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https://blog.csdn.net/linear_luo/article/details/52576082
1 经典ICP
ICP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求解两堆点云之间的变换关系。怎么做呢?思路很自然,既然不知道R和t(针对刚体运动),那我们就假设为未知量呗,然后通过某些方法求解。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怎么求的~没办法,要把问题描述清楚,数学是少不了的了。假设有两堆点云,分别记为两个集合X=x1,x2,...,xmX=x1,x2,...,xm和Y=y1,y2,...,ymY=y1,y2,...,ym(m并不总是等于n)。然后呢,我们不失一般性的,假设两个点云之间的变换为R(旋转变换)和t(平移变换),这两个就是我们要求的东西啦~那我们将求解这个问题描述成最小化均方误差:
e(X,Y)=∑i=1m(Rxi+t−yi)2e(X,Y)=∑i=1m(Rxi+t−yi)2
经典的ICP方法对上面的优化问题的处理思路如下:
(1)初始化RR 和 tt
确定初始的RR 和 tt 的方法很多,如果什么方法都不知道,那随便赋一个RR 和 tt ,然后就迭代的算呀。随便给一个值从原理上来说也可以得到最终的一个结果呀,但是准不准就不知道了。相信有基本的优化概念的人都知道,初始值的选取很重要,如果初始值选的不好很容易收敛到一个局部最优解,然后局部最优解好不好那就另说了。ICP发展了这么多年了,当然有很多的方法来估计初始的R和t了,像PCL给的SampleConsensusInitalAlignment函数以及TransformationEstimationSVD函数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初始估计。
(2)迭代
得到初始的估计后,接下来的步骤就顺理成章了:对于XX中的每一个点用当前的RR 和 tt在YY中找最近的点(比如用欧式距离),然后这两个点就成了一对了~就这样,对所有的点都这么做一次,然后我们就得到了所有的匹配对了~然后呢,用每一对的坐标列一个方程,就得到一系列的方程。然后就求解最优的R和t最小化上面的误差。如此循环往复。
2 ICP变种
除了经典的ICP方法外,还有一些变种,如point-to-point的,point-to-plane的以及plane-to-plane的,那么这三种方法到底是啥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上面的误差函数的定义不一样而已。在上面讲经典ICP的时候,求和的每一项不就是XX中的每一个点到YY中的每一个点的距离吗?那就是point-to-point了,那么将求和的每一项变成XX中的每一个点到YY中的平面的距离,那就是point-to-plane了呀~类似的,如果把求和的每一项变成X中的平面到YY中的平面的距离,那就是plane-to-plane了。我们说了这么久的平面,那么平面到时是怎么定义的呢?
point-to-plane的误差函数定义为:Mopt=argminR,t∑i((R⋅xi+t−yi)⋅ni)Mopt=argminR,t∑i((R⋅xi+t−yi)⋅ni)
参考:http://www.cnblogs.com/jian-li/articles/4945676.html
-------------------------------------------------------------------------------------------------------------------------------------------
图像配准是图像处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典型问题和技术难点,其目的在于比较或融合针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条件下获取的图像,例如图像会来自不同的采集设备,取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拍摄视角等等,有时也需要用到针对不同对象的图像配准问题。具体地说,对于一组图像数据集中的两幅图像,通过寻找一种空间变换把一幅图像映射到另一幅图像,使得两图中对应于空间同一位置的点一一对应起来,从而达到信息融合的目的。 一个经典的应用是场景的重建,比如说一张茶几上摆了很多杯具,用深度摄像机进行场景的扫描,通常不可能通过一次采集就将场景中的物体全部扫描完成,只能是获取场景不同角度的点云,然后将这些点云融合在一起,获得一个完整的场景。
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迭代最近点)算法是一种点集对点集配准方法。如下图所示,PR(红色点云)和RB(蓝色点云)是两个点集,该算法就是计算怎么把PB平移旋转,使PB和PR尽量重叠。
用数学语言描述如下,即ICP算法的实质是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最优匹配,它重复进行“确定对应关系的点集→计算最优刚体变换”的过程,直到某个表示正确匹配的收敛准则得到满足。
ICP算法基本思想:
如果知道正确的点对应,那么两个点集之间的相对变换(旋转、平移)就可以求得封闭解。
首先计算两个点集X和P的质心,分别为μx和μp
然后在两个点集中分别减去对应的质心(Subtract the corresponding center of mass from every point in the two point sets before calcul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目标函数E(R,t)的优化是ICP算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求得目标函数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使其收敛到最小,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求解方法有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四元数方法等。
如果初始点“足够近”,可以保证收敛性
ICP算法优点:
- 可以获得非常精确的配准效果
- 不必对处理的点集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
- 在较好的初值情况下,可以得到很好的算法收敛性
ICP算法的不足之处:
- 在搜索对应点的过程中,计算量非常大,这是传统ICP算法的瓶颈
- 标准ICP算法中寻找对应点时,认为欧氏距离最近的点就是对应点。这种假设有不合理之处,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错误对应点
针对标准ICP算法的不足之处,许多研究者提出ICP算法的各种改进版本,主要涉及如下所示的6个方面。
标准ICP算法中,选用点集中所有的点来计算对应点,通常用于配准的点集元素数量都是非常巨大的,通过这些点集来计算,所消耗的时间很长。在后来的研究中,提出了各种方法来选择配准元素,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减小点集元素的数目,即如何选用最少的点来表征原始点集的全部特征信息。在点集选取时可以:1.选取所有点;2.均匀采样(Uniform sub-sampling );3.随机采样(Random sampling);4.按特征采样(Feature based Sampling );5.法向空间均匀采样(Normal-space sampling),如下图所示,法向采样保证了法向上的连续性(Ensure that samples have normals distributed as uniformly as possible)
基于特征的采样使用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点集来进行配准,大量减少了对应点的数目。
点集匹配上有:最近邻点(Closet Point)
法方向最近邻点(Normal Shooting)
投影法(Proj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