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I七层参考模型
1、分层的思想
分层模型用于网络协议的设计方法,本质是将网络节点间复杂的通信问题分成若干简单的问题逐一解决,通过网络的层次去找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2、OSI参考模型
由于早期计算机厂商使用的是私有的网络模型,不同网络之间很难通信,于是ISO在1984年提出颁布了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链接,完成两个相邻节点的物理连接
将二进制数转换为电信号或光信号 -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MAC)寻址、差错校验
两台主机通信实际上是通过MAC地址交换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两台主机的MAC地址
将网络层数据封装成固定格式的帧 -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IP地址)寻址
定义发送和接收端的IP地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路由器干的事)
将传输层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差错校验
不同程序使用端口号不一样的
将会话层的数据进行端口号封装形成数据段 - 会话层:
建立、管理、中止会话
用什么程序发送,程序之间需要建立会话 -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加密、压缩等等 - 应用层:
将原始数据转换成电脑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
二、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四层和五层
1、四层模型
TCP/IP是基于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没有固定协议,所以就把它们融合成了网络接口层。
- 网络接口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
2、五层模型
OSI没有考虑任何一组特定的协议,更具通用性,而TCP/IP是基于TCP/IP协议簇的。
实际生产中,很多工控系统不是基于TCP/IP的,有一部分是基于OSI的;在整个网络环境中,OSI更具通用性。
80年代提出了TCP/IP之后,TCP/IP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吻合的很好,虽然TCP/IP模型不适用于其他的模型或协议,但是如今我们的网络基本上都是以TCP/IP为基础的,OSI没有广泛被使用。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IP协议簇主要的五个协议是I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ICMP协议和IGM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地址解析是指将已知的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 传输层
TCP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稳定可靠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传输效率高 - 应用层
HTTP HTTPS SSH TELNET DNS POP3 IMAP TFTP FTP NTP
每一个应用层的协议都是基于传输层的,它是去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
应用层的协议都是基于传输层TCP或UDP某一个端口号的
去整理一些应用层的协议,并写出是基于传输层的哪个协议,默认端口号是多少,应用场景怎么样的,至少15个。
应用层协议 | 全称 | 基于传输层的协议 | 默认端口号 |
HTTP | 超文本传输协议) | TCP | 80 |
HTTPS | HTTP over SSL/TLS | TCP | 443 |
FTP | 文件传输协议 | TCP | 21 |
SMTP |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TCP | 25 |
POP3 | 邮局协议 | TCP | 110 |
IMAP | 交互邮件访问协议 | TCP | 143 |
TELNET | 远程登录协议 | TCP | 23 |
RDP | 远程桌面协议 | TCP | 3389 |
SSH | Secure Shell | TCP | 22 |
DNS | Domain Name Service | UDP | 53 |
TFTP | 文件传输协议 | UDP | 69 |
SNMP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UDP | 161、162 |
NTP | 网络时间协议 | UDP | 123 |
DHCP |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UDP | 67 |
RIP | 路由协议 | UDP | 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