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教育资源应动态适应一线教学需求
用好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观念与技术观念、信息技术素养,以及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培训等。还涉及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方的服务,如技术支持、管理营运,以及整个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治理方略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需要综合治理、整体变革、统筹规划、协调行动。可以用冰山模型来概括教育资源整体发展思路(见下图)。
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示意图
教育资源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是冰山模型浮在“水面上”的部分,这一部分能够最直接感受到,是大家经常关心议论的部分,也是教育资源建设最终服务目的。要支撑起整座冰山,更重要的是“水面下”资源供给层的工作,教育资源建设者在“水面下”的艰辛劳动是大量的,我称他们是无名英雄。而从根本上影响整个国家教育资源发展的是最底层的发展理念层,尽管这是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却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决定教育资源的发展路线和方向。
从教师实践反馈来看,我们各级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建设和应用中所遇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或许就卡在服务上。目前我们为全国师生提供的主要是“产品服务”,包括文章、教案、PPT、课程视频、虚拟实验等,当师生在使用的时候,这些已经产品化的优质资源无法动态生成来满足师生需求,而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更需要个性化的“动感服务”。解决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是教育资源如何从固化的产品转化成为能够动态适应一线教学需求的“动感服务”。
02 一线教师用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途径
教育“动感服务”的特点是教育资源能够根据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场景和需求,动态提供适合用户需求的资源服务。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各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国家和各省市的教育资源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不同的办法将数字化教育资源转化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服务。例如:
(1)在现有数字化教育资源基础上教师自己进行二次加工,转化成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是目前教师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最普遍的方式。在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培训中,最受一线教师喜欢的内容就是获取教育资源的搜索、下载方法,以及处理加工图片、视频、文档等资源,编辑制作自己的教学PPT和微课短视频等极简技术,反映了广大教师渴求把数字化教育资源转化成自己的教学服务的强烈需求。
(2)把数字化教育资源作为教师进修提高的学习材料。这是很多热爱教育、致力于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青年教师的做法,他们会把从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和各种网络平台上看到的优秀教学范例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中。
(3)教师在课堂直接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视频等给学生上课,同时辅以教师的课堂讲解。这种方法目前多用于师资相对紧缺的乡村或边远地区学校。由于之前国家“校校通”工程等取得的实际成效,现在包括边远地区和乡村学校基本上都有条件在课堂上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而教师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等因素则影响其是否采用这种方式开展数字化教学。
(4)最新的发展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把数字化教育资源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巧妙地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上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动态生成式服务,让学生获得与单纯观看课程视频完全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03 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智能助手
随着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的深入,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更需要适合教学需求的“动感服务”。如何让数字化教育资源变成适合教学个性化需求的“生成式”资源?这个“最后一公里”难题一直困扰我们。
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像是呼啸而来的21世纪工业革命浪潮,彻底颠覆了我们对计算机和教育资源的认识,这将是教育资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之前我们在教育中应用的所有信息技术不同的地方,就是经过海量数据预训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在与学生互动对话中生成针对每一次对话的个性化内容,恰好可以弥补现在依靠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建设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最后一公里”短板。
四川省平武山区的旧堡羌族乡中心小学、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四小学等各地中小学的教师把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视频的过程中与生成式人工智能随时互动交流,生成式人工智能变成了智能化教学的中间助手,成为连接数字化教育资源产品与师生教学需要的“动感服务”的代理(Agent,或者称为智能体/智能助手)。
04 师生既是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资源的建设者
要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关键是提高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建设和应用高质量、面向教育领域的数据训练教育专有大模型,减少内容创作偏见,提高教育知识生成的准确度、学科学段的适切度和意识形态的可控性与安全性,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目前引人注目的是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和人机协同工作的人在回路(Human-in-the-Loop,HITL)技术的发展,即“混合增强生成技术”,将解决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信息的准确度难题,让AI辅助教育资源的“动感服务”成为可能。
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就是将预训练的参数与非参数内存相结合用于语言生成,动态地从用户提供的外部知识源中检索相关信息,为大型语言模型提供更专业和最新的背景信息,用这些信息引导生成过程,提升回答的准确性和相关性。人在回路技术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协作工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将人的作用嵌入AI系统中,将人类的高阶思维能力与计算机强大的算力和存储能力相结合,构成人在回路的混合式智能系统,人类的干预成为智能系统运作的组成部分,获得人—机智慧协同互补的最佳效果。
基于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的大模型和人在回路的混合式智能系统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将改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理念和运行机制,把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变成双向服务:既是数字化教育资源为师生服务,同时师生也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智慧服务,师生从单向的资源消费者转变成资源的建设者、智慧的贡献者。
作者 | 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系教授)
来源 |《人民教育》,原标题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再谈如何用好数字化教育资源》,有删减