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哈希表(Hashtable)
哈希表是一种高效的键值对数据结构,通过散列函数将键映射到表中的位置,实现快速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Redis 广泛使用哈希表来实现 Hash 对象和数据库的键值存储。以下将从结构设计、哈希冲突与链式哈希、rehash、渐进式哈希和哈希触发条件等角度详细介绍 Redis 中的哈希表。
1. 结构设计
在 Redis 中,哈希表(dict)由两个哈希表数组(dictht)组成,用于实现渐进式 rehash,以应对数据量增大时的性能问题。每个哈希表数组包含一个哈希表节点(dictEntry)的指针数组。哈希表节点用于存储实际的键值对,并通过链地址法处理哈希冲突。
哈希表结构
typedef struct dictht {dictEntry **table; // 哈希表数组unsigned long size; // 哈希表大小unsigned long sizemask; // 哈希表大小掩码,用于计算索引值unsigned long used; // 哈希表中已使用的节点数量
} dictht;typedef struct dict {dictType *type; // 类型特定函数void *privdata; // 私有数据dictht ht[2]; // 哈希表,支持渐进式 rehashlong rehashidx; // rehash 索引,-1 表示没有进行 rehashunsigned long iterators; // 当前正在运行的安全迭代器数量
} dict;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void *key; // 键union {void *val; // 值uint64_t u64; // 无符号整数值int64_t s64; // 有符号整数值double d; // 双精度浮点值} v;struct dictEntry *next; // 指向下一个哈希表节点,解决冲突
} dictEntry;
主要字段介绍
- table:指向哈希表节点指针数组的指针。
- size:哈希表的大小,即哈希表数组的长度。
- sizemask:哈希表大小掩码,用于计算键的索引值。
- used:哈希表中已使用的节点数量。
- rehashidx:rehash 的索引,表示当前进行到哪个位置,-1 表示没有进行 rehash。
- type:指向哈希表类型特定函数的指针,用于实现不同类型的哈希表。
- privdata:指向私有数据的指针,可以用于存储与哈希表相关的额外信息。
2. 哈希冲突及链式哈希
哈希冲突
哈希冲突是指不同的键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得到相同的索引值,从而映射到哈希表数组的同一位置。哈希冲突是哈希表的一种常见问题,需要有效的处理机制来解决。
链式哈希
链式哈希是一种解决哈希冲突的常用方法。它通过链表的形式,将所有哈希值相同的键值对连接在一起。每个哈希表数组的元素(dictEntry)都指向一个链表的头节点,当发生哈希冲突时,新节点被插入到链表的头部。
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void *key; // 键union {void *val; // 值uint64_t u64; // 无符号整数值int64_t s64; // 有符号整数值double d; // 双精度浮点值} v;struct dictEntry *next; // 指向下一个哈希表节点,解决冲突
} dictEntry;
插入操作
在哈希表中插入键值对时,Redis 首先计算键的哈希值,并将其映射到哈希表数组中的一个位置。如果该位置已经有其他节点,则通过链地址法将新节点插入到链表的头部。
int dictAdd(dict *d, void *key, void *val) {dictEntry *entry = dictAddRaw(d, key);if (!entry) return DICT_ERR;dictSetVal(d, entry, val);return DICT_OK;
}
查找操作
在哈希表中查找键对应的值时,Redis 通过计算键的哈希值来确定其在哈希表数组中的位置,然后遍历链表查找对应的键值对。
dictEntry *dictFind(dict *d, const void *key) {if (d->ht[0].size == 0) return NULL;dictEntry *he = dictFindRaw(d, key);if (he == NULL) return NULL;return he;
}
删除操作
在哈希表中删除键值对时,Redis 同样通过计算键的哈希值来确定其位置,然后遍历链表找到对应的节点并将其删除。
int dictDelete(dict *d, const void *key) {if (dictSize(d) == 0) return DICT_ERR;if (dictDeleteRaw(d, key) == DICT_OK) {if (d->ht[0].used == 0) _dictReset(&d->ht[0]);return DICT_OK;}return DICT_ERR;
}
3. rehash
rehash 的必要性
随着哈希表中元素数量的增多,哈希表的负载因子(load factor)会不断增大,从而影响性能。为了维持哈希表的性能,Redis 需要进行 rehash 操作,即重新分配哈希表的大小,并将原有的键值对重新分布到新的哈希表中。
rehash 过程
- 初始化新哈希表:当需要进行 rehash 时,首先为哈希表分配新的哈希表数组,并调整新哈希表的大小。
- 迁移节点:将旧哈希表的所有节点逐个迁移到新哈希表中。迁移过程中,计算每个节点的新哈希值,并将其插入到新哈希表的对应位置。
- 完成 rehash:当所有节点都迁移完成后,释放旧哈希表的内存,将新哈希表替换为当前哈希表。
void _dictRehashStep(dict *d) {if (d->iterators == 0) dictRehash(d, 1);
}
4. 渐进式 rehash
渐进式 rehash 的基本思想
渐进式 rehash 的基本思想是:将哈希表的扩容操作分摊到多次操作中完成,而不是一次性完成,从而避免一次性 rehash 带来的性能问题。通过渐进式 rehash,Redis 可以在保证高效操作的同时,平滑地完成哈希表的扩容。
渐进式 rehash 的具体实现
- 分阶段迁移:在每次对哈希表进行增删查改操作时,逐步将旧哈希表的节点迁移到新哈希表中。每次操作迁移一部分节点,直到旧哈希表的所有节点都迁移完成。
- 维护 rehash 状态:在进行 rehash 过程中,Redis 维护一个 rehash 索引(rehashidx),表示当前迁移到哪个位置。每次操作完成后,rehash 索引会相应更新,直到所有节点迁移完成。
- 完成 rehash:当所有节点迁移完成后,释放旧哈希表的内存,将新哈希表替换为当前哈希表。
void _dictRehashStep(dict *d) {if (d->iterators == 0) dictRehash(d, 1);
}
渐进式 rehash 的优点
- 平滑过渡:通过逐步迁移节点,避免了一次性 rehash 带来的性能波动。
- 低延迟:每次操作只迁移一部分节点,保证了每次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不会过高,从而降低延迟。
5. 哈希触发条件
哈希表的 rehash 触发条件主要有两个:
- 负载因子:当哈希表的负载因子超过一定阈值时,触发 rehash 操作。负载因子等于已使用的节点数量除以哈希表的大小。Redis 的默认阈值是 1,当负载因子超过 1 时,会触发 rehash。
- 内存使用情况:当 Redis 内存使用情况达到
一定水平时,也会触发 rehash 操作,以保证内存的高效使用。
通过这两个条件,Redis 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哈希表的 rehash,从而维持哈希表的性能和内存利用率。
结论
通过上述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哈希表的设计思想和实现原理,从而在实际开发中更好地利用哈希表提供的优势。在 Redis 中,哈希表通过高效的键值对存储和渐进式 rehash 机制,实现了高性能和低延迟的操作,适用于多种场景如键值存储、缓存等。了解这些优化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利用 Redis 的性能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