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设备接口类型:
1、字符设备:键盘鼠标、串口
a.以字节为单位顺序访问
b.I/O命令通常使用文件访问接口和语义
2、块设备:磁盘、磁带、光驱
a.均匀的数据块访问
b.I/O命令通常使用文件系统接口,也可以使用内存映射访问
3、网络设备:以太网、无线、蓝牙
a.格式化的报文交换
b.I/O网络报文,通过网络接口支持多种网络协议。
同步与异步I/O:
1、阻塞I/O:发出请求后等待数据读出或写入完毕
2、非阻塞I/O:发出请求后不等待立即返回,返回值为成功传输的字节数
3、异步I/O:读数据时,使用指针标记好用户缓冲区,立即返回,稍后内核将填充缓冲区并通知用户;写数据内核写入完毕后通知用户
I/O结构
北桥连高速设备,南桥连IO设备。
I/O数据传输
CPU与设备控制器的数据传输:
1、程序控制I/O:
a. 通过CPU的in/out或者load/store传输所有数据
b. 特点是硬件简答,编程容易,但是小伙CPU时间,适用于简单的小型的设备I/O
2、直接内存访问(DMA)
a. 设备控制器可直接访问系统总线
b. 控制器直接与内存湘湖传输数据
c. 特点是设备传输数据不影响CPU,只需要CPU参与设置,适用于高吞吐量的I/O。
I/O设备通知操作系统的机制:
1、CPU主动轮询:
a. I/O设备在特定状态寄存器中放置状态和错误信息
b. 操作系统定期检测状态寄存器
c. 特点是简单,I/O操作频繁或不可预测时开销较大,并且延时较大
2、设备中断
a. CPU在I/O之前设置任务参数
b. CPU在发出I/O请求之后继续执行其他任务
c. I/O设备处理I/O请求
d. I/O设备处理完成时,触发CPU中断请求
e. CPU接收中断,分发到相应中断处理例程
f. 特点是处理不可预测事件事件效果好,但是中断较多时开销较高
g. 实际操作系统中一些高带宽设备可能结合了轮询和设备中断,第一次传入数据包之前采用中断,轮询后面的数据包知道硬件缓存为空。
磁盘调度
通过优化磁盘访问请求顺序来提高磁盘访问性能。
1、寻道时间是磁盘访问最耗时的部分
2、同时会有多个在同一磁盘上的I/O请求
3、随机处理磁盘访问请求的性能表现很差
调度算法:
1、FIFO:按顺序处理请求,公平对待所有进程,在有很多进程的情况下,接近随机调度的性能
2、SSTF(最短服务时间优先):选择离磁臂当前位置最近的请求执行
3、扫描算法:磁臂在一个方向上移动,访问所有未完成的请求,直到磁臂到达该方向上最后的磁道,也称电梯算法
4、循环扫描算法:限制为仅在一个方向上扫描,当最后一个磁道也被访问过了后,磁臂返回到磁盘的另外一端再次进行
5、C-LOOK算法:磁臂先到达该方向上最后一个请求的位置,然后立即反转
6、N步扫描算法:一侧请求过多时,磁头会有粘着现象,后面磁道无法响应,将磁盘请求队列分成长度为N的子队列,按FIFO算法依次处理所有队列,扫描算法处理每个队列
7、双队列扫描算法:只有两个队列,交替使用扫描算法处理两个队列,新生成的I/O请求放入另一个队列中。
磁盘缓存
概念:
缓存是数据传输双方访问速度差异较大时引入的速度匹配中间层。
磁盘缓存是磁盘扇区在内存中的缓存区。类似于虚拟内存管理,只是方向相反。但是磁盘的访问频率是远低于虚拟存储中的内存访问频率,因此次磁盘缓存调度算法会比虚拟存储复杂。
单缓存与双缓存:
单缓存只有一个缓存区,任意时刻只有一端可以对缓存区进行操作,速度受到限制;双缓存包含两个缓存区,设备与用户进程可以分别操作一个缓冲区,当一个缓冲区1写完并且缓冲区2读完了,可以将两个缓冲区交换,继续操作。
访问频率置换算法:
在一段密集磁盘访问之后, LFU算法的引用计数会增加到很大,之后的变化无法反应当前的引用情况。因此该算法考虑磁盘访问的密集特征,对密集引用不计数,在短周期内使用LRU算法,在长周期中使用LFU算法。
具体实现过程为,维护一个特殊栈(LRU的要求),栈中缓存块被访问时移到栈顶。与LRU不同是栈被分为三个区域:新区域、中间区域和旧区域。如果该块在新区域中,引用计数不变,否则,引用计数加1,在旧区域中找计数最小的块置换出去。这样就将LRU与LFU结合在一起,并且避免了密集访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