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建文件(create系统调用)
1.进行Create系统调用时,
需要提供的几个主要参数:
1.所需的外存空间大小(如:一个盘块,即1KB)
2.文件存放路径(“D:/Demo”)
3.文件名(这个地方默认为“新建文本文档.txt”)
2.操作系统在处理Create系统调用时,
主要做了两件事:
1.在外存中找到文件所需的空间(结合学习的空闲链表法、位示图、成组链接法等管理策略,找到空闲空间)
2.根据文件存放路径的信息找到该目录对应的目录文件(此处就是D:/Demo目录),在目录中创建该文件对应的目录项。目录项中包含了文件名、文件在外存中的存放位置等信息。
2.删除文件(delete系统调用)
1.进行Delete系统调用时,
需要提供的几个主要参数:
1.文件存放路径(“D:/Demo”)
2.文件名(“test.txt”)
2.操作系统在处理Delete 系统调用时,
主要做了几件事:
1.根据文件存放路径找到相应的目录文件,从目录中找到文件名对应的目录项。
2.根据该目录项记录的文件在外存的存放位置、文件大小等信息,回收文件占用的磁盘块。(回收磁盘块时,根据空闲表法、空闲链表法、位图法等管理策略的不同,需要做不同的处理)
3.从目录表中删除文件对应的目录项。
3.读文件(read系统调用)
“读/写文件”用“文件描述符”即可指明文件,不再需要用到“文件名。
根据读指针、读入数据量、内存位置将文件数据从外存读入内存。
1.进程使用read系统调用完成读操作。
需要指明是哪个文件(在支持“打开文件”操作的系统中,只需要提供文件在打开文件表中的索引号即可),还需要指明要读入多少数据(如:读入1KB)、指明读入的数据要放在内存中的什么位置。
2.操作系统在处理read系统调用时,
会从读指针指向的外存中,将用户指定大小的数据读入用户指定的内存区域中。
4.写文件(write系统调用)
根据写指针、写出数据量、内存位置将文件数据从内存写出外存。
1.进程使用write系统调用完成写操作,
需要指明是哪个文件(在支持“打开文件”操作的系统中,只需要提供文件在打开文件表中的索引号即可),还需要指明要写出多少数据(如:写出1KB)、写回外存的数据放在内存中的什么位置.
2.操作系统在处理write系统调用时,
会从用户指定的内存区域中,将指定大小的数据写回写指针指向的外存。
5.打开文件(open系统调用)
打开文件时并不会把文件数据直接读入内存。“索引号”也称“文件描述符”.
在很多操作系统中,在对文件进行操作之前,要求用户先使用open系统调用“打开文件”,
1.需要提供的几个主要参数:
1.文件存放路径(“D:/Demo”)
2.文件名(“test.txt”)
3.要对文件的操作类型(如: r只读;rw读写等)
2.操作系统在处理open系统调用时,
主要做了几件事:
1.根据文件存放路径找到相应的目录文件,从目录中找到文件名对应的的目录项,并检查该用户是否有指定的操作权限。
2.将目录项复制到内存中的“打开文件表”中。并将对应表目的编号返回给用户。之后用户使用打开文件表的编号来指明要操作的文件。
6.关闭文件(close系统调用)
进程使用完文件后,要“关闭文件”
操作系统在处理Close系统调用时,
1.主要做了几件事:
1.将进程的打开文件表相应表项删除
2.回收分配给该文件的内存空间等资源
3.系统打开文件表的打开计数器count 减1,若count =0,则删除对应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