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标记是认为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或重点总结
红色标记是这次刷真题做错的
记录自己对题目的一些想法与联系,可能并不太关注题目本身。
分数 | 用时 | |
选择部分10/17 | 72/80 | 34min |
大题部分 | ||
总分 |
摘自知乎老哥:“我做历年真题时,绝大部分是130~139,只有一两年上140,看着好像很高,实际确实也挺高的,因为真题中的选择题和大题大部分你是做过的,王道课后习题里有。所以貌似绝大部分最后能上110的做历年真题时平均得分是130多,我做历年真题中选择题时绝大部分错的选择题数在5道以内,只有一两年错了6道,有部分年份一道也没错。做历年真题时得高分别飘,因为和最终考试时得分差别可能有点大。”
此话深得我心,看过太多408内容都能学懂但是最后分很低很低,自己应该也是这么个情况。而且此次还是二刷真题,争取吃透每一道题,冲120.
- 双指针的方法,最坏是O(m+n),也即D选项,惊讶的发现这和上年2012的应用题几乎一致
- 分析一下P3为各种数字的情况,发现都可以
- 先把平衡二叉数构造出来,这里我在插入4时没有失衡却进行了左旋导致出错
- 注意补充一个虚叶结点
- 这题降低了难度,没有问X结点的左线索是什么
- 这题降低了难度,两个对子中只有一个是对的,举个例子就行
- 有向图的顶点的度等于入度和出度之和
- 简单考察BFS和DFS
- 这种可以把关键时间找出来,更新之后看看关键时间有没有减少即可
- 除根结点外的所有非叶结点至少有⌈m/2⌉棵子树,即至少含有⌈m/2⌉-1个关键字,这里根结点达到5个关键字才会进行分裂,也是由这条规则限制的。
- 考察基数排序
- 先计算平均CPI
- 考察IEEE 754的float表示
- 都转换成真值算即可,也没有溢出
- 这里想成检错d+1,纠错2d+1了,这里想考察海明不等式,2的冗余次方≥冗余+k+1
- 考察地址转换机制
- 注意问的是操作数,不是真实地址
- 注意第100条指令还要多出3个时钟周期
- 总线标准大纲已删
- RAID0是条带化仅提高速度,镜像和校验提高可靠性
- 考察磁盘平均寻取时间
- 中断I/O不适合高速设备
- 目录中还有其他文件
- 播放性能最好,连续型
- 计算磁盘号,磁头号和扇区号的工作是由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的
- 索引结点的总数一般都是固定的,跟单个文件最大长度无关
- 单缓冲max{1,3}+2,流水线下最后加3
- 库函数有的不涉及系统调用,在用户态下执行
- 注意不是问的开机过程,是问操作系统最终加载到哪里
- 分析整个地址转换过程,地址越界是一开始判断的
- I/O型进程优先级更高
- 死锁避免和死锁预防不搭嘎
- 这里应用层是最高层,与之相邻的只有表示层了,表示出用户看的懂的数据格式,实现与数据表示有关的功能。
- 反差最后跳变,曼彻斯特中间跳变,(非)归零看自身
- 忽略传播时延,分组交换时加上最后一个分组的转发时延
- 静态划分信道不会产生冲突
- HDLC大纲已删,这里好像不是零比特填充,反正最后没有加01111110
- 直通只检查目的地址共6B
- TCP传输机制
- 考察SMTP,只支持传输7比特的ASCII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