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鑫 杨鹏飞
记者 方秀芬
作为专业选修课,Java程序设计和Web程序设计,这两门满是代码的课程,看似很枯燥,但在杭师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却爆红,每学期都遭“秒杀”,以前线下课,提前20分钟准没座位,只能在走廊上加凳子。
这样的课为何受到00后同学的追捧?这是灵魂拷问。该学院学生都说因为他——任课老师姚争为,在课上既有“专业的态度”,又有“大哥的亲切”。
在姚争为的课堂上,不但抽象的概念用AR、VR技术展示,他还要让学生实地设计程序,独立完成游戏代码编写。而期末考试的“大boss”居然是完成“地铁售票系统”、“健康数据评估系统”等实际应用系统设计。
AR展示、编写游戏……
让程序设计课“活”起来
专门研究AR、VR技术的姚争为,在课堂上运用这些技术帮助同学理解抽象的概念。在讲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这一章节中“类”和“对象”这组概念时,姚争为在课堂上展示一张房屋设计蓝图,再用AR技术投出一幢幢类型相同的房子。“‘类’就像这张设计图,而房子则代表‘对象’。”姚争为告诉学生,由此可以直观地看出,“类”可以创建多个具有相同属性的“对象”。他还利用构建三维模型虚拟硬币,帮助同学理解“随机函数”这个概念。
实际上,姚争为在备课时花费了不少心力。他告诉记者,为了在“疫情期间”上好“网课”,他重新梳理讲过无数遍的课程内容,对课堂设计进行了多元化组织和编排。“同学们看到的直播内容是打磨了将近一个月的成品。”他说。
在课程设计中,姚争为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周理论课后都会安排学生做实验,而且会按难易程度布置两类实验: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课内实验要求当天或第二天提交,课外实验要求本周末提交。“这样学生几乎整一周都在接触这门课程。”姚争为表示。
他这门课的测试方式就是让学生3人一组,进行应用于实践的系统设计。此前他会准备好多个题目,而这些题目或来自于各类竞赛,或来自于教研室老师们正在参与的项目。比如:地铁售票系统、健康数据评估系统、本科生导师制结对管理系统等。
在姚争为看来,不管是考试还是平时课堂的设计,最大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兴趣,同时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
让上过姚争为Java程序设计课的同学骆涵泽印象深刻的是,在课堂上,同学们还一起编辑过一款“消灭泡泡糖”——类似于“开心消消乐”的游戏。“这让我们尝到了编程的乐趣。”他说。
同样,姚争为设计了一款还在小范围内“试验”的游戏:“口袋精灵”。界面提供一张“校园定向地图”,同学们按图索骥,找到指定位置,搜集指定数量的精灵后就会看到题目。而这个题目是和所在的场景相关联的,比如在图书馆编写自由存取箱、图书管理、自动售货机等相关程序。“游戏很好玩,课堂也不压抑,姚老师挺幽默,也平易近人。”一位大二的学生说。
教学无课堂内外之分
深夜也为学生答疑
看似有趣、好玩的课堂设计,但课程内容的难度还是摆在那里的。第一堂课上,姚争为都会告诉同学:“不分课上课下,随时可以提问。”他自己一周也会有三到四天在学校帮助学生答疑。
这个学期,有102个学生选修了姚争为的课。每周两次实验,就有204份作业要批改。不同于其他课程,程序设计的作业要求老师耐心分析学生编写的代码,找出错误所在。“这是个细致活,有时候一位同学的作业就得看半个小时。”姚争为说。即便如此,他对学生的提问依然是“有求必应”,甚至有学生半夜编程“卡壳”了,也会联系他,姚争为依然细心给予指导。
对于课堂教学,姚争为是精益求精的,从没上过网课的他,每次上课前要多次试讲,上完课后,还要重看直播回放,回忆学生点赞最多的几个环节,进而总结经验,提升课堂质量。“课上好了自己也会开心,上不好会郁闷好多天。”姚争为说,他还在课堂中融入自身成长、教学、科研的经历,以此鼓励同学们把握大学时光,学好专业知识。
一学期与学生交流邮件数达200余封,微信、钉钉交流次数达700余次;带队参加一类学科竞赛,获得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类)二等奖;担任学院低年级学生综合导师,意向学生数为学院综合导师平均接收学生数的6倍多……
相对这些数据,姚争为更感到欣慰的是学生的认可。“‘00后’的学生其实蛮挑的,能让他们很积极地报课,还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作为老师是很高兴的。”与此同时,他也有压力,程序设计瞬息万变,要随时与时俱进,把最前沿的东西放到课堂里来。
编辑 杨俏颖
来 源 | 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