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分表分库时机选择及策略
一. 分表
应用场景:
对于大型的互联网应用来说,数据库单表的记录行数可能达到千万级甚至是亿级,并且数据库面临着极高的并发访问。采用Master-Slave复制模式的MySQL架构,只能够对数据库的读进行扩展,而对数据库的写入操作还是集中在Master上,并且单个Master挂载的Slave也不可能无限制多,Slave的数量受到Master能力和负载的限制。
因此,需要对数据库的吞吐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扩展,以满足高并发访问与海量数据存储的需要!
设计策略
对于访问极为频繁且数据量巨大的单表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少单表的记录条数,以便减少数据查询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数据库的吞吐,这就是所谓的分表!
在分表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分表策略,使得数据能够较为均衡地分不到多张表中,并且不影响正常的查询!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大部分数据都是与用户关联的,因此,用户id是最常用的分表字段。因为大部分查询都需要带上用户id,这样既不影响查询,又能够使数据较为均衡地分布到各个表中(当然,有的场景也可能会出现冷热数据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如下图:
假设有一张表记录用户购买信息的订单表order,由于order表记录条数太多,将被拆分成256张表。
拆分的记录根据user_id%256取得对应的表进行存储,前台应用则根据对应的user_id%256,找到对应订单存储的表进行访问。
这样一来,user_id便成为一个必需的查询条件,否则将会由于无法定位数据存储的表而无法对数据进行访问。
注:拆分后表的数量一般为2的n次方,就是上面拆分成256张表的由来!
假设order表结构如下:
create table order_(order_id bigint(20)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user_id bigint(20),user_nick varchar(50),auction_id bigint(20),auction_title bigint(20),price bigint(20),auction_cat varchar(200),seller_id bigint(20),seller_nick varchar(50)
)
那么分表以后,假设user_id = 257,并且auction_id = 100,需要根据auction_id来查询对应的订单信息,则对应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 from order_1 where user_id=257 and auction_id = 100;
其中,order_1是根据257%256计算得出,表示分表之后的第一张order表。
二. 分库
应用场景:
分表能够解决单表数据量过大带来的查询效率下降的问题,但是,却无法给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带来质的提升。面对高并发的读写访问,当数据库master服务器无法承载写操作压力时,不管如何扩展slave服务器,此时都没有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换一种思路,对数据库进行拆分,从而提高数据库写入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分库!
设计策略
与分表策略相似,分库可以采用通过一个关键字取模的方式,来对数据访问进行路由,如下图所示:
还是之前的订单表,假设user_id 字段的值为258,将原有的单库分为256个库,那么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访问请求将被路由到第二个库(258%256 = 2)。
三. 分库分表
应用场景:
有时数据库可能既面临着高并发访问的压力,又需要面对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这时需要对数据库既采用分表策略,又采用分库策略,以便同时扩展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以及提升单表的查询性能,这就是所谓的分库分表。
设计策略
分库分表的策略比前面的仅分库或者仅分表的策略要更为复杂,一种分库分表的路由策略如下:
1. 中间变量 = user_id % (分库数量 * 每个库的表数量)
2. 库 = 取整数 (中间变量 / 每个库的表数量)
3. 表 = 中间变量 % 每个库的表数量
同样采用user_id作为路由字段,首先使用user_id 对库数量*每个库表的数量取模,得到一个中间变量;然后使用中间变量除以每个库表的数量,取整,便得到对应的库;而中间变量对每个库表的数量取模,即得到对应的表。
分库分表策略详细过程如下:
假设将原来的单库单表order拆分成256个库,每个库包含1024个表,那么按照前面所提到的路由策略,对于user_id=262145 的访问,路由的计算过程如下:
1. 中间变量 = 262145 % (256 * 1024) = 1
2. 库 = 取整 (1/1024) = 0
3. 表 = 1 % 1024 = 1
这就意味着,对于user_id=262145 的订单记录的查询和修改,将被路由到第0个库的第1个order_1表中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