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启动相关概念
应用启动概念
- 冷启动:首次打开app或者app彻底销毁后再次打开app(开关机后),这也是我们进行启动速度优化的主要方向。
- 热启动:应用运行中按home键再打开应用。
- 温启动:介于两者之间,比如:说用户关闭应用又重新启动应用,这是应用进程还没被销毁。或者系统主动释放掉后台应用,然后用户就将它启动,这时虽然要再重新执行onCreate,但是saveInstanceState实例已经保存,可以提高启动速度。
谷歌官方应用启动时间说明
冷启动时间
冷启动优化就是要缩短冷启动的时间,冷启动时间获取方法,先kill掉进程,或者重新安装一个应用,串口输入下面的命令:
am start -W com.jane.demo/.MainActivity
发送命令后有下面的数据,TotalTime
是冷启动的时间。
Status: ok
LaunchState: COLD
Activity: com.jane.demo/.MainActivity
TotalTime: 788
WaitTime: 792
冷启动优化方法
优化前注意应用版本(debug还是release),之前新建一个空项目(只显示一个hello world),想测试想一个空项目启动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结果用了接近800ms,震惊不已,后面发现是debug版本的原因,改为release后400ms,降低了一半。
布局加载优化
1、减少布局复杂度
可以使用merge等减少界面层级,这个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2、异步加载
也可以使用异步加载布局的方式AsyncLayoutInflater
。AsyncLayoutInflater
是谷歌提供的一个异步加载UI方案,其可以异步加载控件并回调给UI,以此减少主线程消耗。对源码和实现原理感兴趣的可以看到后面的参考文章,这里简单看下使用方式:
先在app
的gradle
下加入依赖包。
implementation 'androidx.asynclayoutinflater:asynclayoutinflater:1.0.0'
如下为测试代码: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Override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测试1:使用原始方式加载//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测试2:使用AsyncLayoutInflater异步加载new AsyncLayoutInflater(this).inflate(R.layout.activity_main,null, new AsyncLayoutInflater.OnInflateFinishedListener(){@Overridepublic void onInflateFinished(View view, int resId, ViewGroup parent) {setContentView(view); }}); }
}
- 第一次测试,
onCreate
中直接调用setContentView()
,然后看冷启动时间:TotalTime: 829
。 - 第二次测试,使用
AsyncLayoutInflater
异步加载,冷启动时间:TotalTime: 712
。
启动耗时操作后移
Android 12 SplashScreen API快速入门在郭神的这个文章中,通过验证得出结论:onCreate()
和onResume()
等生命周期方法都是在App开始绘制第一帧之前执行的,因此在这些生命周期函数中,耗时的操作应该后移或者放到子线程处理。
1、使用View.post()方法后移耗时操作
郭神的文章有分析,post()
回调则是在App绘制第一帧之后执行的。因此可以在View.post()
方法后,再执行耗时操作。这个方法要比使用Handler
加delay
要好,因为delay
的时间是不确定的。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Override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mActivityMainBinding = ActivityMainBinding.inflate(getLayoutInflater());View rootView = mActivityMainBinding.getRoot();setContentView(rootView);//测试1:耗时300ms操作/* try {Thread.sleep(3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rootView.post(new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测试2:耗时300ms操作try {Thread.sleep(3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第一次测试,把300ms耗时操作直接放在
onCreate
中,然后看冷启动时间:TotalTime: 1124
。 - 第二次测试,把300ms耗时操作放在IdleHandler的回调中,冷启动时间:
TotalTime: 853
。
2、使用IdleHandler,后移耗时操作
IdleHandler
会在MessageQueue
中没有Message
要处理或者要处理的Message
都是延时任务的时候得到执行,说明此时线程是空闲状态。如果是在主线程,则表明当前UI没有绘制动作,所以可以根据监听IdleHandler
是否执行来判断UI是否绘制完成,从而避免在UI绘制的时候进行耗时操作,影响UI绘制效率。
queueIdle()
方法回调,说明UI第一帧绘制完成,可以理解为UI首次可见,这个比onResume
精确的多,因为onResume
回调的时候界面还没有开始绘制,此时界面是不可见的,测试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Override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mActivityMainBinding = ActivityMainBinding.inflate(getLayoutInflater());View rootView = mActivityMainBinding.getRoot();setContentView(rootView);//测试1:耗时300ms操作/* try {Thread.sleep(3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Looper.myQueue().addIdleHandler(new MessageQueue.IdleHandler() {@Overridepublic boolean queueIdle() {//此处添加处理任务//测试2:耗时300ms操作try {Thread.sleep(3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返回false表示MessageQueue在执行完这段代码后将该IdleHandler删除,反之不删除,下一次继续执行return false;}});}
}
- 第一次测试,把300ms耗时操作直接放在
onCreate
中,然后看冷启动时间:TotalTime: 1124
。 - 第二次测试,把300ms耗时操作放在IdleHandler的回调中,冷启动时间:
TotalTime: 878
。
3、使用子线程处理耗时操作
在测试用,将模拟的耗时操作放到了子线程中执行,后面又给子线程加上了一个最低的优先级。
在Android中,线程优先级范围从1到10,其中1是最低优先级,10是最高优先级。默认情况下,所有线程都具有相同的优先级5,也就是new一个线程出来优先级就是5。
通过设置线程的优先级,我们可以改变线程在调度器中的竞争情况,从而影响其执行顺序。推荐在Application的某些初始化方法使用子线程加载。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Override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mActivityMainBinding = ActivityMainBinding.inflate(getLayoutInflater());View rootView = mActivityMainBinding.getRoot();setContentView(rootView);//测试1:耗时300ms操作/* try {Thread.sleep(3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测试2:开一个子线程操作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try {Thread.sleep(3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测试3:给子线程加一个低的优先级thread.setPriority(Thread.MIN_PRIORITY);thread.start();}
}
- 第一次测试,把300ms耗时操作直接放在
onCreate()
中,然后看冷启动时间:TotalTime: 1124
。 - 第二次测试,把300ms耗时操作放在子线程中,冷启动时间:
TotalTime: 776
。 - 第三次测试,给子线程加一个低的优先级,冷启动时间:
TotalTime: 730
。
实际测试中,第二次和第三次时间其实是差不多的,都有大一点有小一点的,这个在我的测试代码中优化不明显。但是还是建议加上,不然也会争抢主线程资源,影响优化启动时间。
码字不易有帮助到大家请点赞、收藏,谢谢。
参考文章:
【Android笔记】异步加载View,AsyncLayoutInflater原理
IdleHandler原理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