如7002:

redis-cli -p 7002 shutdown

1)首先是该实例与其它实例失去连接

2)然后是疑似宕机:

3)最后是确定下线,自动提升一个slave为新的master:

4)当7002再次启动,就会变为一个slave节点了:

 4.4.2.手动故障转移

利用cluster failover命令可以手动让集群中的某个master宕机,切换到执行cluster failover命令的这个slave节点,实现无感知的数据迁移。其流程如下:

这种failover命令可以指定三种模式:

  • 缺省:默认的流程,如图1~6歩

  • force:省略了对offset的一致性校验

  • takeover:直接执行第5歩,忽略数据一致性、忽略master状态和其它master的意见

案例需求:在7002这个slave节点执行手动故障转移,重新夺回master地位

步骤如下:

1)利用redis-cli连接7002这个节点

2)执行cluster failover命令

如图:

效果:

 4.5.RedisTemplate访问分片集群

RedisTemplate底层同样基于lettuce实现了分片集群的支持,而使用的步骤与哨兵模式基本一致:

1)引入redis的starter依赖

2)配置分片集群地址

3)配置读写分离

与哨兵模式相比,其中只有分片集群的配置方式略有差异,如下:

spring:redis:cluster:nodes:- 192.168.150.101:7001- 192.168.150.101:7002- 192.168.150.101:7003- 192.168.150.101:8001- 192.168.150.101:8002- 192.168.150.101:8003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47256.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Certify The Web (IIS)

一、简介 Certify The Web 适用于 Windows的SSL 证书管理器用户界面&#xff0c;与所有 ACME v2 CA 兼容&#xff0c;为您的 IIS/Windows 服务器轻松地安装和自动更新来自 Letencrypt.org 和其他 ACME 证书授权机构的免费 SSL/TLS 证书&#xff0c;设置 https 从未如此简单。 …

JSON的处理

1、JSON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xff1a;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 它是基于 ECMAScript 规范的一个子集&#xff0c;采用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格式来存储和表示数据。 简洁和清晰的层次结构使得 JSON 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易于人阅读和编写&#…

[PyTorch][chapter 49][创建自己的数据集 1]

前言&#xff1a; 后面几章主要利用DataSet 创建自己的数据集&#xff0c;实现建模&#xff0c; 训练&#xff0c;迁移等功能。 目录: pokemon 数据集深度学习工程步骤 一 pokemon 数据集介绍 1.1 pokemon: 数据集地址&#xff1a; 百度网盘路径: https://pan.baidu.com/s/1…

二、8.系统调用、可变参数和堆内存管理

系统调用&#xff1a;让用户进程申请操作系统的帮助 一个系统功能调用分为两部分&#xff0c; 一部分是暴露给用户进程的接口函数&#xff0c;它属于用户空间&#xff0c;此部分只是用户进程使用系统调用的途径&#xff0c;只负责发需求。另一部分是与之对应的内核具体实现&am…

C++day1(笔记整理)

一、Xmind整理&#xff1a; 二、上课笔记整理&#xff1a; 1.第一个c程序&#xff1a;hello world #include <iostream> //#:预处理标识符 //<iostream>:输入输出流类所在的头文件 //istream:输入流类 //ostream:输出流类using namespace std; //std&#x…

Goland 注释时自动在注释符号后添加空格

不得不说 JetBrains 旗下的 IDE 都好用&#xff0c;而且对于注释这块&#xff0c;使用 Ctrl / 进行注释的时候&#xff0c;大多会在每个注释符号后统一添加一个空格&#xff0c;比如 PyCharm 和 RubeMine 等。 # PyCharm # print("hello world") # RubyMine # req…

从Web 2.0到Web 3.0,互联网有哪些变革?

文章目录 Web 2.0时代&#xff1a;用户参与和社交互动Web 3.0时代&#xff1a;语义化和智能化影响和展望 &#x1f389;欢迎来到Java学习路线专栏~从Web 2.0到Web 3.0&#xff0c;互联网有哪些变革&#xff1f; ☆* o(≧▽≦)o *☆嗨~我是IT陈寒&#x1f379;✨博客主页&#x…

易思智能物流无人值守系统文件上传漏洞复现

0x01 产品简介 易思无人值守智能物流系统是一款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产品。它能够自主完成货物存储、检索、分拣、装载以及配送等物流作业&#xff0c;帮助企业实现无人值守的智能物流运营&#xff0c;提高效率、降低成本&#xff0c;为现代物流行业带…

Unity 物体固定屏幕尺寸(透视模式)

物体固定屏幕尺寸 &#x1f96a;效果图&#x1f371;食用方法 &#x1f96a;效果图 如图所示物体远离摄像机后会被放大&#xff0c;靠近相机会被缩小&#xff0c;使得在屏幕上的大小保持不变&#xff1b; &#x1f371;食用方法 导入插件后使用gameObject.SetFixedScreenSi…

python 开发环境(PyCharm)搭建指南

Python 的下载并安装 参考&#xff1a;Python基础教程——搭建Python编程环境 下载 Python Python 下载地址&#xff1a;官网 &#xff08;1&#xff09;点击【Downloads】>>>点击【Windows】>>>点击【Python 3.x.x】下载最新版 Python&#xff1b; Pyt…

前端(十三)——JavaScript 闭包的奥秘与高级用法探索

&#x1f636;博主&#xff1a;小猫娃来啦 &#x1f636;文章核心&#xff1a;深入理解 JavaScript 中的闭包 文章目录 不理解闭包&#xff1f;这玩意很难&#xff1f;闭包的定义与原理闭包是什么创建一个闭包 闭包的应用场景闭包与作用域闭包与作用域之间的关系全局作用域、函…

Python爬虫实战案例——第一例

X卢小说登录(包括验证码处理) 地址&#xff1a;aHR0cHM6Ly91LmZhbG9vLmNvbS9yZWdpc3QvbG9naW4uYXNweA 打开页面直接进行分析 任意输入用户名密码及验证码之后可以看到抓到的包中传输的数据明显需要的是txtPwd进行加密分析。按ctrlshiftf进行搜索。 定位来到源代码中断点进行调…

ES6 代理

一、代理 Proxy 用于修改某些操作的默认行为&#xff0c;等同于在语言层面做出修改&#xff0c;所以属于一种“元编程”&#xff08;meta programming&#xff09;&#xff0c;即对编程语言进行编程。 Proxy 可以理解成&#xff0c;在目标对象之前架设一层“拦截”&#xff0…

git协议实现管理(三个步骤)

GitHub官网访问&#xff1a; https://github.com/dashboard 初次使用git的用户要使用git协议大概需要三个步骤: 一、生成密钥对 二、设置远程仓库(本文以github为例)上的公钥 三、把git的remote url远程仓库URL可访问路径修改为git协议(以上两个步骤初次设置过以后&#xff0c…

面试之HTTP

1.HTTP与HTTPS的区别 HTTP运行在TCP之上&#xff1b;HTTPS是运行在SSL之上&#xff0c;SSL运行在TCP之上两者使用的端口不同&#xff1a;HTTP使用的是80端口&#xff0c;HTTPS使用的是443端口安全性不同&#xff1a;HTTP没有加密&#xff0c;安全性较差&#xff1b;HTTPS有加密…

python刷小红书流量(小眼睛笔记访问量),metrics_report接口,原理及代码,以及x-s签名验证2023-08-21

一、什么是小眼睛笔记访问量 如下图所示&#xff0c;为笔记访问量。 二、小眼睛笔记访问量接口 1、url https://edith.xiaohongshu.com/api/sns/web/v1/note/metrics_report 2、payload data{"note_id": note_id,"note_type": note_type,"report_t…

爬虫逆向实战(十九)--某号站登录

一、数据接口分析 主页地址&#xff1a;某号站 1、抓包 通过抓包可以发现登录接口 2、判断是否有加密参数 请求参数是否加密&#xff1f; 通过查看“载荷”模块可以发现有一个jsondata_rsa的加密参数 请求头是否加密&#xff1f; 无响应是否加密&#xff1f; 无cookie是否…

【报错】yarn --version Unrecognized option: --version Error...

文章目录 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在使用 npm install -g yarn 全局安装 yarn 后,查看yarn 的版本号,报错如下 PS D:\global-data-display> yarn --version Unrecognized option: --version Error: Could

数据结构---串(赋值,求子串,比较,定位)

目录 一.初始化 顺序表中串的存储 串的链式存储 二.赋值操作&#xff1a;将str赋值给S 链式表 顺序表 三.复制操作&#xff1a;将chars复制到str中 链式表 顺序表 四.判空操作 链式表 顺序表 五.清空操作 六.串联结 链式表 顺序表 七.求子串 链式表 顺序表…

掌握AI助手的魔法工具:解密Prompt(提示)在AIGC时代的应用「上篇」

在当今的AIGC时代&#xff0c;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工具就是Prompt&#xff08;提示&#xff09;。它就像是一种魔法&#xff0c;可以让我们与AI助手进行更加互动和有针对性的对话。那么&#xff0c;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Prompt&#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