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模式」是浏览器的一个功能,记得小淙第一次看到这个充满安全感的名字时,心中一阵狂喜,如获珍宝,从此走上了不归路。多少个寂寞难耐的夜,我默默打开隐私模式,页面中间黑色的小人是我最默契的战友,我们相视一笑,那个烂熟于心的网站以每秒 2.5 个字符的速度被敲到地址栏中,在中指从容按下 ENTER 键的一瞬间,夜生活正式开始了。
后来随着我的互联网知识增多才知道,隐私模式就是个骗子!妄图用隐私模式隐藏行踪,相当于闭着眼睛裸奔!
主流浏览器都有「隐私模式」,在 Chrome 中叫做「无痕模式」,一些国产浏览器叫做「沙盒模式」,新版 EDGE 浏览器中叫「InProvate 窗口」,虽然说法不同,它们的功能和原理都是一样的。
大多数浏览器都可以通过快捷键 Ctrl + Shift + N 键开启「隐私模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的流程:
1、当我们输入网址按下 ENTER 后,浏览器会将访问历史保存到本地的「历史记录」中。另外注册账号,填写表单时的内容也会被保存到本地,以方便下次填写时直接调用;
2、然后这个访问请求会经过你家的路由器;
3、过了路由器后再经过网络提供商的 DNS 服务器;
4、待网络提供商返回 IP 地址后才能真正连接到网站的服务器,打开网页;
5、连接到网站的服务器后,网站会记录你的信息,生成 Cookie 保存在电脑本地,并将Cookie 信息保存在网站的服务器中。简单来说 Cookie 中保存了用户设备和浏览器的基本信息,比如浏览器版本,屏幕大小,内存,CPU 等信息。
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凭证,因为我们的设备与网站之间并不是时刻都在传输数据,每次和网站交互都会出示 Cookie 以便网站知道还是我们在操作,而网站可以记录这些操作,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Cookie 也分长期和短期,长期 Cookie 存储在硬盘中,关闭网页和浏览器、重启设备都依然有效,所以我们不用再次登录账户。而短期 Cookie 存储在内存中,关闭浏览器时会被清除。
从这五步可以看出,我们访问网站只有历史记录、表单内容和 Cookie 是存储在本地的,但凡经过路由器、DNS服务器、网站服务器的内容都不能从电脑上清除。隐私模式只是不记录我们的浏览历史和使用临时 Cookie。
而路由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RAM 和 DNS 服务器都可以保存我们访问的网站记录,你进行的操作也会被网站服务器记录。另外如果你允许扩展在隐私模式下运行,那么某些扩展也可以记录你的访问记录和操作。
更重要的是,隐私模式并不能防止网络攻击。恶意软件,键盘记录, 网络钓鱼等等与在普通模式中没有区别。
2018 年有一项调查显示,1 万名网友中有 65% 都错误以为隐私模式可以彻底隐蔽他们的踪迹,避免被企业、政府、黑客追踪。77% 的网友认为隐私模式会在遇到危险时警告他们,比如恶意程序,信息窃取等。
显然大家对「隐私模式」的期望过高了。为了规避责任,浏览器在开启隐私模式时也会提醒用户。
虽然隐私模式不能真正让我们隐身,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隐私模式:
最简单的是访问某些网站不希望被浏览器记录时,可以使用「隐私模式」,虽然普通模式也可以手动清除历史记录,但万一忘记了就很麻烦。即便开启了同步历史记录,隐私模式下也不会上传记录;
当我们需要在不熟悉的电脑上登录我们的账户时,为了避免网站保存账户,或 Cookie 被记录,可以使用「隐私模式」;
当我们需要同时使用两个账户登录同一个网站时,除了换一个浏览器外,还可以使用隐私模式登录第二个账户。
总结:
作为一介普通网民,在互联网中没有正真的隐私可言,但好在我们的隐私价值也不高,大家也不必过度担心自己的隐私泄露。毕竟那些个优秀的网站,没有隐私模式我们也会打开。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电手」,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