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奈何我每天的工作离不开从社交媒体中获取信息,甭管有毒没毒,一得空就扎进SNS已经成了我的“条件反射”。其实病入膏肓的又何止我一人;据了解,全球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足足有两个半钟头!点击、翻页、评论、分享这些行为的集合,勾勒着虚拟世界中每一个鲜活的个体 —— 那是每个人的一面镜子。
你知道么,每当科技分析师煞有介事地探讨“大数据”,10个里有9个说的都是“社交网络”中流出的用户行为数据。
不由分说,今天的社交大佬们有个“杀很大”的机会: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人脉关系、兴趣爱好、消费习惯以及人口统计特征。如果真能玩儿转这些数据,介些巨无霸SNS就能为用户提供无比贴合的个性化内容,以及无与伦比的综合体验,同时,广告商们还能更精准地定位到那些真正对他们产品感冒的用户。到那会儿,赚钱的赚钱,享受的享受,每个人就都High了。
小编今天为大家粗数一下,世界上最大的几个社交网络各握有哪些要命的用户数据?它们的意义何在?
先说说“图谱”是神马?字典里说,这俩字泛指按类编制的图集,其实英文就是Graph。社交网络发展至今,中国专家很喜欢用“图谱”形容不同SNS掌握的不同类别的庞大数据网络;听上去颇为高大上不说,还跟“大数据”与生俱来的“难以驾驭性”有点相得益彰的效果。呵呵,不好意思,小编只能解释到这儿了。
Facebook的兴趣图谱:月活跃用户超过12亿,这些人平均每月花7个小时在Facebook上。以往,人们总把Facebook上的数据宝库看成一个“社交图谱”,或者说一个关系管理体系。你的家人,朋友,同事,认识的人,想认识的人、甚至是想回避的人……全在上面;Facebook握有你最完整的的关系图。但是成年后的Facebook又有另一番面貌,它现在平均每天处理25亿条内容分享(大概每人两条),它的like(点赞)按钮每天被按下超过27亿次…….专家们更倾向于把今天的Facebook看成一个“兴趣图谱”;它告诉你某某某在意的是什么,是一个通向人们喜好的窗口。
Google+的知识图谱:你可以把Google+看成是Google搜索的补充和延伸,它能告诉你:人们“已经知道些啥”,以及“想要知道些啥”。Google+的NB之处在于,它令Google宝贵的搜索数据更具“人性”,帮助Google理解人们为啥搜索这个或者内个信息,背景、情由各是什么等等。此外,反过来看,Google+也是Google搜索的一个有力助手:+1键(连同其他G+数据)已经成为决定Google搜索结果中网页排名的重要因素。
Youtube的娱乐图谱:大伙儿喜欢看什么片子?听什么曲子?每个人感兴趣的音乐、视频、电影、电视节目都是哪些?Youtube将每个人的欣赏品味汇编成了一个庞大的娱乐图谱。从电影制片厂,到唱片公司,再到有线电视台,娱乐产业中的重头参与者们都在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指南针。每个月,超过10亿个独立用户会造访Youtube,使它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二大社交媒体。2013年12月的数据显示,Youtube用户平均每月花费6个小时在这个平台上观看视频(而Facebook用户平均每月在其平台的视频观看时间还不足1小时)。
LinkedIn的职业图谱:LinkedIn掌握的价值数据在于每个人的工作经历和职业人脉;注意,这里说的“每个人”指的是:全世界的白领劳动力。LinkedIn是社交网络中为数不多的常青树和盈利明星;它针对的不是人们的“一时兴起”,而是逃不掉的“生计”问题(个人的求职、公司的招聘)。目前,大约有22%的LinkedIn用户在该平台上拥有500-999个一度人脉,拥有301-499个一度人脉的占了19%。
Twitter的新闻图谱:握有2.32亿月活跃用户,Twitter的用户数在社交媒体中算不得最大的,但它却是最最繁华的“话题枢纽”。这只蓝色小鸟不知疲倦地向人们展示:此时此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大家都在“叽叽喳喳”些什么。今天的记者用Twitter来发现和分享突发新闻,有线电视台拿它来衡量用户对某某电视节目的反响。每天的5亿条推文为新闻和要闻提供了一个最接近于“实时”的窗口。据Pew的研究数据,Twitter美国用户中有52%把该平台当做主要的新闻获取渠道。
作者:徐志远
来源:IT168
原文链接:社交大佬们的数据“大”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