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基础名词解释
流水线技术: 将功能部件分离、执行时间重叠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在增加尽可能少的硬件设备情况下有效地提高CPU性能。
超流水线技术: 把流水段进一步细分,使各段的功能部件在每个时钟周期内被使用多次,这样,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多条指令流入流水线,即在一个基本时钟周期内分时发射多条指令。
超标量: 超标量处理器是指在处理器中安排多个指令执行部件,多条指令可以被同时启动和独立执行。
多核技术: 在一个处理器封装中包含多个处理器核心。
超长指令字: VLIW中编译器经过优化策略,将多条能并行执行的指令合并成一条具有多个操作码的超长指令。
微程序:完成指定任务的微指令序列称为微程序。
微程序存储器:存放计算机指令系统所对应的所有微程序的一个专门存储器。
通道程序:通道控制器和I/O处理器可以独立地执行一系列的I/O操作,I/O操作序列被称为I/O通道程序。
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能执行的机器指令全体称为该机的指令系统。
堆栈:堆栈是一种按特定顺序访问的存储区;其特点是后进先出(LIFO)或先进后出(FILO)。
输入输出系统:通常把I/O设备及其接口线路、控制部件、通道或I/O处理器以及I/O软件统称为输入输出系统。
接口:接口是CPU与“外部世界”的连接电路,负责“中转”各种信息。
中断:由于内部/外部事件或由程序的预先安排引起CPU暂停现行程序,转而处理随机到来的事件,待处理完后再回到被暂停的程序继续执行,这个过程就是中断。
中断系统:是计算机实现中断功能的软、硬件的总称。
中断向量:把中断服务程序的首址PC和初始PSW称为中断向量。
数据通路:数据在功能部件之间传送的路径称为数据通路。
寻址方式:指定当前指令的操作数地址以及下条指令地址的方法称为寻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