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为梦而生~ 关注我一起学习吧!
💡专栏:机器学习 欢迎订阅!后面的内容会越来越有意思~
💡往期推荐:
【机器学习基础】机器学习入门(1)
【机器学习基础】机器学习入门(2)
【机器学习基础】机器学习的基本术语
【机器学习基础】机器学习的模型评估(评估方法及性能度量原理及主要公式)
【机器学习基础】一元线性回归(适合初学者的保姆级文章)
【机器学习基础】多元线性回归(适合初学者的保姆级文章)
💡本期内容:Logistic回归和对数几率回归是同一个模型,是统计学习中的经典分类方法,属于对数线性模型。上一节讨论了如何使用线性模型进行回归学习,但若要做的是分类任务该怎么办?答案蕴涵在线性回归广义线性模型(假设函数)中:只需找一个单调可微函数将分类任务的真实标记y与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值联系起来。超级基础的文章,赶紧收藏学习吧!!!
文章目录
- 1 什么是对数几率回归
- 2 假设函数
- 3 决策边界
- 4 代价函数
- 4.1 与线性回归模型的区别
- 4.2 重新定义代价函数
- 5 如何处理多分类问题
- 5.1 一对多法(one-versus-rest,简称OVR SVMs)
- 5.2 一对一的投票策略(One-vs-one)
1 什么是对数几率回归
对数几率回归,也称为逻辑回归,是一种广义线性模型。在逻辑回归中,通过使用sigmoid函数,将线性回归的输出映射到0和1之间,表示样本属于某一类的概率。所以它属于分类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的训练通常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来完成,常用的解决方法是使用梯度下降算法进行模型优化,通过迭代调整模型参数,使得模型的预测结果逐渐接近实际标签。
逻辑回归可以表示为一个关于θ的函数hθ(x),即hθ(x) = P(y=1|x;θ),表示给定特征x和参数θ的条件下,样本属于正例的概率。
由于它属于一个分类模型,所以它的输出应该具有分类的性质,于是,这里规定其输出永远在0,1之间。
2 假设函数
考虑二分类任务,其输出标记 y∈{0, 1},而线性回归模型产生的预测值 h θ ( x ) h_{\theta }(x) hθ(x)是实值,于是,我们需将实值 z z z转换为 0/1值最理想的是“单位阶跃函数”(unit-step function)
但阶跃函数并不连续,于是我们希望找到能在一定程度上近似单位阶跃函数的“替代函数”(surrogate function),并希望它单调可微对数几率函数(logistic function)正是这样一个常用的替代函数:
那么对数几率回归的假设函数应该将输出控制到0~1之间,于是就有了大名鼎鼎的sigmoid函数:
- 对于假设函数在对数几率回归的解释:
h θ ( x ) h_{\theta }(x) hθ(x)的作用是:对于给定的输入变量,根据选择的参数计算输出变量=1的可能性。即 h θ ( x ) h_{\theta }(x) hθ(x)带有一定的概率含义。
例如,对于给定的x,通过已知的参数计算出 h θ = 0.7 h_{\theta }=0.7 hθ=0.7,则表示有70%的概率y为正例.
若将 y y y视为样本 x x x作为正例的可能性,则 1 − y 1-y 1−y 是其反例可能性,两者的比值 y 1 − y \frac{y}{1-y} 1−yy称为"几率" (odds) ,反映了 x x x作为正例的相对可能性. 对几率取对数则得到"对数几率" (log odds ,亦称 logit)
由此可看出,式(3.18) 实际上是在用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去逼近真实标记的对数几率,因此,其对应的模型称为"对数几率回归" (logistic regression ,亦称 logit regression) .
3 决策边界
在对数几率回归中,我们预测:
当hθ(x)>=0.5
时,预测y=1.
当hθ(x)<0.5
时,预测y=0.
根据上面绘制的图像,我们知道:
当z>=0时,g(z)>=0.5
当z<0时,g(z)<0.5
- 举个例子
当参数 θ \theta θ是向量 [ − 3 , 1 , 1 ] [-3,1,1] [−3,1,1]。 则当 − 3 + x 1 + x 2 = 0 -3 +x_1+x_2= 0 −3+x1+x2=0时,模型将预测 y=1。我们可以绘制这条线便是我们模型的分界线,将预测为 1 的区域和预测为 0 的区域分隔开.
换句话说,大于这条线的部分预测y=0,小于这条线的部分预测y=0. 这条线就叫做决策边界。
4 代价函数
4.1 与线性回归模型的区别
对于线性回归,我们知道它的代价函数为 J ( θ ) = 1 2 m Σ i = 1 m ( h θ x ( i ) − y ( i ) ) 2 J(\theta )=\frac{1}{2m}\Sigma _{i=1}^{m}(h_{\theta }x^{(i)}-y^{(i)})^{2} J(θ)=2m1Σi=1m(hθx(i)−y(i))2, 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梯度下降求最小值。其中可以用梯度下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凸函数,如下图所示
在逻辑回归中,如果还用和线性回归一样的代价函数的话,是求不到全局的最小值的,只能求到局部的最小值。这是因为,逻辑回归的假设函数变成了 h θ ( x ) = g ( θ T x ) = g ( z ) = 1 1 + e − z = 1 1 + e − θ T x h_{\theta }(x)=g(\theta ^{T}x)=g(z)=\frac{1}{1+e^{-z}}=\frac{1}{1+e^{-\theta ^{T}x}} hθ(x)=g(θTx)=g(z)=1+e−z1=1+e−θTx1,将其带入上面的代价函数,可得到它的图像为:
由此我们知道,我们需要重新定义逻辑回归的代价函数。且这个代价函数一定是一个凸函数,否则不方便使用梯度下降求最小值。
4.2 重新定义代价函数
这里我们定义新的代价函数为:
J ( θ ) = 1 m Σ i = 1 m c o s t ( h θ ( x ( i ) ) , y ( i ) ) J(\theta )=\frac{1}{m}\Sigma _{i=1}^{m}cost(h_{\theta }(x^{(i)}),y^{(i)}) J(θ)=m1Σi=1mcost(hθ(x(i)),y(i))
这样分条件构建代价函数,可以使得当实际的 𝑦 = 1 且ℎ𝜃(𝑥)也为 1 时误差为 0, 当 𝑦 = 1 但ℎ𝜃(𝑥)不为 1 时误差随着ℎ𝜃(𝑥)变小而变大;当实际的 𝑦 = 0 且ℎ𝜃(𝑥)也为 0 时 代价为 0,当𝑦 = 0 但ℎ𝜃(𝑥)不为 0 时误差随着 ℎ𝜃(𝑥)的变大而变大。
由此可以保证它的输出用于分类
对其进行化简:
在得到这样一个代价函数以后,我们便可以用梯度下降法来求得代价函数取最小值时的参数了。方法和前面的线性回归求梯度下降差不多。
5 如何处理多分类问题
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很多类别的东西需要分类,所以如何利用二分类的模型解决多分类问题呢?
5.1 一对多法(one-versus-rest,简称OVR SVMs)
训练时依次把某个类别的样本归为一类,其他剩余的样本归为另一类,这样k个类别的样本就构造出了k个SVM。分类时将未知样本分类为具有最大分类函数值的那类。
假如我有四类要划分(也就是4个Label),他们是A、B、C、D。
于是我在抽取训练集的时候,分别抽取
- A所对应的向量作为正集,B,C,D所对应的向量作为负集;
- B所对应的向量作为正集,A,C,D所对应的向量作为负集;
- C所对应的向量作为正集,A,B,D所对应的向量作为负集;
- D所对应的向量作为正集,A,B,C所对应的向量作为负集;
使用这四个训练集分别进行训练,然后的得到四个训练结果文件。在测试的时候,把对应的测试向量分别利用这四个训练结果文件进行测试。最后每个测试都有一个结果f1(x),f2(x),f3(x),f4(x)。
于是最终的结果便是这四个值中最大的一个作为分类结果。
- 评价:
这种方法有种缺陷,因为训练集是1:M,这种情况下存在biased.因而不是很实用。可以在抽取数据集的时候,从完整的负集中再抽取三分之一作为训练负集。
5.2 一对一的投票策略(One-vs-one)
分类器的选择:
- 将A、 B、C、 D四类样本两类两类地组成训练集, 即(A,B)、(A.C)、(A,D)、(B,C)、(B,D)、(C,D), 得到6个(对于n类问题,为n(n-1)/2个)SVM二分器。
- 在测试的时候,把测试样本又依次送入这6个二分类器, 采取投票形式, 最后得到一组结果。
投票是以如下方式进行的。
-
初始化:vote(A)= vote(B)= vote( C )= vote(D)=0。
-
投票过程:
(1)如果使用训练集(A,B)得到的分类器将一个测试样本判定为A类,则vote(A)=vote(A)+1 ,否则vote(B)=vote(B)+ 1;
(2)如果使用(A,C)训练的分类器将又判定为A类,则vote(A)=vote(A)+1, 否则vote( C )=vote( C )+1;
(3)… ;
(4)如果使用(C,D)训练的分类器将又判定为C类,则vote( C )=vote( C )+ 1 , 否则vote(D)=vote(D)+ 1。
-
最终判决:
Max(vote(A), vote(B), vote( C ), vote(D))。
如有两个以上的最大值,则一般可简单地取第一个最大值所对应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