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是计算机科学中一类特殊的数据结构的统称。堆通常是一个可以被看做一棵树的数组对象。
堆总是满足下列性质:
- 堆中某个节点的值总是不大于或不小于其父节点的值;
- 堆总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常见的堆有二叉堆、斐波那契堆等。
堆是非线性数据结构,相当于一维数组,有两个直接后继。
堆的定义如下:
n 个元素的序列 {k1,k2,⋯,ki,⋯,kn},当且仅当满足下关系的其中之一时,称之为堆:
- 对任意i=1,2,3,4,⋯,n/2,满足 ki≤k2×i,ki≤k2×i+1。
- 对任意 i=1,2,3,4,⋯,n/2,满足 ki≥k2×i,ki≥k2×i+1。
满足第一种条件时,我们称堆为小根堆;满足第二种条件时,我们称堆为大根堆。
左侧为小根堆,右侧为大根堆。
若将和此次序列对应的一维数组(即以一维数组作此序列的存储结构)看成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则堆的含义表明,完全二叉树中所有非终端结点的值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
由此,若序列 k1,k2,⋯,kn 是堆,则堆顶元素(或完全二叉树的根)必为序列中n个元素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堆的插入、弹出操作(了解)。
向堆中插入一个新的元素时,其实就是在数组最末尾插入新的结点,然后开始自下而上的调整结点关系。时间复杂度:O(logn)。
void push(int A[], int i, int &n) {n++; // 调整大小A[n] = i; // 放进堆的最后int p = n;while (p > 1 && A[p / 2] > A[p]) {// 调整,如果不满足堆的性质,交换父节点和当前节点。swap(A[p / 2], A[p]);p /= 2;}
}
删除堆顶元素,把堆存储的最后结点填在根节点处,再自上而下的调整结点关系。
时间复杂度:O(logn)
void pop(int A[], int &n) {int res = A[1]; // 记录堆顶元素A[1] = A[n]; // 把最后一个元素替换到堆顶n--; // 调整大小,此时原来的最后一位虽然有值,但是不会在用了int p = 1, t;while (p * 2 <= n) { // 调整if (p * 2 + 1 > n || A[p * 2] <= A[p * 2 + 1]) { // 找到左右两个孩子中较小者t = p * 2;} else {t = p * 2 +1;}if (A[p] > A[t]) { // 如果不满足堆的性质就交换swap(A[p], A[t]);p = t;} else { //否则就调整完成了bre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