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6日,雷军的小米公司决定做米聊,深度模仿海外颇受欢迎的智能手机语音聊天应用kik。2010年底小米发布米聊,短短两个月后,腾讯推出微信。目前,微信的用户数已超过5000万,远高于米聊。就好比雷军起了大早,换了戏服,刚刚亮好相,准备开唱,却被马化腾抢先占了场子。但雷军并不沮丧,还借机提升士气、做做广告。
雷军曾说:“米聊与腾讯的微信真的不一样,米聊是做手机上的SNS,而不是手机上的IM。”
微信、米聊、盛大kiki、360口信之类的产品,到底是IM还是SNS?甭管你怎么定义它,对用户来说,第一需求就是:能帮他找到最多的朋友、最方便地进行即时通讯及分享信息。相比之下,其他的都是弱需求—怎么手写得漂亮,能不能大声广播一下……这些应用重要吗?虽然米聊在这些细节上多有胜出,但就满足用户强需求而言,微信要胜出一筹—腾讯以往所有可以整合的资源都在支持它率先抵达这个目的地。
明明是 小米公司的“米聊”风光地率先在市场亮相,可一个月后粉墨登场的腾讯 “微信”却来势汹汹,迅速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被后来者微信远远甩在身后,想必小米的滋味想必不好受。
昨天,腾讯老总马化腾和小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雷军同时亮相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不知者两位是如何在言语战争中掐架的?
输给微信情理之中
有媒体曾把微信和米聊的竞争比喻成“富二代”和“草根”的竞争。昨天,两个产品的主人——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和小米科技创始人兼CEO雷军同时亮相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微信与米聊是他们避不开的话题。雷军表现得相当谦逊。
雷军:没有跟马总竞争的人,可能不了解腾讯有多强大。其实我们当初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腾讯做了怎么办,但是这一点我很遗憾,我判断腾讯需要6个月的时间,所以腾讯2个月就推出这个产品,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所以我觉得腾讯挺了不起的。
“抄袭也好,模仿也罢,这就是移动互联网业界的残酷竞争。”马化腾说。
马化腾: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格局时间周期非常短,一个软件或一个服务的普及可能过去在PC年代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移动互联网的决胜时间可能就一个月,一个月内能做什么,先做什么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生死。
米聊在用户数量上落败,但是雷军称,米聊已经创造了奇迹。
雷军:米聊输给微信情理之中,因为微信本质上是是QQ的马甲,我很早就想明白了,因为它是QQ的客户端而已。跟腾讯竞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依然很骄傲,因为米聊这个战场是腾讯的正面和核心战场,我们在核心战场里面还能活下来,拥有1300万的活跃用户,我觉得这在所有创业公司里面创造了奇迹。 我还可以很骄傲的跟大家说,米聊还在茁壮的成长。
微信成功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
腾讯在推出微信仅仅433天之后,用户数量就超过1亿。上个月,腾讯发布了微信4.0版本。马化腾表示,微信的成功就在于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马化腾:微信开始做的时候并没有想太远,就是解决眼前的需求,都是做了第一步之后,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框架,看用户怎么在里面使用?怎么玩?基于这些 我们再看它是如何往下走?比如,通讯录的引入,实名通信还是虚拟,陌生人是否引入,移动社交怎么体现等等,都是根据用户需求、意见,公司内部大量使用后而做出决定的。
腾讯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应用为王,用户体验至上是腾讯一直坚持的原则。
马化腾:其实说到底最关键的是这个应用有没有用,受不受人们欢迎。我们看到Appstore里大量的应用软件,为什么有的脱颖而出,有时候并不是它的功能,更多的是它的创意和交互设计。因为用户试用的时间很短,可能在下载后5秒到10秒内抓不到用户最喜欢的点的话,迅速就被删掉。这也是为什么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比在PC互联网更重要。正因为这个特点的存在,所以一个事先规划好它后面方向的产品,很有可能并不是真正满足用户要求或者并没有真正发挥 产品的潜力。
对于这一原则,雷军也表示赞同,他强调每一个产品都要一点点长大,切忌提前布局。
雷军:无论你做什么产品,互联网比较忌讳的是布局,我们所强调的都是单点切入,然后一点点长大,只有这样的业务才能生存下去,才能做得比较好。所以我们在做每一个产品的时候都是先寻找一个有很大的用户需求的点,然后一点点扩张开来做。
对于京东模式,雷军表示:“互联网企业不能前期布局,但是京东这样的烧钱,还是很必要的。这是互联网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最终拿到话语权,击败对手的一种手段。”
最后,雷军对创业者给出诚恳忠告:“一个商品或项目的闪光点在一两点就好,这样才能在这一两点上做出绝对优势,从来脱颖而出。”这也是他为什么投资只投200万左右,200万就迫使创业者只有集中精力做好这一两点。
结语:
一个产品是否有价值,要看其留存率;一个公司的管理是为产品服务,公司最终的命运还要看产品的好坏。
雷军的麻烦还在于成功路径的设计。米聊的产品进化路径怕是重演了当年美国和苏联展开星球大战军备竞赛的故事:于虚妄处,不遗余力。对于米聊,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终将不过是一场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