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亮
地表疏松的沉积物,孔隙度极高,有时可高达80%以上,但随着埋藏深度的加大,在上覆压力的作用下,其排列方式不断由松散排列趋于致密排列,同时伴随有孔隙度的大幅度减小,此即岩石的压实阶段(I)。
当埋深到达成岩深度之后,岩石完成了排列方式的转变,即完全达到了致密排列,再加上胶结作用,岩石的排列方式基本上固定下来,此后无论如何增大埋深和上覆压力,岩石的排列方式都不再发生变化,因此,孔隙度也不再发生变化(因孔隙度是排列方式的函数),此即岩石的压缩阶段(II),在测井曲线明显显示出孔隙度不随深度变化的近似直线段。压实曲线的转折深度(b),其实就是成岩深度。
压实与压缩的机理是完全不同的,压实是compaction,压缩是compression。
当岩石的埋深到达一定深度之后,孔隙度不再减小的现象,是岩石本体变形的固有性质,然而,地质学家却认为这是地层岩石排液不畅、地层流体憋压即异常高压造成的,此即所谓的“欠压实”现象。如果不是欠压实,孔隙度会沿着早期压实阶段的变化曲线继续减小,直至为0。
测井曲线显示,成岩深度以下的岩石,不管是砂岩、还是泥岩、或者是致密坚硬的碳酸盐岩,都出现了极强的欠压实。地层憋压,致使孔隙度不再减小。地质学家们还根据声波测井计算出了岩石的孔隙度,然后反算出了地层的压力。
泥岩是否憋压,因无法实测孔隙压力而无法证实,但砂岩可以实测孔隙压力,已证实绝大多数砂岩都没有憋压。而且,迄今为止,人们也没有发现砂岩的孔隙度与异常高压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但为什么泥岩的孔隙度与异常高压之间就存在密切的定量关系呢?都是碎屑岩,为什么它们会遵守不同的科学规律呢?显然,欠压实是一个认识上的错误,纯属子虚乌有。欠压实还导致了油气倒灌的发生。
如果欠压实阶段岩石不能排液,将来生成油气之后就不能排烃,地下不就没有油气藏形成了吗?这个悖论把石油地质学家彻底打垮了,^_^
欠压实是地质学中最荒谬的概念之一,它把许多年轻的学子引入了歧途,而又浪费了许多地质学家的宝贵生命。
详细内容,请参阅论文“欠压实概念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