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性能优化(一):Java基础-ArrayList和LinkedList

引言

集合作为一种存储数据的容器,是我们日常开发中使用最频繁的对象类型之一。JDK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系列的集合类型,这些集合类型使用不同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因此,不同的集合类型,使用场景也不同。

很多同学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集合的相关问题,比较常见的有ArrayList和LinkedList的区别。

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上:“ArrayList是基于数组实现,LinkedList是基于链表实现。”

而在回答使用场景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ArrayList和LinkedList在新增、删除元素时,LinkedList的效率要高于 ArrayList,而在遍历的时候,ArrayList的效率要高于LinkedList。”这个回答是否准确呢?今天这一讲就带你验证。

初识List接口

在学习List集合类之前,我们先来通过这张图,看下List集合类的接口和类的实现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ArrayList、Vector、LinkedList集合类继承了AbstractList抽象类,而AbstractList实现了List接口,同时也继承了AbstractCollection抽象类。ArrayList、Vector、LinkedList又根据自我定位,分别实现了各自的功能。

ArrayList和Vector使用了数组实现,这两者的实现原理差不多,LinkedList使用了双向链表实现。基础铺垫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分析下ArrayList和LinkedList的源码实现。

ArrayList是如何实现的?

ArrayList很常用,先来几道测试题,自检下你对ArrayList的了解程度。

问题1:我们在查看ArrayList的实现类源码时,你会发现对象数组elementData使用了transient修饰,我们知道transient关键字修饰该属性,则表示该属性不会被序列化,然而我们并没有看到文档中说明ArrayList不能被序列化,这是为什么?

问题2:我们在使用ArrayList进行新增、删除时,经常被提醒“使用ArrayList做新增删除操作会影响效率”。那是不是ArrayList在大量新增元素的场景下效率就一定会变慢呢?

问题3:如果让你使用for循环以及迭代循环遍历一个ArrayList,你会使用哪种方式呢?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对这几道测试都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就跟我一起从数据结构、实现原理以及源码角度重新认识下ArrayList吧。

1.ArrayList实现类

ArrayList实现了List接口,继承了AbstractList抽象类,底层是数组实现的,并且实现了自增扩容数组大小。

ArrayList还实现了Cloneable接口和Serializable接口,所以他可以实现克隆和序列化。

ArrayList还实现了RandomAccess接口。你可能对这个接口比较陌生,不知道具体的用处。通过代码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接口其实是一个空接口,什么也没有实现,那ArrayList为什么要去实现它呢?

其实RandomAccess接口是一个标志接口,他标志着“只要实现该接口的List类,都能实现快速随机访问”。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extends AbstractList<E>implements List<E>, RandomAccess,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2.ArrayList属性

ArrayList属性主要由数组长度size、对象数组elementData、初始化容量default_capacity等组成, 其中初始化容量默认大小为10。

  //默认初始化容量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 10;//对象数组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数组长度private int size;

从ArrayList属性来看,它没有被任何的多线程关键字修饰,但elementData被关键字transient修饰了。这就是我在上面提到的第一道测试题:transient关键字修饰该字段则表示该属性不会被序列化,但ArrayList其实是实现了序列化接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得从“ArrayList是基于数组实现“开始说起,由于ArrayList的数组是基于动态扩增的,所以并不是所有被分配的内存空间都存储了数据。

如果采用外部序列化法实现数组的序列化,会序列化整个数组。ArrayList为了避免这些没有存储数据的内存空间被序列化,内部提供了两个私有方法writeObject以及readObject来自我完成序列化与反序列化,从而在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数组时节省了空间和时间。

因此使用transient修饰数组,是防止对象数组被其他外部方法序列化。

3.ArrayList构造函数

ArrayList类实现了三个构造函数,第一个是创建ArrayList对象时,传入一个初始化值;第二个是默认创建一个空数组对象;第三个是传入一个集合类型进行初始化。

当ArrayList新增元素时,如果所存储的元素已经超过其已有大小,它会计算元素大小后再进行动态扩容,数组的扩容会导致整个数组进行一次内存复制。因此,我们在初始化ArrayList时,可以通过第一个构造函数合理指定数组初始大小,这样有助于减少数组的扩容次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public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初始化容量不为零时,将根据初始化值创建数组大小if (initialCapacity > 0) {this.elementData = new Object[initialCapacity];} else if (initialCapacity == 0) {//初始化容量为零时,使用默认的空数组this.elementData = EMPTY_ELEMENTDATA;} else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Capacity: "+initialCapacity);}}public ArrayList() {//初始化默认为空数组this.elementData = DEFAULTCAPACITY_EMPTY_ELEMENTDATA;}

4.ArrayList新增元素

ArrayList新增元素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元素加到数组的末尾,另外一种是添加元素到任意位置。

 public boolean add(E e) {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1);  // Increments modCount!!elementData[size++] = e;return true;}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rangeCheckForAdd(index);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1);  // Increments modCount!!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 elementData, index + 1,size - index);elementData[index] = element;size++;}

两个方法的相同之处是在添加元素之前,都会先确认容量大小,如果容量够大,就不用进行扩容;如果容量不够大,就会按照原来数组的1.5倍大小进行扩容,在扩容之后需要将数组复制到新分配的内存地址。

  private void ensureExplicitCapacity(int minCapacity) {modCount++;// overflow-conscious codeif (min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 0)grow(minCapacity);}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ARRAY_SIZE = Integer.MAX_VALUE - 8;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overflow-conscious code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newCapacity = minCapacity;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minCapacity is usually close to size, so this is a win: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当然,两个方法也有不同之处,添加元素到任意位置,会导致在该位置后的所有元素都需要重新排列,而将元素添加到数组的末尾,在没有发生扩容的前提下,是不会有元素复制排序过程的。

这里你就可以找到第二道测试题的答案了。如果我们在初始化时就比较清楚存储数据的大小,就可以在ArrayList初始化时指定数组容量大小,并且在添加元素时,只在数组末尾添加元素,那么ArrayList在大量新增元素的场景下,性能并不会变差,反而比其他List集合的性能要好。

5.ArrayList删除元素

ArrayList的删除方法和添加任意位置元素的方法是有些相同的。ArrayList在每一次有效的删除元素操作之后,都要进行数组的重组,并且删除的元素位置越靠前,数组重组的开销就越大。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rangeCheck(index);modCount++;E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int numMoved = size - index - 1;if (numMoved > 0)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1, elementData, index,numMoved);elementData[--size] = null; // clear to let GC do its workreturn oldValue;}

6.ArrayList遍历元素

由于ArrayList是基于数组实现的,所以在获取元素的时候是非常快捷的。

  public E get(int index) {rangeCheck(index);return elementData(index);}E elementData(int index) {return (E) elementData[index];}

LinkedList是如何实现的?

虽然LinkedList与ArrayList都是List类型的集合,但LinkedList的实现原理却和ArrayList大相径庭,使用场景也不太一样。

LinkedList是基于双向链表数据结构实现的,LinkedList定义了一个Node结构,Node结构中包含了3个部分:元素内容item、前指针prev以及后指针next,代码如下。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E item;Node<E> next;Node<E> prev;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this.item = element;this.next = next;this.prev = prev;}}

总结一下,LinkedList就是由Node结构对象连接而成的一个双向链表。在JDK1.7之前,LinkedList中只包含了一个Entry结构的header属性,并在初始化的时候默认创建一个空的Entry,用来做header,前后指针指向自己,形成一个循环双向链表。

在JDK1.7之后,LinkedList做了很大的改动,对链表进行了优化。链表的Entry结构换成了Node,内部组成基本没有改变,但LinkedList里面的header属性去掉了,新增了一个Node结构的first属性和一个Node结构的last属性。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

  • first/last属性能更清晰地表达链表的链头和链尾概念;

  • first/last方式可以在初始化LinkedList的时候节省new一个Entry;

  • first/last方式最重要的性能优化是链头和链尾的插入删除操作更加快捷了。

这里同ArrayList的讲解一样,我将从数据结构、实现原理以及源码分析等几个角度带你深入了解LinkedList。

1.LinkedList实现类

LinkedList类实现了List接口、Deque接口,同时继承了AbstractSequentialList抽象类,LinkedList既实现了List类型又有Queue类型的特点;LinkedList也实现了Cloneable和Serializable接口,同ArrayList一样,可以实现克隆和序列化。

由于LinkedList存储数据的内存地址是不连续的,而是通过指针来定位不连续地址,因此,LinkedList不支持随机快速访问,LinkedList也就不能实现RandomAccess接口。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implements List<E>, Deque<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2.LinkedList属性

我们前面讲到了LinkedList的两个重要属性first/last属性,其实还有一个size属性。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属性都被transient修饰了,原因很简单,我们在序列化的时候不会只对头尾进行序列化,所以LinkedList也是自行实现readObject和writeObject进行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transient int size = 0;transient Node<E> first;transient Node<E> last;

3.LinkedList新增元素

LinkedList添加元素的实现很简洁,但添加的方式却有很多种。默认的add (Ee)方法是将添加的元素加到队尾,首先是将last元素置换到临时变量中,生成一个新的Node节点对象,然后将last引用指向新节点对象,之前的last对象的前指针指向新节点对象。

 public boolean add(E e) {linkLast(e);return true;}void linkLast(E e) {final Node<E> l = last;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last = newNode;if (l == null)first = newNode;elsel.next = newNode;size++;modCount++;}

LinkedList也有添加元素到任意位置的方法,如果我们是将元素添加到任意两个元素的中间位置,添加元素操作只会改变前后元素的前后指针,指针将会指向添加的新元素,所以相比ArrayList的添加操作来说,LinkedList的性能优势明显。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checkPositionIndex(index);if (index == size)linkLast(element);else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void linkBefore(E e, Node<E> succ) {// assert succ != null;final Node<E> pred = succ.prev;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succ.prev = newNode;if (pred == null)first = newNode;elsepred.next = newNode;size++;modCount++;}

4.LinkedList删除元素

在LinkedList删除元素的操作中,我们首先要通过循环找到要删除的元素,如果要删除的位置处于List的前半段,就从前往后找;若其位置处于后半段,就从后往前找。

这样做的话,无论要删除较为靠前或较为靠后的元素都是非常高效的,但如果List拥有大量元素,移除的元素又在List的中间段,那效率相对来说会很低。

5.LinkedList遍历元素

LinkedList的获取元素操作实现跟LinkedList的删除元素操作基本类似,通过分前后半段来循环查找到对应的元素。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查询元素是非常低效的,特别是在for循环遍历的情况下,每一次循环都会去遍历半个List。

所以在LinkedList循环遍历时,我们可以使用iterator方式迭代循环,直接拿到我们的元素,而不需要通过循环查找List。

总结

前面我们已经从源码的实现角度深入了解了ArrayList和LinkedList的实现原理以及各自的特点。如果你能充分理解这些内容,很多实际应用中的相关性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就像如果现在还有人跟你说,“ArrayList和LinkedList在新增、删除元素时,LinkedList的效率要高于ArrayList,而在遍历的时候,ArrayList的效率要高于LinkedList”,你还会表示赞同吗?

现在我们不妨通过几组测试来验证一下。这里因为篇幅限制,所以我就直接给出测试结果了,对应的测试代码你可以访问Github查看和下载。

1.ArrayList和LinkedList新增元素操作测试

  • 从集合头部位置新增元素

  • 从集合中间位置新增元素

  • 从集合尾部位置新增元素

测试结果(花费时间):

  • ArrayList>LinkedList

  • ArrayList<LinkedList

  • ArrayList<LinkedList

通过这组测试,我们可以知道LinkedList添加元素的效率未必要高于ArrayList。

由于ArrayList是数组实现的,而数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在添加元素到数组头部的时候,需要对头部以后的数据进行复制重排,所以效率很低;而LinkedList是基于链表实现,在添加元素的时候,首先会通过循环查找到添加元素的位置,如果要添加的位置处于List的前半段,就从前往后找;若其位置处于后半段,就从后往前找。因此LinkedList添加元素到头部是非常高效的。

同上可知,ArrayList在添加元素到数组中间时,同样有部分数据需要复制重排,效率也不是很高;LinkedList将元素添加到中间位置,是添加元素最低效率的,因为靠近中间位置,在添加元素之前的循环查找是遍历元素最多的操作。

而在添加元素到尾部的操作中,我们发现,在没有扩容的情况下,ArrayList的效率要高于LinkedList。这是因为ArrayList在添加元素到尾部的时候,不需要复制重排数据,效率非常高。而LinkedList虽然也不用循环查找元素,但LinkedList中多了new对象以及变换指针指向对象的过程,所以效率要低于ArrayList。

说明一下,这里我是基于ArrayList初始化容量足够,排除动态扩容数组容量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如果有动态扩容的情况,ArrayList的效率也会降低。

2.ArrayList和LinkedList删除元素操作测试

  • 从集合头部位置删除元素

  • 从集合中间位置删除元素

  • 从集合尾部位置删除元素

测试结果(花费时间):

  • ArrayList>LinkedList

  • ArrayList<LinkedList

  • ArrayList<LinkedList

ArrayList和LinkedList删除元素操作测试的结果和添加元素操作测试的结果很接近,这是一样的原理,我在这里就不重复讲解了。

3.ArrayList和LinkedList遍历元素操作测试

  • for(;;)循环

  • 迭代器迭代循环

测试结果(花费时间):

  • ArrayList<LinkedList

  • ArrayList≈LinkedList

我们可以看到,LinkedList的for循环性能是最差的,而ArrayList的for循环性能是最好的。

这是因为LinkedList基于链表实现的,在使用for循环的时候,每一次for循环都会去遍历半个List,所以严重影响了遍历的效率;ArrayList则是基于数组实现的,并且实现了RandomAccess接口标志,意味着ArrayList可以实现快速随机访问,所以for循环效率非常高。

LinkedList的迭代循环遍历和ArrayList的迭代循环遍历性能相当,也不会太差,所以在遍历LinkedList时,我们要切忌使用for循环遍历。

思考题

我们通过一个使用for循环遍历删除操作ArrayList数组的例子,思考下ArrayList数组的删除操作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list.add("a");list.add("a");list.add("b");list.add("b");list.add("c");list.add("c");remove(list);//删除指定的“b”元素for(int i=0; i<list.size(); i++)("c")()()(s : list) {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 + s)list.get(i)}}

从上面的代码来看,我定义了一个ArrayList数组,里面添加了一些元素,然后我通过remove删除指定的元素。请问以下两种写法,哪种是正确的?

写法1:

public static void remove(ArrayList<String> list) {Iterator<String> it = list.iterator();while (it.hasNext()) {String str = it.next();if (str.equals("b")) {it.remove();}}}

写法2:

public static void remove(ArrayList<String> list) {for (String s : list){if (s.equals("b")) {list.remove(s);}}}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diannao/8162.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自刷广告变现,APP收益如何提高

广告变现&#xff0c;是许多APP开发者和运营者追求的目标。然而&#xff0c;对于一些新手来说&#xff0c;如何进行广告变现&#xff0c;特别是如何去自刷广告变现&#xff0c;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实际上&#xff0c;只要在平台的规则内操作&#xff0c;自刷广告也是可以进…

Colibri for Mac v2.2.0激活版:专业级无损音乐播放器

Colibri for Mac是一款专为Mac用户设计的高分辨率无损音乐播放器。它基于BASS技术构建&#xff0c;为用户带来极致的音频体验。Colibri支持所有流行的无损和有损音频格式&#xff0c;如FLAC、MP3、AAC等&#xff0c;确保音乐播放的清晰度和完美度。其独特的清晰比特完美播放技术…

VS2022Qt6通过ODBC连接MySQL

QSqlDatabase是Qt框架中用于管理数据库连接的类。它提供了一种在Qt应用程序中连接和操作数据库的方式。通过QSqlDatabase&#xff0c;可以连接到各种类型的数据库&#xff0c;并执行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xff0c;Qt通过ODBC连接数据库的第一步就是初始化QSqlDataba…

通过os.dup sys.stdout.fileno捕获标准输出,判断pytorch算子是否fallback到了cpu

通过os.dup sys.stdout.fileno捕获标准输出,判断pytorch算子是否fallback到了cpu 一.代码 某种设备在运行pytorch算子时,如果不支持会自动fallback到cpu,输出的tensor.device却不是cpu,我希望能获取到这个状态。本文通过捕获标准输出,根据终端是否输出fallback字符串,判断是否触…

Android内核之Binder通信写操作:binder_thread_write用法实例(七十一)

简介&#xff1a; CSDN博客专家&#xff0c;专注Android/Linux系统&#xff0c;分享多mic语音方案、音视频、编解码等技术&#xff0c;与大家一起成长&#xff01; 优质专栏&#xff1a;Audio工程师进阶系列【原创干货持续更新中……】&#x1f680; 优质专栏&#xff1a;多媒…

终端安全管理措施有哪些?好用终端安全管理软件推荐(建议收藏)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xff0c;信息安全已成为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xff0c;终端安全为您详细介绍&#xff0c;并推荐几款好用的终端安全管理软件&#xff0c;帮助您更好地保护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是确保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那么&#xff0c;终端安全管理措施…

Kettle连接Mysql数据库时报错——Driver class ‘org.gjt.mm.mysql.Driver‘ could not be found

一、问题描述 当我们使用ETL工具Kettle需要连接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清洗操作,在配置好Mysql的连接串内容后,点击【测试】按钮时报错【错误连接数据库 [MysqlTestConnection] : org.pentaho.di.core.exception.KettleDatabaseException: Error occurred while trying to conne…

如何关闭HDFS的高可用性(HA)

要关闭HDFS的高可用性&#xff08;HA&#xff09;&#xff0c;你需要执行以下步骤&#xff1a; 1. 停止HDFS服务&#xff1a; 在关闭HA之前&#xff0c;首先需要停止HDFS服务。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停止HDFS&#xff1a; sudo service hadoop-hdfs-namenode stopsudo service hadoo…

搭建Springboot的基础开发框架-01

本系列专题虽然是按教学的深度来定稿的&#xff0c;但在项目结构和代码组织方面是按公司系统的要求来书定的。在本章中主要介绍下基础开发框架的功能。后续所有章节的项目全是在本基础框架的基础上演进的。 工程结构介绍 SpringbootSeries&#xff1a;父工程&#xff0c;定义一…

MyBatis高级扩展

五、MyBatis高级扩展 5.1 Mapper批量映射优化 需求Mapper 配置文件很多时&#xff0c;在全局配置文件中一个一个注册太麻烦&#xff0c;希望有一个办法能够一劳永逸。 配置方式Mybatis 允许在指定 Mapper 映射文件时&#xff0c;只指定其所在的包&#xff1a; <mappers&…

算法训练营第60天|LeetCode 647.回文子串 516.最长回文子序列

LeetCode 647.回文子串 题目链接&#xff1a; LeetCode 647.回文子串 代码&#xff1a; class Solution { public:int countSubstrings(string s) {int size s.size();int result 0;vector<vector<int>>dp(size,vector<int>(size,false));for(int i si…

SystemVerilog/Verilog中的仿真延时建模之门延时

提到门延时,就必须重提分布延迟。 分布延迟指模块内信号从(逻辑门的输入到输出)或者(线网的延迟)。这里虽然简短一句话,却涵盖非常大的信息量。 一 门延迟种类 今天我们着重看门延迟。常见门延迟主要有三种: 注意!:如果信号从0/1/z变化到x,那么此时的门传输延迟为上…

C语言 函数概述

好 接下来 我们来讲函数 构建C程序的最佳方式 就是模块化程序设计 C语言中 最基本的程序模块被称为 函数 所以 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里 我们讲个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时 为了逼司马懿出战 派人送给力司马懿一件女人衣服 司马懿只是为使者 诸葛亮的饮食起居 使者感叹…

AI绘图神器!InstantStyle保留风格进行文本到图像生成

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xff0c;我们可以看到AI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xff0c;尤其是在视觉艺术领域。最近&#xff0c;一个名为InstantStyle的全新框架引起了广泛关注&#xff0c;它是一个创新的文本到图像生成框架&#xff0c;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有效地分离…

【NumPy数组】:深入解析numpy.array()函数

NumPy数组&#xff1a;深入解析numpy.array()函数 引言 在Python的数据科学世界中&#xff0c;NumPy库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NumPy&#xff08;Numerical Python的简称&#xff09;是一个开源的Python库&#xff0c;用于进行大规模数值和矩阵计算&#xff0c;同时提供了…

Python实现3D建模工具(下)

#Python实现3D建模工具 ###用户接口 我们希望与场景实现两种交互&#xff0c;一种是你可以操纵场景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模型&#xff0c;一种是你拥有添加与操作修改模型对象的能力。为了实现交互&#xff0c;我们需要得到键盘与鼠标的输入&#xff0c;GLUT允许我们在键盘…

IoTDB 入门教程 基础篇⑥——数据库SQL操作 | 数据库管理和数据读写

文章目录 一、前文二、数据库管理2.1 创建数据库2.2 查询数据库2.3 删除数据库 三、数据读写3.1 查询数据3.2 新增数据3.3 修改数据3.4 删除数据 四、参考 一、前文 IoTDB入门教程——导读 本博文主要讲述数据库管理和数据读写 二、数据库管理 2.1 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JVM】类加载机制及双亲委派模型

目录 一、类加载过程 1. 加载 2. 连接 a. 验证 b. 准备 c. 解析 3. 初始化 二、双亲委派模型 类加载器 双亲委派模型的工作过程 双亲委派模型的优点 一、类加载过程 JVM的类加载机制是JVM在运行时&#xff0c;将 .class 文件加载到内存中并转换为Java类的过程。它…

全面升级企业网络安全 迈入SASE新时代

随着数字化业务、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xff0c;企业的业务部署环境日渐多样化&#xff0c;企业数据的存储由传统的数据中心向云端和SaaS迁移。远程移动设备办公模式的普及&#xff0c;企业多分支机构的加速设立&#xff0c;也使得企业业务系统的用户范…

第IV章-Ⅱ Vue3中的插槽使用

第IV章-Ⅱ Vue3中的插槽使用 基本插槽默认内容 具名插槽作用域插槽 在 Vue 3 中&#xff0c;插槽&#xff08;slots&#xff09;是一种强大的模式&#xff0c;用于将模板代码从父组件注入到子组件中&#xff0c;使得子组件的内容可以在使用时被自定义。Vue 3 中的插槽用法包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