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日常环境监测
洁净区环境监测作为污染控制策略(CCS)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监测旨在将粒子和微生物污染风险降至最低的控制措施。下面内容,中邦兴业小编将与大家做个详细的分享。
环境监测计划
评估和定义粒子、微生物监测所需的合适取样点、取样类型、取样量和取样频率,这些要素用于执行洁净环境系统性能确认(EMPQ)。
根据EMPQ结果,调整和定义部分要素进行日常风险评估后,输出风险评估报告,依据报告内容生效SOP作为日常环境监测取样计划(SOP应有点位频率汇总表和布点图内容),且SOP应包含数据管理内容,需要把日常数据统计利用起来。
按取样计划执行获得数据来评价环境中的粒子和微生物分布情况,开具环境监测COA并告知使用部门。持续收集、分析、回顾数据,不断支持警戒限、行动限、环测要素、菌种库的建立及更新。变更及定期回顾推动的监测策略评估将持续确保控制措施有效。洁净区退役时,可在变更控制流程下进行回顾分析得到最终的环境监测评估,以证明该环境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基于风险的环境监测程序要考虑的一般要点
1、静态环境监测点位可按照ISO 14644-1的数量规则进行均匀布点,亦可根据风险评估及气流流型数据增减点位。动态环境监测点位则需要通过风险评估输出,风险评估又基于工艺流、人物流的关键复杂性、暴露情况、所涉及的操作与距离、常规监测数据(若有)、确认期间获得的数据以及环境中分离的典型微生物菌群知识。
在执行评估之前需定义几个要素:范围、风险因素、风险管理工具及风险因素评级标准。评估流程一般为定义关键、非关键区,识别范围内风险因素,评估风险因素等级,根据风险等级策略布点定频率,执行监测进行风险控制,得到数据获得风险降低及接受。
微生物和微粒污染最有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并因此具有最高风险区域或位置,应包括:
l靠近暴露产品或接触产品表面和关键的区域(如,填充针、塞碗)
l与干预相关的活动
l最难以进入或难以清洁和消毒的区域
l洁净室操作员活动频繁和/或复杂的位置(如,触摸面板、摄子、门把手)
l人员多、人员量大的区域(如,更衣室入口)
l高物流区域
l在生产过程中,什么地点最容易长菌
l哪些地方是清洁、消毒或灭菌时最难覆盖/接触或最难奏效的部位
2、洁净室内均匀的几何图形或网格轮廓,以覆盖整个区域
3、由于某些限制或替代/最坏情况的范围而不会成为取样点的评估和理由
4、确认期间获得的历史数据和/或数据
5、厌氧生物
6、气流可视化研究,即烟雾研究,特别关注气流的死角部位,可作为区域最差点。
环境日常监测风险评估
评估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监测状态、监测项目与方法、监测点位、监测频率、培养条件。
监测状态
洁净室、洁净空气设备和人员的常规监测都应该在“动态”下进行,但需考虑到HVAC系统停机后洁净区恢复确认时需进行静态测试。建议洁净区应进行定期“静态”监测,通过获得的数据分析再降低频次。
监测项目与方法
温湿度和压差监测已逐步实行EMS化,其他物理参数则在洁净环境系统进行确认,在此主要聚焦粒子和微生物监测。
✫中国GMP(2010年修订)各洁净级别粒子监测标准如下表所示:
D级动态粒子标准未预先确定,但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或常规数据分析后确定。
对于粒子监测的单次取样量,有以下示例讲解:
粒子单次取样量计算公式说明:
式中V S代表取样点单次取样最低量,用L表示;
Cn,m代表相关等级规定的最大被考虑粒径的等级限值;
20代表当粒子浓度处于该等级限值时,可被检测到的粒子数。
下表提供以下法规及机构的粒子监测标准,以供参考:
✫中国GMP(2010年修订)各洁净级别微生物动态监测标准如下: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或常规数据分析后确定微生物静态监测标准,初期考虑设定和动态标准一致,或设定为动态标准的一半。
微生物监测分为空气微生物和表面微生物监测。空气微生物监测中,沉降菌取样是一种被动取样方法,浮游菌取样是一种主动取样方法。表面微生物监测是对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表面进行取样,较多使用的是接触碟法。
对于浮游菌单次取样量,建议A、B级单次动静态取样量均为1000L;C级单次动静态取样量均为500L;D级单次动静态取样量均为100L。考虑到动静态取样量的统一对于日常操作的便利性、动态取样量增加能采样到操作区更多代表性的空气以获得支持性数据及行业发展趋势,这边对B级、C级的动静态浮游菌测试给出了相同的取样量。具体可以参考:GB/T16293-2022采样量,如下表所示:
这里,也放置国内外主要法规及机构的微生物监测标准,以供参考:
监测频率
基于点位评估中风险因素等级定义监测频率,因地制宜。推荐A级采用每班次连续监测粒子微生物,操作结束进行表面监测;B级考虑和A级类似的方式,适当调整采样量和频率;C级每半月、D级每月粒子、微生物全测。无论采取何种频率都必须满足药典法规的基本要求,下图提供不同法规及机构的监测频率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