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 常用命令

  
 一、vi简介 
  vi编辑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统下标准的编辑器,它的强大不逊色于任何最新的文本编辑器,这里只是简单地
 介绍一下它的用法和一小部分指令。由于对Unix及Linux系统的任何版本,vi编辑器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您可以在其 
 他任何介绍vi的地方进一步了解它。 

 二、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不过一般我们在使用时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就是将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也算入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三、vi的基本操作 
 1) 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就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vi filename :打开或新建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行首
  vi +n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n行首
  vi +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最后一行首
  vi +/pattern filename: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个与pattern匹配的串处
  vi -r filename :在上次正用vi编辑时发生系统崩溃,恢复filename
  vi filename....filename :打开多个文件,依次编辑

 2) 切换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编辑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a」/「o」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按「i」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光标当前位置开始输入文件;
  按「a」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目前光标所在位置的下一个位置开始输入文字;
  按「o」进入插入模式后,是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3) 从插入模式(Insert mode)切换为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如果您目前处于「插入模式(Insert mode)」,按一下「ESC」键可以转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4) 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例如:
  : w filename (输入 「w filename」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 wq (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 q! (输入q!, 不存盘强制退出vi)

 四、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功能键  
 1) 移动光标类命令 
  k 向上移动光标一个字符
  j  向下移动光标一个字符
  h 向左移动光标一个字符
  l  向右移动光标一个字符
  如果需要移动多个字符,则在上述命令前输入数字n,则光标向相应的方向移动n字符,如命令10j向下移动10个字符。

  G  移动光标到指定的行位置,如将光标移动到第三行开头处的命令是3G。如果前面没有数字,则光标移动到最后一行的开头处。
  如果想知道当前处于哪一行,则可以按Ctrl+G(这里G键不分大小写),VI将在底行显示当前行的信息。

 2) 屏幕翻滚类命令 
  Ctrl+u 向文件首翻半屏
  Ctrl+d 向文件尾翻半屏
  Ctrl+f 向文件尾翻一屏
  Ctrl+b 向文件首翻一屏

 3) 删除命令 
  x 删除光标当前处的字符
  dw 删除光标当前处的单词
  dd 删除光标当前处的行
  do 删至行首
  d$ 删至行尾

 4) 插入文本类命令 
  a  在当前光标之后添加文本
  A  在当前光标所在行之后添加文本
  i  在当前光标之前添加文本
  I  在当前光标所在行之前添加文本

 5) 搜索及替换命令 
  /pattern 从光标开始处向文件尾搜索pattern
  ?pattern 从光标开始处向文件首搜索pattern
  n 在同一方向重复上一次搜索命令
  N 在反方向上重复上一次搜索命令
  : s/p1/p2/g 将当前行中所有p1均用p2替代
  : n1,n2s/p1/p2/g 将第n1至n2行中所有p1均用p2替代
  : %s/p1/p2/g 将文件中所有p1均用p2替换

 6) 复制粘贴命令 
  yy 将当前行复制到缓冲区
  yw 将当前单词复制到缓冲区
  p 将缓冲区的信息粘贴到光标的后面
  : n1,n2 co n3 将n1行到n2行之间的内容拷贝到第n3行下
  : n1,n2 m n3 将n1行到n2行之间的内容移至到第n3行下
  : n1,n2 d 将n1行到n2行之间的内容删除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justinsun/archive/2011/11/21/2257460.html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361847.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Servlet基础(一)

JavaEE&#xff1a;企业级开发技术<一.基础概念>j2ee:jdk1.1--1.4 ----->> j2ee1.1 1.2 javaee:jdk--5,6,7 --->>javaee 5,6,7javaee与servlet,jsp Servlet:前后台传递数据&#xff0c;基于网络的HTTP请求的处理 实现需要借助web容器 J…

BZOJ1706奶牛接力跑

这个东西思路还是不错的。 解法就是把矩阵幂的加法改成取min&#xff0c;乘法改成加法就好&#xff0c;和floyed是一样的。这样的话&#xff0c;矩阵操作一次就相当于松弛了一次最短路。 建矩阵的过程也比较简单&#xff0c;可以离散化&#xff0c;当然下面有另一种更优秀的打法…

EJB 3.x:生命周期和并发模型(第2部分)

这是两部分系列的第二篇。 第一部分介绍了有状态和无状态EJB的生命周期以及并发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xff0c;我将介绍Singleton EJB 。 Singleton模式可以说是最常用&#xff08;有时被滥用&#xff01;&#xff09;的模式。 单吨又爱它&#xff01; Java EE使我们无需编…

MVC2中Area的路由注册实现

今天碰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bug&#xff0c;新增的controller中任何action都无法访问&#xff0c;都是返回404错误。一般这种错误要么是拼写错误&#xff0c;要么是不小心给action加了post属性&#xff0c;但是经过初步的排查&#xff0c;没有发现问题。而原有的controller中任何…

当Java 8 Streams API不够用时

Java 8与往常一样是妥协和向后兼容的版本。 JSR-335专家组可能无法与某些读者就某些功能的范围或可行性达成一致的发行版。 请参阅Brian Goetz关于为什么…的一些具体解释。 …Java 8默认方法中不允许“最终” …Java 8默认方法中不允许“同步” 但是今天&#xff0c;我们将…

Servlet - cookie、session、servletContext概述

1、cookie 在客户端的小纸条&#xff0c;存储在客户端一个servlet/jsp设置的cookies能被同一路径下面或者子路径下面的servlet/jsp读到&#xff0c;但子路径设置的cookies父路径读不到.添加cookie的方法&#xff1a; Cookie cookie new Cookie("aaa", "bbb&quo…

父类作为方法的形参以及父类作为方法返回值

1、父类作为方法的形参 语句&#xff1a;修饰符 父类类型 方法名(){} 2、父类作为方法返回值 语句&#xff1a;修饰符 void/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父类类型 形参名){} 代码例子&#xff1a; 动物类&#xff1a; /*** author Mr.Wang* 宠物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Animals {pr…

在Spring Boot中使用@ConfigurationProperties

在最近的博客文章中&#xff0c;我简短地介绍了如何在Spring Boot应用程序中配置邮件 。 要将属性注入配置中&#xff0c;我使用了Spring的Value注释。 但是Spring Boot提供了一种使用属性的替代方法&#xff0c;该方法允许强类型的Bean来管理和验证应用程序的配置。 在本文中&…

unexpected AST node

hql语句错误&#xff0c;一般是比较明显的错误&#xff0c;仔细检查一下hql。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hanedi/archive/2011/11/28/2265855.html

在Atlas服务器端实现中推荐使用Web Service而不是Page Method

English Version: http://dflying.dflying.net/1/archive/107_prefer_web_services_to_page_methods_in_atlas_server_side_implementation.html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式把一个服务器段方法暴露给客户端Atlas调用&#xff1a;Web Service和Page Method。我推荐使用Web Service的方…

es6严格模式需要注意的地方

1.块级函数 "use strict";if (true) {function f() { } // 语法错误} es5中严格模式下禁止声明块级函数&#xff0c;而在es6的严格模式中可以声明块级函数&#xff0c;并可以在块级作用 use strictvar b true;if(b){function test(){console.log(我是块级函数)}test(…

简而言之,JUnit:另一个JUnit教程

为什么还要另一个JUnit教程&#xff1f; 对于Java世界中的开发人员而言&#xff0c; JUnit似乎是最受欢迎的测试工具 。 因此&#xff0c;难怪就此主题已经写了一些好书 。 但是我仍然经常遇到程序员&#xff0c;他们至多对这个工具及其正确用法都不太了解。 因此&#xff0c;…

APUE Chapter 1 - UNIX System Overview

Section 1.1. Introduction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7vens/archive/2011/11/29/2266984.html

md

# 1 常量和变量## 1.1 常量### 1.1.1 定义程序中固定不变化的值### 1.1.2 分类#### 1.1.2.1 字面值常量##### 1.1.2.1.1 整型常量- 二进制整数&#xff1a;以0B或0b开头&#xff0c;如&#xff1a;int a0B110; - 八进制整数&#xff1a;以0开头&#xff0c;如&#xff1a;int a…

使用Gradle消除开发重新部署

为了进行服务开发&#xff0c;我的团队最近从Grails转移到了Dropwizard框架。 但是&#xff0c;我真正从Grails堆栈中真正错过的一件事是自动重新加载&#xff1a;对源文件的任何更改都会在保存后立即显示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中&#xff0c;而无需重新启动。 事实证明&#xff0c;…

js快速排序算法

算法&#xff1a; 1&#xff0e;先从数列中取出一个数作为基准数。 2&#xff0e;分区过程&#xff0c;将比这个数大的数全放到它的右边&#xff0c;小于或等于它的数全放到它的左边。 3&#xff0e;再对左右区间重复第二步&#xff0c;直到各区间只有一个数。 动画演示&a…

CSS Grid网格布局全攻略

CSS Grid网格布局全攻略 所有奇技淫巧都只在方寸之间。 几乎从我们踏入前端开发这个领域开始&#xff0c;就不停地接触不同的布局技术。从常见的浮动到表格布局&#xff0c;再到如今大行其道的flex布局&#xff0c;css布局技术一直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其中网格布局(grid)作为css…

内存泄漏–测量频率和严重性

这篇文章是我们开放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继续分享日常工作中的见解。 这次&#xff0c;我们窥视了我们价值主张的核心&#xff0c;即–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xff1a; Java应用程序中多长时间发生一次内存泄漏&#xff1f; 内存泄漏有多大&#xff1f; 内存泄漏增长多快&#…

域名发散和收敛

什么是域名发散? 域名发散就将静态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子域名下&#xff0c;这是PC时代网页常用的静态资源加载技术 为什么要使用域名发散&#xff1f; 现代浏览器对每个域名的并发请求数大约在6个&#xff0c;IE 稍显傲娇&#xff0c;总体而言并发数不高。通过将静态资源放在…

从JDBC ResultSet创建对象流

Java 8中引入了Stream API和Lambda功能 &#xff0c;使我们能够从JDBC ResultSet优雅地转换为仅提供映射功能的对象流。 这种功能当然可以是lambda。 基本上&#xff0c;这个想法是使用ResultSet作为Supplier来生成Stream&#xff1a; public class ResultSetSupplier impl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