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1295
2021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社会心理学(本) 试题
2021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有良好评价时,就会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好,这种泛化倾向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名片效应
C.首因效应 D.晕轮效应
2.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逮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双向性 D.易出偏差性
3.凯利提出了( ),用以推断行为的原因。
A.成就归因模型 B.三度归因理论
C.对应推论理论 D.归因偏差
4.( )也叫小群体意识,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解决办法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决策的现象。
A.群体压力 B.群体决策
C.群体极化 D.群体思维
5.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现象的存在。
A.模仿 B.从众
C.暗示 D.服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所谓的 和社会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 、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和外显的反应。
7.费斯廷格提出, 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
8.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 之间的因果关系。
9.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生理自我、 自我和 自我。
10.解释攻击行为产生原因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 理论和 理论。
11.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服从、____、三个阶段。
12.根据服从的对象,服从一般可分为:对规范的服从和对 的服从。
13.斯腾伯格认为所有爱情体验都包括三个基本组成成分: 、激情与。
14.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社会促进和 。
15. 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6.刻板印象
17.社会认知
18.利他行为
19.偏见
20.从众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如何形成较准确的自我评价?
22.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23.转移与消除攻击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24.1964年美国纽约发生了著名的吉诺维斯案件,一位叫做吉诺维斯的女子在晚上回家途中遭歹徒持刀杀害。案发的三十分钟内有38个邻居听到被害者的呼救声,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但没有一个人去救援,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现实。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旁观、见死不救”的现象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