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总结了一下一些基础命令,仅仅是帮助基础使用linux文件系统,如果还有相关基础命令,希望大家留言一起补充汇总一下!
命令的基本格式:
格式:command [-options] parameter1 parameter2 …
ps:第一个被输入的数据绝对是命令或者是可执行文件
cat /etc/redhat-release//查看系统版本
uname -r//查看内核版本
uname -m//查看系统位数
pwd: print working directory,显示用户当前所在目录
ls #显示当前目录的文件
-a #显示所有文件,包含隐藏文件(.开头的文件)
. #当前目录
.. #上一级目录
-l //long,以长格式方式显示文件的属性
-al //=ls -a -l
--help
cd //change directory,切换目录
date// 显示时间日期
查看系统的使用状态
Who //查看目前谁在线
Netstat -a //看网络的联机状态
Ps -aux //后台执行的程序
关机:
Sync //将数据同步写入硬盘中
Shutdown;poweroff,init 0//关机
Shutdown -h 10 //10分钟后关机
Reboot;shutdown -r//重启
系统的执行等级:
关机 0 -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单用户模式 1 - Single user mode
多用户模式,没有NFS 2 - Multiuser, without NFS (The same as 3, 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全功能多用户模式(命令行模式)3 - Full multiuser mode
图形化环境 5 - X11
重启 6 - reboo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init x(x=0,1,3,5,6) #切换运行级别
startx //进入图形化环境,但还是在3级别
vim /etc/inittab //修改运行级别
重要的热键:
[Tab] //补全命令
[Ctrl]-c //中断当前程序
[Ctrl]-d //相当于输入exit
创建文件夹
mkdir XXX
mkdir -p a/b/c //递归创建
创建文件
touch XXX XXX XXX
删除文件夹/文件
rmdir
rm -rf //递归+强制
填写文件内容
1.echo "XXXX" > XXXX.txt //清空填写 >> //追加填写
2.vim编辑器
3.cat
[root@rex ~ 14:21:13]# cat >>/tmp/testcat.txt<<EOF
> w1w1w1w1w1
> w1e2wqde12
> we1s2ed12ed2
> EOF
[root@rex ~ 14:21:38]#
拷贝命令
Cp [-aifpru] [源文件] [目标文件]
-a:相当于-pdr
-d:若源文件为连接文件,则复制连接文件属性而非档案本身
-f:强制,若目标档案已经存在且无法开启,则移除后再尝试
-i: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时,在覆盖时会先询问
-p:连同档案的属性一起复制过去,而非使用默认属性
-r:递归,用于复制目录
-u:若目标文件存在,则目标文件比源文件旧时才复制
PS:如果源文件是多个,那么目的文件在最后且是目录
移动目录/文件:
Mv [-ifu] [源文件/源目录] [目的文件/目的目录]
-i: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时,在覆盖时会先询问
-f:强制
-u:若目标文件存在,则目标文件比源文件旧时才移动
PS:如果源文件是多个,那么目的文件在最后且是目录
PS:移动命令可以实现重命名功能,原地复制即可
查看命令:
cat,less,head,more…
排除查看 cat XX | grep -V "XXX" 或 sed -e /XXX/d test.txt
head 查看文档前十行 -n 可指定显示行数
查找命令:
find XXX(目录) -type XXX -name "XXX" -mtime +(七天之前)/-(七天之内)7
看目录树:
tree -L X(几层)XXX
有不懂找:man 或 --help
Man page的解析
代号1:用户在shell环境中可以操作的命令或可执行的文件
代号5:配置文件或者是某些文件的格式
代号8:系统管理员可用的管理命令
代号3:一些常用的函数或函数库
代号4:设备文件的说米
代号7:协议与惯例,如linux文件系统,网络协议,ASCII code等说明
代号9:与内核有关的文件
man -f XXX //查找与XXX有关的说明文件
man -k XXX //系统的说明文件中只要包含man的都列出来
必须熟悉的命令汇总: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vrfxie/188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