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JavaScript执行原理EventLoop
JavaScript执行原理涉及到Event Loop(事件循环)的概念。JavaScript是一种单线程语言,意味着它一次只能执行一个任务。然而,JavaScript经常需要处理异步任务,比如网络请求、定时器等,而这些任务的执行不能阻塞主线程。这时候就需要Event Loop来协调异步任务的执行。
Event Loop的基本工作原理:
- 执行栈(Call Stack): 执行栈是存储函数调用的栈结构。当一个函数被调用,它就会被推入执行栈,执行完毕后就会被弹出。这是一个同步执行的过程。
-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 消息队列用来存放异步任务的回调函数。当异步任务完成后,会将其回调函数放入消息队列。
- 事件循环(Event Loop): Event Loop是一个持续运行的循环,负责检查执行栈和消息队列。当执行栈为空时,Event Loop会检查消息队列是否有待执行的任务。如果有,就将任务的回调函数推入执行栈执行。这个过程一直循环进行,形成了事件循环。
- 宏任务(Macro Task)和微任务(Micro Task): 在事件循环中,任务分为宏任务和微任务。宏任务包括整体的script代码、setTimeout、setInterval等,而微任务包括Promise、process.nextTick等。微任务的优先级高于宏任务,会在当前宏任务执行完毕后立即执行。
整个执行过程可以简要描述为:
- 执行栈执行同步任务。
- 当遇到异步任务时,将其回调函数加入消息队列。
- 当执行栈为空时,Event Loop检查消息队列。
- 如果消息队列中有任务,就将任务的回调函数推入执行栈执行。
- 重复以上过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Event Loop的执行过程:
console.log('Start');setTimeout(function() {console.log('Timeout callback');
}, 0);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console.log('Promise callback');
});console.log('End');
在上面的例子中,执行顺序是:
- 打印 ‘Start’
- 打印 ‘End’
- 打印 ‘Promise callback’
- 打印 ‘Timeout callback’
这是因为Promise的回调函数属于微任务,它会在当前宏任务执行完毕后立即执行,而setTimeout的回调函数属于宏任务,会在下一个宏任务中执行。
$nextTick的原理
Vue的nextTick
其本质是对JavaScript执行原理EventLoop的一种应用。
nextTick
的核心是利用了如Promise
、MutationObserver
、setImmediate
、setTimeout
等原生JavaScript方法来模拟对应的微/宏任务的实现,本质是为了利用JavaScript的这些异步回调任务队列来实现Vue框架中自己的异步回调队列。
具体的解释
nextTick
是 Vue.js 中一个重要的异步更新机制,它用于在 DOM 更新之后执行回调函数。Vue.js通过nextTick
来确保在数据变化后,DOM 已经更新。
JavaScript 的事件循环(Event Loop)分为宏任务队列(macrotask queue)和微任务队列(microtask queue)。nextTick
的实现利用了这两个队列,以确保在 DOM 更新后执行回调。
在 Vue.js 中,当数据发生变化时,Vue 异步执行 DOM 更新。在这个过程中,Vue 会将需要执行的回调函数推入一个队列中,而不是立即执行它们。这就是 nextTick
的核心机制。
在现代浏览器中,Vue 使用 Promise
或 MutationObserver
来模拟微任务。如果两者都不可用,Vue 会回退到使用 setTimeout
来模拟宏任务。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 nextTick
实现,用于说明其基本原理:
let callbacks = [] //用于存储待执行的回调函数。
let pending = false //用于标识是否已经将回调函数推入队列,避免重复推入。function flushCallbacks() { //用于执行队列中的所有回调函数。pending = falseconst copies = callbacks.slice(0)callbacks.length = 0for (let i = 0; i < copies.length; i++) {copies[i]()}
}function nextTick(cb) { //用于将回调函数推入队列,并在适当的时机执行。callbacks.push(cb)if (!pending) {pending = trueif (typeof Promise !== 'undefined') {Promise.resolve().then(flushCallbacks)} else if (typeof MutationObserver !== 'undefined') {const observer = new MutationObserver(flushCallbacks)const textNode = document.createTextNode('1')observer.observe(textNode, { characterData: true })textNode.data = '2'} else if (typeof setImmediate !== 'undefined') {setImmediate(flushCallbacks)} else {setTimeout(flushCallbacks, 0)}}
}
nextTick
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了不同的异步执行机制,确保了在现代浏览器和旧版本浏览器中都能够正常工作。这样,Vue 能够在数据变化后,等待 DOM 更新完成后执行用户传入的回调函数,从而实现更可靠的异步更新机制。
$nextTick的作用
nextTick
不仅是Vue内部的异步队列的调用方法,同时也允许开发者在实际项目中使用这个方法来满足实际应用中对DOM更新数据时机的后续逻辑处理。
nextTick
是典型的将底层JavaScript执行原理应用到具体案例中的示例,引入异步更新队列机制的原因:
- 如果是同步更新,则多次对一个或多个属性赋值,会频繁触发UI/DOM的渲染,可以减少一些无用渲染。
- 同时由于VirtualDOM的引入,每一次状态发生变化后,状态变化的信号会发送给组件,组件内部使用VirtualDOM进行计算得出需要更新的具体的DOM节点,然后对DOM进行更新操作。每次更新状态后的渲染过程需要更多的计算,而这种无用功也将浪费更多的性能,所以异步渲染变得更加至关重要。
Vue采用了数据驱动视图的思想,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仍然需要操作DOM。有时候,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DOM1的数据发生了变化,而DOM2需要从DOM1中获取数据,那这时就会发现DOM2的视图并没有更新,这时就需要用到了nextTick
了。
由于Vue的DOM操作是异步的,所以,在上面的情况中,就要将DOM2获取数据的操作写在$nextTick
中。
所以,在以下情况下,会用到nextTick
:
- 在数据变化后执行的某个操作,而这个操作需要使用随数据变化而变化的DOM结构的时候,这个操作就需要方法在
nextTick()
的回调函数中。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meta charset="UTF-8"><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title>Vue nextTick Example</title>
</head>
<body><div id="app"><p>{{ message }}</p><button @click="changeMessage">Change Message</button><div v-if="showMessage">DOM Updated: {{ updatedMessage }}</div>
</div><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2"></script>
<script>
new Vue({el: '#app',data: {message: 'Hello, Vue!',showMessage: false,updatedMessage: ''},methods: {changeMessage() {this.message = 'Updated Message';// 使用 nextTick 确保 DOM 已经更新this.$nextTick(() => {this.updatedMessage = this.$el.querySelector('p').textContent;this.showMessage = true;});}}
});
</script></body>
</html>
在这个例子中,当点击按钮改变message
数据时,我们使用this.$nextTick
来确保在DOM更新之后获取更新后的文本内容,并在页面上显示。
- 在Vue生命周期中,如果在
created()
钩子进行DOM操作,也一定要放在nextTick()
的回调函数中。因为在created()
钩子函数中,页面的DOM还未渲染,这时候也没办法操作DOM,所以,此时如果想要操作DOM,必须将操作的代码放在nextTick()
的回调函数中。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meta charset="UTF-8"><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title>Vue nextTick Example</title>
</head>
<body><div id="app"></div><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2"></script>
<script>
new Vue({el: '#app',created() {// 在 created 钩子中进行DOM操作,使用 nextTick 确保 DOM 已经渲染this.$nextTick(() => {const element = document.createElement('p');element.textContent = 'DOM Manipulation in created hook';this.$el.appendChild(element);});}
});
</script></body>
</html>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在Vue实例的created
钩子中创建一个<p>
元素,并使用this.$nextTick
确保DOM已经渲染,然后将这个元素添加到页面中。
源码附件:点此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