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结构化从入门到精通——视频结构化主要技术介绍

视频结构化主要技术

1 视频接入

“视频接入”是视频结构化管道的起点(SRC Point)视频接入是视频结构化处理的第一步,它涉及将视频数据从各种采集源获取到系统中进行进一步处理。视频接入的质量和稳定性对后续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至关重要。以下是视频接入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

1.1 视频接入的来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摄像头设备:包括固定监控摄像头、移动摄像头、全景摄像头、热成像摄像头等。这些设备可以部署在各种环境中,如街道、商场、办公楼、交通枢纽等。

  • 无人机与车载摄像头:用于覆盖大范围或特殊场景的视频采集,如大型活动、救灾现场、交通巡逻等。

  • 边缘设备:如智能摄像头、边缘计算网关。这些设备不仅能采集视频,还能进行初步处理,如视频压缩和简单的特征提取。

  • 已有视频流:从已有的监控系统、安防系统或其他视频管理平台中接入已有的视频流。

  • 终端设备:包括多种个人和移动设备,增加了视频接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些移动设备可以在任何地方采集视频数据,尤其在用户生成内容(UGC)或移动监控的场景中,通过摄像头录制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系统中。
    • 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运动摄像机(如GoPro),用于拍摄第一视角的视频,适用于极限运动、特种作业、巡检等需要便携和移动性的场景。
    • 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用于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场景,通过内置或外接摄像头进行视频采集和传输。

1.2 视频接入方式

视频接入方式多种多样,选择适合的接入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网络环境和技术要求来决定。直接视频流接入、文件上传与存储、终端设备接入、边缘设备接入、云服务与CDN接入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在实际部署中,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方式,确保视频数据能够稳定、实时地进入视频结构化处理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直接视频流接入
  • 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

    • RTSP是一种常见的实时视频流传输协议,广泛应用于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它支持视频流的点播、暂停、快进等控制功能,适合实时监控和视频点播应用。
    • 应用场景:安防监控、交通监控、直播系统等。
  • RTP/RTC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 RTP用于传输视频和音频数据,RTCP则用于传输控制信息,如同步和质量监控。它们常与RTSP结合使用,确保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质量控制。
    • 应用场景:实时视频通信、视频会议系统等。
  • HTTP Live Streaming (HLS)

    • HLS是一种基于HTTP的流媒体传输协议,适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视频流传输。HLS将视频流切割成小片段,并通过HTTP分发,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适应性。
    • 应用场景:视频点播、直播流媒体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DN)等。
  • GB28181

    • 类别:直接视频流接入(标准协议)
    • 说明:GB28181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的监控视频传输协议,广泛应用于公安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它支持视频流的标准化接入和控制,适用于大规模、标准化的视频监控系统。
2. 文件上传与存储
  • FTP/SFTP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和SFTP(Secure File Transfer Protocol)用于将视频文件从设备或终端上传到服务器。SFTP通过SSH提供加密的文件传输,确保数据安全性。
    • 应用场景:批量上传视频文件,视频监控中的离线数据传输。
  • HTTP/HTTPS上传

    • 通过Web界面或API进行视频文件的上传,常用于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平台,如社交媒体、视频分享网站等。HTTPS提供了加密传输,确保数据在上传过程中的安全。
    • 应用场景:用户生成内容、远程监控数据上传。
3. 终端设备视频接入
  • Web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

    • WebRTC是一种开源技术,允许浏览器或移动设备直接进行音视频通信,无需中间服务器,支持点对点的视频流传输。它具有低延迟和高实时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实时通信。
    • 应用场景:视频会议、远程教育、实时视频客服。
  • 移动设备上传

    • 通过移动应用,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拍摄的视频实时上传到服务器。上传方式可以基于HTTP、WebRTC等协议。
    • 应用场景:新闻直播、社交媒体视频分享、远程监控。
  • SDK取流模块

    • 类别:终端设备视频接入 / 私有协议接入
    • 说明:SDK取流模块通常是设备厂商提供的私有软件开发工具包(SDK),用于从特定设备获取
  • VI模块

    • 类别:终端设备视频接入
    • 说明:VI(Video Input)模块是处理视频输入的硬件或软件组件,通常与摄像头或视频采集设备直接连接,用于将视频信号接入系统。它可以直接处理原始视频数据,适用于需要直接从硬件设备接入视频的场景。
4. 边缘设备接入
  • 智能摄像头与边缘网关
    • 智能摄像头可以在本地进行视频的初步处理,如人脸识别、运动检测等,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或原始视频流传输到云端或中央服务器。边缘网关则可以集中管理多个摄像头的数据,并在本地进行聚合和处理,减轻后端服务器的负担。
    • 应用场景:智慧城市、工业监控、零售店内监控。
5. 云服务与CDN接入
  • 云存储与云计算

    • 视频数据可以直接存储在云端,如AWS S3、Azure Blob Storage等,然后通过云计算资源进行处理。云端的弹性资源和分布式架构支持大规模视频数据的存储和计算。
    • 应用场景:大规模视频监控系统、全球视频内容分发、云端视频处理。
  • 内容分发网络(CDN)

    • 使用CDN加速视频流的分发,特别是在全球用户分布广泛的情况下,CDN可以显著降低延迟,提高视频传输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 应用场景:全球视频直播、视频点播服务。

1.3 视频接入的技术要点

  1. 视频流协议

    • 常见的协议包括 RTSP(实时流传输协议)RTP(实时传输协议)HTTP Live Streaming(HLS) 等,这些协议确保视频流能够在不同的网络条件下被稳定传输到处理系统。
  2. 视频流管理

    • 流媒体服务器:如FFmpeg、GStreamer等工具可以用于接入视频流、解码、转码和分发。
    • 负载均衡:对多个视频流进行管理,确保在高并发情况下的接入稳定性,常用的技术包括Nginx的RTMP模块或其他负载均衡设备。
  3. 接入控制

    • 权限认证:确保只有授权的设备和用户可以接入视频流,包括用户名密码认证、Token认证等方式。
    • 加密传输:为保证数据安全,视频接入通常需要加密传输,使用SSL/TLS等加密协议保护视频数据。
  4. 视频质量优化

    • 带宽适应:根据网络情况自动调整视频质量,如分辨率和帧率,以平衡带宽和图像质量。
    • 去噪与稳定处理:对接入的视频流进行去噪和图像稳定处理,提高视频信号的清晰度,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更好的数据基础。
  5. 设备管理与监控

    • 设备状态监控:实时监控接入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摄像头在线/离线状态、视频信号强弱、网络连接情况等。
    • 远程维护:支持远程调试、配置更新、设备重启等操作,确保视频接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6. 时间同步

    • 时间戳同步:视频结构化过程中,需要保证不同视频流的时间戳一致,这样可以在多摄像头环境下进行跨时空分析。常用的方法是通过NTP(网络时间协议)进行时间同步。

1.4视频接入的挑战

  • 网络延迟与抖动:视频流传输对网络的实时性要求高,延迟和抖动可能导致视频信号的丢失或质量下降。
  • 多协议兼容性:不同的视频采集设备可能使用不同的协议和编码标准,接入系统需要具备兼容多种协议的能力。
  • 大规模接入:在大规模监控场景中,需要支持成百上千个视频流的同时接入和管理,这对系统的扩展性提出了挑战。

2 视频解码

2.1 视频产生来源

视频的生成过程从光学镜头开始,通过感光元件将光线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再经过图像处理器处理为数字图像。这些图像按帧率组装成视频,并通过压缩编码技术减少数据量,最后通过网络传输到目的地。整个过程涉及复杂的光电转换、数字处理和通信技术,确保了视频的质量和传输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视频的生成过程涉及光学、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协同工作。以下是视频生成的详细步骤,从光线捕捉到最终的视频流生成和传输:

1. 光线捕捉
  • 镜头:视频的产生首先依赖于镜头的光学系统。镜头收集并聚焦来自场景的光线,将其投射到感光元件上。镜头的光学质量、焦距、光圈大小等参数直接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亮度。
2. 感光元件(Sensor)
  • Sensor的作用:感光元件(通常为CMOS或CCD传感器)负责将光线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每个Sensor包含成千上万的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对应一个光电二极管,能够检测到光线的强度和颜色。

  • 光电转换:当光线照射到Sensor时,光电二极管将光子转换为电子。这些电子会在像素点中产生一个电荷信号,电荷的多少取决于光的强度。

3. 图像信号处理
  • 信号放大与数字化:由Sensor产生的模拟电信号会经过放大,并通过模数转换器(ADC)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个数字信号代表着每个像素的亮度和颜色信息。

  • 图像处理:数字信号经过主控芯片(ISP, Image Signal Processor)的处理,这包括去噪、白平衡调整、颜色校正和锐化等步骤,生成一幅清晰的数字图像。

4. 视频流的生成
  • 图像帧的组装:视频是一系列连续图像(帧)的集合。主控板将连续的数字图像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帧率,如每秒30帧)进行排列,形成图像序列。

  • 视频压缩与编码:为了减少视频数据的大小,主控板会对图像序列进行压缩编码,常用的编码格式包括H.264、H.265等。这些编码算法通过去除冗余信息和有效压缩数据,显著减少视频文件的体积,同时保持较高的画质。

5. 视频流的传输
  • 网络传输:压缩编码后的视频数据通过网络协议(如RTSP、RTMP、HTTP等)传输到目的地。网络传输可以是实时的,如在视频监控或直播中,或是存储后的按需传输,如在视频点播中。

  • 传输协议:选择合适的传输协议非常重要,以保证视频流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例如,RTSP适用于实时监控,RTMP常用于直播,HTTP/HTTPS则广泛应用于视频点播。

2.2 视频解码概念

视频解码步骤:

  1. 接收视频流:通过网络协议传输或本地文件读取,获取压缩编码的视频流。
  2. 容器解析:从容器格式中提取视频流。
  3. 解码算法:根据编码格式(如H.264、H.265)解码帧,并恢复压缩信息。
  4. 图像重建:通过运动矢量、反量化和反变换恢复原始图像帧。
  5. 色彩转换:将图像从YUV色彩空间转换为RGB,以便显示设备使用。
  6. 帧显示与音视频同步:帧缓冲区存储解码好的帧,播放器按时间戳播放,并同步音频。
1. 接收视频流
  • 传输协议解析:解码过程首先需要接收到经过压缩编码的视频流,这可能通过多种网络协议(如RTSP、RTMP、HTTP等)传输。视频播放器或解码软件会先解析传输协议,提取出具体的视频数据包。
2. 视频帧的重建
  • 容器格式解析:许多视频流被打包在不同的容器格式中,如MP4、MKV、AVI等。容器不仅包含视频,还可能包含音频、字幕和其他元数据。在解码视频前,需要解析这些容器格式,提取出视频流部分。

  • 提取编码帧:视频流中包含关键帧(I帧)、预测帧(P帧)和双向预测帧(B帧)。这些帧在压缩过程中去除了大量冗余信息。因此,解码器需要根据帧的类型重建出完整的图像。I帧是完整帧,P帧和B帧则是通过前后帧之间的差异进行编码的,因此需要先解码前后帧才能重建它们。

3. 视频解码算法
  • 压缩格式解码:视频流被压缩为特定的编码格式,如H.264、H.265、VP8、VP9等。解码器需要使用对应的解码算法来恢复压缩的视频帧。这些编码格式使用了复杂的压缩算法,通过帧间和帧内压缩来减少数据冗余。

    • 帧内压缩:通过去除图像中相邻像素之间的冗余信息来压缩数据。例如,图像中相似颜色的区域可以用更少的数据表示。

    • 帧间压缩:基于连续帧之间的变化进行编码,只记录帧与帧之间的差异。例如,背景保持不变,只有移动的对象部分被重新编码。

4. 图像重建
  • 运动矢量和参考帧处理:P帧和B帧使用运动矢量来表示帧之间的位移或变化。解码器通过解析这些运动矢量来重建帧的变化部分。参考帧(即前面的I帧或P帧)用于帮助还原帧之间的变化。

  • 反量化和反变换:在压缩过程中,图像数据经过量化处理以减少不重要的细节信息。解码时需要执行反量化,将数据恢复到接近原始的精度。同时,经过的离散余弦变换(DCT)或其他变换被逆向处理,以恢复图像的频域和空间域信息。

5. 色彩空间转换
  • YUV到RGB转换:大多数视频压缩编码格式使用YUV颜色空间来表示亮度(Y)和色度(U和V)信息,这样有利于压缩。在解码过程中,解码器会将视频从YUV色彩空间转换为设备可显示的RGB色彩空间,用于显示图像。
6. 帧缓冲与显示
  • 帧缓冲:解码后的帧存储在帧缓冲区中,以便视频播放器能够按照指定的帧率逐帧显示图像。视频播放器根据解码后的帧率和时间戳,按顺序播放重建好的视频帧。

  • 同步音视频:如果视频包含音频,解码器还需同步音频和视频流的播放,确保音视频一致性。

2.3 视频解码结构化过程

从视频文件的网络传输、通过硬件加速平台的高效解码,到最终的深度学习模型推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视频文件在网络上传输时的数据形式,即视频文件被转换成字节码形式,以便于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2. 硬件加速平台(解码模块):

    • 视频字节码通过网络传输后,会被送到一个硬件加速平台上进行处理。在这里,通过一个构建好的解码模块(利用如FFmpeg、GStreamer、NVIDIA Video Codec SDK等技术)对数据进行解码。解码模块的作用是将压缩的视频字节码转换回图像数据,使之能够被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3. 解码后的视频(图片):

    • 解码过程后,解码后的视频帧转换为一系列图片。这些图片可直接用于显示或进行进一步的视频内容分析。
  4. 深度学习模型推理:

    • 解码后的图片不仅可以被显示给用户,也作为输入数据送入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推理。这部分通常涉及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或其他类型的机器学习模型来进行图像识别、场景解析或其他复杂的分析任务。

3 图像算法推理

3.1 图像算法任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的任务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来实现。这些任务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算法:

1. 图像分类

图像分类是将图像分配到预定义的类别中的任务。常见的算法包括:

  • 卷积神经网络(CNN):如LeNet, AlexNet, VGG, ResNet, Inception等。
  • 深度残差网络(ResNet):通过使用残差连接来解决深层网络的训练问题。
2. 物体检测

物体检测不仅识别图像中的物体类别,还确定其位置。常用算法有:

  • R-CNN及其变体:Fast R-CNN, Faster R-CNN等,使用区域建议网络定位物体。
  • 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不需要区域提议步骤,直接在图像中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标签。
  • YOLO(You Only Look Once):极速的检测算法,能够在实时场景中快速定位和识别物体。
3. 语义分割

语义分割旨在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分类,以区分不同的对象或区域。主要算法包括:

  • FCN(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使用全卷积网络进行像素级预测。
  • U-Net:特别适合医学图像分割,具有编码器-解码器结构。
  • DeepLab系列:利用空洞卷积提高分辨率,并进行精确的分割。
4. 实例分割

实例分割不仅分割图像中的不同对象,还区分同一类别的不同实例。一些知名模型:

  • Mask R-CNN:在Faster R-CNN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分支,用于生成对象的掩码。
  • YOLACT(You Only Look At CoefficienTs):实时实例分割方法。
5. 图像生成

图像生成的目标是创造新的图像,常用算法有:

  • GAN(生成对抗网络):包括DCGAN, CycleGAN, StyleGAN等,它们通过对抗训练过程来生成新的图像。
  • VAE(变分自编码器):通过编码和解码过程来生成新图像。
6. 图像超分辨率

图像超分辨率是指从低分辨率图像生成高分辨率图像。常见技术有:

  • SRCNN(Super-Resolu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提高图像分辨率。
  • ESPCN(Efficient Sub-Pixel Convolutional Network):通过亚像素卷积层提高图像清晰度。

3.2 算法推理一般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推理过程从非结构化图片到结构化数据输出的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这个流程适用于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任务,比如图像分类、物体检测和语义分割等。

1. 图片预处理
  • 输入图片读取:从存储设备或摄像头读取原始图片,通常以RGB格式或灰度图表示。
  • 尺寸调整:将输入图片调整为深度学习模型所需要的固定大小。例如,许多模型要求输入图像的尺寸为224x224或其他指定的分辨率。
  • 归一化处理:对图片的像素值进行归一化操作,将像素值从0-255的范围缩放到0-1或-1到1范围,便于神经网络更好地进行推理。
  • 数据增强(可选):在训练或推理时,通过旋转、翻转、裁剪等方法对图片进行增强,增加模型的鲁棒性。
2. 特征提取
  • 卷积神经网络(CNN)特征提取:深度学习模型(如ResNet、VGG、Inception)接收预处理后的图片,并通过卷积层提取图片的低层次特征(如边缘、纹理),然后通过多层卷积逐渐提取高层次的特征(如物体形状、类别特征等)。
  • 卷积层与池化层:卷积操作可以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而池化层(如最大池化、平均池化)则用于下采样图像,减少特征图的维度和计算量。
3. 高层次特征表示
  • 全连接层:经过多层卷积和池化后的特征图被展平为一维向量,输入到全连接层中进行进一步处理。全连接层负责将提取的特征转化为更加抽象的高维特征。
  • 降维与特征融合:对于复杂任务,可能会使用全局平均池化、注意力机制等技术,进一步减少特征维度,提炼出最重要的信息。
4. 模型推理

算法加载在特定GPU或NPU等加速平台进行推理,根据不同任务推理获取不同的结果输出;

  • 分类任务:在分类任务中,最终的特征向量会经过一个或多个全连接层,最后经过一个softmax层,输出每个类别的概率分布。最高概率的类别即为模型对该图片的预测结果。
  • 检测任务:在物体检测中,模型输出不仅包含物体类别,还会输出边界框(Bounding Box)信息,以描述物体在图片中的位置(例如通过YOLO、Faster R-CNN等模型实现)。
  • 分割任务:在语义分割或实例分割任务中,模型会为每个像素生成一个类别标签,最终输出一张与输入图片相同尺寸的掩码图,显示每个像素属于的类别。
5. 后处理
  • 非极大值抑制(NMS):在物体检测任务中,可能会有多个边界框预测重叠。非极大值抑制算法通过保留置信度最高的框并去掉其他框,减少重复预测。
  • 阈值处理:在分割任务中,输出的概率图会通过设定阈值,决定像素属于哪一类,生成二进制或多类分割掩码。
  • 坐标转换:物体检测任务中的边界框信息通常需要从模型输出的相对坐标(归一化坐标)转换为实际图像中的绝对坐标。
6. 结构化数据输出
  • 标签输出:对于分类任务,输出图片的类别标签或多类别标签。
  • 坐标和类别输出:在物体检测任务中,模型输出物体类别和物体的位置信息(边界框坐标)。
  • 像素级类别标签:语义分割任务输出每个像素对应的类别标签,实例分割任务则同时输出不同实例的分割掩码。
  • 生成的描述文本:在图像生成或描述任务中,模型可能会输出与图片相关的文本描述(如图像字幕生成任务)。
7. 数据存储或传输
  • 将结构化数据输出以表格、JSON、XML等形式保存或传输到其他系统中,供后续使用或进一步分析。

3.3 算法推理加速库

算法推理加速库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技术,使得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在目标硬件上高效运行。整个过程涉及模型优化、内存管理、硬件加速、并行计算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步骤来大幅减少推理时间、提高吞吐量,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硬件资源。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推理加速库的工作过程主要是通过优化计算、减少延迟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来加速深度学习模型的推理过程。这些库通常针对特定的硬件架构进行了优化,如GPU、TPU、FPGA等,并且支持多种深度学习框架。以下是常见的算法推理加速库(如TensorRT、ONNX Runtime、Intel OpenVINO等)的工作过程:

1. 模型导入与优化
  • 模型转换:首先,将训练好的模型(通常来自TensorFlow、PyTorch、ONNX等框架)导入推理加速库。此时,模型可能需要被转换为加速库支持的中间表示(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IR)或特定格式。
  • 层融合(Layer Fusion):加速库会识别并融合多个连续的模型层,以减少数据传输开销和计算量。例如,将卷积层、批量归一化层和激活层融合成一个单一操作。
  • 算子优化(Operator Optimization):对模型中的计算算子进行优化,比如使用更高效的算法或替换为硬件加速的算子实现。
  • 精度降级(Quantization):通过将模型的浮点数精度降低(如从FP32降到FP16或INT8),减少计算量和内存使用,同时尽量保持模型的准确性。
2. 推理图构建
  • 图优化(Graph Optimization):将模型转换为优化后的推理图(Execution Graph)。在这一阶段,加速库会重排、合并或移除不必要的操作,以提高执行效率。
  • 静态编译与动态编译:根据硬件架构的不同,加速库可以选择在推理之前进行静态编译,或者在推理过程中进行动态编译,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硬件资源。
3. 内存管理
  • 内存分配与复用:加速库会优化内存分配,尽量减少内存分配与释放的开销。对于一些临时中间结果,加速库会尝试复用内存空间,减少内存的占用。
  • 显存优化:在GPU加速的场景下,加速库会对显存的使用进行优化,减少显存的拷贝次数,并最大限度地保持数据在GPU上的驻留时间。
4. 硬件加速
  • CUDA、cuDNN等硬件库调用:在使用GPU时,加速库会调用底层的硬件加速库(如CUDA、cuDNN)来执行矩阵运算、卷积操作等,以提高计算速度。
  • 并行计算与多线程优化:加速库通过并行计算、多线程或多进程技术,充分利用多核CPU或多GPU资源,提高推理的并行度和效率。
  • 专用硬件支持:对于TPU、FPGA等专用硬件,加速库会调用专用的编译器或驱动程序,以充分发挥硬件的优势。
5. 推理执行
  • 推理任务调度:在推理过程中,加速库会智能调度任务,优先执行关键路径上的计算操作,减少推理延迟。
  • 数据流管理:通过优化的数据流管理,保证在不同硬件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高效且无阻塞,减少I/O瓶颈。
6. 结果输出与后处理
  • 输出处理:加速库在推理完成后,会将结果输出到指定的内存空间或传输到后续的处理模块。此时可能还会进行一些后处理操作,如非极大值抑制(NMS)用于物体检测结果,或阈值化处理用于分割任务。
  • 异步推理与批处理:为了提高吞吐量,加速库通常支持异步推理和批处理,允许多个推理任务并行执行并一次性处理多个输入数据。
7. 部署平台,性能监控与调优
  • 性能分析:加速库通常提供性能分析工具,可以对模型的推理过程进行监控,识别出瓶颈部分。
  • 动态调优:基于性能分析结果,可以动态调整推理过程中的一些参数(如批处理大小、线程数等),以进一步优化推理速度。

3.4 图像推理提升推理环节性能

  • 内存优化减少不必要的数据拷贝和内存分配操作,例如通过内存复用和减少中间结果的保存来降低内存使用和提高效率。
  • 显存管理:在GPU推理中,优化显存的使用以避免显存溢出,并确保数据尽可能保持在显存中,以减少主存和显存之间的数据传输。
  • 数据管道优化:在数据输入和预处理阶段,通过多线程或流水线技术优化数据加载、预处理和推理的流水线,提高整体系统的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目标跟踪

4.1 目标唯一标识

在目标跟踪中,目标唯一标识(Object ID, Unique ID, 或 Target ID)是指为每个被跟踪的目标分配的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标识符。这个标识符在整个跟踪过程中保持不变,用于区分和跟踪各个独立的目标,确保算法在视频序列的每一帧中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关联这些目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目标唯一标识的关键作用
  1. 保持目标连续性:在视频的不同帧中,同一个目标会因位置、姿态、光照等因素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外观。唯一标识可以确保算法在不同帧之间正确地将目标关联起来,避免目标混淆。

  2. 处理目标重现和遮挡:在目标可能会暂时离开视野或被其他物体遮挡的情况下,唯一标识帮助系统在目标重新出现时正确识别并重新关联,而不是将其当作一个新的目标。

  3. 数据关联与分析:在应用场景中,唯一标识可以用来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例如统计目标出现的频率、计算目标的运动轨迹、速度等信息。

2. 实现目标唯一标识的常用方法
  1. 基于特征的匹配:通过提取目标的视觉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来建立目标在不同帧之间的关联,从而分配和维护目标的唯一标识。

  2. 卡尔曼滤波:使用卡尔曼滤波器预测目标的下一位置,并与实际检测到的目标位置匹配,从而保持目标的唯一标识。

  3. 匈牙利算法:结合匈牙利算法进行最优匹配,在多目标跟踪任务中,根据预测位置和检测位置的匹配度为目标分配唯一标识。

  4. 深度学习方法:一些现代跟踪算法(如Deep SORT)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提取目标的深度特征,并结合距离度量来维护目标的唯一标识。

4.2 目标跟踪中的"ID Switch"

在目标跟踪中,ID Switch(身份切换)指的是在视频序列的不同帧之间,同一个目标的唯一标识(ID)被错误地分配给了另一个目标。这种情况会导致跟踪系统混淆不同的目标,从而错误地更换它们的身份标识。ID Switch 是目标跟踪任务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它反映了算法在动态和复杂场景下对目标保持唯一标识的一种失败。通过改进检测和跟踪算法、结合多模态数据和上下文信息,可以有效减少ID Switch的发生,提高目标跟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 ID Switch 的原因

ID Switch 通常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

  1. 目标重叠和遮挡:当两个或多个目标在视频中重叠或被遮挡时,跟踪算法可能会混淆这些目标,从而交换它们的唯一标识。

  2. 目标快速运动或突然变向:目标的快速运动或突然变向可能导致跟踪算法难以准确预测目标的下一位置,进而导致目标的唯一标识错误地分配给另一个目标。

  3. 检测器误差:目标检测器在某一帧中可能会错误地检测目标的位置或未能检测到目标,这会影响跟踪算法的匹配过程,导致ID Switch。

  4. 视觉特征相似性:当多个目标具有相似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时,跟踪算法可能会难以区分这些目标,从而错误地交换它们的唯一标识。

2. ID Switch 的影响

ID Switch 会严重影响多目标跟踪的性能,特别是在需要长期、连续跟踪目标的应用中。频繁的ID Switch会导致以下问题:

  • 目标轨迹不连续:目标的运动轨迹无法正确连接,影响对目标行为的分析和理解。
  • 跟踪精度下降:目标位置和轨迹信息的准确性降低,影响跟踪系统的可靠性。
  • 统计分析错误:如目标出现频率、停留时间等统计数据将因为ID错误而不准确。
3. 如何减少 ID Switch

为了减少ID Switch,以下策略通常被采用:

  1. 改进检测和跟踪算法:使用更先进的目标检测算法和跟踪算法,如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提取更鲁棒的特征,结合先进的跟踪策略(如Deep SORT)。

  2. 使用多模态数据:结合多种数据源(如视觉、红外、雷达等)和多种特征(如外观、运动模式等),提高目标区分能力。

  3. 改进数据关联方法:使用更复杂的匹配策略,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匈牙利算法等,优化目标在不同帧之间的匹配。

  4. 使用上下文信息:利用场景的上下文信息,如道路方向、行人流量等辅助判断,减少ID Switch的发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数据中介

数据中介是结构化数据离开视频结构化管道的出口。在视频结构化过程中,数据中介可以被视为整个处理管道的出口,负责将经过处理的结构化数据输出或传递给后续系统。这一环节确保了结构化数据能够以适当的格式、组织方式供下游应用使用,是视频结构化过程的关键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数据中介的定义与作用

数据中介指的是处理管道中的最后一个处理环节或模块,它负责将原始视频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如目标检测、跟踪、行为识别等)后生成的结构化数据输出。这些结构化数据通常包括:

  • 检测结果:包括目标的类别、边界框坐标、置信度等信息。
  • 跟踪数据:目标在视频中的轨迹数据,包括时间戳、位置信息等。
  • 行为分析结果:对目标行为或事件的分析结果,如异常行为检测、活动分类等。
  • 标签化数据:将视频片段进行分类或打上标签,用于进一步的检索或分析。
2. 数据中介的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数据输出接口

    • 数据中介充当视频结构化管道的出口,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到下游系统。这可能包括数据库存储、实时监控系统、数据可视化平台或其他分析工具。
  2. 数据格式转换

    • 在输出结构化数据时,数据中介负责将数据转换为下游系统所需要的格式。例如,转换为JSON、XML、CSV等格式以便于系统集成。
  3. 数据整合与汇总

    • 数据中介可能需要将来自多个分析模块的结果进行整合和汇总。例如,结合检测和跟踪数据生成完整的事件描述。
  4. 数据分发

    • 数据中介还可以负责将结构化数据分发到多个目标系统或服务,例如将分析结果同时发送给实时监控系统和历史数据存储系统。
  5. 优化与缓存

    • 为了提高系统性能,数据中介可能会实现一些优化策略,如对常用数据进行缓存,以加快下游系统的访问速度。
3. 典型场景
  • 安全监控:在视频监控系统中,数据中介可能会将检测到的入侵事件或目标跟踪数据输出到警报系统和历史数据库中。
  • 智能交通: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数据中介会将车辆识别和轨迹数据发送到交通管理系统,用于交通流量分析和事故检测。
  • 视频搜索与推荐:在视频搜索引擎中,数据中介会将结构化的标签和分类信息输出到索引系统,支持视频的快速检索和推荐。

6 OSD(On Screen Display)信息叠加

OSD信息叠加在各类应用场景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方便调试、结果直观展示、用户交互、系统诊断和维护,以及培训和教育。通过直接在视频或屏幕上显示关键信息,OSD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6.1 OSD作用

OSD(On Screen Display)信息叠加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方便调试和开发
  • 实时反馈:在开发和调试过程中,OSD可以实时显示关键信息(如帧率、当前模式、参数设置等),帮助开发者监控系统状态和性能。这些信息可以快速揭示潜在的性能瓶颈或错误,使调试更加高效。
  • 状态监控:开发人员可以通过OSD观察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例如在不同的光照条件、分辨率或网络带宽下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优化和调整算法。
2. 结果直观呈现
  • 展示分析结果:OSD可以在视频画面上直接叠加目标检测框、标签、轨迹等信息,使分析结果一目了然。用户可以看到系统如何识别、跟踪目标,或检测到的事件。这对于展示系统性能、向用户解释系统行为非常有帮助。
  • 实时警报:在一些监控和安全应用中,OSD可以用来显示实时警报信息,例如入侵检测、车辆违章等事件的警示信息。这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
3. 用户交互
  • 信息提示:在用户操作界面中,OSD可以用来提示当前的操作模式、选项状态、错误信息等。这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 指示操作:对于一些需要用户进行干预的系统(如远程监控和无人机操作),OSD可以显示操作指令和反馈信息,帮助用户更好地控制设备。
4. 诊断和维护
  • 系统状态报告:OSD可以显示系统健康状态信息,如温度、网络连接状态、硬件利用率等,帮助维护人员及时发现问题。
  • 日志信息:在一些情况下,OSD可以显示简短的日志信息,帮助分析系统过去的行为和事件。
5. 训练和教育
  • 学习工具:在培训或演示环境中,OSD可以帮助讲解者向观众展示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例如,展示神经网络的决策过程或算法的操作步骤,可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

6.2 提升绘图性能

减少不必要的数据拷贝和内存分配操作,将OSD在GPU加速平台上进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 视频编码

7.1 视频编码作用

视频编码在算法推理后的主要作用是压缩数据、提高传输和存储效率、增强兼容性、保护内容、优化播放性能以及确保长期存储和备份。编码过程将视频转换为更高效、更易用的格式,从而满足各种实际应用需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算法推理完成后进行视频编码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压缩
  • 减少存储需求:原始视频数据通常非常庞大,直接存储或传输未经压缩的视频会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和带宽。视频编码通过将视频数据压缩成更小的文件,从而大大减少了存储需求和传输成本。
  • 提高传输效率:对于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的视频数据,编码后的压缩文件可以显著减少带宽占用,加快传输速度,尤其是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如无线网络、移动网络)。
2. 提高兼容性
  • 标准化格式:视频编码通常会将视频数据转换成标准化的格式(如H.264、HEVC/H.265等),这些格式被广泛支持,可以在各种播放设备、平台和软件上进行播放和处理。这样,经过编码的视频更容易被不同的系统或设备兼容和解码。
  • 支持跨平台播放:编码后的视频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和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上无缝播放,确保广泛的设备兼容性。
3. 保护和加密
  • 视频内容保护:视频编码过程中可以加入加密技术,保护视频内容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或复制。这在内容分发、版权保护等领域尤为重要。
  • 水印和标识:编码时可以嵌入数字水印或其他标识信息,帮助追踪视频的来源或版权归属,防止盗版或非法使用。
4. 优化播放性能
  • 流媒体支持:编码后的视频可以被优化为流媒体格式,支持逐段加载和播放,减少延迟,提高用户体验,特别是在网络视频播放场景中。
  • 降低播放设备的处理负担:编码视频时,编解码器会尽量减小视频文件的复杂度,从而降低播放时对设备硬件的要求,使视频能够在低性能设备上顺畅播放。
5. 存档和备份
  • 长期存储:经过编码的视频文件体积小,更适合长期存储和备份。编码可以在不明显降低视频质量的情况下保存视频,使其在未来仍能被有效恢复和使用。
  • 格式稳定性:使用标准化的视频编码格式可以确保视频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仍然可以被解码和播放,保证了数据的长期可访问性。

7.2 编码控制

视频编码控制涉及多个参数,这些参数的选择和调整直接影响编码后的视频质量、存储和传输效率、设备兼容性等。理解并合理设置这些参数是确保视频编码结果符合特定需求的关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视频编码过程中,编码控制涉及一系列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编码后的视频质量、文件大小、压缩效率和播放性能。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编码控制参数及其作用:

1. 比特率 (Bitrate)
  • 定义:比特率指的是每秒传输的比特数,通常以kbps(千比特每秒)或Mbps(兆比特每秒)为单位。
  • 控制效果:比特率决定了视频的质量和文件大小。较高的比特率通常意味着更高的视频质量和更大的文件大小,而较低的比特率则意味着更紧凑的文件和较低的质量。
  • 控制方式:可以选择固定比特率(CBR)或可变比特率(VBR)编码。CBR固定每秒的比特数,而VBR则根据场景复杂度动态调整比特率。
2. 分辨率 (Resolution)
  • 定义:视频帧的像素数,通常以宽度×高度(如1920x1080)表示。
  • 控制效果:分辨率直接影响视频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较高的分辨率提供更清晰的图像,但需要更高的比特率和更多的存储空间。
3. 帧率 (Frame Rate)
  • 定义:每秒钟显示的帧数,通常以fps(帧每秒)表示。
  • 控制效果:较高的帧率可以使运动更平滑,但也增加了比特率需求和文件大小。常见的帧率有24fps、30fps、60fps等。
4. 压缩级别 (Compression Level)
  • 定义:编码器使用的压缩算法的强度。
  • 控制效果:较高的压缩级别可以显著减少文件大小,但可能会导致较大的质量损失。压缩级别通常在编解码器中通过参数(如CRF值)控制。
5. 关键帧间隔 (GOP Size)
  • 定义:两个关键帧(I帧)之间的帧数。
  • 控制效果:较短的关键帧间隔有助于提高视频质量和随机访问性,但会增加文件大小。较长的关键帧间隔可以减少文件大小,但在场景切换时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质量波动。
6. 编码模式
  • 定义:编码器选择的编码方法,包括恒定质量(CQ)、恒定比特率(CBR)、可变比特率(VBR)等模式。
  • 控制效果:不同的编码模式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CQ模式专注于保持恒定的视觉质量,而CBR模式则专注于保持恒定的文件大小或传输比特率。
7. 色彩深度 (Color Depth)
  • 定义:每个像素的色彩信息量,通常以位(bit)为单位,如8-bit、10-bit等。
  • 控制效果:较高的色彩深度能够呈现更多的颜色细节,减少色带效应,但也会增加文件大小和编码复杂度。
8. 编码档次 (Profile and Level)
  • 定义:编码器的功能集和限制,Profile定义了编码器的功能级别,而Level则定义了视频的复杂度上限。
  • 控制效果:选择不同的Profile和Level会影响编码后的兼容性、解码复杂度和视频质量。例如,Baseline Profile适合低复杂度、实时编码,而High Profile适合高质量视频。
9. 音频参数
  • 比特率:音频比特率控制音频质量和文件大小,类似于视频比特率。
  • 采样率:音频的采样频率,通常以kHz表示,如44.1kHz、48kHz等。
  • 声道:控制单声道、立体声或环绕声的声道数量。
10. 编码延迟 (Latency)
  • 定义:编码过程的延迟时间。
  • 控制效果:低延迟编码适用于需要实时传输或播放的应用场景,如直播,但可能会牺牲部分压缩效率。

8 视频推流

8.1 视频推流概念

“视频推流”是视频结构化管道的终点(DES Poin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2 录像与预录像

  1. 作用

    • 用于存档查阅取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5秒录像与5秒预录像实现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原始录像与OSD录像区别

  • 原始录像:仅包含通过摄像头或其他视频采集设备直接录制的纯视频内容,不包括任何额外的显示信息或叠加内容。画面中的所有内容都是摄像头原始捕捉到的场景,没有经过任何附加的处理或信息叠加,通常用于记录最真实、最原始的场景,适合用于证据保存、法律用途或作为无信息污染的参考资料。原始录像的使用场景包括后期分析、证据采集、备份存储等。

  • OSD录像:在原始视频的基础上,叠加了额外的信息,如时间戳、帧率、目标检测框、标签、报警信息、设备状态、系统消息等。OSD信息通常是为了帮助用户实时了解系统的状态、调试信息或分析结果而添加的。

    ,适合用于调试、监控和演示用途。通过OSD叠加信息,操作人员可以在回放或实时观看时看到关键信息,帮助进行分析、调试或决策。OSD录像在展示系统工作原理、实时状态监控以及发生问题时的快速定位上非常有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

https://www.bilibili.com/cheese/play/ep389069?query_from=0&search_id=5162458312674377813&search_query=周见智&csource=common_hpsearch_null_null&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ph.cn/bicheng/53137.s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多参数遥测终端科技守护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

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水电站在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缓解能源压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水电站下泄流量不足造成部分河段减水、脱水甚至干涸,影响了河流的正常生态功能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因…

【硬件操作入门】2--GPIO与门电路、二极管三极管、LED电路与操作

【硬件操作入门】2–GPIO与门电路(二极管&三极管)、LED电路与操作 文章目录 【硬件操作入门】2--GPIO与门电路(二极管&三极管)、LED电路与操作一、GPIO与门电路1.1、GPIO的应用1.2、GPIO引脚操作1.2.1 设置引脚为GPIO功能…

day39(8/29)——harbor私有仓库管理

一、harbor私有仓库管理 是python的包管理工具,和yum对redhat的关系是一样的 yum -y install epel-release yum -y install python2-pip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pip list pip 8x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pip install --upgrade pip20.3 -i https://mirror…

RFID光触发标签在文件柜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文件管理对于企业和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文件柜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查找文件困难、管理效率低下、安全性难以保障等。而 RFID 光触发标签技术的出现,为文件柜管理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一、传统文件柜管理的…

Spring扩展点系列-@PostConstruct

简介 spring的Bean在创建的时候会进行初始化,而初始化过程会解析出PostConstruct注解的方法,并反射调用该方法。 PostConstruct 的使用和特点 只有一个非静态方法能使用此注解;被注解的方法不得有任何参数;被注解的方法返回值必…

实际开发中git在IDEA中的使用

相信搜索这个的同学代码都已经拉取到本地了,并且已经在idea中打开了。 1.一般我们从远程colone下来的代码默认是在主分支下的,也就是说我们从远程的主分支拉取的代码并且在本地创建了一个主分支。 2.一般主分支是不允许修改的,所以我们可以基…

SpringBoot2:配置绑定与自动配置功能源码解读

一、配置绑定 1、作用说明 我们在开发springboot项目时,会有个配置文件,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 我们知道,像什么访问端口、上传功能的相关配置,都会在这里进行配置。 而这些,都是springboot自带的或者第三方j…

Linux | 匿名管道和命名管道:进程间通信数据流的桥梁

目录 1、进程间通信目的 2、管道——匿名管道和命名管道 匿名管道 匿名管道的示例代码:将数据写入管道、子进程从管道读取数据并将其输出到bash中 父子进程通过匿名管道建立通信 重点:管道的五个特点 命名管道(也称为FIFO)…

每日一题,零基础入门FPGA——工程师在线精讲,直播预告

题目传送门:F学社 zzfpga.com/StudentPlatform/Sheet/QuestionBankhttp://zzfpga.com/StudentPlatform/Sheet/QuestionBank 【第Ⅰ期题目 * 5】 请使用D触发器和必要的逻辑门实现此同步时序电路,用Verilog语言描述。 【第Ⅰ期题目 * 4】 请设计一个0…

观测云核心技术揭秘:基于时间的半结构化数据模型

前言 众所周知,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监控观测平台本质上是一个超大的数据湖,其存储了大量的来自监控指标,各种各样的日志,各种各样的链路追踪以及包括用户访问行为等海量的可观测性数据。 这些海量数据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

【网络安全】逻辑漏洞:绕过应用程序重要功能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章目录 正文漏洞影响正文 目标:xxx.com 一个流行的汽车平台,允许用户为经销商留下评论。该平台有一个功能,用户可以点赞评论,并且它限制每个用户对每个评论只能点赞一次。 然而,我找到了绕过的方法(并不是并发)。 在点击“点赞”按钮时拦截请…

新手指南 | 研发人员奖金激励方案步骤实操

研发团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在研发人员的薪酬、激励方案设计上也是很多HR的痛点。 毕竟工作变化大,职责变化快、个体能力差异大、投入了不一定会有产出、多线程并行,贡献难判定、知识密度高,价值难衡量等等... 基于以上难点&#xff0c…

【系统架构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1) 嵌入式系统概论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硬件嵌入式处理器总线存储器I/O 设备与接口 软件 嵌入式开发平台与调试环境交叉平台开发环境交叉编译环境调试 嵌入式系统概论 嵌入性、专用性、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三个基本的核…

0基础轻松玩转.NET Web API 8.0【CICD】项目实战

1.背景 最近在学习CI/CD,为了加快熟悉CI/CD,我实操了下基于.Net 8.0的CI/CD项目实战。Ci/CD就是自动化作业,实现项目自动编译、发布、执行等,也有用于拉取推送数据的场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在win 11下搭建CI/CD,实现自动…

UEFI——PCD的简单使用

一、PCD的定义及概念 在UEFI固件接口中,PCD(Platform Configuration Database)是一个用于存储和访问平台特定配置信息的机制。PCD允许UEFI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在运行时获取和设置平台相关的参数,而无需硬编码这些值。PCD变量可以被…

加速电商物流效率:推荐几款实用的快递批量查询工具

做电商必不可少的快递批量查询平台分享:固乔快递查询助手使用全攻略 在电商行业日益竞争的今天,高效管理物流信息成为了商家们不可或缺的一环。面对每天成百上千的订单和快递单号,如何快速、准确地查询并跟踪物流状态,成为了电商…

stun和trun

在 WebRTC 中,STUN(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和 TURN(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AT)是用于NAT穿透的两种不同的技术,它们解决的问题不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同时使用。 ST…

产品需求过程管理重要性

产品需求过程管理重要性 背景 以下都是真实事项经历回顾,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经理与研发团队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然而,沟通不畅或信息缺失常常导致需求无法准确传达,最终影响产品的成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 1.需…

C++基础【字符串】(Ac-Wing)

字符串加空格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string s;getline (cin, s);for (int i 0; i < s.size(); i )cout << s[i] << " "; }字符串插入 #include<bits/…

使用HTTP代理注意的点

“在网络世界中&#xff0c;HTTP代理扮演着桥梁的角色&#xff0c;帮助用户匿名访问网站、加速网页加载、绕过地区限制等。然而&#xff0c;不当或不安全地使用HTTP代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以下是在使用HTTP代理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一、选择可靠的代理服务商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