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以下理由:
合法依规
每天不超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这是国务院令第146号,很多年前就明确要求的,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也早就推行了很多年的;对确有实际需要的岗位,也有经过行政审批的“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也就是依法依规,完全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用工的需要。
修养生息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市场环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学习和再充电。仅仅按照《劳动法》每周44小时,即单双休交替、甚至单休的时间对于绝大多数知识技能型劳动者再学习、再充电,时间太少了。不足以满足复杂程度稍高的再学习再提高方面的要求。
从未婚劳动者的角度,单休让很多人甚至没有时间谈恋爱,这显然对人口结构有长远不良影响。
从已婚有家庭的劳动者角度,单休让劳动者育儿和养老方面的时间捉襟见肘,会更加压榨和降低生育的意愿,对人口结构有长远不利的影响。增加劳动者的社会压力、增加劳动者养家糊口的成本(可能需要额外的护工,本该休息日调休的请假等)、降低家庭的幸福感。
就业机会
用人单位需要的劳动力的以“人 时间”计算的总工作量一致的情况下,减少单个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可以增加一部分富余工作岗位到全社会,对解决就业问题是有益的。可以容易通过薪资福利角度的会计折算摊平、并不至于增加用人成本。——相反,用人单位则是处于自私自利的动机,通过工作时间上几乎无成本增加,压榨劳动者,让工作计划减少、过于集中,减少就业机会的同时,还有其它负面影响。
增加的休息时间可以让劳动者用于生活、家庭必须的开支、消费、采购,以及休闲。——这对于第三产业和商业服务业景气程度低于一二线城市的地区,都能够大大促进第三产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更多就业机会!
精神面貌
双休普及至少短期内能够显著改善人民的幸福感,尤其是那些绝大多数还在996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这个影响面非常之大。——甚至有条件地不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情况下、牺牲一点点实际工资福利来推行这个做法都是值得的。
产业升级
仍然需要对劳动者进行持续高强度压榨的岗位、企业和行业是否值得持续用牺牲劳动者、社会的、长远的利益去变相补贴和鼓励?——这种自发的企业行为毕竟是短视的。应该鼓励企业家和创业者优胜劣汰,促进产业升级,也应该注重“以人为本”。
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智造……未来能被取代的人工的岗位越来越多。未来富余劳动力增加会是一个趋势。从制度上早做铺垫和准备。
尤其是,未来的我国,势必要领袖第三世界乃至成为重要的一极,仍然停留在缺乏对劳动者人文关怀的一味要求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角度,已经有些过时了。要有文化输出,让世界他方更多人民群众,可以看到中国劳动者的今天、更是他们所能期待的更好的未来。——而不是继续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