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午参加了一个打造个人品牌的活动, 主旨自然是关于个人品牌的塑造和展示.
除了演讲传播的知识外,在听的过程中, 引发了我的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
本文记录相关过程及思考并作分析.
活动内容:
一. 当前自己的状态与希望未来达到的状态
- 我写的是, 当前我是个技术专家, 整个世界被代码环绕
- 未来希望我能成为商业巨擘
- 仅仅就自己而言, 这是一个很明显对自我认知程度的问题
- 个人品牌来自于自我定位,最为明显便是对自己在未来所能达到的憧憬
二. 人的刻板印象
- 这块是在利用人的刻板印象
- 人为了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 采用了简化的记忆方法, 对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穿着,形成了固有的刻板认知
- 那么既然人对外形有极为强烈的刻板印象, 那么对外表的塑造, 便成为影响他人认知的一种方式
三.外形的塑造
- 这里的外表塑造, 重点不在于自我认同, 而是像他人传达信息
- 讲者以自身为例子, 在她还是商务经理的时候, 便极其注重穿着, 非常职业化和有品味的穿着
- 和其他公司谈商务,别人直接越过很多人,去给她发名片
- 虽然不至于因为穿着直接决定是否成交, 但是有很大权重的影响
- 她身处游戏行业,在其他人被卷的蓬头垢面的时候,她对外形极为苛刻,并发朋友圈,被人直接通过朋友圈的形象和她展开了商务
- 对于外形, 明显的在于穿着和发型,女生外加了化妆
四. 什么是个人品牌?
- 标签化, 简化记忆, 快速筛选受众
- 聚焦, 对于目标受众用户人群的画像边界,极为清晰,针对的就是某种人群
- 足够高的区分度,个性化
- 清晰且易于记忆的slogon
五. 个人品牌的核心-个人的优势
- 我,我,我,是的,核心永远是自己, 并且是自己的优势。而且要明白自己的不足。
- 建立个人品牌,所围绕的, 依赖于自己本身的优势, 并且与个人禀赋绑定极深, 必须自己非常得心应手的方面, 而不能是同质化的标品。而且要避免自己的不足。
- 所做的操作方面, 都是为了将个人优势发挥到最大
- 讲者以自身举例
- 她的数学虽然不好,但是文科非常好,语文和英语非常强,亲和力非常强, 很容易与他人打成一片,所以做商务有天然优势
- 她以前以为别人和她一样能做到这一点,直到发现并不是
- 所以所谓的优势,就是你能毫不费力的就能做到的,甚至自己都不认为
-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和她简直就是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
- 亲和力差
- 但是优势就是,在自洽的自我逻辑中,领悟能力极强, 是的,看清楚,必须要以自我的方式来理解, 就可以快速理解, 这导致了难以计数的自我中心带来的傲慢和冒犯
- 那么如何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优势呢?
- 这块我又想到了自己, 亲和力如此之差, 那么做商务和客户关系维护工作自然是需要克服冲冲阻力
- 重点来了,很多年来我所采取的策略,都是将自己囿于与技术打交道,将职业路线定义为技术专家,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自身性格的缺陷, 最大化发挥自身的优势。
- 问题就在这,这个在技术路线上的职业规划,导致了对商业洞察的匮乏,对整个商业世界的隔离,导致无法以更为宏观和辽阔的视角看待整个事情的全貌,这就影响了技术的变现
- 那么转过头来,如果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商业领域呢?
-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所有的事情,都转换为数学问题,然后套入唯理主义进行逐个因素的肢解分析,想想精神分析的释梦技巧,是不是就瞬间理解了
- 那么能长期这么做吗?不好说,我需要更多的信息和对比,这种做法会显得人非常奇怪,而且耗费的精力巨大,试试将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当作一件要进行分析的事情,
六. 个人品牌的场所-微信朋友圈
- 是不是有点微商的味道?不过主要原因倒不是因为这个
- 微信甚至已经成了商务合作时必须加的一个联系方式
- 那么朋友圈就成了个自然的展示自我的地方
- 此处主要的目的,是要将自我塑造的形象,嵌入对方的刻板印象
- 所以经营朋友圈, 便在于个人品牌的植入
七. 微信朋友圈经营的做法
- 明显的错误的做法
- 沦为广告机器,只有广告, 无论硬植入还是软广告
- 没有个人化生活化的展示, 丧失真实性
- 应该采取的做法
- 精致的大图, 设计良好的构图
- 更多展示自己生活化的一面,生活中,自己必须要在图片中
- 大头照,健身的照片,吃美食,旅游
- 但是这些照片,不能只有景物,自己必须要在其中
个人思考:
一. 自己的缺陷恰恰在和人沟通上面
- 这个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不一定非要乐在其中, 至少要能让合作进行下去
- 合作人性格互补? 那是最好的状态
二. 自己个人优势在于数十年的技术思维的积累
- 技术上什么呢? 其实重要的不是那些固定的死东西,经验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快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以及以技术视野进行思考商业化的思维
- 那怎么把这点展现出来呢?
- 我能想到的是走专业化的路线, 人设便是技术专家, 同时以技术视野切入不同领域的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