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头哥侃码的第235篇原创
时间飞逝,2021年的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了。
在我的记忆中,以前每逢春节的时候,身边的亲戚和朋友们都会非常忙碌,什么聚个餐,串个门呀,什么拜个年,打个牌啦……
但从去年开始,因为疫情的滋扰,让很多人无法踏上回乡的归程,别说串门了,那种只能跟自己老爹隔着屏幕碰酒杯的场景,像极了跟新任领导汇报工作时的你。另外,很多的传统习俗开始渐渐地被年轻人抛弃,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方便怎么来,从而导致这过年的味道也渐渐的消失没有了。
对我来说,因为Mikki(我和媳妇养了14年的宠物犬,在大年初一的晚上发病)的突然离世,让我瞬间感觉莫名的失落且对周围一切都茫然。
在这个长假里,没有鞭炮,没有欢笑,我只感觉自己每时每刻都被悲伤笼罩着。
是的,这个春节糟透了。
大年初四的清晨,一夜未眠的我七点不到就起床了。
和前几天一样,洗漱完毕之后,就一个人傻傻的坐在窗口,手捧着一杯咖啡,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差不多九点半的样子,接到我一位老朋友打来的电话,想约我出去叙叙旧,唠唠嗑。
我没犹豫,直接回绝掉了。
在挂掉电话后,我从书房里拿了本闲书,随即坐在阳台的躺椅上小歇。
过了一会,我媳妇走过来问我:“谁打来的电话?”
“小李(化名),约我出去吃饭,我不想去。”
我媳妇走到我面前,用力推了下我的肩膀,说:“干嘛不去?你心情不好,和他又挺聊得来,正好借机抒发情感、增添情趣,减轻下精神压力。”
“你不是常说,多唠嗑,有利于心理健康吗?”
我苦笑了下,点了点头。
“去吧,记得回来吃晚饭就行。”
得嘞,听媳妇话,能吃饱饭。
我随即给小李发了个消息,俩人约在世纪公园附近的某咖啡厅碰头。
1
俗话说的好,树有根,水有源。
为了后面的内容,您能看得明白,我能讲得清楚,我这位朋友为什么约我出来?原因是什么?
这事咱还得从头说起,先来简略介绍下我这位朋友的基本情况。
小李(化名),70后,我俩是在七年前的某次技术大会上认识的,或许是因为性格都比较诙谐,爱开玩开,再加上又都在上海金融领域混饭吃,所以一见如故。
不知不觉七年过去了,如今我还在好买,他却已经换了四家公司,而且还在每回辞职都要跟公司闹得很不愉快。
下午两点,我俩见面之后互相寒暄了几句,随即直奔主题。
没想到,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我有点找不着北,他说:“咦?你媳妇咋没来?她最近好吗?”
“啥情况?你有事说事,惦记我媳妇干啥?!”
他脸一红,似乎也觉得这话问的有点奇怪,忙摆手解释:“不是!不是!我是想问问她最近手头有啥急招的岗位不?”
“问这个干啥?难不成你又要跳槽?”
他朝我笑了笑,点了点头,说:“我已经离职了,打算春节后找下家。”
听到这里,我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这家曾经在他嘴里被形容为 “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的工作,在短短六个月之后就被他抛弃了?
是脑子进水还是装天真?我忙追问他离职原因。
根据他的描述,之所以选择离职是 “被逼无奈” 的结果,主要原因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条。
▌第一,我的领导不仅是傻逼,而且还是个瞎子
说心里话,我真的难以置信,这样带有明显抱怨色彩的语句,居然会出自一个有着超十五年职场经验人的口中。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年龄只能代表多吃了几年饭,并不能真实的代表你的能力和情商。
在他的口中,他的领导不仅不懂业务瞎指挥、不懂管理、画大饼、灌鸡汤、不近人情,而且还经常否定他的 “劳动成果”。
他天天努力工作,加班加点,但公司和领导不仅都瞎了眼,而且还提拔了他最讨厌的那个同事。
用他的话说:“让人心寒……虽然我也知道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一定要有回报,但我实在无法容忍自己的付出被视而不见。”
▌第二,钱不多也就算了,还TM阻碍我的职业发展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交流中,这是他重复次数最多的一句话。
在从业的这二十年里,我见过不少因 “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员工忠诚及稳定” 与 “个人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成长及技能” 之间不一致而引发的矛盾。
有的人,一气之下果断的选择离开,随后一脚踏入了某家创业公司,一展身手。
有的人,咽了口唾沫,忍气吞声的选择留下,随后跟着老板后面,你叫我咋样就咋样,你叫我变啥就变啥。
五年之后,前者的公司上市了,他名利双收了,而后者呢?没死,还活着呢。只不过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自己,而是变成了老板定制化的 “模板小弟”。
从大道理上讲,一份工作,钱多、有前景、做的每一件事都对下一份工作有帮助,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实际上是怎么样的呢?
理想毕竟是理想,在现实中是很难兼得的,你工作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赚钱吗?不就是养家全小吗?有最好,如果没有呢?
鸡汤填不饱肚子,也垒不成铺路石!
要么忍,要么滚,很简单的。
▌第三,反人性的规定,我是公司养的一条狗
说到这,他指了指我面前的手机:“这是什么?”
我很差异,说:“手机呀,问这干啥?”
他瞪大了眼睛,摇了摇头,说:“错!这是狗链子,拴住我的狗链子!”
我一脸懵逼,问他啥意思?
他说,与前面两点相比,无论是下班后还是双休日,只要不在公司就要随时看着手机,有问题要处理,领导问你话你也及时回答,动不动就拿什么KPI威胁。
“我TM都感觉自己不在打工,已经沦落为公司养的一条狗了。”
“你我都工作那么多年了,你说制度也好,你说文化也罢,咱们都可以理解,但遭遇这种奇葩且反人性的规定我还是头一次。”
“尤其是我的直属领导,还提出什么狗屁军事化管理思想。”
“我走之前,就有一个小伙伴因为周末没有及时回复他的微信,结果被他开掉了。”
听到这里,我有些震惊,拍拍他的肩膀调侃他:“这种奇葩居然也能被你遇上,我以前还以为都是一些段子手编的呢,没想到还真有……看来你运气不错啊。”
他拍开我的手,冲我摇了摇手,意思不要拿他开心。
2
聊到这,我发现对面的小李已经不知不觉喝了两杯咖啡了。
可能是咖啡因的关系,他的眼睛里充满红血丝,一边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着咖啡,一边朝我摇头叹息。
“我真佩服你的心态,你居然能在一家公司工作八年之久。”
“无论是从你的公号文章,还是日常读者群的交流,我都能隐约感受到你内心的无奈和不甘。”
“能跟我说说,为什么你明明对工作不满意,但却能忍气吞声的做下去?有啥秘诀没有?能教教我吗?”
听到这句突如其来的问题,我苦涩的摇了摇头,对他说:“你知道,我不仅创过业,拿过风投,而且经历过职场PUA,甚至被前家公司以变相的方式赶出过大门。”
“为什么?”
“你应该看过我写的不少文章,应该记得我曾不止一次提到过一个观点 —— 真正毁掉你的,是打工者的心态。”
“从某个角度来说,创业者和打工仔,无论是能力、资源,还是情商和背景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虽然肩上增添了一份担当和一种责任,各种精神负担和工作压力也可想而知,但毕竟这是自己的事,再苦再累再痛再难熬,都无可厚非。”
“如果你是一名打工仔,恕我直言。”
“打工就是 ‘演戏’,你可以认真,但别太当真。”
3
听完这句话,他的表情显得有些惊讶,似乎并不理解我说这句话的用意。
我让他别急,听我慢慢絮叨。
为了增加说服力,我问前台要了一张纸和笔,简要的回顾了一下自己的二十年职业生涯。
如果从一个打工者的视角来看,我的职业生涯可以简单的分为两阶段,一是流浪阶段,二是定局阶段。
2000年 至 2013年,差不多两年左右我就会跳槽一次。
在此期间,我任职最长的是04年在东方购物的时候,一直到06年末,三年合同到期才离开的。
你问我为什么没有续签?
说的文雅一些,叫跟直属上级在某个技术选型上没能达成一致,结果分道扬镳。
说的粗鲁一些,那就和小李说的第一条离职原因一致了…… “我的领导不仅是傻逼,而且还是个瞎子”。
2013年 至今,可能是狗屎运,或许是心态,虽然有不少机会在我身边忽隐忽现,但我并没有离开现有这家公司。
在这八年里,我从入职时的开发岗位,一直做到部门总监,经历了从业务线到平台线的变革,也遭遇了公司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型。
有愤怒,有 “面带笑容,内心默念CNM” 的瞬间,也有悲伤、感动和欢笑的画面。
你说我的心态佛系了?不,我觉得是我的演技飞跃了。
“你不是问我有啥秘诀吗?你还别说,真有。那就是 ‘职场如戏,全靠演技,戏如职场,何必当真’。”
▌少扯 “向上管理”,你给领导提意见和建议,如不接纳,请微笑接受
说心里话,为什么现在打工仔的心态会变得如此浮躁?从某种角度来说,某些披着 “救世主” 的自媒体,以及一些贩卖焦虑的始作俑者们 “功劳” 不小。
别的不说,在很长一个时间轴里,“向上管理” 的话题被炒的沸沸扬扬。
在我的经历中,因为一些小伙伴的职场经验不足,甚至刚入职三天就脑袋一热跑去给CEO提意见和建议的大有人在。
结果呢?如不接纳,直接把厕纸丢在他脸上,借此展露自己的武力值和直率的性格。
06年的我,为什么没能跟东方购物顺利续签?说白了,就是一言不合,直接开怼,最终导致领导记仇,让我滚蛋。
你说这种领导太小肚鸡肠?心眼太小?很遗憾,在我职业生涯中的前十几年,几乎遇到的所有领导都是这种德行。
如果非要说出一些他们的区别,无非是张三的说话方式委婉一些,而李四的说话方式更直接一些,但结局都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我运气太差吗?
是的,运气的确是一方面,但关键的问题是,你说这叫谈判技巧也好,说服能力也罢,对我这种天生驴脾气的理科男来说,不仅没学过,而且也没练过。
结果呢?遭遇了,直截了当。
你以为对方就事论事,公正严明?错,在他眼里,你这叫挑战权威。
不收拾你,收拾谁?
别说没有晋升、提拔的机会,即使有,也要找个听话的,怎么会给你呢?
所以,前十几年的亏吃得够多了,后十年我学乖了。
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因为职责与性格的关系,我还是会给领导提意见和建议,但口气、措词和时机(比如一起喝酒,他高兴的时候)都会和以前有所不同。
如不接纳,我会微笑接受,按部执行。
▌想当 “主角” 没错,但演好 “配角” 也很重要
前几年,我在一本闲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
……
说著名作家乔叶有一位影视界的朋友,她是那种难得的不浮华的女人。
有一次,乔叶和她谈及一个正走红的导演,她淡淡地说:“虽然他目前的市场状况挺好,但就我看来,也不过仅此而已,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发展。”
“何以见得?”
“我差点儿加盟他的一部片子,但是拍戏第一天我就退出了剧组。你知道为什么吗?”
朋友笑道,“他居然对我说:‘你别这么演,这么演太显眼了,你是个配角,不能抢主角的戏。’”
乔叶感到不解,忙问:“配角能抢主角的戏吗?他说的有道理吗?”
“如果主角演得好,配角能抢走她的戏吗?如果主角很平庸,作为配角是不是一定要显得更平庸?”
朋友言锋尖锐,“我不是不注重大局,我可以少要镜头。但是我不能不全力以赴地演好我的角色,哪怕是一个最微小的角色。因为,无论导演怎么为我定位,我是我自己的主角,永远都是。”
她的话,忽然激起了乔叶的感动。
……
在2019 GIAC大会上,我曾分享过这样一个观点。
“如果老板把你放到某T,某监的位置上,这并不代表你的技术能力有多强,也不代表你的解决效率有多高,只不过是他对你信任的一种体现。”
信任,这是一个十分神奇的东西。
为什么信任你?因为你长得像吴彦祖,所以信任你。
为什么安排你?因为你笑起来像我死去的爹,所以安排你。
为什么让你当事业部老大?因为你是个抠逼,你是个守财奴,你把放在这个位置上,我觉得公司的财产有保障。
需要理由吗?需要告诉你吗?不需要。
你说我这纯粹胡说八道?很遗憾,在我的所见所闻中,尤其是在一些私人企业(或中小企业)中,这种看似很奇葩的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
你说你看不惯?没事,走吧,没人拦你。
说得再透彻一些,让谁当主角,选谁当配角,很多时候就是导演一句话的事。
让你上,你才能上,不让你上,你再蹦跶,再摇旗呐喊,也没用。
大人物就是大人物,小人物就是小人物,二者属于截然不同的世界,没有统一的可能。
一家公司,一个部门,其实就是一部戏,你是个演员,出镜拿钱,回家过日子,其实没有大小角色之分,也没有主角配角之分,有的只是自己的台词,自己的戏。
所以我觉得,角色可以有轻重之分,但是演技不能有优劣之别。
演好自己的角色,即使你只是个配角,也应该在职场的大戏里,把自己锤炼成一名一流的导演,然后才会是自己永远的主角。
想要继续留在剧组混饭吃,那就别跟导演较真,人生不必太计较。
4
听完段子之后,小李拍拍我说:“那么久不见,没想到你现在这么佛系?你之前的那股天不服地不服的冲劲哪去了?怂了?”
我笑了,对他说:“兄弟,我不是怂了,我只是看透了,识时务了。”
他朝我摆了摆手,说:“和你不一样,这种 ‘委曲求全的当孙子’ 的做法,我不愿意。”
我接着问他,下一步有什么打算?他说准备找几个哥们一起合计合计,一起开家公司,干脆创业算了。
用他的话说,虽然这样做会比较艰难,但至少自己可以说了算,不受别人的气。
我点了点头,没接这话茬,又喝了口咖啡后,站起身准备回家了。
走到门口,他拍了拍我的后背说:“别忘了跟你媳妇说下我找工作的事,晚上我把简历发到你的微信上。”
我说了声 “好,下次见”,转身走进了地铁站内。
站在地铁的车厢里,我把头靠在两侧的扶手上,闭上眼睛开始思考刚才和小李的一些对话片段。
这些年,我发现身边有很多人,或许是鸡汤灌多了,也可能是压力太大了,似乎已经越来越不记得打工的本质是什么了。
在我看来,打工的本质不是论短长,也不是为了争输赢,而是为别人做事,通过出售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时间,换取经济回报的一种方式。
有人为了房贷,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选择做一名听话的奴才。
有人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远大梦想,每天强颜欢笑的活着。
嗯,为了生存,可以理解。
嗯,自己选的,怪不着谁,活该呗。
当然,也有人不愿意出卖灵魂,选择本我,投身创业。
我身边就有好几位从技术走向创业的小伙伴,但有意思的是,除了那些 “做得早,情商高,且运气好” 的少数几个之外,绝大多数都混得不咋样。
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生活质量,都比打工的时候降低了好几个档次,但你让他再回去打工?
不,他不愿意。
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在职场上,很多人在公司里上班,最重要的不是你的业务能力,而是熟悉你的单位做事规则和为人处世。
创过业的人,因为习惯了做团队里的大哥大,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 “一把手”,他们无法忍受公司里不合适的规章制度,但其他的人还是墨守成规的去遵循规则,大家的工作重心都没有放在该做的事上面,而是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为人处世和升职加薪上面。
……
的确,这应该才是很多人创业苦得一逼,也没赚多少钱,但就是不愿意继续去打工的道理吧。
毕竟戏演多了,连自己都忘了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