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ndows 10伴随着SSD固态硬盘大范围铺开的背景下,曾经广泛传播的硬盘使用模式(C盘装系统,D盘装软件,E、F盘放各种文件)是否还有实践意义?我们该基于什么样的理念来养成一些良好习惯,从而安全又优雅地保存数据呢?
- 背景知识提要
- Windows文件系统简介
- 简单的硬盘使用方案
- 文件整理方案——避免整理
背景知识提要
1、硬盘 ≠ 内存
不是说一块存储器装在电脑内部就叫内存了。内存还得要再“内”一点——到主板内部,能跟中央处理器 (CPU) 直接通信,是用来存放你系统和程序在运行时所需的临时数据的(所谓“运行内存”),能高速存取,但断电即失。
而在断电情况下长期保存资料文件(包括安装操作系统)这项任务,则是由接在主板外部的各种存储器,包括固态硬盘、机械硬盘,来承担。它们尽管可能被装在机壳里面,但除接口外,与你经常外接的各种U盘、移动硬盘并无本质区别,不应与内存混淆。
2、某个盘符(比如C盘)并不直接对应一块实体硬盘
连接外置存储器(比如U盘、移动硬盘)的经验告诉我们,电脑看待它们的方式与其接口、类型无关,只要能正常连接,文件资源管理器都是将其显示为一个盘符。机壳内的硬盘也尽是如此,只是你不会轻易插拔罢了。
但必须指出的是,盘符并不直接对应硬盘,盘符与实体硬盘间还存在一层抽象结构——分区,而C、D、E……这些盘符,实际上是Windows系统给可访问的分区分配的符号。这就决定了如下特点
- 盘符是系统对某硬盘上某分区的“记忆”,只是软件层面上的“分配”行为,换言之不具备跨系统的不变性(将一块硬盘拆出来装到另一台电脑上,或者启动一台电脑上的另一系统,盘符可能就变了);
- 盘符只能分配给已经存在的硬盘分区,换言之要获得更多盘符,要么加装新的硬盘,要么在现有硬盘上划出新的分区;
- 系统文件也会占据某个硬盘分区,除了它会被固定地分配"C:"以外,其他分区的盘符都可能任意更改
- 由于一块硬盘可以划出多个分区,故多个盘符也可共存在同一块硬盘上。
3、任何硬盘都有“分区”,包括只有一个区的情况
硬盘上必须有至少一个分区,这是分配盘符的先决条件之一。分区有MBR和GPT不同的格式之分,一块硬盘只能使用一种分区格式,它将影响支持的最大分区大小和数量(如果该硬盘安装了操作系统,还影响启动方式:Legacy BIOS或UEFI)。其实,分区的最主要目的不是“分”,而是规定一块硬盘的最基本访问方式,从而将实体结构可能五花八门的各种硬盘都抽象成适合计算机访问的“区”,只是这个区可以不止一个罢了。同一块硬盘的多个分区在盘体上也互不重叠,故各自的操作也互不影响。
4、不是所有分区都要分配盘符
分配盘符是系统或用户得以访问某分区的前提,但有些分区不是提供给系统或用户使用的,或者未被格式化(格式化的含义见下文),或者是不被当前系统支持,这些分区在文件资源管理器内将不可见。
按快捷键【Win】+【X】,再按下【K】打开“磁盘管理”,可以看到电脑中所有硬盘的真正分区结构。下图中,一共有两块硬盘共5个分区,但只有我画红框的几个分区是分配了盘符 (C: D: E:) 的,剩下两个分区电脑保留下来存储启动引导等特殊数据,只要它还做系统盘就不能为你所用。
可以看到分配了盘符的几个分区有个共同特点——都写入了文件系统(上图中NTFS)。写入受支持的文件系统,即格式化,是分配盘符的又一先决条件。虽然分区规定好了硬盘的基本访问方式,但如何存储和访问用户的数据,仍需要文件系统来规定。
常见的文件系统有NTFS、APFS、Ext4、FAT32、exFAT等,同一个分区内只能写入一个文件系统,不同分区可以写入不同的文件系统。当然,不同的操作系统能支持的文件系统各不相同,像上面提到的前三个就分别是Windows、macOS、Linux目前各自专用的文件系统,而后两个是U盘等移动存储器常用的文件系统,主流操作系统都能支持。
盘符是Windows独有的概念,Mac和Linux中等效于分配盘符的操作是“挂载”。
Windows文件系统简介
上面提到了盘符C:对系统的特殊性。C盘长期以来是众多电脑小白的噩梦,因为缺少文件管理知识,经常不留心就把C盘装满了,然后清理也不知道清什么。在介绍稍正式的文件整理方案之前,先分享一些本人关于Windows文件系统特点的浅见。
由于只有C:是系统中必定存在的盘符(D: E:啥的都可能没有),故Windows默认的文件管理都会围绕C盘展开部署。打开文件资源管理器,再打开C盘,你就会看到或多或少的一堆文件夹。
主流文件系统都使用“目录树”来组织文件,即文件夹是文件的容器,文件夹下也可以再放子文件夹。相比移动端文件系统,桌面文件系统的最大特点是相对“自由”,意味着这些文件目录对我们是(部分)开放的。为了更好地根据个人需要组织自己的文件目录,有必要先了解下Windows默认的文件目录行为。
"C:Windows"文件夹
看名字就能猜出来,系统文件所在目录,包含了支持系统运行所必需的各种基础文件,一般来讲会占用20GB左右的空间。正常使用时其空间占用会有浮动,但应不会过度增长。平时没事用户也不需要去动它,放在那里就是对系统的尊重。
"C:Program Files"和"C:Program Files (x86)"文件夹
还是顾名思义,程序文件所在目录。两者分别是给64位和32位的Windows经典程序准备的默认安装目录。如果是在安装软件时无脑下一步,或者是被流氓软件捆绑安装软件,这里就有可能成为C盘占用量异常增长的重灾区之一。
但有必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存放的只是安装的程序文件本身,除了少数专业软件,大部分民用软件本体占用一般不过几百MB,且几乎不会随着软件使用而变大;而办公娱乐场景中最容易产生的缓存文件和下载下来的文件,是不会被放在这的,所以卸载软件一般解决不了这类文件占用过高的问题。
"C:Users"文件夹
相比系统文件和安装软件占的空间,更容易导致硬盘爆满的位置可能是上图中那个被汉化表示的“用户”文件夹,它的真名是Users,是按照登录该电脑的不同用户分别存储其个人文件的目录,点开我们会看到系统给每个用户创建的独立文件夹。
由于大部分应用软件默认将可能产生的缓存、文档、下载之类的文件存放在这,所以它其实更能产生硬盘爆满的灾难。个人电脑上一般只有一个用户,所以这里就只有一个以你用户名命名的文件夹,和一个“公用”文件夹。公用文件夹顾名思义可以在同一台电脑不同用户间共享文件,一般很少用到,而以你用户名命名的私人文件夹,该被重点关注。
以我这个Zeng私人文件夹为例(请自行将Zeng替换为你自己的用户名),
里面带特殊图标的诸多文件夹,就是各种特定类型文件的默认保存位置,典型如“下载”文件夹,是很多浏览器、下载器默认选择的下载位置;“桌面”文件夹,是桌面文件的实际保存位置。幸运的是,在不修改软件设置的情况下,这些目录可以无障碍地转移,方法下面会介绍。
"C:"下的其他一级文件夹
除PerfLogs不必管以外,其他文件夹如果不是你自建的,一般就是某些应用程序建立的存档目录,看名字猜来源。
简单的硬盘使用方案
硬盘容量
足够的硬盘容量,“装得下”你要留存的诸多文件是整理的前提。2020年,主流的电脑,无论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标配的硬盘总量都不该在240GB以下。
硬盘厂商的“1GB”是1×10³×10³×10³B(字节),换算成计算机内2¹⁰即1024的进制表示的容量,是1×10⁹/(1024×1024×1024)≈0.931GB,所以厂商销售的以GB为单位的硬盘容量全部都要乘上0.931才是它最多能显示在计算机中的容量。
上面提到过盘符并不直接对应硬盘,想确认机内硬盘总量应打开“磁盘管理”。
240(223.5)GB是啥概念?
- 系统固定组件,包括基础文件、虚拟内存、休眠文件、还原点等,25~40GB占用上下浮动都很正常;
- 小型常用软件安装包一般0.05~0.2GB,安装好后的程序文件0.1~0.4GB,装好软件后的安装包就是过河后的桥,若是不拆除便也在那躺着;
- Adobe、VS、MATLAB、VM、Office等大型专业软件,一个几GB到几十GB;
- 高清电影或综艺(国内视频网站一般以720P为“高清”)两小时2~4GB不过分,高清电视剧一集0.5GB左右也差不多,若是缓存或下载后未删除,它们也就躺在硬盘里了,网络不是随时有的用户,暂存几部影综+几十集电视剧也是正常的;
- 需要独显的游戏,一部小到5GB、大到100GB不等,Steam或Uplay在线安装的不存在安装包问题,但若是其他来源的还可能有几十GB的安装包,几部游戏但凡是要玩的基本得常驻硬盘,不太可能随玩随装;
- 最让人头疼的是每逢微软公司为Windows 10推出的半年大更新(v1703、v1709、v1803、v1809、v1903、v1909等),一旦要进行,电脑可能还需要几十GB保存当前版本的备份(更新后以Windows.old文件夹形式保存在C盘中),以便留下回退的余地。
- 电脑怎么着还得空着20GB以保证正常运行和其他不时之需……
其实越是不清楚自己需求的新手,往往越是容易在硬盘上吃紧,而且目前市场上128GB以下的硬盘性价比都极低(一半的容量过半的价格),所以即使是自行选购硬盘也建议应240GB起步。
速度与容量的折衷
硬盘的另一指标是读写速度。按这一标准市面上主流硬盘分为三种
- SATA接口的机械硬盘(2.5寸或3.5寸大小,后者一般用于台式机)
- 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2.5寸大小,跟同尺寸的机械硬盘外形规格一样)
- PCIe的固态硬盘(M.2接口、NVMe协议,或直接的PCIe插槽)
以上硬盘由上到下速度越来越快,但平均每GB的价格也在递增。根据所存文件的用途,高速度是否必要是值得讨论的。
- 系统所在硬盘,系统文件在运行时读写量不大,但是频次高、随机性强,为了不造成卡顿,需要很好的4K随机读写性能,至少需要SATA的固态硬盘,有条件的能上PCIe固态是最好的;
- 软件所在硬盘,小型简单软件可能对硬盘性能要求不高,但稍大些的、组件复杂的,可能同样吃硬盘读写性能,Office就是组件复杂的典型代表。这类软件如果你不希望启动时间太长和使用时卡顿,也得放在固态里;
- 电影电视剧之类,如果你只是在线观看不下载,那基本上就拼网速;即使是下载下来存着,也只需少量的连续读写性能,普通机械硬盘都能满足,且机械硬盘在反复擦写的情形下寿命更长,适合做仓库盘;
- 游戏,需要的是加载速度和帧数、画质,决定因素是电脑综合性能,硬盘只是其一。在特定配置的电脑上,机械硬盘较差的读写性能可能成为瓶颈也可能不会,需要具体地分析。
多硬盘、多分区的问题
以下“盘”都指一块实体硬盘,而非某个分区
一台电脑可以连接多块硬盘,一块硬盘也可以分多个区。那么如何决定分区的数量和大小呢?这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结合你的文件处理习惯和硬盘的具体用途来决定,不应一概而论。
理论上讲除开操作系统所在盘必需的头几个特殊分区外,无论是系统盘其他资料库盘都最少只需一个分区即可使用,实际上这么做的人近来也越来越多。另一些人会认为,为一块硬盘多分几个区分类存储数据会比较好,尤其是硬盘容量比较大时。
只分一个区最大的好处是文件在同一块硬盘上的移动没有成本,不容易出现一个分区满了而另一个分区还空余很多容量的尴尬情形。对于固态硬盘还有个好处是有利于平衡各存储块的擦写损耗,避免某个分区因空余容量太小使个别存储块提前报废。
一块硬盘分多个区的好处则是一个分区内出现坏块或文件错误不容易牵连到其他分区的文件。一个典型例子是重装系统时可以只处理系统所在分区,其他分区可以不受影响,从而避免大量转移或备份文件带来的麻烦。但注意这种“隔离式保护”不是绝对的,如果真的遭受物理破坏,无论是对固态硬盘还是机械硬盘都是毁灭性的,真正能丢卒保车的情景应该并不常见。
不过注意,分区最好在硬盘使用前划分,如果要在使用时改分区,务必注意某些操作的不可逆性以免丢失数据。这里的“使用”包括安装操作系统,或者只是简单地作为资料库盘;改分区可以是改变现有分区的大小,也可以是转换分区格式(MBR转GPT,或反之)。
文件整理方案——避免整理
Q: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避免整理”的文件整理方案?
A:因为事后的文件整理极其浪费精力,也很可能没这心情,而且跨分区(比如从C盘到D盘)移动大文件效率低(机械硬盘太慢,固态硬盘额外擦写浪费寿命),有过文件繁多找半天的经历的同志应该对此深有体会。
核心思想:非常不赞成先随意下载或保存、事后再整理的文件处理方式,而要尽可能一劳永逸。
根本目标:从一开始就能方便地将文件下载或保存至理想位置,用最少的预操作,避免日后麻烦。
设定理想的全局默认位置
上面提到过C:Users<你的用户名>
下面的几个特殊目录,
在Windows 10里,这几个文件夹不仅常被软件默认选择,还常驻文件管理器的侧边栏!在下载和保存文件时,这将带来极大的方便。
如果你想把上述特殊文件夹从默认的C盘转移到你的某个仓库盘中,只需在该文件夹上【右键】→【属性】→【位置】,
就可以把路径框中路径的蓝色选中部分改成一个你可以长期存东西的位置了(请将<用户名>
替换为你自己的文件夹名),未被蓝色选中的部分是这个文件夹的名字不能更改,否则将导致文件夹名称显示错误。确定后原位置已经有的文件会自动提示你要不要移动,点“是”即可。但凡有这个属性页的文件夹都可以改,从此再也不用担心文件多了撑爆C盘有木有,尤其是对很多喜欢在桌面上堆文件的人来说,这对他们的C盘应该是一种救赎。
简化“另存为”操作
有了一个理想的全局默认位置之后,再处理非默认位置便不再麻烦。这里的内容都是一些小技巧,不是成套的方案,大家可以按需选取:
- 默认目录下新建子目录
也就是对于零散的文件,直接下载到“下载”目录里就成,而对于大量同类文件,新建子文件夹是更好的选择。
以Chrome(谷歌浏览器)为例,注意它的设置,不要让它静默选择下载位置,而是要每次弹窗询问(另外你会发现它的默认位置也已经变成你刚改过的系统“下载”目录)。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有理想默认位置的前提下,既不会增加很多额外负担(大部分情况下就是点个确认而已),又能在少数需要更改下载文件名、在下载位置新建文件夹的情况下,在弹出窗口中很方便地完成这些。
其实还可以补充一点,通过这个弹窗确认一下下载文件的类型也是个好习惯,尤其是在各种推广链接繁多而魅惑性极强的非官方网站上,如果文件类型和你期待的不一样,那你应该是下错东西了^_^。
- 快速定位常用目录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想把东西下到“下载”文件夹里,为了方便地定位其他常用目录,就要利用起“快速访问”栏了,它在文件管理器侧边栏上边
可以通过将特定文件夹固定在这实现快速访问
侧边栏的便捷就在于此
- 关于文件管理器的设置
点击上面的【查看】可以调出很多常用设置,包括是否显示侧边栏(官方名“导航窗格”)、扩展名、隐藏的项目等。万一你的电脑中没有侧边栏在这里设置一下就好了,需要着重关注文件格式的工作者(例如程序员)可以勾选【文件扩展名】,等等。
另外点击最右边的【选项】可以调出更多设置,包括打开文件管理器时是显示“快速访问”还是“此电脑”(默认前者,我倾向于后者),快速访问栏的生效与否等等
在上面【查看】选项卡中还有更多设置,一般来讲除了文件扩展名外建议大多数人使用默认值
总结
其实说了这么多,文件整理是个极其个性化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工作、学习性质,当然会有不同的专属方案。但无论如何,对于文件数量大、更改频繁的用户,集中、分类的习惯应该是很重要的。同时,经常备份重要、不可再生的数据。至于具体的方案,可以参照本文所述,也可参考着自行规划,只要它是稳定可靠的。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有版权争议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