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模拟select通信过程
- 但有客户端正在处理数据,新增一台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
- 当N台服务器都处于通信状态,其中有一台由于客户端断开处在G处,如果它立即重新请求连接,请分析它的过程
- 当N台服务器都处于通信状态,其中有一台由于客户端断开处在G处,如果它立即重新请求连接, 并且连接后立即发送数据 ,请分析它的过程
- 复杂一点的模拟
- 为什么不能同时处理 A的数据和B C的数据
- 总结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arpa/inet.h>int main()
{// 1. 创建监听的fdint l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2. 绑定struct sockaddr_in addr;addr.sin_family = AF_INET;addr.sin_port = htons(9999);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bind(lfd, (struct sockaddr*)&addr, sizeof(addr));// 3. 设置监听listen(lfd, 128);// 将监听的fd的状态检测委托给内核检测int maxfd = lfd;// 初始化检测的读集合fd_set rdset;fd_set rdtemp;// 清零FD_ZERO(&rdset);// 将监听的lfd设置到检测的读集合中FD_SET(lfd, &rdset);// 通过select委托内核检测读集合中的文件描述符状态, 检测read缓冲区有没有数据// 如果有数据, select解除阻塞返回// 应该让内核持续检测
上面的代码不在分析范围之内
while(1){// 默认阻塞// rdset 中是委托内核检测的所有的文件描述符rdtemp = rdset;int num = select(maxfd+1, &rdtemp, NULL, NULL, NULL); //--------------- A// rdset中的数据被内核改写了, 只保留了发生变化的文件描述的标志位上的1, 没变化的改为0// 只要rdset中的fd对应的标志位为1 -> 缓冲区有数据了// 判断// 有没有新连接if(FD_ISSET(lfd, &rdtemp)) // -----------------B {// 接受连接请求, 这个调用不阻塞struct sockaddr_in cliaddr;int cliLen = sizeof(cliaddr);int cfd = accept(lfd, (struct sockaddr*)&cliaddr, &cliLen); // ---------------- C// 得到了有效的文件描述符// 通信的文件描述符添加到读集合// 在下一轮select检测的时候, 就能得到缓冲区的状态FD_SET(cfd, &rdset); // ----------------D// 重置最大的文件描述符maxfd = cfd > maxfd ? cfd : maxfd; // --------- E}// 没有新连接, 通信for(int i=0; i<maxfd+1; ++i){// 判断从监听的文件描述符之后到maxfd这个范围内的文件描述符是否读缓冲区有数据if(i != lfd && FD_ISSET(i, &rdtemp)) // ------------ F {// 接收数据char buf[10] = {0};// 一次只能接收10个字节, 客户端一次发送100个字节// 一次是接收不完的, 文件描述符对应的读缓冲区中还有数据// 下一轮select检测的时候, 内核还会标记这个文件描述符缓冲区有数据 -> 再读一次// 循环会一直持续, 知道缓冲区数据被读完位置int len = read(i, buf, sizeof(buf)); if(len == 0) // ---------------------- G {printf("客户端关闭了连接...\n");// 将检测的文件描述符从读集合中删除FD_CLR(i, &rdset); //------------------------------ H close(i);}else if(len > 0){// 收到了数据// 发送数据write(i, buf, strlen(buf)+1);}else{// 异常perror("read");}}}}
模拟select通信过程
假设现在有N个客户端
如果客户端都只建立连接,而不传输数据 的情况.
程序运行到 A
处 时, select 会 判断 监听描述符(lfd) 和 通信描述符(cfd) 的 读 缓冲区是否有数据,
若有数据 则将对应文件描述符 的 读缓冲区 有数据的文件描述符 置为 1
由于客户端不进行传输数据, 只会请求建立连接, 故只有 监听描述符(lfd ) 的读缓冲区设为1.(实际上客户端的写缓冲区也有数据,但我们并不关心客户端的写缓冲区,select 也没有 检查 写缓冲区的数据)
继续运行到 B
处时 由于 lfd 读缓冲区有数据 ,FD_ISSET(lfd, &rdtemp) 为真, 故执行if 语句内容,
继续运行到 C
处时, accpet 返回一个 和 服务端进行连接的 cfd ,但仍然需要检查这个cfd 的读缓冲区时候有数据, 故将其加入读集合,等待下次select 进行检测读缓冲区. 此时程序运行到D 处.
继续运行到 E 处, 将我们得到的 cfd 和 maxfd 比较大小 (更新maxfd), 这个 maxfd 是 在 select 内部起作用的, select 会 循环遍历 文件描述符,符 判断文件描述符的读缓冲区 ,maxlfd 用于 限制 遍历的上 界.
程序运行到 F
处时 会检测 监听描述符 (cfd) 的读缓冲区, 由于客户端 不传输数据 ,所以直接进入下一次while 循环.
但有客户端正在处理数据,新增一台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
假设前 N -1
台客户端 处于连接 但 不 传输数据
的 状态 , 第 N
台客户端由于在F
处检测到读缓冲区有数据, 此时正在传输数据. 此时 第 N+1
台客户端 请求建立连接. 第 N+1
台客户端并不会阻塞等待第 N
台 客户端完成数据传输( read 函数不是还在读取第N台客户端的数据吗?? ), 而是成功建立连接. 原因如下:
这涉及到网络编程中的并发处理和非阻塞I/O。在我的例子中,服务器使用了select()
函数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这就是所谓的I/O多路复用技术。
- 并发处理:服务器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而不是顺序地一个接一个地处理。这是通过创建一个文件描述符集合(在你的例子中是
rdset
),并使用select()
函数来检测这些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例如,是否有新的连接请求,或者已连接的客户端是否有可读的数据)。 - 非阻塞I/O:当服务器调用
select()
函数时,如果没有任何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那么这个函数会阻塞,直到有状态变化发生。然而,一旦有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例如,有新的连接请求),select()
函数就会立即返回,而不会等待其他文件描述符(例如,正在传输数据的客户端)。这就意味着服务器不会因为一个客户端正在传输数据而阻塞等待。
因此,即使第N台客户端正在传输数据,第N+1台客户端也可以发送连接请求,并且服务器可以接受这个请求,而不会阻塞等待第N台客户端完成数据传输。
在我的假设中,前N-1台客户端已经连接但不传输数据,第N台客户端正在传输数据。当第N+1台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时,这是会发生的:
- 在
A
处,select()
函数会阻塞并等待任何文件描述符(包括监听文件描述符和已连接的客户端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这包括新的连接请求和已连接的客户端有可读的数据。 - 当第N+1台客户端发出连接请求时,监听文件描述符(在这个例子中是
lfd
)的状态会变化。因此,select()
函数会返回,并且FD_ISSET(lfd, &rdtemp)
在B
处将会为真。 - 在
C
处,服务器会接受第N+1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这将创建一个新的文件描述符(我们可以称之为cfdN+1
)来与第N+1台客户端通信。 - 在
D
处,新的文件描述符cfdN+1
会被添加到读集合(rdset
)中,以便在下一轮select()
检测时能够得知其状态。 - 在
E
处,如果新的文件描述符cfdN+1
大于当前的最大文件描述符(maxfd
),那么它将成为新的最大文件描述符。
因此,即使前N台客户端已经连接并且第N台客户端正在传输数据,服务器仍然可以接受第N+1台客户端的新连接请求。
当N台服务器都处于通信状态,其中有一台由于客户端断开处在G处,如果它立即重新请求连接,请分析它的过程
当N台服务器都处于通信状态,其中有一台由于客户端断开而处在G
处时,如果它立即重新请求连接,以下是可能的过程:
- 在
G
处,服务器检测到客户端已经断开连接,因此它会关闭与该客户端的连接(使用close(i)
),并从文件描述符集合中移除该文件描述符(使用FD_CLR(i, &rdset)
)。 - 如果客户端立即重新请求连接,监听文件描述符(在这个例子中是
lfd
)的状态会变化。因此,select()
函数会返回,并且FD_ISSET(lfd, &rdtemp)
在B
处将会为真。 - 在
C
处,服务器会接受客户端的新连接请求。这将创建一个新的文件描述符(我们可以称之为cfdNew
)来与客户端通信。 - 在
D
处,新的文件描述符cfdNew
会被添加到读集合(rdset
)中,以便在下一轮select()
检测时能够得知其状态。 - 在
E
处,如果新的文件描述符cfdNew
大于当前的最大文件描述符(maxfd
),那么它将成为新的最大文件描述符。
因此,即使有一台服务器由于客户端断开而处在G
处,只要客户端立即重新请求连接,服务器就可以立即接受这个新的连接请求。
服务器使用了select()
函数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这就是所谓的I/O多路复用技术。这意味着服务器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和数据传输,而不是顺序地一个接一个地处理,客户端不会等待其他客户端通信完,才会被受理.
当N台服务器都处于通信状态,其中有一台由于客户端断开处在G处,如果它立即重新请求连接, 并且连接后立即发送数据 ,请分析它的过程
当N台服务器都处于通信状态,其中有一台由于客户端断开而处在G
处时,如果它立即重新请求连接,并且连接后立即发送数据,以下是可能的过程:
- 在
G
处,服务器检测到客户端已经断开连接,因此它会关闭与该客户端的连接(使用close(i)
),并从文件描述符集合中移除该文件描述符(使用FD_CLR(i, &rdset)
)。 - 如果客户端立即重新请求连接,监听文件描述符(在这个例子中是
lfd
)的状态会变化。因此,select()
函数会返回,并且FD_ISSET(lfd, &rdtemp)
在B
处将会为真。 - 在
C
处,服务器会接受客户端的新连接请求。这将创建一个新的文件描述符(我们可以称之为cfdNew
)来与客户端通信。 - 在
D
处,新的文件描述符cfdNew
会被添加到读集合(rdset
)中,以便在下一轮select()
检测时能够得知其状态。 - 在
E
处,如果新的文件描述符cfdNew
大于当前的最大文件描述符(maxfd
),那么它将成为新的最大文件描述符。 - 如果客户端在连接后立即发送数据,那么在下一轮的
select()
检测时,由于cfdNew
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有数据可读),select()
函数会返回,并且FD_ISSET(cfdNew, &rdtemp)
在F
处将会为真。 - 在
F
处,服务器会读取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并处理这些数据。
因此,即使有一台服务器由于客户端断开而处在 G
处,只要客户端立即重新请求连接并发送数据,服务器就可以接受这个新的连接请求并处理这些数据。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理解!
复杂一点的模拟
假设我们有四个客户端(A、B、C和D)和一个使用select()
函数的服务器。
- 初始状态:所有客户端都已连接到服务器,服务器正在监听所有客户端的文件描述符。
- 客户端A发送数据:客户端A发送一些数据。
select()
函数检测到客户端A的文件描述符状态变化,返回并处理这些数据。 - 客户端B和C同时发送数据:在服务器处理客户端A的数据时,客户端B和C同时发送数据。由于
select()
函数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所以它会在处理完客户端A的数据后立即返回,并开始处理客户端B和C的数据。 - 客户端D请求连接:在服务器处理客户端B和C的数据时,客户端D发送连接请求。
select()
函数检测到监听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返回并接受客户端D的连接请求。 - 客户端A断开连接:在服务器接受客户端D的连接请求后,客户端A断开连接。服务器检测到这个状态变化,关闭与客户端A的连接,并从文件描述符集合中移除该文件描述符。
- 客户端D发送数据:最后,客户端D发送一些数据。服务器检测到这个状态变化,返回并处理这些数据。
为什么不能同时处理 A的数据和B C的数据
在使用select()
函数的服务器中,虽然select()
函数可以同时监控多个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但是处理这些状态变化(例如接受新的连接请求,读取或写入数据)的代码是在一个单线程中顺序执行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操作(例如读取大量数据或执行计算密集型任务)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那么这个线程将会被占用,直到这个操作完成。在此期间,服务器无法处理其他操作(例如接受新的连接请求),因为它们都在同一个线程中。
即使在这个期间有新的连接请求到来,select()
函数也无法被调用,因为它在等待当前的操作完成。所以说,其他的操作必须等待。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在使用select()
函数实现的服务器中,并不是所有的操作都是并发执行的。对于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连接或执行复杂操作的应用程序,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技术(例如多线程、多进程或异步I/O)。
总结
select()
函数是一种I/O多路复用技术,它的主要特点和作用如下:
- 并发处理:
select()
函数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它通过创建一个文件描述符集合,并检测这些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例如,是否有新的连接请求,或者已连接的客户端是否有可读的数据)。 - 非阻塞I/O:当服务器调用
select()
函数时,如果没有任何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那么这个函数会阻塞,直到有状态变化发生。然而,一旦有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例如,有新的连接请求),select()
函数就会立即返回,而不会等待其他文件描述符(例如,正在传输数据的客户端)。这就意味着服务器不会因为一个客户端正在传输数据而阻塞等待。 - 文件描述符限制:
select()
函数使用一个位图来表示文件描述符集合,位图的大小通常由操作系统限制(通常为1024)。这意味着select()
函数只能同时监控有限数量的文件描述符。 - 效率问题:每次调用
select()
函数时,都需要遍历整个文件描述符集合来检查哪些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当文件描述符数量很大时,这将导致效率问题。
因此,虽然select()
函数实现的TCP服务器端代码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但它并不是完全并发的。对于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连接或执行复杂操作的应用程序,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技术(例如,多线程、多进程或异步I/O)。希望这个总结能帮助你理解!
这意味着select()
函数只能同时监控有限数量的文件描述符。
4. 效率问题:每次调用select()
函数时,都需要遍历整个文件描述符集合来检查哪些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当文件描述符数量很大时,这将导致效率问题。
因此,虽然select()
函数实现的TCP服务器端代码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但它并不是完全并发的。对于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连接或执行复杂操作的应用程序,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技术(例如,多线程、多进程或异步I/O)。希望这个总结能帮助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