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发展的三次危机

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OpenAI宫斗事件终于落下帷幕,事情以奥特曼回归OpenAI继续担当CEO并且重组董事会结局。

看起来还算一个不错的结果。

OpenAI 作为目前全球大模型的领先者和佼佼者,他的一举一动肯定会影响整个人类 AI 的发展历程,这次宫斗事件在未来大概率也会被作为一次里程碑事件写入历史。

实际上,AI 在历史中的发展中,面临的分歧和危机远不止这一次。

每一次的危机都困难重重,要么导致 AI 发展缓慢,要么就点错了技能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每一次的危机破局,都见证了一次新的科技突破。

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那些年,AI 发展的几个重大危机,以及是如何破局的吧。

文章有点长,完整阅读大概15分钟,当个科技故事读喽。

1、人工智能初现端倪

研究人工智能算法的同学可能知道,目前人工智能普遍的实现方式,是设计深层次的神经网络,通过对大量数据样本进行训练,获取到AI模型,然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完成各项任务的推理工作。

因此,无论是图像任务、语音任务还是文字转图像任务(AI绘画),大抵都是如此的逻辑。

这种对AI模型训练的方法,基本都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而来。

深度学习中所谓的深度,指的是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网络的层数很深,神经网络可以深度地“自学习”数据样本中的各种特征。

因此,可以不夸张的讲,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灵魂。

但是,在人工智能出现的最开始,却不是这样的。

人工智能初现

1956 年,马文·明斯基等四位美国科学家,共同发起了达特茅斯人工智能夏季研究计划,开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

在人们刚开始研究人工智能的时候,关于如何构建人工智能,当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主张使用逻辑和计算机程序来设计人工智能,而另一种则主张让人工智能直接从数据中进行自我学习。

前者暂且称之为“设计派”,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基于逻辑和计算机程序被设计出来。

只要给出明确的规则和逻辑,编写程序输入计算机,就能让计算机拥有智能。

举个例子,只要我们能够给出足够的规则来描述什么是一只猫,那么计算机只要看到世界上任何一只猫,它都可以识别出来。

另一派则被称之为“学习派”。他们主张借助大量的数据样本,让计算机程序自己学习,慢慢拥有智能。

虽然“学习派”的观点和目前构建人工智能的方式很相近,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多数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却更倾向于“设计派“”。

为什么呢?

因为设计派的理念与当时的环境和计算机研究更相符。

毕竟,当时的人们,让计算机实现数学计算,并不是让他自己去学习的,而是通过编程,把一加一等于二这种简单的规则告诉他,他自己就可以扩展完成更多的复杂计算。

于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医疗行业就出现了所谓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科学家和医生为了识别某一致病菌,会依据以往的案例和数据,把病菌的特点和患者的表现输入到计算机中作为数据库,然后将新的症状与数据库中已有的记录进行匹配,输出匹配结果,完成专家系统的诊断。

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对于稍微复杂的病症,医生们更倾向于自己的经验判断,而非专家系统的推理结果。

在复杂病症的处理上,当时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显得力不从心。

在当时,一个更加典型的例子是积木世界,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于基于“设计派”观点构建人工智能的不信任。

2、人工智能“第一次危机”——“设计派”行不通

积木世界(Blocks World)是MIT AI Lab(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实验室)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一个项目。

当时为了处理视觉问题,将人类所在的真实世界进行了简化,称为“积木世界”。积木世界由矩形积木组成,积木可以堆叠起来组成新的结构。

该项目的目标是编写一个能够理解命令的程序,例如“找到一个大的黄色积木并将其放在红色积木上面”,并让机器人手臂执行命令完成对应动作。

这看起来小孩子都会玩的游戏,但在当时,却需要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程序来实现。

而且这个程序后来变得十分冗长,以至于编写该程序的学生——特里·维诺格拉德离开该实验室之后,程序因为错误百出,频频崩溃,最终被无奈地放弃。

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在使用程序编码实现的过程中,却异常的艰难,几乎不可能成功。

就算解决了积木世界的问题,想要通过编程完成一栋现实中大楼的建设,这中间还是有巨大的技术鸿沟。

于是,通过设计一种特定的规则,让机器拥有智能这条路,开始碰壁了。

“设计派”们心灰意冷,放弃了积木问题的研究。

这也使人们意识到,单纯的靠规则和逻辑,完成复杂现实世界的推理,是不可行的。

3、第一次危机破局——学习派初见成效

“设计派”的路走不通,科学家们开始发力,寻找另一种可行的方法。于是,“学习派”越来越被受到重视。

1957年,康奈尔大学的弗兰克·罗森布拉特教授发明了“感知器”,这是深度学习的前身。

感知器是具有单一人造神经元的神经网络,它只有一个输入层,一个神经元和一个输出。

可以说,他是现代人工神经网络中的最小单元。

感知器的出现,其实已经初步具有现代深度学习的雏形,只不过它是一个单独的神经元,并没有现代神经网络复杂多层的结构。

在发明感知器的同一年,美国军方就利用感知器完成了一个程序,让计算机识别有坦克的图片,训练一段时间后,计算机竟然真的可以从新的图片中正确的识别出坦克。

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这也意味着,设计派走不通的路,学习派可以走通,并且已经初见成效。

但是接下来又遇到了新问题——

怎么让感知器算法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呢?总不能一直识别坦克吧,它能不能和人一样,能听,能说,能写,能画呢?

于是,人工智能的研究者们开始尝试,把感知器和感知器连接起来,组成更大的人工神经网络。

可是,还没开始,这条路,就被人工智能之父——堵死了。

4、人工智能“第二次危机”——多层神经网络无法训练

马文·明斯基,1956年达特茅斯人工智能夏季研究计划的发起人,大家眼中的——人工智能之父。

在1969年,它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感知器》。

在书中,明斯基给出了几条结论。

第一条是: 单个感知器,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要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必须要把更多感知器连接起来,组成人工神经网络。

第二条是: 我们无法找到一种可行的算法,来对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这段话什么意思?

就好比有人告诉你,我们发现了,圆形可以稳定高速的在地上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造出快速的交通工具。

甚至,已经有人造出了独轮车,但是,也只能如此了,想要实现高铁那种高速、复杂又载人多的功能,是不可能办到的。

我们找不到办法可以办到,现在不行,将来也不行。

而且告诉你的不是别人,正是独轮车的发明人——人工智能之父。

于是,一代人工智能研究者,心灰意冷。导致了在后来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人工智能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一句“多层人工神经网络无法训练”,迎来了人工智能的第二次危机。

5、第二次危机破局——玻尔兹曼机

1985 年,特伦斯·谢诺夫斯基,也就是上面介绍的《深度学习》这本书的作者,和另一个人工智能专家杰弗里·辛顿,提出了一种算法,可以让多个感知器共同组成一个人工神经网络。

这个算法叫做"玻尔兹曼机"。

玻尔兹曼机的出现,证明了科学家们可以找到一种方法,让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

在随后的 1986 年,大卫·鲁姆哈特提出了"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它比玻尔兹曼机更简单高效。

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几乎是现代深度学习中的灵魂,它可以让一个神经网络得到上一次推理结果的反馈,从而不断纠正自己,完成自我训练,也就是使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能力。

如果说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灵魂,那么反向传播算法就是深度学习的灵魂。

于是,在反向传播算法的加持下,人工智能的第二次浪潮到来。

可是这股浪潮,到了 1995 年前后,又停滞不前了。

6、人工智能“第三次危机”——算力跟不上

这一次是因为算力太拉胯了。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计算机才刚刚开始走向大众。当时的计算机芯片的计算能力少的可怜。

据说当时有人在电脑上运行人工智能程序,神经元的个数不敢超过 20 个,一个模型的参数估计也就几十几百个。

而现在的大模型,比如最火的GPT4的参数,是以万亿为单位的。

如此多的参数量,没有大量的算力和硬件计算资源,是根本行不通的。

于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除了不断优化算法,其余的时间只能等待,等待计算机的算力的爆发时刻,在继续研究层数更深,参数更大的大模型。

怎么等?能等到么?

芯片行业有个定律叫“摩尔定律”,是说,每隔两年,芯片内晶体管的数量增加一倍,简单来说,就是芯片的运算能力增加一倍。 

这种指数级的增长是很吓人的。

从上世纪开始,摩尔定律配合着时间,开始发挥他的魔力。

几十年间,一个同等大小的芯片,其算力已经是最初的几百几千万倍了。

最近几十年,随着芯片制程的不断发展,从28nm到14nm,再到7nm,再到5nm,芯片算力持续攀升。

从2012年开始,英伟达CUDA编程模型的问世,GPU架构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多卡训练成为现实。

这一系列的科技加持,使得人工智能的春天,又一次到来。

这一次,人工智能的发展像是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

算力需求持续走高,倒逼着芯片架构不断创新,国内外AI芯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算力的加持又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延伸到各行各业。甚至反哺芯片制造业,芯片制造业下的蛋,最终又成了鸡。

AI模型不断优化,AI训练的速度和精度不断被刷榜,顶会期刊不断SOTA。

这一次,算法成熟了,算力也跟上了,人工智能的研究,终于可以在大模型上崭露头角。

于是,chatGPT,走向大众,破圈了。

国内的百度也在积极部署文心大模型。有人说,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成熟,这一波的科技浪潮,要远比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更大。

甚至,它可能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

而这一次的浪潮,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经历。

7、感想

一个新的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科技环境。

人工智能从最初基于规则进行的程序设计,到感知机,到玻尔兹曼机,到反向传播算法、再到现在的AI芯片算力加持,每一步走的都异常艰难。

很早之前就看过说,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是数据、算法和算力。

  • 数据得益于互联网的发达,chatGPT的训练数据就来自于各个国家的互联网。

  • 算法得益于人工智能算法科学家几十年的沉淀和不断持续的优化。

  • 算力得益于芯片制程的不断创新和摩尔定律与时间的魔法效应。

三驾马车都齐了,人工智能还能发展不起来么?

每一个行业从萌芽,到初具规模,走的都不容易。幸运作为一名深度学习算法开发者,参与了这次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见证这次的科技变革。

有朝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原文首发于:^ 什么是人工智能的三次危机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news/180644.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P9242 [蓝桥杯 2023 省 B] 接龙数列(dp+最长接龙序列+分类)

1. 计算0~9为结尾的最长子串长度 2. 对于每个数字&#xff0c;比较其开头可连接子串长度1 与 原来以其末位为末尾的子串长度 3. 更新以其末位为末尾的子串长度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h>using namespace std;// 相当于记录…

万户协同办公平台ezoffice SendFileCheckTemplateEdit.jsp接口存在SQL注入漏洞 附POC

@[toc] 万户协同办公平台ezoffice SendFileCheckTemplateEdit.jsp接口存在SQL注入漏洞 附POC 免责声明:请勿利用文章内的相关技术从事非法测试,由于传播、利用此文所提供的信息或者工具而造成的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后果及损失,均由使用者本人负责,所产生的一切不良后果与文…

未来的大模型发展又会走向哪一边

近期&#xff0c;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开表示&#xff1a;OpenAI不该闭源&#xff0c;自家首款聊天机器人将开源。在数字化时代&#xff0c;开源与闭源软件的辩论一直是技术界的热门话题。开源是否能够带来更好的创新与合作&#xff1f;闭源是否能够保护商业利益与技术安全&#x…

力扣141-环形链表

文章目录 力扣141-环形链表示例代码实现要点剖析 力扣141-环形链表 给你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head &#xff0c;判断链表中是否有环。 如果链表中有某个节点&#xff0c;可以通过连续跟踪 next 指针再次到达&#xff0c;则链表中存在环。 为了表示给定链表中的环&#xff0c;评测…

重新认识电声器件!

电声器件&#xff1a;实现电声转换的重要工具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xff0c;电声器件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音乐、语音通信、电影等娱乐领域&#xff0c;还是雷达、电子侦察等军事领域&#xff0c;甚至在生物医学工程中&#xff0c;如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设备…

计算机基础知识60

MySQL分组 # 概念&#xff1a;分组是按照某个指定的条件将单个单个的个体分成一个个整体 # MySQL分组的关键字&#xff1a;group by # 分组一般配合聚合函数使用&#xff1a; sum max min avg count 基本的语法格式: group by 字段名 [having 条件表达式] # 单独使用 group by关…

再探Java集合系列—ArrayList

适用于什么场景&#xff1f; 检索比较多的场景&#xff0c;例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xff0c;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或查询操作 ArrayList有哪些特点&#xff1f; 1、ArrayList集合底层采用了数组数据结构&#xff0c;是Object类型 2、动态数组。ArrayList的默认初始容量…

Makefile之 CFLAGS CXXFLAGS CC LDFLAGS LD

Makefile之 CFLAGS CXXFLAGS CC LDFLAGS LD 1&#xff09;CFLAGS&#xff1a;该环境变量用于指定C语言的编译器选项。它包含了编译C源代码时所需的选项&#xff0c;例如优化级别、警告级别、编译器标志等。在Makefile中&#xff0c;可以将CFLAGS设置为任何所需的编译器选项。例…

BSD socket API

API函数 以下函数是最基本的 socket API socket() 创造某种类型的套接字&#xff0c;分配一些系统资源&#xff0c;用返回的整数识别。 bind() 一般是用在服务器这边&#xff0c;和一个套接字地址结构相连&#xff0c;比如说是一个特定的本地端口号和一个IP地址。 listen()用在…

第1章 理解知识图谱(一)

&#x1f497;&#x1f497;&#x1f497;欢迎来到我的博客&#xff0c;你将找到有关如何使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文章&#xff0c;也会找到某个技术的学习路线。无论你是何种职业&#xff0c;我都希望我的博客对你有所帮助。最后不要忘记订阅我的博客以获取最新文章&#xff0c;也欢…

SpringBoot : ch11 整合RabbitMQ

前言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xff0c;消息队列成为了构建高可靠、高性能系统的重要组件之一。RabbitMQ作为一个可靠、灵活的消息中间件&#xff0c;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分布式系统中。 本篇博客将介绍如何使用Spring Boot整合RabbitMQ&#xff0c;实现消息的发送和接收。通过这种…

基于SpringBoot的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

文章目录 项目介绍主要功能截图:部分代码展示设计总结项目获取方式🍅 作者主页:超级无敌暴龙战士塔塔开 🍅 简介:Java领域优质创作者🏆、 简历模板、学习资料、面试题库【关注我,都给你】 🍅文末获取源码联系🍅 项目介绍 基于SpringBoot的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ja…

硬件工程师助理怎么买器件

1. 买器件的要求。 1. 保证器件的质量。 2. 货期近可能的合适。 3.稳定渠道。 2. 器件到哪里买 1. 首先到立创商城去买&#xff0c;因为方便&#xff0c;价格明显&#xff0c;质量有保证。 立创商城链接&#xff1a;新人注册享元器件优惠券_新人特价商品_立创商城 (szlcsc.com…

视频集中存储/磁盘阵列EasyCVR平台黑名单异常解决步骤是什么?

视频云存储/安防监控EasyCVR视频汇聚平台基于云边端智能协同&#xff0c;支持海量视频的轻量化接入与汇聚、转码与处理、全网智能分发、视频集中存储等。音视频流媒体视频平台EasyCVR拓展性强&#xff0c;视频能力丰富&#xff0c;具体可实现视频监控直播、视频轮播、视频录像、…

华为云(HECS)docker环境下安装jenkins

Jenkins是一个开源的自动化工具&#xff0c;可以自动化地完成构建、测试、交付或部署等任务。总之重点就是三个字&#xff1a;自动化&#xff0c;至于如何实现这些功能&#xff0c;Jenkins基于插件化的机制&#xff0c;提供了众多的插件来完成持续集成CI与持续部署CD。 【持续…

【Python】python天气数据抓取与数据分析(源码+论文)【独一无二】

&#x1f449;博__主&#x1f448;&#xff1a;米码收割机 &#x1f449;技__能&#x1f448;&#xff1a;C/Python语言 &#x1f449;公众号&#x1f448;&#xff1a;测试开发自动化【获取源码商业合作】 &#x1f449;荣__誉&#x1f448;&#xff1a;阿里云博客专家博主、5…

每日随想:在Python中字符串如何转列表

要将一个字符串转换为列表&#xff0c;可以使用字符串的 split() 方法。split() 方法根据指定的分隔符将字符串分割成子串&#xff0c;并将这些子串组成列表。 假设有一个用空格分隔的字符串&#xff0c;我们想要将其转换为一个单词列表&#xff1a; my_string "Hello w…

Ajax 是什么? 如何创建一个 Ajax?

Ajax&#xff08;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xff09;是一种使用客户端JavaScript发送异步HTTP请求到服务器的技术&#xff0c;以便在不重新加载整个页面的情况下更新部分网页内容。 使用Ajax的原因有很多&#xff0c;以下是其中一些&#xff1a; 改善用户体验&…

pdf文件能扫码查看吗?一键做文本二维码

pdf格式是常用的一种文件格式&#xff0c;很多资料、展示性的内容都会选择这种格式&#xff0c;现在很多人都需要将文件生成二维码图片后分享给他人&#xff0c;那么文件存入二维码展示的方法有哪些呢&#xff1f;下面给大家分享一招使用二维码生成器来生成二维码图片的操作方法…

[英语学习][3][Word Power Made Easy]的精读与翻译优化

[序言] 这次翻译校验, 难度有点大, 原版中英翻译已出现了严重地偏差. 昨晚11点开始阅读如下段落, 花费了1个小时也没有理解原作者的核心表达, 索性睡觉了. 今早学习完朗文单词之后, 9点半开始继续揣摩. 竟然弄到了中午11点30, 终于明白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了. 废话不多说&#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