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
- 1 快速排序
- 代码实现
- stdlib库快排
- 2 堆排序
-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 如何构造一个大顶堆
- 排序
- 3 冒泡排序
1 快速排序
文章原地址:https://blog.csdn.net/morewindows/article/details/6684558
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0(NlogN),它采用了一种分治的策略,通常称其为分治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 先从数列中取出一个数作为基准数。
- 分区:将大于等于这个数放到它的右边,小于它的数全放在它的左边
- 再对左右区间进行快排
虽然快速排序称为分治法,但分治法这三个字显然无法很好概括快速排序的全部步骤,因此我对快速排序做了进一步的说明:挖坑填数+分治法。
以一个数组作为示例,取区间第一个数为基准数。
初始时,i = 0; j = 9; X = a[i] = 72
由于已经将a[0]中的数保存到X中,可以理解成在数组a[0]上挖了个坑,可以将其它数据填充到这来。
从j开始向前找一个比X小或等于X的数。当j=8,符合条件,将a[8]挖出再填到上一个坑a[0]中。a[0]=a[8]; i++; 这样一个坑a[0]就被搞定了,但又形成了一个新坑a[8],这怎么办了?简单,再找数字来填a[8]这个坑。这次从i开始向后找一个大于X的数,当i=3,符合条件,将a[3]挖出再填到上一个坑中a[8]=a[3]; j–;
数组变为:
i = 3; j = 7; X=72
再重复上面的步骤,先从后向前找,再从前向后找。
从j开始向前找,当j=5,符合条件,将a[5]挖出填到上一个坑中,a[3] = a[5]; i++;
从i开始向后找,当i=5时,由于i==j退出。
此时,i = j = 5,而a[5]刚好又是上次挖的坑,因此将X填入a[5]。依次类推。
代码实现
void quick_sort(int *arr,int l,int r)
{if(l<r){ int i=l,j=r,x=arr[i];while(i<j){/* 从右往左找小于x的值,找到之后,放到arr[i++] */while(i<j && arr[j]>=x){j--;}if(i<j){arr[i++]=arr[j];}/* 从左往右找大于等于x的值,找到之后,放到arr[j--] */while(i<j && arr[i]<x){i++;}if(i<j){arr[j--]=arr[i];}}/* 放x */arr[i]=x;/* 对x左右两个区间进行快排 */quick_sort(arr,l,i-1);quick_sort(arr,i+1,r);}
}
测试:
int main(void)
{int arr[]={72,6,57,88,60,42,83,73,48,85};quick_sort(arr,0,9);for(int i=0;i<10;i++){printf("%d ",arr[i]);}return 0;
}
stdlib库快排
stdlib库提供了快排函数qsort
void qsort(void *base, size_t nitems, size_t size, int (*compar)(const void *, const void*))
- base是要排序的的数组
- nitems是数组中元素个数
- size是每个元素所占字节数
- compar是比较函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int cmp(void *a,void *b)
{return *(int *)a - *(int *)b;
}int main(void)
{int arr[]={72,6,57,88,60,42,83,73,48,85};qsort(arr,10,sizeof(int),cmp);for(int i=0;i<10;i++){printf("%d ",arr[i]);}return 0;
}
2 堆排序
文章原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anhaicode/p/10546257.html
堆是一个完全二叉树,通俗的说,堆就是利用完全二叉树的结构来维护的一维数组。
按照堆的特点可以把堆分为大顶堆和小顶堆:
- 大顶堆: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等于其左右孩子的值
- 小顶堆:每个结点都小于等于其左右孩子的值。
在用一维数组描述的堆中,如果父结点的下标是i,则左孩子的结点的下标是2i+1,右孩子是2i+2;所以如果孩子结点的下标是i,则父结点的下标结点j是:
j = (i-1)/2 /* 整数相除,取整,相当于向下取整数 */
我们用简单的公式来描述一下堆的定义:
- 大顶堆:
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 小顶堆:
arr[i] <=arr[2*i+1] && arr[i] <= arr[2*i+2]
下面以大顶堆为例。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结点,然后把根结点和最后一个结点(数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那么末尾元素此时就是最大元素了。
- 先把n个元素的无序序列,构建成大顶堆
- 将根结点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位置。(将最大元素放到数组末端)
- 交换过后可能不再满足大顶堆的条件,所以需要将剩下的n-1个元素重新构建成大顶堆
- 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如何构造一个大顶堆
建立一个大顶堆是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从下往上调整的,也就是从最后一个结点的父结点开始。
这里以int a[6] = {7, 3, 8, 5, 1, 2}
为例子。数组的长度是6,则最后一个结点的下标是5.
先要找到最后一个结点的父结点:(5-1)/2=2。2所对应的数是8。然后比较该结点值和它的左右孩子结点的值,如果小于其左右孩子的值,就交换,把最大左右孩子最大的值放到该结点
8只有一个左子树,左子树的值为2,不需要跳转
下一步,继续找到下一个非叶子结点(其实就是当前坐标-1就行了),该结点的值是3,小于其左子树的值,交换值。
下一步,继续找下一个非叶子结点,该结点的值是7,小于右子树,需要交换
下一步,检查调整后的子树,是否满足大顶堆的性质,如果不满足则继续调整(这里因为只将右子树的值与根节点互换,只需要检查右子树是否满足,而7>2刚好满足大顶堆的性质,就不需要调整了)
到这里大顶堆的构造就完成了。
排序
大顶堆已经构造好了,下一步交换根结点和最后一个结点(将最大值放到数组末端),此时最大的元素就归位了,然后对剩下的5个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
剩下只有5个元素,把剩下的结点变为大顶堆
将根结点(7)与最后一个结点交换:
依次类推,最后得到排好序的数组:
/* Function: 构建大顶堆 */
void BuildMaxHeap(int *heap, int len)
{int i;int temp;for (i = len/2-1; i >= 0; i--){if ((2*i+1) < len && heap[i] < heap[2*i+1]) /* 根节点小于左子树 */{temp = heap[i];heap[i] = heap[2*i+1];heap[2*i+1] = temp;/* 检查交换后的左子树是否满足大顶堆性质 如果不满足 则重新调整子树结构 */if ((2*(2*i+1)+1 < len && heap[2*i+1] < heap[2*(2*i+1)+1]) || (2*(2*i+1)+2 < len && heap[2*i+1] < heap[2*(2*i+1)+2])){BuildMaxHeap(heap, len);}}if ((2*i+2) < len && heap[i] < heap[2*i+2]) /* 根节点小于右子树 */{temp = heap[i];heap[i] = heap[2*i+2];heap[2*i+2] = temp;/* 检查交换后的右子树是否满足大顶堆性质 如果不满足 则重新调整子树结构 */if ((2*(2*i+2)+1 < len && heap[2*i+2] < heap[2*(2*i+2)+1]) || (2*(2*i+2)+2 < len && heap[2*i+2] < heap[2*(2*i+2)+2])){BuildMaxHeap(heap, len);}}}
}/* Function: 交换交换根节点和数组末尾元素的值*/
void Swap(int *heap, int len)
{int temp;temp = heap[0];heap[0] = heap[len-1];heap[len-1] = temp;
}int main()
{int a[6] = {7, 3, 8, 5, 1, 2};int len = 6; /* 数组长度 */int i;for (i = len; i > 0; i--){BuildMaxHeap(a, i);Swap(a, i);}for (i = 0; i < len; i++){printf("%d ", a[i]);}return 0;
}
3 冒泡排序
https://www.runoob.com/w3cnote/bubble-so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