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trick 1:深度学习调参核心点
- trick 2:关于 深度学习Model选型问题
- trick 3:关于数据
- trick 4:关于调参
-
- 4.1 关于 Loss function 调参策略
- 4.2 关于 Learning rate 和 batch size 调参策略
- 4.3 关于 Epoch number 和 early stopping 调参策略
- 4.4 关于 Optimizer 调参策略
- 4.5 关于 Activation function 调参策略
- 4.6 关于 Weights initialization 调参策略
- 4.7 关于 Regularization 调参策略
- 4.8 关于 Validation 调参策略
- trick 5:模型训练过拟合和欠拟合问题?
-
- 5.1 欠拟合(Underfitting)
- 5.2 过拟合(Overfitting)
- trick 6:模型参数初始化方法
- trick 7:Normalization 选择问题
- 模型输出层选择问题
- trick 8:随机数种子设定问题
- trick 9:cross validation问题
- trick 10:新模型开发前期问题
- trick 11:badcase 分析问题
1. trick 1:深度学习调参核心点
首先需要牢记一个点:模型选型和数据质量决定了任务的底线,而调参只是锦上添花的工作;
先overfit 再trade off,首先保证你的模型capacity能够过拟合,再尝试减小模型,各种正则化方法;
2. trick 2:关于 深度学习Model选型问题
深度学习Model选型是一个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过程,旨在找到最适合特定任务和数据集的模型。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考虑因素:
- 理解任务需求:
- 任务类型:首先要明确任务是分类、回归、生成、排序还是其他,比如文本相似度计算、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 数据特性:考虑数据的维度、规模、结构(如图像、文本、时序数据等)和质量。
- 模型容量:
- 选择一个与数据复杂度相匹配的模型大小。模型过于简单可能导致欠拟合,而过于复杂则可能过拟合。
- 考虑模型的参数数量和可调整范围。
- 数据复杂度:
- 样本数量和特征维度会影响模型选择。大数据集通常能支持更复杂的模型。
- 数据的时间或空间结构,以及多样性,也是选择模型时的重要考量。
- 先验知识与预训练模型:
- 利用领域知识选择合适的模型结构,例如在NLP任务中,预训练的Transformer模型(如BERT, Sentence-BERT)常被用于文本相似度计算。
- 预训练模型可以在特定任务上提供强大的初始化,加速训练过程并提高性能。
- 计算资源:
- 考虑可用的GPU、内存和计算时间。复杂模型往往需要更多资源。
-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轻量级模型或模型压缩技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模型可解释性:
对于某些应用,模型的可解释性至关重要。决策树、线性模型相对容易解释,而深度神经网络可能较难解释。
- 评估与验证:
- 设计合适的评价指标,如准确率、F1分数、AUC-ROC等,确保模型性能可量化。
- 使用交叉验证来可靠地估计模型泛化能力,并避免过拟合或欠拟合。
- 实施正则化技术(如权重衰减、dropout)以控制模型复杂度。
- 实验与调优:
- 初始可尝试几个不同的模型架构,进行快速原型设计。
- 根据初步实验结果,逐步精细化调优选定的模型,包括调整超参数、网络结构等。
- 框架与工具:
选择合适的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Keras等),考虑其易用性、社区支持、生态系统等因素。
所以说深度学习模型选型是一个迭代且实践驱动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验、评估与调整,直至找到满足特定需求的最佳模型。
3. trick 3:关于数据
- 数据量太大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有效管理和处理数据,确保模型训练的可行性:
- 数据采样:
-
- 随机采样:从整个数据集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为训练数据,可以是无放回或有放回采样。
- 分层采样:确保每个类别或重要属性在采样数据中都有代表性,适用于分类任务。
- Mini-Batch训练:将数据集分成多个小批量(mini-batches),每次仅使用一个小批量数据来更新模型参数,减少了内存需求并加速了训练过程。
- 在线学习或流式学习:不一次性加载所有数据,而是让数据一批批地通过模型,适合处理不断增长或内存限制严格的场景。
- 硬盘/外部存储读取:只加载当前需要训练的数据到内存,其余数据存储在硬盘上,按需读取。例如,使用tf.data.Dataset(TensorFlow)或PyTorch的DataLoader实现。
- 数据集划分与分布式训练:将数据集分割并在多个GPU或计算节点上并行训练,利用分布式训练框架如Horovod、PyTorch的torch.nn.parallel.DistributedDataParallel或TensorFlow的tf.distribute.Strategy。
- 数据压缩与降维: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如图像的量化、特征选择或降维(PCA、t-SNE等),减少内存占用。
- 增量学习或持续学习:模型不是一次性训练完成,而是逐步学习新数据,每次迭代只添加或更新部分数据,适用于数据流持续到来的情况。
- 使用TFRecords或其他高效的文件格式:将数据序列化为高效的二进制格式,如TensorFlow的TFRecords,这有助于减少读取时间和内存使用。
- 近似方法和算法优化:对于特定类型的模型(如推荐系统中的矩阵分解),使用近似算法减少计算复杂度和内存需求。
- 硬件升级与云服务:如果条件允许,增加物理内存或使用高性能计算资源,甚至迁移到云服务,如Google Cloud、AWS或Azure,它们提供了灵活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 数据量太小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有效管理和处理数据,确保模型训练的可行性:
- 数据增强:
-
- 对现有数据进行变换以生成新的样本,如图像旋转、翻转、缩放、裁剪、色彩调整等,适用于计算机视觉任务。
- 文本数据可以通过同义词替换、句式转换、文本摘要等方式增强。
- 语音数据可以通过改变速度、音调、添加背景噪音等方法增加多样性。
- 迁移学习:
-
- 使用预训练模型作为起点,这些模型在大型数据集上已经学习到了通用特征,然后在自己的小数据集上进行微调。
- 只对模型的最后一层或几层进行训练,保留前面的层不变,这样可以利用预训练模型的强大表示能力。
- 集成学习:训练多个模型并将它们的预测结果结合起来,可以是bagging、boosting等方法,这有助于减少方差,提高模型稳健性。
- 正则化:使用L1、L2正则化或Dropout等技术防止模型过拟合,使模型在小数据集上表现更好。
- 半监督学习或自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利用少量有标签数据和大量无标签数据进行训练;自监督学习则让模型从无标签数据中自我生成监督信号,减少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
- 生成模型:利用GANs(生成对抗网络)、VAEs(变分自编码器)等生成模型来合成新的数据样本,尤其是图像或文本数据。
- 主动学习:一种迭代方法,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主动选择最有价值的样本请求人工标注,从而高效增加数据质量和数量。
- 模型精简:选择小型网络结构或进行模型剪枝,减少模型复杂度,使得小数据集也足以训练。
- 重采样技术:对于类别不平衡的数据集,可以通过过采样少数类或欠采样多数类来平衡数据,提高训练效率。
- 仿真数据生成:根据业务逻辑或领域知识创建仿真数据,尤其是对于难以收集真实数据的情况。
- 一定要进行数据预处理,把数据分布分散到均值为0,方差为1的区间,利于训练模型
注:数据增强要结合任务本身来设计
4. trick 4:关于调参
调参一定要做好笔记,每次只调1个参数。有哪些参数可以调呢?
4.1. 关于 Loss function 调参策略
是Model和数据之外,第三重要的参数。具体使用MSE、Cross entropy、Focal还是其他自定义,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2. 关于 Learning rate 和 batch size 调参策略
- Learningrate和batch size是两个重要的参数,而且二者也是相互影响的,在反向传播时直接影响梯度。一般情况下,先调batchsize,再调learning rate。
- batch size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设置为16的倍数。
-
- 太小会浪费计算资源,
- 太大则会浪费内存;
- 特殊情况:batch size 在表示学习,对比学习领域一般越大越好,显存不够上累计梯度,否则模型可能不收敛… 其他领域看情况;
- 如果使用微调,则learningrate设置:
-
- 一般nlp bert类模型在1e-5级别附近,warmup,衰减;
- cv类模型在1e-3级别附近,衰减;具体需要多尝试一下。
- learningrate设置上有很多trick,包括cosing learning rate,warmup,衰减等。
4.3. 关于 Epoch number 和 early stopping 调参策略
- Epoch number和Early stopping是息息相关的,需要输出loss看一下,到底是什么epoch时效果最好,及时early stopping;
- Epoch越大,会浪费计算资源;epoch太小,则训练模型提取特征没到极致;
- 此外,也要明自Epoch、lteration、batchsize的关系。
注:
- 不要过早的early stopping,有时候收敛平台在后段
- 对于数据量巨大的推荐系统的模型来说一个epoch足矣,再多就会过拟合。
4.4. 关于 Optimizer 调参策略
- Adam和SGDM是最常用的两个,前者能快速收敛,后者收敛慢但最终精度更高。现在大家会先使用Adam快速收敛,后面再用SGDM提升精度。
- 如果必须二选一的话,我会推荐Adam。
注:nlp,抽象层次较高或目标函数非常不平滑的任务优先使用adam,其他可以尝试下sgd(一般需要的迭代次数高于sgd)
4.5. 关于 Activation function 调参策略
- ReLu、Sigmoid、Softmax、Tanh是最常用的4个激活函数。
- 对于输出层,常用sigmoid和softMax激活函数,中间层Q常用ReLu激活函数,RNN常用Tanh激活函数。
4.6. 关于 Weights initialization 调参策略
- 预训练参数是最好的参数初始化方式,其次是Xavir。
4.7. 关于 Regularization 调参策略
Dropout虽然思想很简单,但效果出奇的好,现在大部分任务都需要使用预训练型,要注意型内部dropout ratio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首选0.5,使用默认值不一定最优,有时候dropoutreset到0有奇效;
4.8. 关于 Validation 调参策略
- 在 Validation 筛选模型参数时,可以除loss函数外,设置某种规则引导模型向某个想要的方向去更新参数。
5. trick 5:模型训练过拟合和欠拟合问题?
模型训练过程中的过拟合(Overfitting)和欠拟合(Underfitting)是两个常见的问题,它们影响模型的泛化能力,即模型在未见过的新数据上的表现。
5.1. 欠拟合(Underfitting)
- 欠拟合(Underfitting)判断:欠拟合发生时,模型无法捕捉数据中的底层模式,导致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表现不佳,同时在测试数据上的表现也会较差
- 欠拟合(Underfitting)发生原因:其主要原因是模型过于简单,不足以表达数据集中的复杂关系。欠拟合的迹象包括训练误差和验证误差都很高,且两者接近。
- 解决欠拟合的方法包括:
- 增加模型复杂度:通过增加网络层数、节点数或使用更复杂的模型结构来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
- 增加特征:引入更多相关特征,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数据。
- 调整模型参数:优化模型参数设置,如学习率、批次大小等,以促进更好的学习。
- 减少正则化强度:如果使用了正则化但模型依然欠拟合,可能需要减小正则化参数。
5.2. 过拟合(Overfitting)
- 过拟合(Overfitting)危害:过拟合的特征是训练误差很低,而验证或测试误差较高
- 过拟合(Overfitting)发生原因:过拟合则是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表现过于优秀,以至于它学习到了训练数据中的噪声和偶然特性,而不是数据的真实分布。这导致模型在未见过的测试数据上的表现显著下降。
- 解决过拟合(Overfitting)的方法包括:
- 增加训练数据:更多的数据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泛化。
- 正则化:通过在损失函数中加入正则项(如L1、L2正则化),限制模型参数的大小,避免参数过度优化训练数据中的细节。
- 早停法(Early Stopping):在验证集上的性能不再提升时停止训练。
- 交叉验证:使用K折交叉验证等方法更准确地评估模型性能,避免过拟合。
- Dropout:随机“丢弃”一部分神经元,减少模型对特定训练样本的依赖。
- 数据增强:通过变换原始数据生成额外的训练样本,增加模型的泛化能力。
- 简化模型:减少模型复杂度,如减少神经网络的层数或节点数,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
个人经验:如果过拟合,首先是dropout,然后batchnorm,过拟合越严重dropout+bn加的地方就越多,有些直接对embedding层加,有奇效。
6. trick 6:模型参数初始化方法
linear/cnn一般选用kaiminguniform 或者normalize,embedding一般选择截断normalize,论文很多,可以去看看。
7. trick 7
7.1. Normalization 选择问题
GN,BN和LN都是在神经网络训练时的归一化方法,BN即Batch Normalization,LN即Layer Normalization。
- BatchNorm:batch方向做归一化,计算NHW的均值
- LayerNorm:channel方向做归一化,计算CHW的均值
- InstanceNorm:一个channel内做归一化,计算H*W的均值
- GroupNorm:先将channel方向分group,然后每个group内做归一化,计算(C//G)HW的均值
GN与LN和IN有关,这两种标准化方法在训练循环(RNN / LSTM)或生成(GAN)模型方面特别成功。
- 如何选择:序列输入上LN,非序列上BN
7.2. 模型输出层选择问题
基于banckbone 构建层次化的neck一般都比直接使用最后一层输出要好,reduce function一般attention 优于简单pooling,多任务需要构建不同的qkv
8. trick 8:随机数种子设定问题
随机数种子设定好,否则很多对比实验结论不一定准确
9. trick 9:cross validation问题
cross validation方式要结合任务设计,数据标签设计,其中时序数据要避免未来信息泄漏
10. trick 10:新模型开发前期问题
做新模型的时候,最开始不要加激活函数,不要加batchnorm,不要加dropout,先就纯模型。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实验,不要过于信赖经典的模型结构(除非它是预训练的),比如加了dropout一定会有效果,或者加了batchnorm一定会有提升所以先加上,首先你要确定你的模型处于什么阶段,到底是欠拟合还是过拟合,然后再确定解决手段。
11. trick 11:badcase 分析问题
对于图像和nlp,效果一直不提高,可以尝试自己标注一些模型经常分错的case,然后加入训练会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