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青少年数学之旅
说到伟大的老师你首先想到的是谁?
万世师表的孔子?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支援山区的青年教师?还是高三时每天在你耳边督促你订正错题本的班主任?
在这个光荣的行列中,其实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约翰·伯努利。
可是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一下这个名字,你会看到很多这样的标题:
这不是很矛盾吗?这样一个“嫉贤妒能”“争名夺利”的人,简直和老师的形象天差地别啊!
但在百度词条中的确实有这样一句注释:
带着疑问,超模君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在记载数学史的《数学恩仇录》当中,作者给约翰·伯努利的评价是:他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师之一!
经过再次整理他的传记资料和网络文章,超模君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多数人,都错怪他了!
所以,今天超模君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推动学科进步的教育家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他无疑是出色的。
相比于孔子等圣贤,伯努利在民间的知名度并不算高,但是曾经折磨过你的《微积分》一定让你记忆犹新!而世界上第一本微积分教科书的作者正是约翰·伯努利。
这本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欧洲微积分学习的标准教科书,甚至成为了后世教科书编撰的参考。
再来看看他教出来的一批大神级别的学生:
他自己的两个儿子尼古拉二世和丹尼尔可以说是俄罗斯数学与物理领域的奠基人;克莱姆是代数曲线领域的先驱;欧拉就不用说了,史上最高产的数学家,一生成就无数;就连最“没用”的洛必达也是能独立解出“最速降线问题”的牛人。
有如此成就,他作为老师必然是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扎实的学术基础、乐于分享自己知识等素质的。
万事有果必有因
可是,这样一位好老师,为什么会被污蔑为“嫉贤妒能”呢?
超模君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发现约翰伯努利99%的“黑料”来自于两点:
1.和哥哥撕逼
2.和儿子撕逼
那让我们一件一件的看,首先是和他大哥雅各布的“争斗”。雅各布伯努利是家族中的长子,比约翰大十三岁,在约翰刚成年的时候,雅各布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数学家了。
受哥哥影响,约翰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顾父亲阻拦,进入巴塞尔大学跟随哥哥学习数学。
约翰的天份明显要高于哥哥,仅仅两年时间就能够在学术领域追赶上哥哥的脚步,这期间他一直作为哥哥的学生兼助手参与研究。后来他脱离哥哥,拜入莱布尼茨门下,同时开启了和哥哥在学术上的竞争。
其实这个故事很好理解的:
就像狮子王幸巴童年时一直跃跃欲试的挑战自己的父亲;
黑衣人中威尔史密斯扮演的J一直想要证明自己比师傅K更聪明;
蜘蛛侠偷偷避开钢铁侠的监管试图独力拯救轮船一样。
他们只是想努力超越自己身边那位榜样啊!
终于,约翰伯努利第一次成功超越哥哥是在【悬链线问题】上,约翰用微积分的知识一夜之间解决了哥哥雅各布挣扎了一年的难题。
那种感觉,我猜就像是突然有一天你掰手腕掰赢了你的父亲时的欣喜若狂。直到约翰晚年的时候,提到此事还忍不住得意的说:“我哥哥的努力没有结果,而我则幸运得多。”
约翰·伯努利解决的悬链线问题
面对弟弟的超越,哥哥雅各布是不愿承认的,这才有了接下来20年的你争我夺,直到哥哥去世。
在哥哥去世之后,弟弟执拗的回到巴塞尔接替了哥哥生前的数学教授职位。
已经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约翰·伯努利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吗?
不,他只是倔强的想要让哥哥承认自己而已。
在《大英百科全书》1998年版,第二卷,第154页 明确写到:约翰·伯努利的数学贡献在数量上超过了他哥哥的贡献。
在这个故事当中,有谁是“嫉贤妒能”的小人吗?我认为,没有。
而约翰和他儿子丹尼尔的故事,就显得更加精彩了,因为江湖传说:“父子俩参与了同一场比赛且都获奖了”所以“父亲一怒之下就要断绝父子关系”。
一开始,约翰就是不同意丹尼尔学数学的,但也许是从小看着父亲的耳濡目染,丹尼尔对数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后来丹尼尔和哥哥尼古拉二世得到了圣彼得堡科学院的招揽,于是兄弟俩就踏上了前往俄罗斯的旅途。
地远人疏,极度不适应的尼古拉上任没多久就去世了。担心儿子的约翰赶紧派了自己最得意同时也跟儿子关系最好的欧拉前往俄罗斯陪伴儿子。
写到这儿,超模君也是倍感暖心啊!
可问题就出在1734年巴黎科学院的一次公开褒奖上,当时牛顿、莱布尼茨、雅各布等一众大神相继去世,约翰当之无愧的君临欧洲数学界,难逢敌手。
巴黎科学院的这个奖,约翰已经蝉联两届了,第三届不仅自己得了,而且儿子也一起得了奖。这不是双喜临门的好事吗?怎么会闹得“父子断绝关系”呢?
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
这里有一个历史背景要交代,当时牛顿提出的光学与动力学和曾经权威的笛卡尔的学说冲突,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
牛顿的光学判决性实验
对于约翰来说,牛顿是和抢夺自己老师研究成果的英国糟老头,而笛卡尔则是哥哥雅各布年轻时崇拜的偶像,可以说约翰早年学习数学的基础就来自于笛卡尔的理论体系。所以约翰的立场显而易见。
可不幸的是,丹尼尔偏偏就是牛顿学说的支持者。
得了奖的儿子同年立刻从俄罗斯返回了巴塞尔任教,这不难猜出,这个奖项其实意味着巴黎科学院的某种信号。在学术上,丹尼尔站到了约翰的对立面。
难以接受的约翰通过禁止儿子回家住表达了他的愤怒。这才是故事的始末。
以至于后来,丹尼尔发表了著作《流体力学》,约翰紧跟着就发表了高度相似的《水力学》。在我看来,这种行为更像是为了打压牛顿派系的学说,而不是单纯为了抄袭。
丹尼尔著作《流体力学》内页
毕竟此时的约翰已经成为欧洲数学界权威整整十年了,要说名利,他真的不缺。
外表下埋藏着一颗温柔的心
当你了解了这些故事,不难发现:
约翰·伯努利和大哥、儿子的冲突并不是因为所谓的“嫉妒心”。更多的还是出于学术观点的不同和学术地位的原因。
这不难理解,在当时学术地位对于数学家来说,是学术资源,是话语权,是接触到最前沿理论的保障。而学术观点更是他们在科研道路上努力捍卫的成果。
执着于此,对于数学家来说毫不奇怪。事实上,约翰伯努利和大哥的学术竞争确实是大大的推动了数学领域成果的涌现。
而且很多资料显示,约翰·伯努利从来不是一个脾气温和的人。
当看到牛顿对莱布尼茨的责难时,他挺身而出向牛顿发出战书;当因为学术研究成果而被对手污蔑成异教徒的时候,他气得破口大骂;知晓儿子支持对手学说时气的不让他再进家门。
但正是这个人,会因为女儿去世,而悲痛的大病一场;
会因为担心远在异乡的儿子,托弟子前往陪伴;
会认识欧拉之后,无论多忙都会坚持空出周日下午的时间用于指导欧拉;
会在所有人都忙于激烈的学术竞争之时,到处物色值得培养的年轻人,抽出时间指导他们成才;
会去组织全欧洲的科学家们积极参与书信往来,构建了超过110位科学家参与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后世留下书信资料5000余封。
可以说他的一生成就为后来形成的以法国、俄罗斯、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学派的传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著名吵架综艺《奇葩说》当中,辩手陈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了十件事,九件好事,一件没办成,所有人都只记得那一件。
历史不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历史人物的描绘也不该是随着后世观众的喜好而随意涂抹。
至少,不要为了戏剧冲突去塑造一个负面的形象吧?
其实,记载和评价三百多年前的约翰伯努利的文献资料并不多,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书信、点评传记等。
超模君没有办法保证为大家还原一个百分百真实的约翰伯努利。
我能做的,是尽可能客观的将事迹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供大家去思考。
如果这篇文章能够让你对约翰·伯努利有一点新的印象,有一些新的认识。
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作者简介:超模君,数学与交叉科学教育自媒体博主。爱分享有用的数学建模知识,爱深挖有趣的交叉科学人物故事,爱为靠谱的现代教育产品打call。著有《芥子须弥·大科学家的小故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
转载请在公众号中,回复“转载”
部分素材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感谢合作
写在最后
微信公众号“少年数学家”
提供丰富的数学课外知识
数学人物、数学趣谈、科技与数学
想让孩子懂得更多有趣的数学
记得关注“少年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