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layPort(简称DP)是一个由PC及芯片制造商联盟开发,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标准化的数字式视频接口标准。该接口免认证、免授权金,主要用于视频源与显示器等设备的连接,并也支持携带音频、USB和其他形式的数据。
eDP ( Embedded DisplayPort )协议是针对DP(Display Port)应用在嵌入式方向架构和协议的拓展,所以eDP协议完全兼容DP协议。eDP多用做平板,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屏的接口。
DP具有三大基本架构包含影音传输的主要通道(Main Link)、辅助通道(AUX)、与热插拔(HPD)。
Main Link:用来传输各种类型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Main Link由1~4对差分线构成,这些数据线是单向的,从source指向sink。Main Link具体需要几对数据线,取决于屏幕的分辨率和颜色位数。
AUX:是一条独立双向半双工的传输通道,它也是一对差分信号线。其数据传输速率1Mbps,用来传输配置参数与指令。该通道提供Link Services和Device Services。具体来说它与EDID及DPCD存储器相连,并通过总线方式读写。其中EDID为显示标识数据,用于存储显示器的相关参数。DPCD为DP接口配置数据,与链路管理层相连,用于链路层面的配置。
HPD:该项功能是可选的,实现中断以及链路故障通知。
1.AUX硬件电路
显卡,显示器,部分eDP屏的接口中AUX通道采用这种电路。发送端P端下拉到地,N端上拉到DP_PWR(一般3.3V)。接收端P端上拉到2.5~3.3V,N端下拉到地。
实测接收端电容前波形:
接收端电容后波形:
SoC芯片,大部分eDP屏的接口中AUX通道采用这种电路。传输通道无上下拉。
实测接收端波形:
2. DP AUX状态机
DP的辅助通道是双向半双工通道。Source源端是主设备(called AUX CH Requester) ,Sink接收端是从设备(called AUX CH Replier) 。
AUX CH DPTX 状态机如图所示。
AUX CH DPRX 状态机如图所示。
当源端发送一个请求传输,终端就响应一个回复传输。
DPTX进入S2状态,处于“Talk Mode”,必须发送Request命令。
发送Request命令后,DPTX进入S3状态,处于“Listen Mode”,等待DPRX回复命令。回复接收完回到S2状态。如果在400us内没收到回复,也回到S2状态。
DPRX进入D1状态,处于“Listen Mode”,必须等待一个Request命令。
接收到Request命令后,DPRX进入D2状态,处于“Talk Mode”,发送回复命令,回复完成后回到D1状态。此外必须在300us内发送回复,如果超时也回到D1状态。
3. AUX传输原理和波形
DP AUX通道采用mancheter II编码传输。
如图,mancheter II编码内含一个自建时钟,用两位表示一位,比如‘10’(由高到低)表示1,‘01’(由低到高)表示0。
AUX传输分为4个阶段:
(1)预充电:以曼彻斯特II码连续传输10到16个0
(2) AUX SYNC:以曼彻斯特II码连续传输16个0,然后进入SYNC END,连续传输2位高电平和2位低电平(实测AUX_CH_n端波形是AUX_CH_p端波形相反)
(3) 发送数据:发送的数据量是字节8bit的整数倍
(4) AUX STOP:连续传输2位高电平和2位低电平,在STOP后立即释放AUX CH
需要注意的是SYNC END和SYNC STOP是连续两个高电平,两个低电平,这在Manchester II code里是非法的,接收端必须能识别出来。
AUX交互过程,每次传输都是先由Source端先按上述4个阶段发送命令,地址或数据,然后再由Sink端按上述4个阶段发送响应或数据。
4.AUX传输命令
从Source端发起的事务称为请求事务,从Sink端返回的事务称为回复事务。所有事务必须发送”AUX SYNC”命令为开头,以’AUX STOP’命令作为结束。
传输时,一个4-bits命令COMM3:0先发送,接着发送一个20位的地址ADDR19:0,DisplayPort 功能、状态和控制功能直接映射到 20 位地址空间。在命令和地址传输之后,必须传输数据字节,支持burst模式,最大为16bytes。
传输类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Native AUX传输,另一种是I2C-over-AUX传输。由发请求事务时COMM3:0的bit3决定。
4.1命令COMM3:0定义
(1)请求事务定义:
• bit 3 = Native AUX or I2C_over_AUX
• 0= I2C_over_AUX
• 1= Native AUX
• bits2:0 = 请求类型
• 000 写
• 001 读
(2)回复事务定义:
• bits1:0
• 00 = AUX_ACK
•对写事务而言,所有数据字节已经写入
•对读事务而言,接下来准备回复读请求。当并非所有字节都可用时,DPRX可以在发送请求的数据字节总数发送‘STOP’。
• 01=AUX_NACK
•对写事务而言,
•AUX NACK 后面必须跟一个数据字节“M”,其中“M”表示成功写入的数据字节数。
•当 DPTX 正在写入 DPRX 不支持的 DPCD 地址时,DPRX 应回复 AUX NACK ,并且“M”等于 0。
•对读事务而言,
•DPRX 接收到对不受支持的 DPCD 的AUX 读取请求地址时,必须回复 AUX ACK 并且数据设为零,而不是回复 AUX NACK
• 10=AUX_DEFER
•未准备好写入/读取回复, DPTX 可以稍后重试。
•11 = reserved
4.2 Native AUX 请求传输规则
写请求示例波形
读请求示例波形
(1)写请求事务
对于写入事务 (COMM3:0 = 1000),请求事务的字节数 = LEN7:0+1,写完数据后即‘STOP’
(2)读请求事务
对于读取事务 (COMM3:0 = 1001),在LEN7:0后立即‘STOP’
4.3 Native AUX 回复传输规则
写回复示例波形
读回复示例波形
(1)对写请求的回复事务必须以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结束:
(a)DPRX 已收到写入请求,并已完成写入。 DPRX必须回复AUX _ACK
(b)DPRX 已收到写入请求,但尚未完成写入。 DPRX必须回复 AUX_NACK,然后,写入的数量字节 M 作为 DATA0_7:0。
(c)DPRX 已收到写入请求,但尚未准备好接收写入请求。DPRX必须回复 AUX_DEFER。
(2)对读取请求的回复事务必须以以下四个条件之一结束:
(a)DPRX已收到读取请求,但尚未准备好回复读取的数据。 必须通过发送 AUX DEFER 作为第一个 COMM3:0 来结束事务。
(b)DPRX已收到读取请求并准备就绪。 必须通过发送 AUX_ ACK 作为第一个命令来回复,发回请求的字节数.
(c)DPRX接收到一个读取请求,并且已准备好一些(M + 1 个字节)但不是全部请求的数据字节。 必须通过发送 AUX_ACK 作为第一个命令来回复,发回可以回复的字节数
(d)DPRX已收到 N 个字节的读取请求并准备就绪。 必须以 AUX _ACK 作为第一个命令进行回复,发回请求的字节数。
4.4 I2C-over-AUX传输
发请求事务时COMM3:0的bit3为0,则表示该请求是I2C-over-AUX传输。其他bit定义如下图。
DP协议上规定了I2C-over-AUX传输的命令,这个指令相对比较灵活的。因为I2C传输过程较长,会涉及多个字节传输。DP协议中提供了一些传输示例,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COMM3:0中会有bit2(MOT bit)指示是否在I2C传输过程中。bit2为1表示在I2C传输过程中,如果是最后一个字节传输结束,bit2需为0。
I2C-over-AUX传输命令仍是COMM3:0表示,只是紧跟的4bit固定为0,不再是地址的一部分。I2C传输的地址是16bit。I2C回复与Native AUX回复类似,但请求命令COMM3:0种类更多,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1)COMM3:0 = 0100(十进制4),I2C写,MOT bit为1,请求中带length
(2)COMM3:0 = 0100(十进制4),I2C写,MOT bit为1,请求中无length
(3)COMM3:0 = 0101(十进制5),I2C读,MOT bit为1,请求中带length
(4)COMM3:0 = 0101(十进制5),I2C读,MOT bit为1,请求中无length
(5)COMM3:0 = 0001(十进制1),I2C读,MOT bit为0,请求中无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