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署困难 (Deployment Difficulty & Risk)
- 单体痛点:
- 整体部署: 对单体应用的任何微小修改(哪怕只是一行代码),都需要重新构建、测试和部署整个庞大的应用程序。
- 部署频率低: 由于部署过程复杂且风险高,发布周期通常很长(几周甚至几个月)。
- 高风险: 一旦部署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整个应用瘫痪,影响所有业务功能。回滚也同样复杂和耗时。
- 部署窗口限制: 往往需要在业务低峰期(如深夜或周末)进行部署,限制了业务的快速迭代。
- 微服务解决方案:
- 独立部署: 每个微服务都是一个独立的部署单元。可以随时修改、测试和部署单个服务,而无需触动其他服务。
- 高频部署: 显著缩短发布周期,可以实现每天甚至每天多次部署,更快地将新功能交付给用户。
- 降低风险: 单个服务的部署失败只会影响该服务的功能范围(理想情况下)。可以更容易的进行金丝雀发布、蓝绿部署等低风险发布策略。
- 无特定部署窗口: 可以更灵活的安排部署时间。
2. 技术栈陈旧与演进困难 (Outdated Technology Stack & Evolution Difficulty)
- 单体痛点:
- 技术锁定: 整个应用通常被锁定在一个技术栈(如特定的编程语言、框架、数据库)上。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技术栈可能会变得过时或不再是最优选择。
- 升级困难: 对底层框架或库进行重大升级是一项艰巨且风险极高的任务,可能需要对整个代码库进行大量修改和回归测试。
- 采用新技术成本高: 想要在单体应用中尝试或引入新的语言、数据库或框架非常困难,往往需要大规模重构。
- 技术债务累积: 由于难以进行改造,技术债务会不断累积,进一步拖慢开发速度和增加维护成本。
- 微服务解决方案:
- 技术异构性 (Polyglot): 每个微服务都可以根据其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栈。可以使用 Java 处理事务,用 Python 做数据分析,用 Node.js 处理高并发 IO 等。
- 渐进式升级与替换: 可以更容易的对单个服务进行技术升级,甚至用新技术完全重写某个服务,而不会影响其他服务。
- 拥抱创新: 在现有的微服务中可以尝试和应用最新的技术和模式。
- 隔离技术债务: 技术债务可以被限制在单个服务内部,更容易管理和偿还。
3. 扩展性差 (Poor Scalability)
- 单体痛点:
- 整体扩展: 无法针对应用的不同部分进行差异化扩展。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功能(如用户认证)成为性能瓶颈,也必须扩展整个应用程序的实例。
- 资源浪费: 扩展整个应用意味着所有组件(即使是低负载的组件)都需要更多的资源(CPU、内存),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
- 受限于“短板”: 整个应用的扩展能力往往受限于其中最难扩展或资源需求最高的那个组件。
- 微服务解决方案:
- 独立扩展: 可以根据每个服务的实际负载和资源需求,独立的扩展或缩减其服务实例数量。
- 资源优化: 可以为不同的服务选择不同配置的硬件或实例类型(如 CPU 密集型、内存密集型、IO 密集型),实现更精细化的资源管理和成本优化。
- 更高的整体扩展性: 打破了单体应用中“短板”的限制,系统的整体扩展能力更强。
4. 团队协作效率低 (Low Team Collaboration Efficiency)
- 单体痛点:
- 代码库庞大: 所有开发人员都在同一个庞大、复杂的代码库上工作。
- 熟知业务功能: 开发人员需要理解整个系统的很多部分才能进行有效的修改,上手难度大,新人培养周期长。
- 开发瓶颈: 大量开发人员同时修改同一个代码库,容易产生代码冲突,需要频繁合并代码,降低开发效率。协调成本高。
- 职责不清: 随着系统变大,模块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职责划分不清晰,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或重复造轮子的情况。
- 决策缓慢: 对架构或重要组件的修改需要协调多个团队或大量人员,决策过程缓慢。
- 微服务解决方案:
- 小型、专注的代码库: 每个微服务的代码库相对较小,业务逻辑更聚焦。
- 降低业务功能: 开发人员只需要深入理解他们负责的一到两个服务,更容易上手和维护。
- 团队自治与并行开发 (Conway’s Law): 可以组建小型、跨职能的自治团队,每个团队负责一个或多个服务的完整生命周期(开发、测试、部署、运维)。团队之间可以并行开发,减少了协调和冲突。
- 明确所有权: 每个服务有明确的归属团队,职责清晰。
- 更快的决策: 团队可以在其负责的服务范围内更快的做出技术决策。
此外,微服务还能解决一些其他的单体痛点:
- 可靠性/容错性差 (Poor Reliability/Fault Tolerance): 单体应用中一个模块的严重错误(如内存泄漏、死循环)可能导致整个应用崩溃。微服务通过故障隔离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弹性,一个服务的失败不应导致整个系统不可用(需要配合熔断、降级等机制)。
- 维护成本高 (High Maintenance Cost): 修改庞大、耦合度高的单体代码库非常耗时且风险高。微服务使得修改和维护的范围更小、更可控。
总之,采用微服务架构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解复杂性,来解决单体应用在敏捷性、可扩展性、技术选型、容错性、团队效率等方面遇到的瓶颈和挑战,从而更好的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