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递归
在众多排序算法中,归并排序(Merge Sort)和快速排序(Quick Sort)都是时间复杂度为 O(nlog2n) 的高效排序。
这两种排序有一种共性,就是运用到了递归的思想。
在程序设计中,递归是一个很有用的性质,用递归写出来的算法,一般来说都很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例如归并排序:
public final class MergeSort extends BasicMergeSort {@Overridepublic void sort(int[] array) {sort(array, 0, array.length - 1);}private void sort(int[] array, int left, int right) {if (left < right) {int mid = ArrayHelper.getMiddle(left, right);sort(array, left, mid);sort(array, mid + 1, right);mergeSolution.merge(array, left, right);}}
}
其中,mergeSolution.merge() 是将两个有序数组合并成一个有序数组的接口,详细内容可以参见:
https://www.cnblogs.com/jing-an-feng-shao/p/9038915.html
然而,漂亮的代码与高效的代码往往是相冲的。递归存在一个很致命的缺点。
众所周知,Java 程序中的数据,存放在堆栈(Stack)空间中,堆栈具有访问效率高,速度快的优点,但同时其分配的空间往往是有限的。
在递归过程中,会把上层的数据不断地压入堆栈空间中。如果递归地深度过大,在达到递归的结束条件之前,堆栈中的数据已经溢出,那么就会导致程序崩溃。
StackOverFlow 这个异常,相信读者见到的次数不在少数。
2. 递归转循环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需要将递归结构转化为循环结构去解决问题。
那么,怎么进行转化呢?这时候就要从递归的本质出发。
递归是什么?它是 数据的传递 + 数据的压栈。
所以解决了怎么传递数据的问题和怎么数据压栈的问题,就能将递归转化为循环,那么自然而然地想到了:
- 记录传递的数据 -> 利用自定义对象 Record 记录传递的数据。
- 利用堆栈的结构 -> 利用程序手动将 Stack<Record> 进行压栈的操作。
最后,通过迭代自定义的堆栈内数据,达到递归地效果。
3. 归并排序的非递归实现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归并排序在递归地过程中传递什么数据?
显然是两个子数组的左、中、右节点,其中中节点时刻已通过计算得出的,可有可无。
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设计对象 Record(为方便使用,这里记录了中节点):
private static class Record {int left;int mid;int right;private Record(int left, int mid, int right) {this.left = left;this.mid = mid;this.right = right;}}
其次,如何将 Record 显示地入栈?
假设现在我们正在进行长度为 8 的数组排序,那么显然,我们最终希望堆栈中的数据是这样的(方便起见,这里的 Record 不计中节点):
这样的堆栈结构,自上而下进行合并,就是我们期望的归并排序的合并顺序。
这样的结构是不是很眼熟?
没错,看到这个图,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 汉诺塔(Tower of Hanoi)。
那么又是很自然地,除了目标堆栈,还需要申请另外 2 个辅助空间去完成压栈工作。
方便起见,这里的辅助空间也使用堆栈结构。
所以现在就有了:初始堆栈 stack1,目标堆栈 stack2,中转堆栈 stack3。
- 将原始数组压入 stack1。
- 将 stack1 中的数据全部取出,放入 stack3。
- 依次取出 stack3 中的 Record,压入 stack2;同时判断 left < mid,若是,将 Record(left, mid) 压入 stack1;判断 mid+1 < right,若是,将 Record(mid+1, right) 压入stack1。
- 若 stack1 中仍有数据,循环步骤 2、3。
- 若 stack1 已经清空,表明 stack2 已经满足上图结构,即全部数据已经压入 stack2 中,循环归并 stack2 中的记录,直至 stack2 清空。
于是,有如下代码:
public class MergeSortLoop extends BasicMergeSort {private static final Stack<Record> stack1 = new Stack();private static final Stack<Record> stack2 = new Stack();private static final Stack<Record> stack3 = new Stack();@Overridepublic void sort(int[] array) {int left = 0;int right = array.length - 1;pushStack(stack1, left, right);while (!stack1.isEmpty()) {popAll(stack1, stack3);while (!stack3.isEmpty()) {Record record = stack3.pop();stack2.push(record);if (record.left < record.mid) {pushStack(stack1, record.left, record.mid);}if (record.mid + 1 < record.right) {pushStack(stack1, record.mid + 1, record.right);}}}while (!stack2.isEmpty()) {Record toBeMerged = stack2.pop();mergeSolution.merge(array, toBeMerged.left, toBeMerged.right);}}private void popAll(Stack<Record> source, Stack<Record> target) {while (!source.isEmpty()) {target.push(source.pop());}}private void pushStack(Stack<Record> stack, int left, int right) {Record record = new Record(left, ArrayHelper.getMiddle(left, right), right);stack.push(record);}private static class Record {int left;int mid;int right;private Record(int left, int mid, int right) {this.left = left;this.mid = mid;this.right = right;}}
}
4. 另一种堆栈模型
将递归结构转为循环结构,核心思想就是构建堆栈模型。
之前写到的这种 类-汉诺塔 堆栈模型,其结构非常漂亮,但是构造效率却相对较低(其中需要用到 2 个额外的辅助空间,更多的入栈-出栈操作)。
其实,仔细回想归并排序的递归过程,并不是依从这种 类-汉诺塔 堆栈模型的顺序去递归的,其递归过程类似以下堆栈模型:
构造这种堆栈结构,只需要初始堆栈 stack1,目标堆栈 stack2。
- 将原始数组压入 stack1。
- 取出 stack1 栈顶数据,放入 stack2。
- 根据取出的数据 record,判断 left < mid,若是,将 Record(left, mid) 压入 stack1;判断 mid+1 < right,若是,将 Record(mid+1, right) 压入stack1。
- 若 stack1 中仍有数据,循环步骤 2、3。
- 若 stack1 已经清空,表明 stack2 已经满足上图结构,即全部数据已经压入 stack2 中,循环归并 stack2 中的记录,直至 stack2 清空。
与之前的过程相比,唯一的变化就在于第 2 步,只需要取出栈顶数据,而不是堆栈 stack1 中的所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