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
设计模式共有23种,创建型模式5种,结构型模式7种,行为型模式11种
- 创建型:
- 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将对象的创建和使用分开,在使用对象时无须知道对象的创建细节。
- 对象实例化的模式,创建型模式用于解耦对象的实例化过程。
- 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 结构型:
- 把类或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结构。
- 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模式、外观模式、亨元模式、代理模式
- 行为型:
- 类和对象如何交互,及划分责任和算法。
- 访问者模式、模板模式、策略模式、状态模式、观察者模式、备忘录模式、中介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解释器模式、命令模式、责任链模式
面向对象(OOP)设计的7个原则
单、开、里、依、接、合、迪
目的:实现高内聚、低耦合,增加程序的可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 单一职责原则SRP
- 类的职责要单一,不能将太多的职责放在一个类中
- 控制类的粒度大小、将对象解耦、提高其内聚性。
- 开闭原则OCP
- 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 在不修改一个软件实体的基础上去扩展其功能
- 抽象化,是OCP的关键
- 里氏替换原则LSP
- 可以接受基类对象的地方,必然可以接受其子类
- 是实现OCP的重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