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率先迈出了造车新势力出海一大步"
作者 | 魏强
编辑 | 卢旭成
4月15日,小鹏汽车在香港举行小鹏全球热爱之夜和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
当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把香车X9交付给香港首批车主的时候,脸上露出经典的笑脸。
中国造车新势力“三傻”——当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经历至暗时刻的时候,当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努力摆脱对理想L系列的大单品依赖,寻找第二曲线的时候,当小米汽车因为两起死亡事故推迟小米YU7发布的时候,何小鹏在得意的笑,因为他在2024年就迈过了这个坎。
易车网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终端最新销量数据显示,4月首周,小鹏汽车以0.75万辆摘得4月首周新势力销冠,周销量环比大涨超21%。这得益于小鹏MONA M03连续4个月的月交付超1.5万辆;小鹏P7+上市4个月,累计交付超4万辆。新款小鹏G6、G9交付工作的逐步推进也有助于小鹏汽车销量的增长。
有了MONA M03和小鹏P7+的销量打底,小鹏汽车推出商务车X9(参考腾势,一周还卖0.26万辆),要的就是利润和高端科技形象支持了,也在加持出海。
更重要的是,小鹏汽车要在新十年(2025-2035)讲新的故事——“点亮科技树的关键,在于掌握根节点的基础技术。我们最重视以及布局最早的就是AI和能源技术,未来小鹏的AI和能源技术会驱动整个体系同步进化,这也是我们和其他企业的最大差异。”何小鹏说。
只有迈过生死线的造车新势力汽车品牌才有底气、心情谈科技树和出海。
蓝鲨硬科技盘点发现,那些破产倒闭的企业创始人有很多共性的特征——1、做过企业高管,但没做过创业家。
2、在大平台长袖善舞,却不善于撸起袖子、弯腰干苦活累活;
3、善于打顺风牌,但逆风局很难熬过;
4、对钱不敏感,融资提前量不够,花钱大手大脚,往往失血而突然死亡;
5、产品研发能力不过硬,没有类似蔚来ES8、理想L和小鹏MONA等爆款车型。
6、产品迭代速度过慢,比如威马开始是有畅销车型的,但后续没有新品顶上,慢慢衰败。
7、心慈手软,团队迭代速度过慢,不敢果断降本增效。
而何小鹏、李想、李斌、朱江明、雷军等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之所以能持续取得成功,蓝鲨硬科技认为,是因为:
1、他们都是连续、成功的创业家。雷军就不用说了,从金山软件到金山办公到金山云再到小米集团,做什么成什么。无论是何小鹏创业做UC优视并以43.5亿美元卖给阿里实现了财务自由,还是李想连续创立泡泡网、汽车之家,以及李斌创立易车、摩拜等,他们都是是成功的连续创业家。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是连续创业家。
2、因为多次做过从0-1的创业,他们能自己做苦活累活,比如何小鹏自己亲自管供应链。
3、他们既能做风口上的猪,但遇到挑战时,也能顶住。比如小鹏汽车2022年的危机,蔚来汽车2019年和现在的危机,理想汽车的MEGA危机,何小鹏等创始人都亲自顶上,排兵布阵,熬过至暗时刻,让企业重回高增长通道。
4、对钱很敏感,他们既能融大量的钱,又很会省钱。(看看蔚来融了多少钱,超1000亿元)
5、产品能力强,他们不断推出类似理想L系列、蔚来ES系列,以及小鹏P7+和MONA M03这样的爆款。
6、产品、技术迭代快——从小鹏汽车G6到P7到MONA M03、小鹏P7+,再到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再到机器人,小鹏汽车都踩在科技树的关键节点上。
7、心狠手辣——当发现原创始团队适应不了新的市场竞争形势,马上让其下台,换上新的核心骨干,比如何小鹏引入长城汽车2号人物王凤英做总裁,让原来的两位联创做顾问。他们也敢于裁员降本。比如小鹏汽车员工数2023年比2022年减少2279人。蔚来汽车近期也换掉了销量目标没完成的乐道总裁艾铁成,优化不赚钱的团队。
显然,何小鹏目前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在点亮科技树和出海通道,但他也意识到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淘汰赛在加速,小鹏要想在未来胜出,必须加大在技术、企业综合体系、综合商业化能力和全球化这四个方面的投入。
对话何小鹏
在这次发布会前后,小鹏汽车还举办了媒体沟通会,以下是沟通会内容整理,蓝鲨硬科技有删减:
提问:小鹏X9改款上市发布会首次面向全球市场,原因是什么?
何小鹏:这一次我们站在香港面向全球开发布会,实际上我们已经为此筹划好多年。五年前,小鹏进入欧洲市场时,我就希望未来能以更好的车型、技术、服务和差异化定位走向全球。昨天是小鹏首次全球发布会,未来还会有更多。我们不仅要在中国把产品、智能化和服务做好,还希望在更多国家落地。
小鹏进入全球市场的方式与其他车企不同。首先,我们定位为高科技公司;其次,我们希望以中高端形象进入,避免同质化竞争。第三,我们希望在多个区域进行研发、制造和深度本土化服务。我们会采取稳健的全球化策略,先做好服务、维修、充电和OTA等基础工作。2025年和2026年,大家会看到小鹏更多产品线快速进入全球,呈现出一个有趣、科技、差异化的中高端品牌形象。
提问:小鹏在 “蔚小理” 中定位相对较低,考虑到全球化,小鹏是否会调整自身品牌定位?
何小鹏: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首先,今年和明年,小鹏汽车在国内将推出丰富的产品线,涵盖超高端、中高端等不同定位。例如,我们计划推出售价接近200万元的飞行汽车。X9是小鹏在汽车生态里面的旗舰,所以昨天发布的新车相比2024款是增配,但不加价。
在海外,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智能和OTA等差异化的售后服务来打造品牌特色。因此,我们在海外的定位与国内会有所不同。而且,我们在国内销售的车型并非全部面向海外市场。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品牌的认知和对车型矩阵的认知都不同。因此,我们会选择市场表现良好、更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车型进行推广。
所以,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不是性价比高的中国电动车品牌,而是能够提供最具竞争力、最有价值、有前瞻性的技术,并且具备质量和品牌定位的车企。
提问:小鹏如何满足全球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何小鹏:我呼吁更多国家参考中国和美国,尽快出台城市及高速自动辅助驾驶相关法规。目前欧洲、东南亚及香港等地主要遵循联合国交通法规,希望有更多国家或地区思考如何加速法规的确定。实际上,小鹏在全球销售的车型都具备支持自动辅助驾驶的软硬件OTA能力。一旦各地交通法规明确,且我们的软硬件符合法规要求,我们将尽快在这些地区推出自动辅助驾驶功能。
提问: 小鹏如果想要在2025年底“稳坐钓鱼台”,作为 CEO 你要抓好的最重要的事情分别是什么?
何小鹏:我们2025年底肯定不可能 “稳坐钓鱼台”。我相信,未来的3到5年,这个市场的竞争还会保持如此强度,包括在中国甚至全球。总体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有4件。
第一是技术。接下来每三年一个阶段,科技都会发生巨大的跳跃式发展,因此技术平台非常重要。
第二是企业的综合体系。实际上就是整个的组织、流程、工具,我认为非常之重要,它是小鹏能够打胜仗的基础。
第三是综合商业能力。钱从哪来?钱为什么省下来?钱花到哪里去?为什么将来可以挣更多的钱?为什么能够有定价权?这一系列的商业能力非常重要。
第四是全球化。我们期待在下一个十年,小鹏有一半以上的汽车销量来自于中国以外的市场。我们期望让科技服务于普通老百姓,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但这个事情我们还是刚刚开始打基础,从2024年开始发力,2025年稍微开始扩大范围。未来三到五年,这4件事情可能都是我们最核心的思考。
提问:你曾说过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进入淘汰赛阶段,原因是什么?电动汽车品牌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
何小鹏:过去20多年,中国很多行业都是少数几家独大,多的也就四五家。与软件服务、AI关联越紧密的行业,竞争越激烈,因为软件易于平台化,而硬件较难。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年销量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但其车内硬件平台在不同车系中差异非常大。
我认为从2024年到2034年这十年,科技还会有数代的快速发展,且主要来自AI领域。AI驱动的汽车变革将加速,所有汽车公司首先必须实现软件平台化,其次必须极大加强研发投入。
之前中国有成百上千家手机公司,现在本土手机公司只剩6家。中国汽车公司过去加上商用车有100到200家,加上新势力车企大约有400到500家,我认为最终能留下来的也就10家以内。这种变化肯定会在中国发生。
这种转变可能在未来10到20年影响更多国家的用户,他们也会逐步接受。至于这种趋势和节奏有多强,大家都不知道,但事实上它一定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