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源于朱有鹏嵌入式课程的学习与整理,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一、uboot作用简介
uboot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启动linux内核。
CPU不能直接从块设备中执行代码,因此需要把块设备中的程序复制到内存中,而复制之前还需要进行很多初始化工作,如时钟、串口、dram等。这些初始化工作,由uboot完成。初始化工作完成后,uboot把块设备中的内核代码复制到内存地址0x30008000地址处,然后再执行bootm 0x30008000命令以启动内核代码。
二、uboot启动内核的流程总结
开机时uboot出现倒计时,当没有按键操作时,uboot会读取bootcmd这个环境变量,并使用rum_command函数来执行这个命令。
实质执行“movi read kernel 30008000;bootm 30008000”。其中,“movi read kernel”表示把sd卡中的kernel分区赋值到30008000内存处;“bootm 30008000”表示真正的传参以及跳转到linux内核中执行,实际执行的是do_bootm()函数。
函数do_bootm()首先判断内核镜像类型(zImage、uImage、设备树),然后再把必需的信息(linux操作系统、ep的值等)储存起来,最后调用do_bootm_linux函数来对内核传参并且启动内核。
三、vmlinuz、Image、zImage、uImage文件
(1)vmlinuz、vmlinux文件
Linux内核代码经过编译链接,生成一个elf格式的可执行文件,即vmlinuz或者vmlinux。
此文件不能直接烧录。
vmlinuz.elf文件大小为70M以上。
关于vmlinuz与vmlinux的区别,见博客:
Linux内核之vmlinux与vmlinuz - ldxsuanfa - 博客园
vmlinux vmlinuz zimage uimage 区别_suo_guang的博客-CSDN博客
vmlinux,vmlinuz,bzimage,zimage,initrd.img的区别与联系 - 走看看
(2)zImage文件
vmlinuz文件经过arm-linux-objcopy后,生成一个Image镜像文件,其大小为7M左右。
Image文件经过进一步压缩,并添加解压缩代码,形成zImage文件。
因此zImage文件中除了linux内核镜像以外,还有一些头文件以及解压代码,所以内核实际处在addr地址再加一个偏移量的位置。当zImage文件作为启动镜像时,首先要解压,可以由uboot解压或者zImage文件本身自解压。
(3)uImage文件
uImage是uboot专用的启动内核镜像,基本上属于过时的技术。
新一点的技术是设备树的启动方式。
四、uboot启动内核的源码分析
1、分析start_armboot()函数末尾的main_loop()函数
main_loop()函数中有一段代码如下。
- 通过getenv()函数获取环境变量bootcmd的值,然后通过run_command()函数来执行。
- 其中,bootcmd='movi read kernel 30008000;bootm 30008000'。
- movi read kernel 30008000,表示把sd卡中kernel分区复制到30008000内存地址处。
- bootm 30008000,表示到内存地址30008000处执行代码。
- 执行bootm命令,实际执行do_bootm函数。
2、分析do_bootm()函数
do_bootm()函数位于uboot的/common/cmd_bootm.c文件中。片段代码如下。
(1)上述代码分析
- 因为 “bootm 30008000”,所以argc==2,走的是else路线;argv[1]='30008000',这是字符串,要将字符串转化为ulong数字,simple_strtoul()完成此功能。
- 接着判断0x30008000偏移36字节以后的地址中的值,如果为0x016f2818,说明启动镜像为zImage,则输出“boot with zImage”。
- 因为没有开启虚拟地址映射功能,所以virt_to_phys(x)其实就是地址x。
- 接着填充结构体变量hdr。主要填充两个成员,ih_os=IH_OS_LINUX,ih_ep=ntohl(addr)。前者表示内核的操作系统类型,后者表示内核代码的地址。ntohl()函数,将一个无符号长整形数从网络字节顺序转换为主机字节顺序,比如将0x12345678转换成0x78563412。
- 然后把hdr复制一份到image.legacy_hdr_os_copy中,即把内存地址0x30008000处设置好的zImage头复制一份到uboot的data段。
- 然后直接跳转到after_header_check处, 判断操作系统,调用do_bootm_linux函数。
(2)关于结构体变量hdr,其类型是image_header_t
该结构体描述的是内核镜像的头部信息。
(3)关于结构体变量image,其类型是bootm_header_t
3、分析do_bootm_linux()函数
do_bootm_linux()函数位于uboot的/lib_arm/bootm.c文件中。
(1)代码片段1与分析
- 获取环境变量bootargs的值。
- 判断全局变量images中的legacy_hdr_valid是否为1,为1则获取ep值。
- 把ep强制类型换成函数指针类型,赋值给thekernel。
- 获取环境变量machid的值,赋值给s;如果s不为空,则变量machid = 环境变量中machid的值;打印machid。
(2)代码片段2与分析:配置传参信息
- 这段代码是uboot在配置将来传递给内核的信息。
- uboot把与硬件有关的信息传给linux内核,比如memory信息(多少bank、size、起始地址)、命令行信息、lcd 串口、initrd、MTD等信息。
- 如要定义了任意一个CONFIG_XXXXX,则执行setup_start_tag(bd)。
A、初始化第一块tag
1)代码流程分析
- params = (struct tag *) bd->bi_boot_params; 这句代码把bd->bi_boot_params强制转换为stuct tag* 类型,然后赋值给params。bd是uboot中的全局变量gd的成员,gd->bd->bi_boot_params = (PHYS_SDRAM_1+0x100),这说明把“PHYS_SDRAM_1+0x100”这个地址设置为传参的起始地址。
- 然后给hdr.tag 与hdr.size赋值,接着给联合体中的结构体参数赋值。
- 从#define tag_next(t) ((struct tag *)((u32 *)(t) + (t)->hdr.size))可以看出,params指向下一个params,即把params移动sizeof(tag_core)大小继续赋值。
- 总结:这块tag表示一个开始,除了说明传参的起始地址,没什么其他实际的信息。
2)上面的变量bd的类型是bd_t。
3)上面的变量params的类型是“static struct tag * ”。
由此可知,此结构体由一个stuct tag_header类型的结构体,加上一个由一系列结构体组成的union联合体组成。这一系列结构体中存放的就是与board有关的参数。
结构体struct tag_header定义如下。
struct tag_header {u32 size;u32 tag; };
B、传递内存参数:setup_memory_tags函数
- 记录内存中每个bank的信息,包括每个bank的起始地址和大小。
C、传递命令行参数:setup_commandline_tag函数
commandline是一个char *类型,指向环境变量中的bootargs的值,即:
#define CONFIG_BOOTARGS "root=/dev/mtdblock4 rootfstype=yaffs2 init=/init console=ttySAC0,115200"
D、初始化最后一块tag,即结束传参。
(3)代码片段3与分析:uboot的最后一句代码
这句代码通过执行thekernel函数直接启动linux内核,传递了三个参数:0、machid、传参的首地址。这三个参数是通过r0、r1、r2三个寄存器来传递的,其中r0传递0,r1传递machid,r2传递传参的首地址。
注意,theKernel()函数定义与赋值的过程如下:
void do_bootm_linux (cmd_tbl_t *cmdtp, int flag, int argc, char *argv[],bootm_headers_t *images) {//省略部分代码void (*theKernel)(int zero, int arch, uint params);//定义theKernel函数//省略部分代码if (images->legacy_hdr_valid) {ep = image_get_ep (&images->legacy_hdr_os_copy);}//省略部分代码theKernel = (void (*)(int, int, uint))ep;//将theKernel函数指针赋值为ep//省略部分代码theKernel (0, machid, bd->bi_boot_params);//执行theKernel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